天皰瘡是皮膚疾病的一種,它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患有天皰瘡不能盲目亂治,堅持治療天皰瘡,需對症下藥。那麼,關於天皰瘡常識的重要內容 下面咱們一起解答吧。天皰瘡是一種少見的可威脅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它的特點是在正常皮膚和黏膜上產生表皮內水泡和大片糜爛面。天皰瘡好發於中老年人,兒童罕見。巴西落葉型天皰瘡在南美地區,尤其是巴西發病率很高。活動性天皰瘡患者的血清和皮膚組織中含有抗表皮棘細胞間物質的IgG抗體。這些抗體在體內,體外均可引起天皰瘡的病理改變。
症狀和體徵
天皰瘡的原發損害為大,小不等鬆弛性水泡,泡易破而在皮膚和黏膜上留下痛疼的糜爛面。通常口腔黏膜損害出現在皮膚受累之前,口腔內水泡破裂形成慢性,痛疼性糜爛面。皮膚損害為在外觀正常皮膚上出現水泡,水泡破裂留下糜爛面及結痂。任何復層鱗狀上皮均可受累,但皮膚和黏膜受損傷的程度可以不同。(例如咽部和食道上段也可受累)天皰瘡患者通常沒有瘙癢症狀。
當損害較表淺時(如落葉型天皰瘡),可以沒有明顯的水泡,而且口腔黏膜可以不受累。皮損可以局限於面部,大片痂皮形成的鱗屑易誤診為脂溢性皮炎和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落葉型天皰瘡的皮損可類似於剝脫性皮炎,銀屑病,藥疹或其他皮炎。
診斷
任何大泡性皮膚病或慢性黏膜潰瘍性疾病均應考慮是否為天皰瘡。天皰瘡必須與其他慢性口腔潰瘍和其他大泡性皮膚病鑑別(如大泡性類天皰瘡,良性黏膜類天皰瘡或瘢痕性類天皰瘡,藥疹,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多形紅斑,皰疹樣皮炎,大泡性接觸性皮炎)。
尋常型天皰瘡,表皮易剝脫(Nikolsky徵陽性),組織病理表現為基底層上方表皮細胞分離松解。落葉型天皰瘡,表皮細胞分離松解不發生於基底層上方,而是位於棘細胞層上部或顆粒層。
Tzanck試驗可用於天皰瘡的診斷,即在天皰瘡皮損糜爛面上刮片行賴特或吉姆薩染色。天皰瘡的棘突松解細胞表現為游離的,形態類似基底細胞,核大位於細胞中央,胞漿濃染。
皮損周圍的正常皮膚或黏膜行直接免疫螢光檢查,顯示IgG沉積於表皮棘細胞間,這是最可靠的診斷依據。間接免疫螢光檢查是檢測天皰瘡患者血清中天皰瘡抗體,天皰瘡損害僅局限於口腔時,也可檢出血清中天皰瘡抗體。天皰瘡抗體滴度與疾病活動程度相關。
針對天皰瘡,通過以上的詳細介紹,希望你對天皰瘡有了更多的了解,通過上面的陳述,主要是給你一點普及,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們的天皰瘡患者及早去皮膚醫院做檢查,再確診天皰瘡病情程度下,採取科學性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關於天皰瘡常識的重要內容應該有所了解,最後祝患者早日康復。
僅供參考,不做辨證指導
·END·
鄭醫生
超乎想像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