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鎮海橋修繕工程啟動

2021-01-08 環京津網

【解說】11月12日上午9時許,黃山市屯溪鎮海橋修繕工程開工儀式在黃山市舉行。此前,安徽省遭遇重大洪澇災害,屯溪鎮海橋受洪水持續衝刷及長時間高水位浸泡等原因,於2020年7月7日嚴重受損。隨後,鎮海橋的構件、石料打撈以及修繕工作等,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同期】黃山鎮海橋修繕工程項目負責人 程忠平

自從(鎮海橋)造成損失以後,(相關部門)立即組織了相關的專業團隊,編制項目計劃、立項計劃,同時編制設計方案,報了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10月12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立項批覆,按照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藝、原做法來進行修繕,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做了其它的大量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方案設計評審,還有洪評、環境評估,把這一套整個的建設程序,都緊鑼密鼓地把它做掉了,所以我們現在鎮海橋的整個修繕工程,前面相關的程序工作全部完成,所以可以正式地進行開工建設了。

【解說】據了解,鎮海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處屯溪三江口,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屯溪古街與黎陽古鎮,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康熙、光緒年間幾次重修。橋全長133米,寬15米,為六墩七孔石質拱橋,是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

【同期】安徽建築大學教授 劉仁義

這次修繕主要是為了延續歷史文化的記憶和傳統技藝的傳承,從文物角度來說,一般來說這個破損很厲害的,就是《文物法》是不主張修繕的,但對於屯溪鎮海橋來說,有它的特殊意義,就是這一次建設,對弘揚地方文化,尤其是徽州建築文化具有深刻的意義。

【解說】據介紹,為了保證鎮海橋在修繕完成後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以及橋體結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修繕工作在基礎部分利用現代工藝進行優化,採用鑽孔灌注樁加混凝土承臺。墩身及橋面仍採用原砌體結構。如何把傳統技藝和現代技術結合起來,成了專家組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同期】安徽建築大學教授 劉仁義

就目前這個方案來說,應該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主體是用了一些現代的建築(技術),譬如說在裡面加了一些鋼筋固梁,就是主題還是按照現在結構規範的要求,就是按照現在的標準來進行主體結構安全考慮的,那麼在外部裝飾和原形制,材質是採用大家看到的打撈了很多材料,將來是用這些材料,為了保持它的原形制、原樣式。主要是要恢復人們的記憶,就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延續一種記憶,但是從技術上面一定要有創新,並且現在已經做了一些創新。

【解說】據悉,屯溪鎮海橋修繕工程計劃工期14個月。2020年11月正式開工,2021年2月完成基礎部分施工,確保基礎工程安然度汛。2021年12月,全面完工。

劉鴻鶴 安徽黃山報導

相關焦點

  • 明清屯溪鎮海橋,橋基竟是木頭鋪墊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7日上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屯溪鎮海橋(老大橋)修繕工程進入橋墩基礎開挖階段,所有石料層清除後,鎮海橋第五個橋墩的水下基礎呈現,歷史資料記載的老大橋松木基礎得到印證。
  • 潮州南宋古橋萬裡橋啟動修繕
    由於常年溪水衝刷、超負荷使用,古橋岌岌可危。近期,萬裡橋修繕工作正式啟動。 清代時,由於洪水衝刷河岸,河面變寬,揭陽登崗一個名叫林萬裡的員外郎捐資擴建橋梁,李浦橋也改名為萬裡橋。上世紀90年代,萬裡橋進行維修,橋面鋪上水泥,並設置了鐵欄杆。
  • 張家口啟動察哈爾民主政府舊址修繕工程
    新華社石家莊7月22日電(記者王昆)記者從張家口市宣化區文物管理所了解到,張家口市宣化區啟動察哈爾民主政府舊址修繕工程,計劃修繕時間4個月,預計11月份完工。宣化區文物管理所所長王繼紅表示,修繕工程主要是剔補酥鹼風化磚、屋頂和室內吊頂維修、補配原門窗五金件等。修繕工藝將嚴格按照古建維修要求進行,嚴格把關材料使用,消除建築安全隱患,再現建築群原有風貌。(完)
  • 建甌國寶「迪口鎮值慶橋」修繕完畢 快去看看
    [值慶橋修繕後(內部)] 隨著歲月的推移,受水、風、雨、生物等災害侵襲,值慶橋橋體傾斜嚴重,橋頂漏水、橋底腐爛,同時橋內各處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痕。
  • 水立方曾為它讓路,六百歲北頂娘娘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
    最近,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出地鐵8號線奧體中心站B1口,向北穿越北四環路的熙攘車流,再穿過西邊百餘米的樹木草叢,紅牆灰瓦的北頂娘娘廟才終於展現在眼前。在奧運主場館區的現代化建築之中,它顯得格外古樸靜謐。外觀翹角飛簷,鈎心鬥角;殿內畫棟雕梁,生動精彩。
  • 北京逾600歲古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有望冬奧會前亮相,水立方曾為之...
    近日,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這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此次完工的是北頂娘娘廟修繕二期工程,主要針對的是此前一直作為遺址保護的三、四進院。該項目於2019年5月啟動,包括東嶽殿(三進院)東西配殿、玉皇殿(四進院)東西配殿及山門東西值房六棟建築,總建築面積為517.18平方米。
  • 現場丨開封一千年古橋終見天日!
    此外,還發現有比較豐富的明清時期的房屋建築基址、灰坑以及水井,金元時期的陶灶、房屋基址等,揭露出開封城內的汴河形態,展示了自明代早期至今汴河故道區域地層的發展演變序列。今年3月23日,在前期汴河遺址發掘工作的基礎上,開封市正式啟動了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
  • 宣化現明代石橋,長是頤和園十七孔橋2倍
    日前,在宣化區在實施洋河溼地治理工程中,在洋河河道中發現一處古橋遺址。挖出的古橋石構件有基石、橋面石,還有欄板、望柱等構件。據文物部門查閱地方史志和調查當地村民,推測此次發現的古橋應為明代所建的廣惠橋。
  • 山西平陸傅相祠(傅說聖人廟)修繕項目啟動
    12月11日,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舉行平陸傅相祠(傅說聖人廟)修繕項目開工座談會。平陸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宏偉,平陸縣政府傅氏宗親聯誼辦公室主任王勤輝,海內外傅氏聯誼總會(原世界傅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傅達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部分傅氏宗親代表參加會議。
  • 北京八裡橋將恢復古橋原貌
    白繼開/北晚新視覺供圖朝陽、通州交界處,通惠河上的知名古蹟八裡橋,近日正開展橋面勘探和瀝青清除工程。塵封已久的八裡橋老石板重見天日,為完善修繕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今年,伴隨著新八裡橋的建成通車,八裡橋古橋也正式「退役」,開啟修繕保護模式。今年6月底,按照市文物局對八裡橋整體修繕方案的完善要求,朝陽區文旅局在面臨橋梁本體狀況不穩定、石板位置不清、工程檔案不齊全等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啟動了部分瀝青清除工程,對古橋橋面進行勘探,以查找瀝青下的古橋面石。
  • 「破壞式修繕文物」該怎麼破
    當地啟動安濟橋修繕工程之後,有網友質疑「破壞式修繕文物」。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幾百年歷史的車轍印」沒了,二是「三合土改條石」。引發質疑後,河北省文物局責令暫停施工,顯然是「止損」。不得不說,古蹟「換新顏」、修繕變損毀並非個例。
  • 寧波城隍廟修繕工程順利竣工並通過驗收 重啟之日近了
    2018年10月20日,專業修繕團隊開始進駐,城隍廟修繕工程正式啟動。&nbsp&nbsp&nbsp&nbsp2019年11月5日,寧波市、海曙區兩級文物部門專家走入城隍廟,對修繕工程進行勘驗,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工程通過竣工驗收。至此,寧波府千年城隍廟與市民再度見面的腳步又近了。
  • 北京文博|雄關漫道 匠心如鐵——探訪箭扣長城修繕工程
    從2016年起,為保護長城本體,杜絕安全隱患,北京市啟動箭扣長城搶險加固工程,第一、二期累計修繕完成1748米邊牆和敵臺敵樓9座。第三期修繕工程於今年4月下旬開工,修繕工程總長度1094米。近日,本報記者跟隨長城修繕專家、懷建集團古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程永茂來到現場,探訪修繕工程進展。程永茂攀爬峭壁前往修繕施工工地。
  • 開封千年州橋重見天日 南北橋面長約20.3米「州橋明月」曾是汴京...
    8月,開封市政工程公司意外發現了州橋遺址。2020年3月23日,正式啟動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由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與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已順利發掘出部分青石橋面、明清建築基址、洪水淤積、人骨等遺物。經測量,州橋南北橋面長約20.3米。
  • 四川北路18號街坊啟動修繕
    四川北路18號街坊啟動修繕 2020-04-30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鎮海樓的「法力」
    當然,肯定有人會質疑說,鎮海樓的起始時間不是應該從洪武四年(1371年)算起嗎?我的看法是這樣的:當年駙馬都尉王恭主持重建福州府城時,在屏山之巔修的樓,叫樣樓。其功用是作為福州各城門門樓的樣本。當時,沒有任何「鎮海」的考慮。鎮海樓的起止時間,只能限於樓稱「鎮海」的年代。否則,1933年十九路軍發動「福建事變」,在與蔣介石軍隊的軍事對峙中,在鎮海樓舊址上建起軍事碉樓。
  • 陸翔路北段道路工程將啟動!大家來看2020年寶山區重大工程60項!
    2020年,寶山區將啟動這些重大工程! 顧村新鮮事針對部分信息補充,顧村相關項目用藍色加強標註。 2020年,寶山區市、區兩級重大工程共60項,總投資約510億元。其中市級項目15項,投資390億元;區級項目45項,投資120億元,預計完成投資70億。涵蓋了交通、水務、基建、綠化、電力等各項民生工程。
  •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啟動修繕
    新華社蘭州11月26日電(記者張玉潔)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日前啟動修繕。項目計劃於2021年4月完工。該項目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屋面揭瓦,更換開裂損傷大梁、檁、椽,鋪設窟內架空木廊道及玻璃屏風等。
  • 青泥窪橋這條街要變樣!
    青泥窪橋這條街要變樣!是大連市近代商業繁榮發展的重要見證地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城市記憶 近日中山區政府啟動連鎖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利用項目這條老街將呈現何種新面貌
  • 省保單位希範堂修繕工程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來源:黃山區政府網 8月27日上午,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希範堂修繕工程項目經省專家評審組實地查看評審,順利通過驗收。 希範堂位於永豐鄉永豐村上升組,是清朝官員杜冠英故居,建於清光緒11年間。該堂三進三開間,磚木結構,左右肩有廂房,後進為三間走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