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學》:感情破裂不可怕,重新認識自我,才能有未來幸福

2020-12-14 友言志

愛情是古老的話題,人們常常認為「愛」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當倆人感情出現破裂時,所以,我們第一個疑問常常是:「是不是不愛了?」

在《分手心理學》一書中就指出,愛情不該忽略更重要的東西「你」、「我」。只有兩個人是做真實的自己,才能讓愛繼續持久下去。

所以,當感情出現危機時,那個曾經堅信的「自我」也才隨之破裂。失去愛的人,開始變得傷痛不已,又小心翼翼,甚至對以後的愛情變得冷漠,或者當做遊戲。

書中指出,這其實是自我傷害沒有被修復,而影響到了個人今後生活。實際上,因為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有獨立的自己,才能有親密關係。

這本《分手心理學》就是教我們找回正確的自我。書中大體通過下面幾個方面展開:

如何重建自我心理受傷後如何自救重建自我認識人生這其中在書中被分為5個大步驟。我們通過按照這些步驟,一步步逐漸學習,就能重拾熟悉的自己。這個心理療傷的過程,不僅給正處在破裂期的人有指導作用,也能對那些分手後依然心中隱痛的人有很大幫助。

根據書中知識,我大體分了三個階段,來簡要介紹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改變。

第一階段:認知自我

親密關係的破裂會帶來自我認知的全盤否定,而此時的極不穩定性,也正好是重建自我的最好時機。

此時,有些人會把錯誤歸結為自己「不夠好」造成的,於是常會有自我傷害的行為。這其實是一種表達痛苦和孤獨感的結果,也是因感情失去控制後,尋找的另一種控制感。

而當得知對方不忠誠,所表現出的憤怒,本質上是一種警告外界和保護自我的情緒。這種憤怒無需自責或壓制,它是自我的一部分,不要捨棄,要留下憤怒,並且設性地使用憤怒帶來的力量。

書中講到在這一階段,要覺察內心的自責,並試著寫下這些自責。可以用「空椅子療法「或者「日記療法」,把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這一步也是一種情緒自救的過程。書中列舉了很多腦科學或者心理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停止失控和自我排斥,減少觸情生情的痛苦。

第二階段:重新認識自己,建立認知模型

情感破裂後,人都有一段時間處於低迷狀態。此時不必渴求自己,糟糕的心情自然會影響到工作、生活中的效率會降低。此時不要苛求太多,以免造成更多的傷害連鎖反應。

可以嘗試尋找好的交際環境,適當地和親朋袒露自己的狀態,以獲得諒解減少彼此摩擦。把自己的任務降到最低,給自己一個喘息機會。

分手後對於過去的戀情自然會特別關注,所以會時常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而這種回憶隨著與前任關係的破裂,又會反過來給我們帶來更多困擾。所以,此時也正是我們需要改變的時候,可以利用大腦對偏好的刺激和無聊的排斥本能,來讓我們產生行為上的免疫力。

就比如,我們時常會看前任的朋友圈,關心對方的生活狀態。雖然知道這種關心是徒勞的,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我們可以試著給自己增加難度,比如把對方拉黑,或者設置密碼等等,想看他需要增加難度關口,來給自己製造麻煩。

又或者強迫自己看對方社交平臺信息時,必須看足夠久的時間,即使沒有更新也要強迫看下去,以增加無聊感。由此,可以減少對前任的依戀程度。

還有一種可能,倆人也許會重新複合。書中告誡我們,此時更需要考慮複合的動機是什麼?壞的動機是自私的,是為了成就自己;好的動機是處於愛和期待,是為了兩人共同的幸福。

此時,更不可以勉強自己,要站在權利視角重新決定感情走向。書中列舉了「印象、目標、期待「的視角來協助我們走向幸福之路。學會自我關懷,減少自卑帶給自己的影響,學著接納自我。由此,你才可以做出人生正確的選擇。

第三階段:正確認識愛,不只是沉浸在浪漫中

分手前後,或者戀愛中,我們會經常問對方「你愛我什麼?」,或問自己「我還愛他嗎?」

愛自然是很難講清楚的,每個人對愛的感受和理解不同。有人感覺浪漫的燭光晚餐就是幸福的愛,有人感覺節日裡的小驚喜就是浪漫的愛,也有人感覺體貼溫馨的話語才是真心的愛。所以,愛帶來了萬千不同的感覺。

書中講到完整的愛是激情、親密和承諾。由此不夠了解的雙方,也有可能走到一起,在進行一場「假性的愛」。這樣的分手,可能不一定是因為沒有愛了,而是因為彼此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了。

心理學上把需求滿足分為四個過程,產生需求、表達需求、識別需求和回應需求。這裡面表達需求是最關鍵的,而回應需求是最容易出錯的。當對方無法回應自己的愛情需求時,就會產生感情摩擦甚至決裂。

人在變化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需求,這種需求對彼此的需求滿足感是一種新的挑戰。一段關係中的熟悉感,往往會帶來「變化盲視」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由此倆人變得冷漠起來。

書中就在最後一個環節裡,教我們如何認識愛、尋找愛和感受愛。並帶我們超越原生家庭的影響,試著去擁有無條件的愛,從浪漫之愛走向落實到實際生活的親密之愛。

總之,看完此書能幫我們正確認識感情破裂,從而減少給我們帶來的傷害。雖然感情破裂後,常有人藉助於忙工作來麻醉自己,事業上的進步和成功,當然能給帶來我們成就感,但是感情關係還是要靠情感思考來重建。

也常常有人,忽視自己受傷了的心,而太快地療愈了自己,然後又在下一段感情裡重蹈覆轍

書中讓我們明確了,一段感情的破裂也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歷程;只要能從痛苦中重新認清自我、構建自我,幸福遲早會來找我們的。

相關焦點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當感情關係走向破裂(分手、出軌、出現嫌隙、逃避、開始冷暴力等)時,我們的疑問也常常是:是不是不愛了?是不是不夠愛? 當我們這麼問的時候,其實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愛你」 中 的「我」 和「你」 才是最關鍵的,只有當「我」 和「你」都在用真實的、完整的自我相愛時,愛情才能深刻地、穩固地存在於「你」「我」之間。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當感情關係走向破裂(分手、出軌、出現嫌隙、逃避、開始冷暴力等)時,我們的疑問也常常是:是不是不愛了?是不是不夠愛?
  • 《分手心理學》:分手——重建強大自我,擁抱幸福人生的契機
    有沒有一本書能幫我們擺脫分手的負面情緒,療愈內心傷痛,開啟新的徵程呢?這本書的名字叫《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作者具備心理學博士背景,充分發揮了女性細膩、共情力強的優勢,善於借用心理學知識解答情感困惑、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引導人們從心理視角重新認識親密關係的本質,發現重建強大自我的契機。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她自己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到底哪裡不好,為什麼丈夫就背叛了自己?同學聚會上,她一直情緒低落,深陷離婚的傷痛中。她說離婚讓她的整個世界坍塌了,感情的破裂使她體會到了傷筋動骨的疼痛。她不相信,更不明白自己怎麼會遭到背叛。
  • 《分手心理學》:重塑自我是走出傷痛,擁抱幸福的必經之路
    可實際的我卻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灑脫,白天怕父母家人擔心儘量表現得若無其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卻騙不了自己。關於分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從兩小無猜到白髮蒼蒼的感情固然是美好的,可是卻只有少數人可以擁有。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重建自我」五步法可以幫到你
    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曹雪敏認為,經曆本身其實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東西。《分手心理學》這本書就是她藉由"分手"帶給我們更好的思考,讓我們在讀完以後對親密關係有了更新、更完整的理解,也讓我們的自我更加完整和堅韌。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那時候我才是真正感受到心理學的作用,也是從那一次開始,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多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以防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會用上。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種類非常多,最近我看到一本關於分手之後要如何走出傷痛的書籍,那就是《分手心理學》。這本書描述了在分手、出軌、家暴、激烈爭吵等發生後,指導傷痛者如何走出人生的脆弱期,進而重建自我。
  • 《分手心理學》:療愈受傷的心靈,帶你走出情感沼澤,重建自我
    曹雪敏女士的這本《分手心理學》,恰恰像是給許多陷入分手泥沼的人,一部必修的寶典,可鏡鑑,可觀照。01情緒急救,本書用腦科學和心理學,幫助你停止失控和自我封閉。有不少人會在與戀人分手後,從身體上或精神上傷害自己,亦或傷害他人。
  • 《分手心理學》:那些分手的人,到底在糾結什麼?點破人性的真實
    文|微微笑了說起分手,總是傷感的。分手,意味著一段感情的破裂,一場自我懷疑的折磨開始,但也是重獲新生的最好時機。別等別人來拯救你,你得自我拯救與自我治癒,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你才是最在乎你的人。面對分手、婚外情、感情破裂,我們又該如何自救,化解心中的憤恨、自卑、孤獨以及傷痛呢?對此,現在市面上,教你如何戀愛的書籍很多,但是從腦科學、心理學角度來剖析分手創傷治癒的書,卻鮮少稀缺。
  • 心理學:什麼時候該分手?8個理由讓你勇敢結束一段糟糕的感情
    因為依戀,因為習慣;因為厭倦,因為改變;從理論上分析,我們都很明白不應該再眷戀一段苟延殘喘的感情,但在真正面臨拍板說分手的時候,我們又常常如鯁在喉,甚至害怕結束一段哪怕已經是沼澤的感情,寧願越陷越深。所以,面對分手,我們到底在怕些什麼呢?是什麼讓我們有勇氣維持一段痛苦的關係,卻沒有勇氣離開?我們怎樣才能有勇氣呢?
  • 每一次喪失都是自我覺醒的契機 |《分手心理學》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分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就像我的朋友小A,這已經是她第N次在分手後來找我哭訴,雖然每次的理由不盡相同,但核心思想翻來覆去只有一個,「我是個不幸的人,我得不到幸福」。為了開導她,我特別找來《分手心理學》一書,這本書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作者曹學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全書從「走出傷痛」、「應對生活」、「尋找真相」、「看見自我」、「關係重建」,這五個必經階段,引導我們走出傷痛,理性療愈自我。
  • 《分手心理學》:走出感情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
    文/葉小禾有人說,分手,只需要一個人同意,但「在一起」,則是需要兩個人同時認可才能作數。被分手的那一方,就會陷入一種思維的誤區,認為自己徹底的失敗了,有一種嚴重的挫敗感,是自己的不完美,才導致了這段感情的終止。陷入深深地自責中,久久不能自拔。
  • 《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時間也許會讓你不再難過,但不一定保證你不會重蹈這一次戀愛的覆轍,所以,你需要一位專業的導師帶你儘快走出分手的傷痛,同時重塑獨立健康的自我,分析分手的根本原因,並從中學會真正擁有一段幸福穩定的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帶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分手心理學》,一聽名字就是寫給正在經歷分手的人的。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總是忍不住關注前任和前任的現任怎麼辦?
    不要給自己隨便貼上有問題的標籤,只要你的行為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擾和傷害,不違反基本倫理和法律規則,你的行為就是自由的。如果這些關注給你造成了困擾,讓你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那你就有必要看清困擾背後的東西,以及解決困擾的方法。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想複合,需分析複合原因且牢記挽回三要點
    有一部分人,分手之後想要複合,則是因為不甘心,覺得對方離開自己是對自己魅力的低看,是說明自己在這場愛情中輸了,只有成功複合,才能重新證明自身魅力,贏回這場愛情的爭鬥。比如,我認識的一個男生,他相戀三年多的女朋友,不顧他的哀求,堅持和他分手了。
  • 如何維持好一段感情?感情破裂之後,我們應該做的5件事
    做出分手的決定很重要,也很好。但分手後你會怎麼做呢?你是否和別人約會,或者對一個你可能永遠不會再在一起的人保持忠誠?當你不確定是暫時分手還是永久分手時,這些建議和技巧將幫助你保持健康和快樂。那麼,感情破裂了我該怎麼辦?
  • 感情失敗、婚姻破裂,為何有的人很快恢復,而有的人卻鬱郁終生?
    提到分手,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歷過,面對一段昔日你儂我儂的感情走向破滅,每個人的內心不免感到遺憾和難受。但有區別的是,有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可以很快走出陰霾;而有的人,很長時間過去了,卻始終沉溺在悲痛的狀態中難以自拔。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想成功複合,你要弄清對方的三個隱秘想法
    如果想尋求謎團背後的答案,那就來讀讀《分手心理學》這本書吧。不要被書名所迷惑,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分手,而是告訴你如何在分手後療愈自己,認清自己和對方的情感關係,找到分手的真正原因,並重建自己的內心秩序,重新收穫美好的愛情。
  • 走出分手後的心理創傷,不懼傷害,始終成長
    在她11年的諮詢中,累積來訪1000多人,她也在多年的諮詢實踐中,總結出如何從分手失戀的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走出傷痛,重新擁抱幸福。《分手心理學》分5個章節,從分手帶來的羞恥感如何釋懷,到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重新認識親密關係,再次出發開始一段新的感情,都有很詳細的分析,幫助低迷的自我重新梳理自己的感情,梳理自己的心理狀態,並給出解決方法,讓自己從崩潰中爬出來,繼續更好的生活。
  • 分手心理學:再難過也得說再見,再不舍也要大步向前走
    《分手心理學》中指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來自於憤怒,來自於自責,更深的原因,是來自於你沒有對這段關係做出正確的認識。但在分手悲痛萬分的當下,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冷靜分析這段關係的,在傷心的情緒裡,理智很難排第一,當務之急的事情是要維持當下生活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