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家這個字最能代表中華文化呢?因為家代表的是家國情懷和家族管理以及家庭生活。
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自不必說。而父母努力工作以創造幸福生活,並用以身作則的方式教育子女做個有出息有道德的人的道理,不說人們也懂得。
在這裡僅僅說一說,中國人傳承了幾千年的家族管理文化。清朝雍正年間我的祖上和張氏與陳氏同時遷入,已經荒蕪的東唐堌村,經商議後將村名改為三義寨。從祖上遷到三義寨後,我們家族的人不但經常與原來的宗親來往,還會間隔二十年左右與宗親續一次家譜。家譜的主要功能就是明長幼分主次。家譜可以讓大家知道自己處在什麼輩位,讓陌生而又屬於同祖同宗的人們在交往中不亂輩份,讓同村的宗親知道誰是出自長房一脈的族長。
人們常說做人要孝順,孝指孝敬父母而順指的就是順從族長,我們這個家族中的族長,自古以來都接傳統文化的生活方式為人處事。而張氏與陳氏既不與其遷出地的宗親續家譜,也沒有字輩一說,更談不上讓族長管理家族。我們這個家族從清朝雍正皇帝時期遷來十幾人,已經開枝散葉發展到了六百多人。而張氏發展到現在也就幾十人,陳氏只剩下一個老光棍而即將絕戶。
我們家族中無論那一任族長,他都會把自己當作大樹的主幹,在努力的從列祖列宗的根系上吸取養分,向如同枝葉的宗親們輸送的同時,還要包證自己堅硬挺拔而屹立不倒。我爺爺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族長,因為新中國刪除了關於家族的所有法律,我爺爺也失去了管理宗親的權力,雖然他沒有了管理宗親的權力,但是與他年紀相仿的人還是非常尊重他的。解放前我爺爺在西北大學讀書,畢業後留在陝西工作,解放後我太爺爺讓我爺爺回家接任族長。我爺爺回鄉後在村邊政府開設的農中教書。後來農中撤消,我爺爺因擔任村裡的大隊會計而又是家裡的獨子,為了照顧一家老小他沒再到其他學校任職。
我爺爺曾經因為八分錢的錯誤而盤帳至深夜,也因群眾對大隊幹部不滿,而有人說大隊幹部不過是公社的狗腿子而辭職。我爺爺年紀大了以後就讓我父親繼任,因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很多與我父親年紀相仿的人都不再把族長當回事,父親也就在我家這一門中還有些影響力。其他同宗不同門的老人雖然有些人還知道尊重我父親,而很多沒文化的老年人和年輕人連族長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這更別說同祖不同宗的宗親啦,他們有什麼事不會徵求我父親的意見,來顯示自己是個孝子賢孫,更不懂得要順從族長以獲得祖宗的庇佑。
我父親雖文化不高但他始終堅持不打獵殺生,既不幹作惡的事情也不做違法的事情,以求上對的起祖宗以不讓祖上蒙羞,下對的起子孫而不讓子孫臉上無光。我父親因得了腦血栓而行動多有不便,就將管理我們這一門重大事務的職責交給了我三叔。我三叔在二零一一年,與外村宗親續家譜的時候,我三叔就叫我和本門中在村裡當村長的,一個叔叔代表我們這一門參與其中,後來覺得上有大伯和三叔家的堂哥,以及自己的親哥,下有上過大學的堂弟,就沒有參加續家譜的各項事宜。
以前因政府打壓宗族勢力讓我們對家族應長幼有序閉而不談。現在很多人連父母的話都當耳旁風,更不會服從族長的管理,所以重提家族文化不是為了管控誰,也不是為了團結宗親去欺負誰,而是希望子侄們都能成為以德服人以禮待人的正人君子,都能成為為了獲得列祖列宗的保佑,而讓宗親人丁興旺的合格接班人,更是傳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