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文化】今冬如何養生?注意七個「氣」幫你安享一冬~

2020-12-23 騰訊網

小編說:中醫養生有三個主要原則,即「未病觀」,提倡未病先防,其次為「中和觀」,認為「生病起於過用論」,飲食、運動等要有「度」,最重要的就是「天人觀」,注重與大自然和諧與共。《黃帝內經》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順時而養」是古人踐行「天人相應」的創舉與智慧,這一點在中醫五運六氣學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要求遵循「必先歲氣,勿伐天和」原則,根據每年不同的運氣特點來防病治病。

2020年庚子歲,金運太過,少陽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屬於天刑年,全年氣候變化較大。下半年天氣偏燥熱,從秋分(9月22日)到小雪(11月22日),屬於「五之氣」時段,客氣少陽相火,主氣陽明燥金,火克金,出現了《黃帝內經》中描述的「清化乃抑,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的氣候、物候特點,很多地方植物花開二度,發病上《黃帝內經》提示「其病溫」,預示可出現一些傳染性疾病,比如在此時間段全國部分地區出現新冠肺炎零散病例。小雪後進入「終之氣」時段,易出現「餘火內格」與「寒氣數舉」並行,氣候雖有些溫燥,但是寒潮會時時來襲,且容易出現霧蒙天氣,容易出現咳喘、皮膚病、胃腸病等,既往有肺系基礎病者,如老慢支、哮喘、肺氣腫等患者尤應注意。下面結合《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冬季養生要旨談談今冬養生具體措施:

恬淡內守養心氣

中醫養生尤重養心,「心者君主之官,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冬季萬物蕭瑟,人與之相應,加之日光照射減少,褪黑色素分泌增多,人的心情容易低落,今冬若出現「寒氣數舉,則霧霧翳」,陰沉的天氣更易誘發憂鬱消極情緒。故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幹擾和刺激,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如有可能午後陽光下打個盹,享受一份閒情與自得,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保持一種淡定的心態,不存情慮之激擾,物我兩忘。

順時而為藏腎氣

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靈樞·邪客篇》說:「人與天地相應也」「腎應冬」,腎的生理特徵與冬日閉藏蟄伏之性相應,並在冬季主導整個機體的生命活動。起居上應做到「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周末休息時可睡個懶覺。運動以散步、八段錦等有氧運動首選,不主張對抗性運動,如冬泳等。散步的方法也有講究,採取快慢交替走,幅度以集中散步時間60分鐘內6000步左右即可。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處也」,人體的陽氣在冬季以「精」的形式藏在命門,以作為來年新一輪氣化運動的原動力,「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季服用膏滋調理的民俗,有條件可以為自己私人訂製一料膏方。

注重五暖禦寒氣

冬季水冰地坼,應「無擾乎陽」「去寒就溫,無洩皮膚」。筆者提出「冬養之道,暖有講究」,應做到「五暖」:即頭暖,出門佩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洗澡或不慎觸冒雨露後及時吹乾頭髮;背暖,穿上小背心,愛美的女士配上一條坎肩;腹暖,常以掌心搓熱後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揉腹,以腹部微微發熱或有排氣為度,脾胃虛寒者可以穿一個布兜;腳暖,一雙保暖、合腳的鞋襪必不可少,避免寒從腳生,晚上可浴足(艾葉20克,肉桂10克,煮沸,至溫度40℃左右浴足半小時,睡眠不佳者,可左右交替按揉湧泉穴各50次);食暖,一方面選擇一些偏溫熱的食物,如羊肉、大蒜、生薑,另外多選燉、煲、煨等易於食材保暖的烹調方式。

氣味和合培正氣

《素問·藏氣法時論》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針對今冬燥氣偏勝的運氣特點,《聖濟總錄》載:「宜調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洩之,歲谷用白,間谷用黍,乃無燥邪之害」,可以選擇一些酸、辛性味的食物。

中醫講究「司歲備物」「食歲谷以全真氣,食間谷以闢虛邪」,所謂歲谷、間谷,是指得「天時之氣」的應時食物。歲谷用白,白色與肺相應,可適當食用堅果杏仁,《本草綱目》說杏仁其用有三「潤肺也,消食積也,散滯氣也」,此外還有銀耳等白色食物可食用。間谷用黍,即黃米,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味甘性微寒,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效,可用黃米煮粥、黃米蒸排骨。

司天方粥保歲氣

粥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冬季食粥又可禦寒保暖。今年歲金太過,肺金過亢,金克木則肝木易受邪,宋代醫家陳無擇根據運氣特點,推薦了「牛膝木瓜湯」一方,抑金扶木,堪為效法。

結合「以酸補之」原則,推薦一款庚子木瓜天麻五味子食療養生粥。選取天麻10克,木瓜50克,五味子20克,粳米適量,天麻、五味子煎水代湯熬粥。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養五臟之氣,李時珍認為「五味子酸或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天麻,味甘性平,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補益之功;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舒筋活絡和胃,主治肌膚麻木,關節腫痛,還有增免功效。該食療粥可以補肝益肺安五臟。

藥食同源祛邪氣

中醫注重藥食同源,結合性味、功效,推薦食用一些根莖類食物,如山藥、芋艿、白蘿蔔等。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可補脾肺腎。山藥可炒黑木耳、燉排骨,或將鐵棍山藥蒸熟佐餐。芋頭,味甘,性平、歸腸、胃經,益胃寬腸、補中益氣、化痰通便。芋頭可與五花肉紅燒或蒸熟佐餐。白蘿蔔,味甘辛,性涼,入肺、胃、大腸經,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本草綱目》稱「蔬中最有益者」,蘿蔔可以燉排骨或煲牛腩,麥芽糖紅燒白蘿蔔有健脾補虛、生津潤燥之妙。茨菇,味甘、性微涼,歸肝、肺、脾、膀胱經,解毒散結、生津潤肺,補中益氣,對勞傷、咳喘、瘡毒等有獨特療效,茨菇燒五花肉既能滿足味蕾享受,又可收到食療之功。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溫中行滯,解毒殺菌,消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老蒜頭剝皮後白醋浸泡至發綠,北方稱之「臘八蒜」,每日3~5瓣佐餐,青蒜可炒豆皮、炒茶幹、炒百葉、炒肉片。

自我保護防疫氣

冬季是流感容易發生的季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所以針對近期存在流感與新冠肺炎同時感染的情況,為鞏固前期抗疫階段性成果,一方面應遵循時令節氣養生,提高免疫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另一方面自我防護不能鬆懈,減少不必要的聚集、出門戴口罩、保持合理社交距離、勤洗手、家庭及辦公場所做好通風換氣。

文|江蘇省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院陶國水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敬請點擊右下角

「在看」

或分享朋友圈讓更多人閱讀文章

相關焦點

  • 秋冬養生要趁早,秋冬應該如何養生
    養生是個永恆的 話題,但如何養生,應該怎樣養生,養生應該在什麼季節更適合,這其實是大有講究的。中醫歷來重視養生,特別在起居,飲食,情志,包括藥物進補方面,都有很系統的思想和理念,對秋冬之際的養生尤為重視,中醫四大經典之首的黃帝內經就不僅是一部醫療著作,同時也是一部養生學著作。
  • 古代「養氣七訣」 七氣養生
    中醫中,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構成,氣足則不衰,以氣載萬物。古人的「養氣七訣」,也就是七氣養生法,說的就是氣與人體的關係,對人體的重要性。飲食過於追求「重口味」,容易導致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不利健康。但清淡飲食並不是不吃肉,而是食物的選擇和攝入要儘量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咽津液,養臟氣古代養生家常把唾液稱為瓊漿、甘露、金津、玉液,認為「津」是延年藥。
  • 冬季如何養生?做好「閉藏」,避免「洩露」,要注意好五點
    冬季,如何養生?做好「閉藏」,避免「洩露」,要注意好一點。談到冬季養生,當然無法繞過內經。
  • 四季養生你要注意些啥?
    如果違背春天的養生規律就會損傷肝臟,夏天時就容易出現寒冷性病變。春天的溫和陽氣是夏天的陽氣的基礎,春季基礎沒打牢,陽氣長而不能長,就會產生虛寒病症。夏天時萬物蕃秀的季節,這是應該晚睡早起,保持愉快的心情,使體內的氧氣向外散發。夏季的三個月(農曆四、五、六月),萬物繁盛,秀美茂密,所以稱之為「蕃秀」。天地陰陽之氣互相交換,植物開花結果。
  • 中老年人夏季如何養生?
    中老年人夏季如何養生?一般五月初就是立夏了,緊接著是小滿、芒種、夏至,然後是小暑、大暑,共六個節氣。中醫有一說為「冬病夏治」,如果在夏季調理得當可預防或改善一些疾病。本期「護健圖文」欄目,我們邀請了上海市楊浦區中醫醫院病區護士長王軼,為我們講講中老年人夏季如何養生,一起來看看吧。
  • 夏季養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中國關於夏季養生方面有兩個特點特點一: 空調病一、什麼是空調病呢?所謂的空調病就是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人,或者是一些年老體弱的人。二、如何預防空調病?特點二:冬病夏治一、冬病指的是什麼呢?好發冬季或者在冬季容易加重的一些虛寒性的疾病,比如說慢性咳嗽、咳喘、 慢性腹瀉、關節冷痛、平時身體慢冷、體虛、容易感冒等等,那麼這些我們就叫它冬病。二、什麼是夏治呢?
  •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中醫科醫生教你冬季養生「四要點」
    還須注意冬季鍛鍊要適度,莫要大汗淋漓;在有逆溫現象的早晨,在室外進行鍛鍊不如室內為佳。生活起居:早睡晚起,防寒保暖「冬季穿衣要注意暖和貼身,使氣血流通、四肢舒暢。防治未病: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出現在冬至之後,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
  • 什麼是真正的養生(2)
    秋通肺,秋天這個季節是氣血往裡走的季節,樹葉變黃,氣血就開始由外向內收,中醫說肺主治節,可使你的氣血由外向內收,以適應自然的變化。氣血往裡走,就會出現秋燥,甚至出現咳嗽。這時候建議大家吃點秋梨膏,梨的津氣重,花是白色的,吃點秋梨膏可以潤肺,有助於氣血速降,有利於氣血向內走。「冬者,萬物閉藏,水冰地坼。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伏匿,內守勿離,去寒就溫,緩步於庭,動無勞骨,勿洩乎陽。」
  • 夏天如何養生?必備小常識
    不管是哪個季節,現在都不離開一個話題就是養生,這也表示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那麼夏季養生知識有哪些呢?夏季養生需要注意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一、夏季必備常識少吃冰冷的食物;夏季我們以為冰冷的食物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比較高(有時高達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得了?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等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
  • 中醫養生的七個層次:元神、心神、情志、食療、鍛鍊、理療、藥物
    養生,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達到頤養生命、增強體質、無病防病、有病防變,從而現實延年益壽目的醫事活動。那麼具體如何養生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因為現在的人大都非常注重養生,養生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有的長跑、有的遊泳、有的打坐、有的散步、有的練武、有的辟穀、有的推拿按摩、有的吃藥調理等等。為了讓人們對養生有個更全面的了解,我把養生分成七個層次,自上而下是:守元神、養心神、調情志、善食療、勤鍛鍊、先理療、後藥物(詳見下圖)。
  • 夏季如何養生 夏季養生要知道的七個常識
    夏季天熱,想要養生的話,必須要知道下面這些養生常識,才能讓身體健康:夏季養生常識夏季常喝菊花茶夏季天熱容易中暑運動是件好事,但是注意了,運動要適度,過量運動會加重身體負擔。這樣子流汗量往往比較大,還可能造成身體缺水。夏季要選好枕頭枕著好的枕頭睡覺,更容易入眠,讓你有好的睡眠質量,到了第二天才有好精神。相反,則影響睡眠,讓你失眠,不利於身體休息。對此,建議使用絨毛或是羽毛做的枕頭,枕套最好選擇棉質的。
  • 養生修真丨丘處機《攝生消息論》中的養生理念
    所謂「攝生」便是養生之意,而「消息」一詞,則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消長。該書分為春季攝生消息、夏季攝生消息、秋季攝生消息、冬季攝生消息四部分,意在強調養生要隨著外界春、夏、秋、冬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節。  冬三月,天地閉藏,順應這種情況,人應以「藏」為主,儘量少擾動陽氣。飲食上不可多食炙煿、肉麵、餛飩之類,但可以適當進補,如酒浸補藥,或者飲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起居上「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溫,毋洩皮膚」,日常要注意防寒,應該「居處密室,溫暖衣衾,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不可冒觸寒風」。尤其是高年之人,由於骨肉疏薄等生理特性,更須預防感冒「為嗽逆、麻痺、昏眩等疾」。
  • 經絡養生八段錦 進階
    附上動作的檢驗、注意重點,以及意、氣與經絡走向,讓讀者自行檢驗是否做對。本書的進階篇更會把八段錦的功法原理、部分八段錦的武術應用,分享給讀者,好讓世人從新認識這能養生、健身又能增加武學功力的經絡養生八段錦。
  • 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節氣養生丨今日立冬,冬由今始,換季健康知識你要懂!
    冬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立冬,標誌著冬天的開始,冬季,我國習慣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是農曆的十、十一(冬)、十二月(臘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 江南人冬季養生美食,吃一樣暖一冬!
    江南人冬季養生美食,吃一樣暖一冬!在冬季,要注意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壹羊肉:溫胃禦寒 羊肉性溫味甘,有補虛、祛寒的功效,尤其是對體虛怕冷的人來說,更是冬季養生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或湯。滋補羊肉湯 8元
  • 會養生的人更長壽,7個小常識,幫你通向長壽之路
    現今社會上大部分的人為了身體健康、更加長壽逐漸開始了養生的生活。但是不能盲目的養生,大家也需要了解一定的養生常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通往長壽的道路。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養生的小常識,希望大家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
  • 氣鬱質養生——胡廣芹
    養生大白又跟大家見面啦,本期我們一起來學習氣鬱質養生法。小夥伴還記得什麼是氣鬱質嗎?
  • 四季養生,我們在養什麼? - 樊正倫談養生(下)
    《四氣調神大論》就是在講述春夏秋冬的四個不同的季節中,人應該怎樣注意自己的飲食起居,怎樣順應四時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身體和心態。人應該順應四時,就是按照四時的規律來養生。因為人是大自然的產物,按照咱們中國文化的觀點,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觀點就是說,人這一個特有的生命個體是天地的產物,不是上帝造出來的。
  • 秋季如何養生,男性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季是個養生的季節,很多朋友都在秋季養生,這主要是因為秋季天氣多變,很多感冒等疾病發生在秋季。因此在秋季,男性朋友更應該通過日常飲食和日常生活習慣來進行秋季養生。那麼有哪些好的習慣,可以讓自己的秋季過得更加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