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的曙光,都鐸王朝下英吉利,開始對外擴張徵服世界

2021-01-13 南蕾聊歷史

歷史原創作者:南蕾聊歷史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英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都鐸王朝。正是有了都鐸王朝多位英明君主的勵精圖治,為日後的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基礎。說到都鐸王朝就不得不說,史上著名的玫瑰戰爭了。百年戰爭之後的英國又發生了一場著名的玫瑰戰爭。玫瑰戰爭的起因是兩個王族爭奪王位。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都認為王位應該屬於自己,為此不惜兵戎相見。兩個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皇族的分支,為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後裔。

「玫瑰戰爭」一名源於兩個皇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戰爭進行了30年,結果兩個家族誰也沒有勝利,而是由第三者亨利·都鐸得到了王位,一個新的王朝即都鐸王朝建立了。這個王朝代表著國家統一和民族和解。隨著都鐸王朝的興起,統一的英格蘭民族國家出現了,英國迎來了新時代的曙光。都鐸王朝的君主們採取種種措施來加強王權,打擊貴族勢力,使得英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和統一。

都鐸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亨利七世用聯姻和戰爭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同時採取各種措施使得英格蘭因戰亂而衰退的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1496年,亨利七世派航海家約翰卡伯特父子,做了英國歷史上第一次遠洋探險,發現了新斯科舍和紐芬蘭島等地,為後來英國向加拿大擴張提供了依據。接下來繼位的亨利七世的幼子亨利八世。他在位期間,英格蘭的社會秩序穩定,經濟也穩步發展。為了對外擴張,他創建了獨立的海軍兵種,在為海軍建造的80多艘戰艦中,最大的「大哈裡」號載重量已達千噸,為後來同西班牙爭奪海上優勢奠定了基礎。

都鐸王朝的第三、四位君主都無甚作為。第五個登上英格蘭王位的是女王瑪麗一世。她在位時,因與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婚姻而將英國捲入了西班牙的對法戰爭,並使得英國失去了在法國北部控制200多年的加萊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是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她執政期間,正是英格蘭的資本主義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為了擴大海外貿易和掠奪殖民地,英格蘭的統治集團急於從西班牙手裡奪取海上霸權。

1585年,隸屬西班牙的尼德蘭(即現在的比利時一帶)爆發抗議活動,伊莉莎白一世立即派萊斯特伯爵率兵前去支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對這位英國女王也很仇視,他曾利用蘇格蘭女王瑪麗對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利,積極支持英格蘭的天主教殘餘勢力,一再組織暗殺伊莉莎白一世的陰謀活動。英格蘭和西班牙之間,處於一觸即發的戰爭邊緣。

1588年7月,西班牙出動包括130多艘戰船的「無敵艦隊」,對英格蘭發動大規模進攻。7月下旬,雙方艦隊在英吉利海峽相遇。輕巧快速的英格蘭戰艦,利用西班牙兵艦體大笨重、運轉不靈的弱點,採取火攻戰術,使西班牙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英格蘭開始取得了海上霸權,為它的海外擴張開了綠燈。1588年,英格蘭成立了專門由非洲輸出黃金和向美洲販賣黑奴的幾內亞公司;1600年,又成立了實力更加雄厚的東印度公司。

這些貿易公司所從事的不僅僅是正當的商業活動,而且擁有為英國掠奪和擴張殖民地的政治和軍事全權。英國的第一塊海外殖民地維吉尼亞,就是由伊莉莎白一世的寵臣雷利,於1584年在北美試建的。1577年,他還派遣英國著名的航海冒險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用了三年時間進行了英國歷史上第一次環球探險航行。當德雷克所乘坐的「金鹿號」於1580年9月返回英國時,帶回了價值125萬英鎊的財寶。英國的海外擴張,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都鐸王朝的幾代君主完成了大英帝國最初的國家統一和振興,他們的統治是英國勃興的關鍵。他們積極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內鎮壓封建貴族的叛亂,對外打擊西班牙和法國的競爭,英國迎來了其發展史上第一個鼎盛的黃金時代。經過一百年的起伏跌宕,時而吉星高照,時而險象環生,到16世紀末,英國終於在風雨磨鍊中悄然崛起,出現了生產發展、貿易發達、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文化藝術輝煌的繁榮景象,從一個三流弱邦一躍而成為歐洲一流強國,成為可與西班牙葡萄牙等大帝國比肩的有力敵手。

在小編看來,小小的不列顛島國能在日後成為人類史上最強大的帝國,這一切都離不開之前的都鐸王朝的功績。特別是伊莉莎白女王對海盜貿易的支持,加快了本國的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長。更是擊敗了擁有無敵艦隊的西班牙,使英國成為新的海洋霸主。各位讀者朋友,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都鐸王朝:宗教、內政改革,促進了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
    都鐸王朝對英國從中世紀邁入近代,邁向大英帝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帕姆塞爾的《世界海戰史》指出了海洋的重要性:「沃爾特·羅利爵士高傲地說:『誰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即控制了世界財富。』」沃爾特爵士的話在當時引起了英國人極大的興趣,於是海外殖民擴張更加風靡。
  • 都鐸王朝變革對英國民族國家確立的影響
    [4]84—88另外,此時資本主義工商業已開始形成並日漸發展,對內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穩定的政治環境,對外則需要一個強大獨立的民族國家為其參與國際商貿競爭提供有力保障。在這種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和時代趨勢的影響下,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國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整個民族的領袖和國家的化身,被賦予了維護國家統一和增強國家實力的時代使命。於是乎,王權與國家權力合二為一,民族的意志成了王權存在和強化的合法基礎。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
    最初的大不列顛,只是孤懸海外的一個島,在歐洲諸王眼中,乃是被徵服之地,不值一提。後來王朝建立,國力增長,甚至能和法國硬碰硬,成為了歐洲有數的大國之一。但是,其仍然被歐洲邊緣化,無法稱雄歐洲,更談不上全球霸權了。事實上,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以前,所謂的霸權都有著很大的地域限制,稱霸世界無從談起。
  • 公元七~八世紀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穆罕默德十年 四大哈裡發時代 倭馬亞王朝
    公元635年,徵服拜佔庭帝國的重要城市大馬士革,土耳其被徵服;公元638年,徵服耶路撒冷;公元640年,徵服敘利亞;公元641年,佔領埃及;公元636年-650年,徵服了波斯帝國; 從此波斯薩珊王朝的男丁絕矣。四大哈裡發中最後一位是穆罕默德的堂兄兼女婿阿里,他於公元661年被倭馬亞家族暗殺,該家族接管了帝國令牌,倭馬亞王朝時代開始。四大哈裡時代的權力紛爭導致阿拉伯帝國內部分裂為兩個主要派別,一是支持倭馬亞家族的遜尼派,一是阿里的擁躉者什葉派。
  • 如果英國人當年遷都美國,能否將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延續至今?
    美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現在的英國呢?連蘇格蘭都在試圖脫離英國。然而,在19世紀,美國卻是英國眾多殖民地之一,是英國的一部分。這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假設英國當初將首都從倫敦遷到華盛頓或者紐約,將英國的本土從不列顛轉移到美洲大陸,那麼,英國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是否能夠延續至今?
  • 日不落帝國的日落,看20世紀之後的英國,為何逐漸退出第一梯隊
    從中世紀開始,英國一直在世界歷史上佔據著舉重若輕的地位,這個位於歐洲本土之外的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對當時的歐洲社會環境乃至之後的世界局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曾是世界上的殖民大國,是美國誕生之前北美大陸的宗主國,也是資本主義世界當中第一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
  • 從英帝國到大英國協,從皇帝到「元首」,看世界霸權的轉世涅槃
    大英帝國,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在全盛時期(1920年)其總面積高達3400萬平方公裡,佔地表面積的1/4,領土橫跨歐、亞、非、美、大洋這五大洲,比昔日的蒙古帝國更為龐大,統治人口近四億,超越了以往一切大陸性帝國的擴張極限。
  • 說不盡的都鐸,寫不完的故事——英國現代性的起點
    近年來,我國也陸續翻譯出版了不少有關都鐸王朝的書籍,比如剛剛出版的《都鐸王朝》([英]查爾斯·愛德華·莫伯利:《都鐸王朝:1485-1547》,華文出版社,2020年)。都鐸王朝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就在於它通過三位主要君主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的英明統治,英國在實質上開啟了現代性。
  • 哈布斯堡王朝最偉大的君主,建立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活到58歲去世
    按照歐洲歷史的命名規則,家族名字就是朝代名字,因此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朝代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歐洲歷史上幾乎沒有多少個朝代能跟哈布斯堡王朝抗衡,而且這個朝代的國祚相當長,從公元1273年開始就統治神聖羅馬帝國,之後陸續統治奧地利、匈牙利、西班牙等國家,直到公元1918年才結束統治,長達600多年之久。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而是它
    大家都知道,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曾經統治世界。但是大英帝國統治世界的時間卻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大英帝國的輝煌只持續了19世紀,有些人則認為大英帝國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已經統治世界三百多年。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大英帝國究竟稱霸了多久?起初,大不列顛只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小島,在歐洲諸王看來,它不過是一塊被徵服的土地。
  • 高考熱點——「日不落帝國」
    「日不落帝國」——英國1、英國殖民擴張的優勢:1)地理優勢——地處大西洋航運中心;2)經濟優勢——手工業發達,資源豐富;3)制度優勢——2、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的過程:(1)英西戰爭: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國開始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2)組織壟斷性的貿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 絕不,英國的漢諾瓦王朝稱霸世界時亡國
    之所以有這樣一句話,是因為東漢王朝末年,儘管皇權旁落、內亂不斷,但是東漢王朝對外戰爭仍然完勝周邊國家,所以說國恆以弱亡,唯漢以強亡。其實縱觀中國歷史,國恆以弱亡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中國曆朝歷代確實都是在衰弱的時候亡國,但是這句話放到世界歷史完全不成立,現在筆者就介紹一個最為生動和典型的例子,這個例子就是英國歷史上的漢諾瓦王朝。
  • 日不落帝國的興衰:西班牙的建立和發展,及與世界各國的關係演變
    提到日不落帝國,也許更多人會想到大英帝國。可事實上,被稱為「日不落」的殖民帝國,在史上出現過兩個,大英帝國只是第二代,而初代則是西班牙殖民帝國。 不僅如此,中世紀的西班牙,從南歐的義大利半島,到中歐最北端的尼德蘭,有不少地區曾是其領土。
  • 資料:阿拉伯帝國
    伯克爾死後,繼任者奧斯曼哈裡發,率領阿拉伯人開始在先知的「鷹旗」對外擴張,佔領中東、北非、東非西非、中亞以及歐洲西班牙、葡萄牙;兩西西里王國,跨過阿爾佩斯山攻入瑞士(因二戰免於戰火聯合國公認最安全國家)並侵入奧地利(13世紀蒙古人才侵入)。中世紀北歐海盜盛行;當時法蘭西和英吉利都相繼被日耳曼威廉家族徵服。
  • 英國的王朝歷史丨知多少
    亨利二世時的領地不僅包括英格蘭,還包括從庇里牛斯山到英吉利海峽的法國西部地區。此外,他還進軍愛爾蘭,並開始推行什一稅。亨利三世的兒子愛德華野心勃勃,先是徵服了威爾斯,然後揮師北上,如果不是一個藍臉大漢揭竿而起,他就能徵服蘇格蘭。
  • ​英國的王朝歷史
    亨利一世死後,王室內部發生了奪位戰爭。最後亨利一世的外孫、安茹伯爵亨利勝出,他建立了金雀花王朝,史稱亨利二世。3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也被稱作安茹王朝。安茹是一個地名,有一位綽號為「金雀花」的安茹伯爵娶了英王的女兒,生了一個很有出息的兒子。這個兒子,就是亨利二世。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就意味著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又失去了一塊控制範圍,一旦自己離開了東南亞,再想要回來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憑藉著皇家海軍,英國人塑造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勢力範圍最為龐大的帝國,但是時代總是風雲突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都不在海洋上進行,而都是在陸地上進行,這兩次世界大戰也讓世界的主旋律從海權變成了鹿泉,這個過程讓英國失去了自己霸主的地位,以至於在亞洲經過並不算激烈的日英海戰之後,英國在亞洲地區連制海權也失去了,這就引發了連鎖反應,
  • 英國民族意識的覺醒:都鐸王朝的宗教改革產生了哪些影響?
    文/楊柳文史  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王朝,在這個王朝的統治期間英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變,也就是從封建王朝轉變成為了一個近代民主國家。為這個轉變做出突出貢獻的就是都鐸王朝的一系列變革.
  • 這裡是世界時間的起點,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海上霸權
    1423年,格洛斯特公爵(Duke of Gloucester)漢弗萊(Humphrey)修建起公園作為休閒之所;亨利八世和他的女兒伊莉莎白一世都出生於這座小鎮,父女倆最喜歡的就是都鐸式建築普拉森舍宮。15世紀初,英國王室就在此設置炮臺和瞭望塔來監視泰晤士河上的船隻。公園周邊的山林草地是王室養鹿、放鷹和打獵的御苑。
  • 英國王室婚禮:從帝國擴張的手段到英國文化名片
    都鐸王朝的婚事:外交的籌碼中世紀的英國君主在為自己和王儲選擇聯姻對象時,常常選擇繼承了廣闊領地的、富有的歐洲女貴族,進而擴張本國的勢力範圍。例如,亨利二世與阿基坦的愛蓮娜聯姻後,一度讓英格蘭王國控制的歐洲大陸的土地從今天的諾曼第蔓延到了庇里牛斯山脈。這也成為了後來英法兩國之間衝突不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