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是什麼?

2021-01-10 網易科技


在電影《火星救援》中,NASA計算了馬克·沃特尼的食物儲備和他種土豆的供給情況,最初決定先發射一艘食物補給飛船過去,等下一次執行火星地面任務,再用阿瑞斯4號接沃特尼回來。萬萬沒想到運載補給船的火箭剛升空就爆炸了,NASA員工們內心一定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不過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在地球這端出事,總好過補給飛船花了八個多月時間降落火星時再發生事故的好,不然沃特尼真的將成為「迄今為止唯一死在火星上的人」了。

這個時候,NASA的黑人小哥靈機一動,想出一套拯救沃特尼的絕(he)妙(he)的方案。為了驗證這個方案,小哥還用超級計算機演算了一遍。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

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為了讓觀眾弄懂引力彈弓的方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NASA工作人員才不會這麼小白啊),黑人小哥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他的救援方案。

引力彈弓並不神奇,我們可以把「赫爾墨斯」號飛船想像成一個桌球,當它飛向一面靜止的球拍時,反彈速度是相同的(不考慮重力、空氣阻力、非彈性碰撞,其實是速率,那些理工宅想要刁難小編的情況)。但如果這個球拍向著來球方向移動,那這個球與拍相撞後反彈速度就會變快。在這裡,這面移動的球拍就是繞太陽公轉的地球,飛船從地球公轉中竊取了少量動能,從而獲得了更快的速度。跟球拍在球運動軌跡外側施力碰撞反彈不同的是,「赫爾墨斯」號的「反彈」是受到地球引力的牽引,所以是在繞過地球時,受到來自運動軌跡內側的力。

這樣的應用十分常見,我們向地球以外的天體發射飛行器時,常會應用到其他行星或天體做引力彈弓,以此來節省燃料、時間和計劃成本。比較經典的可能是美國的「卡西尼」號了,它於1997年10月15日從地球發射前往目的地——土星,但只帶了很少的燃料,它在1998年4月26日利用了金星的彈射,在1999年7月24日利用了金星的第二次彈射,又於1999年8月18日利用了地球的彈射,後於2000年12月30日利用了木星的彈射,最終於2004年7月1日抵到達土星。

「卡西尼」號從地球到土星的旅程

像「卡西尼」號這樣,利用引力彈弓算是非常溫柔的,因為這些行星引力都太弱,無法提供強烈的偏轉。而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庫珀使用引力彈弓的劇情就更極端了。他的目的是使「巡邏者」號飛船到達米勒星球,這就需要降速c/3,他採用的方案是利用一顆中子星進行引力彈弓減速。

還是用桌球的例子來說,如果要減速,就需要球拍跟球移動方向相同,這樣桌球反彈後的速度就變慢了。「巡邏者」號飛船的航行軌跡的引力會拉拽中子星,降低飛船的速度,這個過程叫做「動力學摩擦」。

用引力彈弓的方法加速

用引力彈弓的方法減速

想要區分引力彈弓是加速還是減速,主要看飛行器經過天體時,是在天體運動方向的前方還是後方,如果是後方就是加速,前方則是減速。

電影《星際穿越》的唯一科學指導基普·索恩通過計算發現,中子星的引力並不能滿足減速要求,要達到這樣的減速大概需要質量為卡岡都亞千分之一的黑洞,他還用自己的方程和Mathematica模擬出了它們的圖像。下面這一系列圖片,就是庫珀將會在引力彈弓旅途中看到的景象。

以卡岡都亞為背景,用中等黑洞質量作引力彈弓時會看到的場景

如何巧用引力彈弓,把飛船加速至光速?

事實上,引力彈弓還有更多妙用。在基普·索恩為同名電影寫的《星際穿越》一書中提到,可以利用雙黑洞系統製造一個飛船加速器,從而以極少的燃料將飛船加速至接近光速。

這個雙黑洞系統有不少限制條件,需要兩個黑洞足夠大,不會出現潮汐力毀掉飛船的情況,而且二者處在極其橢圓的軌道上,使得人們可以駕駛著化學或核燃料飛船接近雙黑洞系統中的一個,開始所謂的變焦-旋轉軌道。

飛船應首先向黑洞(變焦)降落,繞黑洞旋轉幾圈,之後等待黑洞運行到幾乎正對著它的「同伴」時,(變焦)飛離黑洞,與伴黑洞交匯,滑入伴黑洞的旋轉軌道。如果這兩個黑洞還是彼此相向而行的話,那麼經過短暫的旋轉後,飛船還可以(變焦)升軌回到第一個黑洞去。

如果兩個黑洞已經不再相向而行,那麼飛船就要在旋轉軌道上待久一些;你必須把自己駐留在第二個黑洞的軌道上,直到兩個黑洞下一次碰頭時,再回到第一個黑洞。用這種辦法——總是等雙黑洞彼此接近的時候去躍遷,你就能讓飛船就能加速得越來越快。只要雙黑洞的軌道足夠橢圓,你想多接近光速就能多接近。

這個方案的非凡之處是,你只需極少的火箭燃料去控制在每個黑洞邊上該待的時間。關鍵在於,飛船應進入黑洞的臨界軌道,以及在那裡對迴旋進行控制。一旦你達到了想要的接近光速的速度,就可以發動火箭離開臨界軌道,飛向宇宙深處的目標星系。

變焦-迴旋軌道能把飛船的速度提升到接近光速

發動火箭離開臨界軌道,飛向遙遠的星系

這趟旅行路途遙遠,差不多有100億光年的距離。但當你移動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你的時間流逝比起地球將大為減緩。如果你足夠接近光速,就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在幾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裡到達目的地——按照你測量的時間。可能的話,你還可以在目的地附近找一個用來減速的高度橢圓軌道雙黑洞系統。

雙黑洞系統內的減速彈弓效應

這種類型的引力彈弓效應能夠提供一種方法,以跨越星系際尺度的距離,然後把文明散播出去,主要的障礙(也許是難以逾越的)是如何找到或者製造所需要的雙黑洞系統。如果你處於一種足夠發達的文明之中,那麼發射端的系統可能還不是問題,但減速系統就另當別論了。

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回家,但你的歸來可能不會非常愉快。因為時間膨脹效應,地球已經過去了十幾億年,而你的年齡只長了幾歲。想像一下,你會面對什麼樣的景象?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白鑫_NT4464

相關焦點

  • 引力彈弓 真的很「給力」
    深空探測中的「借力飛行」 比《火星救援》炫酷得多  他一躍而起,蓬頭垢面,趕往美國國家航天局,在那裡有一票人正在為營救滯留火星的太空人馬克而焦頭爛額,珀內爾報告了他的設想——讓本應從火星返回地球的赫爾墨斯號飛船掠過地球,藉助引力彈弓效應,重回火星,營救馬克。  這是目前正在國內熱映的科幻片《火星救援》中的情節。珀內爾把赫爾墨斯號「打發」回火星,這一劍走偏鋒的救援方案,可謂救回馬克的關鍵一環。
  • 吐槽《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多大?
    今兒小編就吐槽下,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有多大?植物農場  在《火星救援》中,瓦特尼把居住艙變為一個自給的的農場,長出的土豆成為第一種火星主食。不過據相關植物學家吐槽,火星小夥伴種植土豆的先後順序出現了嚴重的錯誤!如今,在近地軌道,生菜是太空中供給最充足的農作物。在國際空間站中,Veggie是一個有效的新鮮食物生產系統。
  • 引力彈弓效應的加速原理
    比如,人類想要將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讓其圍繞地球平穩運行,就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千米;如果人類想要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那就需要徹底擺脫地球引力,也就必須要達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如果人類想要把航天探測器發射到太陽系之外,去見證太陽系以外的世界,那就需要擺脫太陽引力場的束縛,也就必須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每秒16.7千米。
  • 天王星和海王星「行星連珠」的引力彈弓效應備受關注
    圖片來源:網絡(CBS news)科學家對火星開展了長期持續的探索,也向木星、土星、水星和金星分別派遣了多位「使者」,窺探到這些行星不少秘密,唯獨天王星和海王星,迄今只有「旅行者2號」探測器於上世紀80年代拜訪過。這兩顆藍色的冰巨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人類探索最少也最神秘的行星。
  • 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飛往火星需要多久?
    網絡上什麼稀奇古怪的問題都有,這不,今年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探測火星的熱潮,先後有是四個國家或機構宣稱要發射探測器前往火星,中國的「天問一號」已經於7月23日成功發射出去了,美國、歐空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發射任務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由此,人們把今年航天稱為「火星年」。
  • 火星救援:火星上種土豆,什麼時候可以實現?
    《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
  • 上期內容:彈弓效應的真實操作方法
    《流浪地球》中的引力彈弓效應  按照影片中描述的計劃,人類給地球安裝上萬座巨大的重元素聚變發動機(這個內容我們會在下一期介紹),它們被稱作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年邁的太陽,飛往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這就是引力彈弓效應。2.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引力彈弓效應不是新發現,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就利用了引力彈弓效應。
  • 本期內容:彈弓效應的真實操作方法
    《流浪地球》中的引力彈弓效應  按照影片中描述的計劃,人類給地球安裝上萬座巨大的重元素聚變發動機(這個內容我們會在下一期介紹),它們被稱作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年邁的太陽,飛往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這就是引力彈弓效應。2.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引力彈弓效應不是新發現,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就利用了引力彈弓效應。
  • 【一可說遊戲】拿著彈弓闖地獄《地獄救援》
    親愛的觀眾老婆們大家好,又到了一可小雷鋒推薦遊戲的時間啦~ 上周給大家介紹了一款有著濃濃的復古風的遊戲《茶杯頭》,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由單人開發的遊戲《地獄救援》。 這款遊戲是前期哥推薦給我的,說這遊戲還算是挺有意思的,音樂很好聽,裡面還有各種各樣的武器,從彈弓到衝鋒鎗啥都有。
  •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
    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明明處於宜居帶之內的、被人們寄予厚望、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變成了一個死寂的荒漠呢?借用布萊恩·考克斯教授的話:「在這荒涼的塵土下,掩藏的,是往日的傷疤。」人類對火星非常感興趣,可能揭別人的傷疤確實有著難以言說的樂趣吧,所以人類發射了非常多的探測器,前往火星,有些失敗了,但很多都成功了。
  • 真正讀懂《火星救援》方式:先看電影再讀小說
    這也是《火星救援》電影版的一大亮點。不論是火星上一望無際的紅色荒漠,還是富有質感幾乎每顆鉚釘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棲息艙和飛行器,又或是地球上NASA總部熙熙攘攘的控制中心。每個場景都是如此具有真實感。  這些正是原作小說所缺乏的東西。雖然我很喜歡《火星救援》的小說,但不得不承認在寫作技巧上,這書只能算是堪堪及格而已。小說差不多80%的內容,是主人公沃特尼第一視角的火星日誌。
  • 地球都擺脫不了太陽引力,為何奧陌陌卻可以?木星助它逃脫!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的所有物體都會受到太陽的引力影響而被約束在太陽系中,那麼為什麼這個天外來客奧陌陌卻不會受到有太陽引力的約束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根據牛頓定律,我們就可以知道答案了。一個物體要想擺脫引力的束縛,只要速度夠快就可以了,而奧陌陌的速度足以擺脫對太陽的引力,不過除了奧陌陌自身的速度以外,在太陽系中還有一個天體也在幫助奧陌陌逃脫太陽系,這個天體就是木星。
  • 電影《星際穿越》中若干有趣的科學故事
    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機器人CIMON-2,圖片來自騰訊網二、引力彈弓效應 引力彈弓(Gravitational slingshot)效應在電影裡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永恆號在火星附近利用引力彈弓效應獲得加速並駛向土星附近的蟲洞。
  • 《星球大戰》、《火星救援》取景地,約旦超凡脫俗的沙漠奇景!
    這也使它成為許多熱門電影的取景地,如《變形金剛》、《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普羅米修斯》《紅色星球》、《在火星上最後的日子》《火星救援》等。2000年的《紅色星球》、2013年的《在火星上最後的日子》、2015的《火星救援》中的火星場景在這裡拍攝; 2012年 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中的外星場景有一部分在此拍攝;2016年《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中的傑達星球取景地也是這裡。
  • 0928-1004香港票房 《火星救援》稱霸國慶檔
    《火星救援》四天票房累計達到了1978萬2015年9月28上映天數 本周票房 同比浮動 累計票房 1《火星救援  當然,香港的電影公司還是非常期盼這段時間,至少內地旅客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票房,整個假期內影片的收益可謂相當理想,《火星救援》和《實習生》雙雙破千萬,一個是硬式科幻,一個小妞電影,這種最流行的商業類型決定著市場走向。
  • 《抖音》火星視角是什麼梗
    其中就有說明要使用「火星視角」來看待問題等等。很多人在看到了之後都有些不明白,什麼才是「火星視角」。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小夥伴詳細的說一說《抖音》火星視角是什麼梗,一起來看看吧。其中就有說明要使用「火星視角」來看待問題等等。很多人在看到了之後都有些不明白,什麼才是「火星視角」。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小夥伴詳細的說一說《抖音》火星視角是什麼梗,一起來看看吧。 >>>各種梗匯總
  • 「影評」火星救援的土豆情結,達蒙的電影風格及三體十一維殺的聯想
    看來我去火星也是能愉快地活下去的。說到種土豆,我記得小時候也是種過的,是將發了芽某一小塊切下來,埋進土裡,芽尖朝上,再澆水,就可以了。吧。會種土豆就是植物學家,那我農村父母就是超級植物學家了。後來火星土豆遭遇的災難,想一想,跟農村靠天吃飯遭遇的災難的比起來,真不算什麼。如果在火星生存下去是偉大的,那全中國的農民兄弟都是非常偉大的。
  • 火星視角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特指跪著向上看的一種姿態
    火星視角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特指跪著向上看的一種姿態時間:2020-09-14 20:0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星視角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特指跪著向上看的一種姿態 因為火星引力小,跪著和在地球上站著一樣舒服。
  • 火星地震意味著什麼?通過觀察地震波了解火星基本結構
    第一次地震對NASA的洞察力意味著什麼?Insight的地震儀終於在火星土壤中獲得了最初的隆隆聲NASA的Insight著陸器已於今年早些時候在火星上安裝了最敏感的地震儀之一。那麼現在它終於發現了第一次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