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飯館裡吃火鍋時,我們通常都會點一盤肥牛,要麼是老闆會推薦,要麼是本來就愛吃。肥牛放進火鍋裡涮一涮,很快就可以撈出來,吃起來有鮮又嫩,確實相當不錯。肥牛卷一般適合用來涮火鍋,無論是去店裡吃還是自己買材料,而肉攤上幾乎沒有肥牛的身影,很難碰到肥瘦相間的牛肉,大多是瘦肉,儘管口感也不錯,可是吃多了就會膩,要是不小心煮久了,咀嚼起來還挺費勁的。
想要吃到鮮嫩的牛肉,除了肥牛,還有牛排,雖然牛排全是瘦肉,但是它沒有完全煮熟,一般保持在五分熟和七分熟之間,因此嚼起來不太費勁。而且能用來做的肉,和平時所吃的牛肉屬於不同部位的,牛排的脂肪含量會稍微高點兒,自然吃起來就比較順滑了。所謂的肥瘦相間,不一定要看到明顯的肥肉和瘦肉的紋路,只要所含脂肪足夠了,就比較好嚼。牛排的品質劃分,有一部分因素就是看脂肪含量有多少。大家平日裡常聽說的雪花牛排,其脂肪量應該算是最多的,價格也就稍貴一些。
市場上的普通牛肉,真的都很瘦,為何有這樣明顯的差異呢?這就不得不了解一下關於牛的飼養方式了,第一種是草飼,看這個命名就知道,只要是用草來當飼料,將牛放養在一片大草坪上就好了,西藏和內蒙地區的遊牧民族常用這種方法養牛。牛吃了草料,同時活動範圍多了,運動量就大了,因此體內不會有什麼脂肪。這種培育方式所花的時間比較久,一般要兩三年以上。
第二種是谷飼牛,這些牛吃的穀物中也包含了草,但畢竟有吃其他物質,因此會不一樣。谷飼牛可以圈養,定期把糧食給它們就行了,活動範圍小了,運動量就少了,脂肪就慢慢多了起來。這種培育方式所花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兩年之內就可以,出產率能滿足市場的供應量。
有了這兩種不同的飼養方式,牛的體質自然就不一樣,從而影響了肉質、口感、味道等。相較之下,草飼牛的品質是高於谷飼牛的,我們在挑選牛肉的時候,只需挑選最適合的食材就行,倒是不用對比這麼多。火鍋店的肥牛易熟、好吃,可是牛肉味很少,牛的瘦肉比較香,不過要燉煮好一段時間,因此每種牛肉都是有缺點也有優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