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臭毛病太多很難改咋辦?教你2個策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2020-12-15 蟲兒媽媽育兒

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有禮貌,學習自覺等,同時希望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比如,丟三落四,沉迷電視和遊戲等。

但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已養成了太多壞習慣,臭毛病太多了,咋辦?

今天給大家分享2個策略,讓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首先,要明確一點,壞習慣是無法根除的,因為人類運行某個習慣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這個習慣就跟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只要條件滿足,它就有可能被激活。所以,要想拆除這個炸彈,我們要做的不是刪除,而是要替換,用一個好習慣去替換這個壞習慣。

如何培養一個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提出,養成習慣,一定要建立一個習慣迴路。什麼是習慣迴路?簡單來說就是,讓習慣的三要素形成一個閉環,也就是,讓線索-行為-獎賞三者閉合成環。

拿孩子玩遊戲為例,線索就是,一切能讓孩子產生玩遊戲想法的人、事、物、環境和情緒,如果孩子覺得無聊時會玩遊戲,那麼,無聊的感覺就是線索。

行為就是玩遊戲這個動作。

而獎賞就是,孩子通過玩遊戲抵禦孤獨感,同時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

再比如我們跑步,線索可以是一個時間,比如,早晨6點,我們可以在這個時間點晨跑,也可以是一個地點,比如,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或是在公園的湖邊。行為就是跑步本身,而獎賞就是,跑步後,出一身汗,我們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能量充沛,全身充滿了活力,這讓我們十分愉悅。

當線索、行為和獎賞這三個要素齊全,而且能閉合成環,只要重複再重複,就能形成新的習慣。重複多少次呢,相關理論也有很多,最常見的是21天理論和66天理論,因人因事而異。

好習慣為何比壞習慣難養成?

但很多父母很快發現,好習慣建立起來非常困難,比如,之前說到的早睡早起,學習自覺之類的習慣,就算父母拿著棍子,站在孩子身後,時時盯著,重複100次也未必有好的效果。

而一些壞習慣卻是很容易就養成了,比如,玩遊戲,吃零食,睡懶覺,孩子簡直是分分鐘就進入角色了,根本不用21天就能輕鬆養成習慣。

這是很正常的。

無論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都是三要素閉合成環的結果,只不過,好習慣的三要素並不容易湊齊,所以,讓孩子建立一個好習慣,難度是比較大的。

很多好習慣,往往都是反人性的,比如,整理房間的習慣,主動複習和預習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這些習慣在建立之初,需要靠意志力去介入,而孩子的意志力是比較薄弱的,所以,最後常常以失敗告終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2個策略。

1、為孩子精心設計一個好習慣的迴路。

把你想讓孩子養成的行為嵌入到習慣迴路中。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先確定線索:可以是時間線索,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睡前用30分鐘來閱讀。

再想想獎賞:站在孩子的角度,你的孩子希望得到什麼,比如,爸爸媽媽的陪伴,溫馨的親子時光,有趣的親子互動,我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設置一個討論的環節,討論書中的人物,故事,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觀點,一定要不吝嗇你的讚賞,讓孩子充分地體驗愉悅感和成就感。

那麼這個習慣迴路就完備了。

接下來,你只需要反覆這個迴路,重複再重複,效果好的話,或許不用21天,一個閱讀的好習慣就會慢慢養成。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看他是否喜歡你的獎賞,如果不是太喜歡,那你還得想一些更吸引他的方式。

兒子幼兒園的時候,睡前都是我給他講故事,上小學一年級以後,我就給他找了一些拼音版的兒童故事書,然後讓他給我講故事,兒子開始不太願意,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最後定了一個規則:他先給我講一個故事,然後我也給他講一個故事。

兒子特別喜歡這樣的方式,每天睡覺前都會自己把要講的故事書找出來,興高採烈地給我講,講完後,他就躺進被窩,聽我給他講一個故事,然後美美地進入夢鄉。

現在兒子小學二年級,每天放學回家,他會主動去看一些課外書,比如《玩轉科學》、《哈佛900個思維遊戲》,《三國演義》都是他特別愛看的書。不知不覺地,兒子的閱讀習慣已經初步養成。

2、將一個壞習慣迴路中的行為要素用一個比較好的行為替代。

還是回到最讓家長頭痛的壞習慣之一「玩遊戲」上。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喜歡玩遊戲了。

每次去逛超市,在兒童電子產品區總能看到很多小孩坐在桌邊玩平板小遊戲,一坐下就起不來,能一直玩上個把鐘頭,家長拖都拖不走。

還有的孩子在家裡,只要有機會,就會拿著平板和父母的手機擺弄。

我們先拆解一下孩子的這個習慣,你會發現,孩子一個人無聊時就會吵著玩遊戲,那麼,在這個習慣迴路中,線索是他的情緒,當孩子無聊時,或是寂寞時,他會想玩遊戲,而他希望通過玩遊戲,消除孤單感,獲得成就感,你會發現,「線索」和「獎賞」是不需要去刻意改變的,錯誤的只是中間的行為。所以,你只需要替換掉中間的行為就好。

父母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或是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只要你能找到可以讓你的孩子不孤單,同時能獲得成就感的行為,那麼,替換並不會太難。

蟲兒媽媽說:

為人父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除了需要不辭勞苦,還需要一些創新和創意,在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上,我們需要把注意力從「行為」要素轉移到「線索」和「獎賞」上,不要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你要養成這個習慣,你要養成那個習慣,而是要從「線索」和「獎賞」下手,為孩子精心設計一條習慣迴路,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步入正軌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全能雙師:課後輔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全能雙師:課後輔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2020-12-21 10:49:58   來源:財經頻道
  • 孩子做事馬虎,如何提高專注力?這2個方法,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果發現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完成,那家長是不是得頭髮都白了幾條?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實在太難教了。平常與孩子交流中,明明孩子是回答得很利索的。像我朋友他的孩子,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無論家長怎麼教育,他的「壞習慣」總是改不了,每次做作業的時候,寫的字體還不夠一行,總有一兩個字會寫錯,塗塗改改,很影響作業美觀;而且做作業做到一半的時候,還會去看會電視才回來寫剩下的,很容易分神開小差……我朋友嘗試過語重心長地教育孩子
  • 12歲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類好習慣,以後他們會感激你!
    那麼,孩子應該養成哪幾類好習慣呢?1、良好的健康習慣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期,作息和飲食都非常關鍵。在作息方面,家長要監督孩子做到早睡早起、勞逸結合。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必要前提,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2、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如何、考試成績多少分,這些都和孩子的學習習慣有關。
  • 這7個好習慣,能做到一半的孩子都很優秀,你家孩子佔了幾條?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下面這些好習慣中,你家孩子佔了幾條?1、玩好玩具會立刻收拾好,然後再去做別的事。2、吃完飯會把桌面上的垃圾收到碗盤裡,把餐具拿到廚房。如果上面這7條習慣你家孩子能做到一半以上,那麼恭喜你,他的表現已經超過了同齡人,進入學校或社會後一定很受大家歡迎。可惜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並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家長也沒有意識到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總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孩子把心思放在念書上,好好學習就行了。
  • 這5個好習慣,父母要狠心「逼」孩子養成,娃長大會感謝你一生
    這5個好習慣一定要狠心「逼」孩子養成,過程雖然很艱難痛苦,但一旦養成便會受益終生,未來娃長大會感謝你一輩子。做事提前做好規劃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養成做事前做規劃的習慣,不僅能縮短完成時間,還能提高效率。
  • 孩子上幼兒園嚷著沒人玩,父母可教孩子3招,幫孩子開啟社交路
    我們先來看下有哪些孩子容易在幼兒園被孤立:1、任性驕縱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家裡父母過於驕縱,無論做什麼父母都順著他們,所以孩子們養成了任性的壞習慣。到了幼兒園,孩子不懂得分享,凡事總想讓別人順著自己,這樣一來,其他孩子都不願與其玩耍,於是就出現了被孤立的狀況。
  •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前言:我家孩子經常講假話,我會感覺到很失望。因為經常講假話,不是第一次講假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必須要幫孩子糾正過來,否則以後他會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可能你得不到一句真話。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養成這個好習慣將來比同齡人更出色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性格上的優秀,而構成一個人優秀性格的,往往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的習慣。"李寧原是一位普通的體操運動員。但他有個好習慣:每天堅持訓練10多個小時,每次訓練一定要突破一個動作難度,不然就不離開訓練館。他終於成功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
  • 給孩子的暑假計劃表:養成好習慣,假期收穫多!
    暑期有個計劃十分重要。這裡有份暑假計劃表,讓孩子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1、暑假計劃分三個階段制定暑假計劃,是為了讓孩子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多做幾件有益的事,培養可以受益終身的好習慣。那麼,暑假計劃應該如何制定呢?
  • 好習慣養成其實很簡單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好的習慣並非與生俱來,而需要後天培養形成,一個人從幼時起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將使其終身受益。具體來說,如從小養成自主自律的好習慣,能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從長遠角度看,這樣的好習慣在未來能幫助他在事業及人際交往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後想改就難了
    ,那麼孩子長大後還是發脾氣、摔東西或者打人,你想管都管不了了。 2、目無尊長、不尊重大人 當今社會,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寵上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全家都圍繞著孩子轉,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養成目無尊長,不尊重老人的習慣。
  • 2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過後壞習慣很難改,父母要重視
    很多寶媽都說過,孩子到了2歲就變成了小惡魔,稍不如意就會哭鬧不停,直到完全按照寶寶的需求重新安排好,他們才會停止哭鬧,寶媽們覺得孩子長大了難以管教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而是寶寶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有些孩子在2歲左右會有明顯的變化。
  • 從小培養這3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想不自律都難
    3-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將來他自律的形成幫助很大。 1.
  • 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不能全靠自律,還需要這3點「助攻」
    她兒子前些天鬧脾氣說了這樣一番話:「為什麼我要按照你希望的那樣去生活、去學習?我感覺我比其他小朋友都累!一旦沒有照做你就懲罰我,我不想再這樣了!」可以看出,孩子其實在這樣的自律生活中感受到的是壓力和痛苦,而不是喜悅。這樣的自律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反而讓孩子產生了牴觸情緒。
  •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看過來,好習慣養成表,讓孩子更優秀
    為什麼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有一個小故事打動了我。20世紀90年代,蘇聯在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而正是這個小插曲決定了誰能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時,幾十個太空人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了鞋進去的,他覺得「這麼貴的飛船,怎麼能穿鞋進去呢?」而正是他這個小細節,讓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飛船交給一個十分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 如何讓孩子養成學英語的好習慣?
    家長們可以陪同孩子養成這些學英語的好習慣,並且一直堅持下去,小編相信孩子的英語一定會有大提升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練習1. 將英語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要學英語,而要生活在英語當中。2. 把難單詞、難句子製成卡片。
  • 為什麼說好習慣能養人一輩子?
    既然是習慣,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做一件事,你不是養成好習慣就是養成壞習慣,這個不一個人意志為轉移,是潛意識造成的。說到本質其實就是要形成最小化閉環,也就是所謂的「原子習慣」。比如,1+1=2,你現在會直接得出結果,不會像小時候一樣需要掰著手指頭計算了。再比如,小時候背的故事,只要一開頭,其他的就會流淌出來,不需要刻意回憶。就連英語也是這樣的,只要環境夠給力,分分鐘學會類母語。但是呢,以上說的都是養成的好習慣。如果要是養成了壞習慣呢?
  • 北大教授的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想要未來有出息,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從小堅持好習慣,對他們以後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的鄰居是退休的北大教授,平時經常一起喝茶下棋,有一起我說道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長大之後能有出息嗎?北大教授給了我一句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 李玫瑾:3-6歲的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李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曾經表明自己的觀點:孩子在3-6歲的時候如果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否則長大後就難改了。不懂尊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尊重都是相互的,只有你學會如何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偷笑吧!哪三種特徵呢?讓我們來看看:1. 總是不老實,好動一般來說,聰明的孩子往往都是最坐不住的。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不太老實,總是要調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