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好習慣,能做到一半的孩子都很優秀,你家孩子佔了幾條?

2020-12-14 媽媽沒時間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下面這些好習慣中,你家孩子佔了幾條?

1、玩好玩具會立刻收拾好,然後再去做別的事。

2、吃完飯會把桌面上的垃圾收到碗盤裡,把餐具拿到廚房。

3、弄髒桌面會馬上清理乾淨,把抹布放回廚房,或把紙巾扔到垃圾桶。

4、離開座位,會把凳子輕輕地推進去擺好。

5、洗完澡,會把換下來的髒衣服放進髒衣籃或洗衣機裡。

6、回到家,會把脫下來的鞋子放進鞋櫃,或者擺整齊。

7、看到父母做家務,會主動過來幫忙。

如果上面這7條習慣你家孩子能做到一半以上,那麼恭喜你,他的表現已經超過了同齡人,進入學校或社會後一定很受大家歡迎。

可惜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並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家長也沒有意識到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總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孩子把心思放在念書上,好好學習就行了。

殊不知這些後天養成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一個玩好玩具會立刻收拾好的孩子,做作業一定不會拖拉。一個看到父母做家務會主動幫忙的孩子,進入職場後也不會推脫領導布置的任務,更容易被機會青睞。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孩子的發展與成長只能由孩子自己完成。」當我們教孩子做家務,培養他的生活習慣時,看似是讓他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實則是在培養他做事有條理、有始有終、有責任心的優秀品質

這些品質光靠我們講道理是沒用的,還得孩子親自動手才能把習慣變成天性,成為他脫穎而出的資本

01 3個技巧,幫孩子培養好習慣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做才能幫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又不引起他的反感呢?

我們不妨借鑑一下蒙臺梭利的做法,用3個技巧幫孩子快速掌握生活技能,把行為變成習慣,同時保護好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1、精確地給孩子做示範

在教孩子做家務,或者穿脫衣服、繫鞋帶時,光靠「說」是沒用的,還得動手示範,親自做給孩子看。

這是因為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差,你說得越多,他們越暈,忘得越快。通過觀察來模仿別人的行為,才是他們最擅長的學習方式。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老師都會給孩子邊示範邊講解,或者不說話,只做動作示範,確保把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示範清楚,方便孩子模仿。

比如倒水的時候,一隻手握緊把手,另一隻手扶著瓶口,兩隻手一起配合,就不容易把水灑出來。

如果你不給孩子做清楚示範動作,孩子就可能學你的樣子,只用一隻手操作,不僅容易把水灑出來,還可能因為力氣不夠把水瓶摔壞。孩子免不了要挨罵,下次就沒有信心自己倒水了。

2、把任務分解成簡單的步驟

舉個例子,扣扣子這項生活技能可以分解成4個步驟。

第一步,把扣子捏在手裡;

第二步,把扣子對準扣眼;

第三步,把扣子完全放入扣眼;

第四步;調整一下扣子的位置,把衣服拉平整。

把任務進行分解有2大好處。

首先,這樣做可以降低任務的難度,讓孩子更容易練習和掌握,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其次,把任務拆分後逐步地進行,能教會孩子有條理地做事,對邏輯思維的訓練以及良好習慣的培養都很有好處。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很多活動的最後一步都是清理和歸位

收拾好教具後,要把它們放回柜子;擦過桌子後,要把抹布清洗晾曬;吃完東西,要把桌面上的垃圾放進盤子裡。

這些收尾的工作教會孩子什麼叫有始有終,對自己負責。相比那些凡事都要父母幫著善後的孩子,這些孩子真的太自覺,太有教養了,到哪裡都會讓人眼前一亮。

3、不批評,只提醒

孩子做事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時,批評的話總會很順口地從我們嘴裡說出來。雖然你覺得這沒什麼,「不批評,孩子怎麼會改進呢?

但這種糾錯方式卻有很大的弊端,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降低他做事的積極性。很多孩子會因此產生逃避心理,經常把「我不會,你幫我」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我曾經在一本兒童心理學的書上看過類似這樣的話:不要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批評他,因為犯錯本就是學習的一部分。

學習代表著尚未掌握,會犯錯是理所當然的。當孩子遺忘或者出錯時,給他重新示範一遍,或者簡單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只要孩子犯錯的次數在減少,動作越來越熟練,就說明他在成長和進步。

千萬不要把「完美」當成衡量孩子進步的標準。那樣孩子就會把學習和失敗、批評畫上等號,沒有信心去挑戰了。

02 這些生活技能,請一定教給孩子

說完了習慣培養的3個技巧,我們再來看看哪些生活技能(自理能力和家務勞動)是一定要教給孩子的。

1、折衣服

折衣服對孩子來說可是項高難度的技術活,不僅考驗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對於思維和數學能力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們會從疊毛巾開始練習。

老師會在毛巾上用筆畫出對摺的線條(或用針線縫出摺痕),然後給孩子演示,怎樣沿著痕跡一次或多次對摺毛巾,這其中蘊含著分步驟行動以及分數的概念

你也可以試試找幾條舊毛巾,裁剪成正方形,然後用黑筆畫出摺痕,給孩子演示怎麼摺疊毛巾。孩子能熟練地折毛巾後,再過渡到折褲子、上衣和襪子。

折褲子時,先把衣服鋪平整,沿中線對摺,然後再上下對摺。

折衣服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把袖子對齊摺疊,再對摺。或者把袖子向中間摺疊,然後對摺。

孩子練習的時候,可以準備幾件舊衣服,在摺痕上貼上膠帶,用筆寫上數字表示折的順序,來降低練習的難度。

2、舀食物、倒水

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大腦發育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日常生活中蘊含著很多訓練精細動作的機會。比如讓孩子自己吃飯,用勺子舀食物,往杯子裡倒水等。

在訓練這些技能時,我們可以由簡到難,先練習轉移乾食物,再練習倒液體。

準備兩個容器,一把勺子,一些豆子,為了方便收拾,可以在底下放一個託盤。

給孩子演示用勺子舀起一勺豆子,用手壓一壓,去掉多餘的豆子(這樣不容易灑出來),然後把豆子倒進另一個容器裡,如此反覆,直到豆子全部轉移完。

如果有豆子灑出,要馬上撿起來,保持託盤的整潔。孩子掌握後,可以進行下一項訓練。

準備幾個杯子,一個水壺,一些豆子,還有託盤。

給孩子演示怎麼拿起水壺,把裡面的豆子倒入杯中。有灑出的豆子要及時清理

最難的就是練習倒水了。

準備幾個杯子,一壺水,一塊毛巾,一個託盤。給孩子演示怎麼把水倒進杯子裡,有水灑出來,要馬上用毛巾擦乾。

日常生活中,也要允許孩子使用這些技能。讓他自己舀菜,倒水,泡奶粉(溫水由家長準備,避免燙傷)。

很多孩子在家裡根本沒機會做這些事,這對他自信心和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

3、切水果、剝皮等

練習使用安全的廚房工具,給水果剝皮,或者幫父母準備食材,不僅能幫孩子提升生活技能,還能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興趣,讓他好好吃飯不挑食。

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塑料或者木質的工具,教他正確的使用方法,讓他切香蕉,給蔬菜刨皮,給麵包塗果醬,用刷子洗蘋果,把食材疊起來做成三明治,剝橘子皮,拌沙拉等。

當然,這些工作的最後一步都是把桌面清理乾淨,把工具、聚餐放回廚房。如果做完就攤著,由大人來收拾善後,就失去了做家務的意義。

4、擦桌子、掃地

這兩樣也是經常被大人小看的家務。我們可以藉助一些技巧,讓孩子耐心、細緻、有頭有尾地做好它。

先說擦桌子,給孩子準備一塊海綿,先教孩子怎麼把海綿的水擠幹。然後給孩子示範用溼海綿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擦桌子,擦完後用幹布再擦一遍,最後把工具歸位。

至於掃地,可以用膠帶在地上貼一塊正方形的區域,製造一些容易清理的垃圾,比如紙團,教孩子把垃圾都掃到正方形區域裡,然後再掃到簸箕裡,倒進垃圾箱,最後把工具歸位。

5、穿衣服、繫鞋帶

有些孩子直到上小學,還是媽媽幫忙穿衣服、繫鞋帶,自理能力很差。這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練習機會。

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穿、脫衣服,扣扣子,繫鞋帶,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把任務進行分解,多陪孩子練習,即使是2、3歲的孩子,也能掌握這些技巧。

比如穿褲子的時候,先在地上把褲子攤平,兩隻腳鑽進對應的褲洞,把腳伸出來,再站起來,把褲子拉到腰上。

穿外套的時候,把衣服倒著放在地上,領口朝下,這樣孩子只要把兩隻手伸進袖口裡,把衣服穿過頭頂,外套就穿好了。

在學習扣扣子、拉拉鏈、繫鞋帶的時候,可以把衣服穿在娃娃身上,分步驟演示給孩子看,也可以參考蒙臺梭利的教具,製作簡易的練習工具(把舊衣服上扣子、拉鏈的部分連同布料剪下來,粘在硬紙板上),讓孩子經常練習。

練習的時候要留足時間,保持耐心,不要頻繁糾正孩子的錯誤,多給他一些時間和鼓勵,孩子一定會越做越好。

今天給大家介紹了給孩子培養好習慣的3點技巧,還有孩子一定要掌握的5類生活技能。

不要覺得這只是簡單的家務,把它當成是孩子寶貴的學習機會,他就離負責任、自覺、有條理這些優秀品質不遠了。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媽媽,腦功能培訓師,專注分享0-6歲育兒、早教方法。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看過來,好習慣養成表,讓孩子更優秀
    為什麼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有一個小故事打動了我。20世紀90年代,蘇聯在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而正是這個小插曲決定了誰能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時,幾十個太空人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了鞋進去的,他覺得「這麼貴的飛船,怎麼能穿鞋進去呢?」而正是他這個小細節,讓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飛船交給一個十分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 高智商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有這5個特徵,看看你家寶寶佔了幾條
    智商的高低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環境,因而在孩子出生後,其實是能通過他們的一些特徵來判斷智商是高還是低。高智商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有這5個特徵,看看你家寶寶佔了幾條。3.比同齡孩子"學習"能力強寶寶出生後都要經歷爬行、學步、咿呀學語等幾個基本的過程,在這個階段總有些寶寶會脫穎而出,比同齡的寶寶要領先學會這些技能。
  • 孩子做事馬虎,如何提高專注力?這2個方法,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果發現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完成,那家長是不是得頭髮都白了幾條?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實在太難教了。平常與孩子交流中,明明孩子是回答得很利索的。但一到做作業的時候,總是馬馬虎虎完成,無論家長軟硬兼施,孩子都表現得無動於衷,有時就連家長自己都會產生懷疑:「到底自己生的孩子,是不是智商低了點……為什麼答應的話,孩子總是沒有做到,反覆失守諾言呢?」
  • 孩子的智商高,身上大多有這10大特徵,父母不妨看一下孩子佔幾條
    文/真心媽媽育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應該是父母都感同身受的一件事吧,養育一個孩子並不比生一個孩子容易,在當了父母,有了下一代之後,父母都是希望都把孩子培養成才的,父母對孩子都是寄予厚望的,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有出息和過得比自己好
  • 高智商兒童的22個特徵 你家孩子中了幾條?
    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可是高智商孩子的特徵有哪些呢?英國2歲小神童奧斯卡·瑞格雷(下圖)智商超出160;在2歲5個月零11天的時候,被全球高智商人士俱樂部——「門撒國際」接納為會員。
  • 美國幼兒園孩子自信獨立讓人羨慕,做到這4件事,孩子不優秀都難
    第一眼看那孩子就覺得他很有自信獨立,待人也很熱情,逢人就打招呼。我經常能在小區旁邊的公園裡看到他和爸爸踢球,一家人無論是英語還是中文,交流起來都毫無障礙,周邊人都投來了驚訝而羨慕的目光。後來和孩子媽媽偶然交談過一次,她表示,她和丈夫平常都很忙,孩子三歲便被送到了美國的幼兒園。在那裡,孩子自理能力變得非常強,也非常喜歡交朋友。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養成這個好習慣將來比同齡人更出色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性格上的優秀,而構成一個人優秀性格的,往往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的習慣。"李寧原是一位普通的體操運動員。但他有個好習慣:每天堅持訓練10多個小時,每次訓練一定要突破一個動作難度,不然就不離開訓練館。他終於成功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
  • 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不能全靠自律,還需要這3點「助攻」
    自律對很多人而言,是一直嘗試卻從未真正做到的事。做到自律的人就像開了掛一樣,往往比同齡人更優秀。不少家長都想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可結果卻不盡人意。那天朋友們在群聊裡交流這個話題,肖肖說起她兒子的事。
  • 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六條教育法則
    習慣是非常可怕的東西,幾乎每種生物都深受其影響。一個好習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富,但一個壞習慣,卻是阻礙孩子人生發展的元兇。要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就要先培養自己摒棄壞習慣。例如,不要在孩子面前看手機,不要蹺二郎腿,吸菸,不要情緒不穩定就脫口罵人,不要一發脾氣就打人。這些行為,孩子都一一看在眼裡,並有樣學樣。
  • 哄孩子入睡前堅持說3句話,孩子越來越優秀,家長也能更省心
    每天晚上的陪伴,除了能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每天回到家和孩子說的話也能影響孩子的,也會進一步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睡前對孩子說的話,可以為孩子創造出相應的語言環境,這些語言環境會一直陪著孩子,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進行一定的引導性,可以幫助孩子做好自己。
  • 「學霸」孩子大多都有4個特徵,偶爾貪玩也不要緊,你家娃佔幾條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學霸,畢竟學霸這個稱呼,就說明學習能力優異於同齡人。只不過,也正是因為學霸的可貴之處,因此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學霸,不過最近就有育兒專家表示,其實要成為學霸要有以上幾個關鍵特徵。
  • 讓孩子變優秀,從做好這些小事開始!送給父母和孩子的行動清單
    1.在孩子做作業時學習或閱讀想要孩子學得好,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同時也能幫助家長實現自我成長。2.每個月至少和老師通一次電話保持順暢的家校溝通是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不二法寶。家長可以通過電話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按時、定期地參加家長會也是很好的途徑。
  • 7組圖告訴你,優秀的孩子和差孩子區別在哪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優秀的人,這裡的優秀不僅品質、道德優秀,學習上也得優秀才行。可是,事實上能成為優秀的孩子的人卻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最終都成為了父母眼中的「差孩子」。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就能成為父母的驕傲如今的父母更加重視親子教育,不過,在注重教育的同時,父母還需要提升自身。
  • 孩子的臭毛病太多很難改咋辦?教你2個策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今天給大家分享2個策略,讓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首先,要明確一點,壞習慣是無法根除的,因為人類運行某個習慣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這個習慣就跟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只要條件滿足,它就有可能被激活。
  • 優秀父母都會給孩子這7大「禮物」!做到5條才算「及格」你是哪種
    大部分的父母都還是很疼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有時候,我們認為的「疼愛」與真正的「疼愛」之間可能存在著差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優秀的父母都會送給孩子的七大「禮物」!(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建設性的做法是不責怪、不打罵,而是告訴他「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但是犯了錯誤後我們要學會解決問題和吸取經驗。現在,我們一起把它打掃一下吧。我相信你以後會更加小心的」)這樣孩子以後犯其他錯誤就不會感到恐懼和害怕,而是想著如何解決和如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 讓孩子變優秀,從做好這些小事開始!送給父母和孩子的行動清單,不可...
    「是否可以讓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每隔一兩個禮拜抽空回來陪伴孩子?」王莉老師追問。奶奶終於點了點頭:「這個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所以,想要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先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1.在孩子做作業時學習或閱讀想要孩子學得好,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同時也能幫助家長實現自我成長。
  • 從小培養這3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想不自律都難
    01 每當談起孩子自律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非常苦惱。 不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都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管不住自己,迷戀網絡和手機遊戲,學習上很被動。 家長們埋怨孩子不自覺,苦口婆心給孩子講道理、施壓,要不就是哄著孩子好好學習,給他買這買那,然而收效甚微。
  • 趙益用案例解讀ZCPS專業傾向測評報告,看看你的孩子佔了幾條
    首先我簡單說一下ZCPS學科診斷公式的來源背景,通過我們這些年對大量的測評案例進行分析比對,總結出一個考生的滿分成績如果按照100分來算的話,其中先天的天賦作用能起到一半的比重。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語文好,有的孩子表現出數學有天賦就是這個道理。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高效能孩子的7個習慣
    馮唐曾說,「成功沒有捷徑,但需要一些好習慣。」的確,如果將人的各種命運分解、揉碎,試圖從中找出一些規律的話,那麼良好的習慣,敢於抓住際遇的勇氣是比天賦更為重要的東西。而幼年是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能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好習慣,就能在這張白紙上慢慢展現美妙的圖畫,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筆劃。
  • 這3類孩子多數沒達標,希望你家娃不是
    有了孩子後,父母都開始操心孩子的身高問題,畢竟個子高的孩子,長大才會佔盡優勢,若個子矮小的話,孩子不僅變得自卑,在今後的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所以父母們不得不重視孩子的身高。快來看看你家孩子身高達標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