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這3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想不自律都難

2021-01-08 騰訊網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會跟隨人的一生的。

01

每當談起孩子自律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非常苦惱。

不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都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管不住自己,迷戀網絡和手機遊戲,學習上很被動。

家長們埋怨孩子不自覺,苦口婆心給孩子講道理、施壓,要不就是哄著孩子好好學習,給他買這買那,然而收效甚微。

大多數家長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就是他不想學習。

其實,真相可能是孩子缺少「自律的能力」: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體會到自律帶來的愉悅感,時間長了,就習慣了懶散、拖延。

許多家庭裡,孩子從小就是無拘無束地長大,隨心所欲,父母不怎麼管教,覺得小孩子皮一點、懶一點、沒規矩一點,沒問題,長大了就懂事了。

可是等孩子大了,發現很多壞習慣已經很頑固,這時再想糾正他,給他講規矩,就得花費更大的精力,甚至難以改變。

不要指望孩子隨著成長自然就懂得自律。

一個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依賴於家長最開始對他的管教和監督,也就是他律。

從小培養好習慣,才是孩子將來自律優秀的關鍵。

02

正如一位名校媽媽所說:

「孩子需要首先養成的是機械習慣,因為機械習慣帶來的好結果,讓孩子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再和孩子談自律的重要性,也許才聽得懂。

一旦正向循環開始,孩子感受到自律帶來的獲得和讚賞,會激勵TA繼續自律。

相反,如果因為付出不夠導致長期沒有正向反饋,孩子會習慣自己「落後」的局面,甚至自暴自棄。」

3-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將來他自律的形成幫助很大。

1. 做事保持專注

專注力對一個人學習、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學習不好的孩子,表現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過程中總是開小差、東玩玩、西摸摸。

小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時間短,做事容易三分鐘熱度,玩個玩具,玩一會就跑去做別的事情了。

因此,從小訓練孩子專注的能力很關鍵。

首先,家長應該注意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在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隨便幹擾和打斷他,讓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其次,保持環境的簡單、安靜、有序,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經常是嘈雜紛亂的,必然不利於孩子專注;

再次,不要一次給孩子準備過多的玩具和書本,這樣孩子會眼花繚亂,讓孩子可以在較長時間內集中在一兩項玩具或活動中,玩了一段時間再換新的;

最後,家長陪伴孩子玩耍、互動的過程中要專心,不要三心二意、邊玩手機邊帶孩子。

家長的專注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2. 良好的閱讀習慣

加拿大作家阿爾維託·曼古埃爾在他的名著《閱讀史》中寫道: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我們閱讀以求了解或是開竅。

我們不得不閱讀。閱讀,幾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

閱讀,是一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堅持的習慣。

通過閱讀,我們能夠更好地見識天地、認識自己、體會人生。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越好。

它能夠幫助孩子從小學會獨立思考,建立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因此,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應當儘量少讓他接觸電子產品,多引導孩子聽故事、講故事、閱讀書籍。

從1歲開始,就可以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買一些不易撕壞的布書,畫面豐富精美,給孩子看;

稍大一點,每天有一段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等孩子上了小學,認識一定量的字,就可以逐漸過渡到自主閱讀、純文字閱讀。

閱讀會讓孩子思想更豐富、認知範圍更廣闊、性格多幾分沉靜,這些積極影響將讓孩子受益一生,也有利於他將來自律的形成。

3.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

我有一個學生,從小的時候開始,就一直被媽媽要求早睡早起,晚上一般不超過9點半,早上8點前一定會要求她起床吃早飯。

同樣,媽媽自己數十年也都保持著這樣的生活習慣,不管天氣多冷,都會早早起床,給孩子做早飯。

媽媽說:「早上好好吃一頓熱乎乎的早飯,上午上課才不會感到疲乏,一天都會精力充沛。」

以前,她一直覺得媽媽很煩,晚上想多看一會電視劇都不行,總會被媽媽催去睡覺,早上想賴在床上睡懶覺也不可能,一定會被媽媽喊起來吃早飯。

但當她上了大學,看到周圍許多同學晝夜顛倒、作息混亂、放縱自己,自己卻依然能保持著早睡早起,有條理有計劃地去學習和生活時,她忽然明白了媽媽的深意。

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會跟隨人的一生的。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會讓人頭腦保持清醒、身體舒適健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

這種生活上的習慣也會遷移到一個人做事、學習、工作上,讓人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和精神面貌。

因此,從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並帶著孩子過一種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作息規律、按時吃三餐、東西用完放回原處、保持自身和房間的整齊、乾淨......

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好,教孩子學會自己做事,逐漸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03

小學階段7-12歲,更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期。

在上述3點的基礎上,家長要捨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養成學習上的好習慣。

這個階段抓住了,孩子的初中和高中學習會輕鬆高效很多。

近些年,我們總是強調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其實重點不是檢查作業的對錯,而是引導他養成好的習慣。

關鍵有以下幾點:

一般情況下,先做完作業,再玩。

根據孩子的作業量,和孩子商量著規定好限制時間,讓孩子集中一段時間完成作業,不能邊玩邊寫,拖拖拉拉。

做作業前,先複習一下今天的學習內容,把生疏的知識點加強理解,確保完全掌握,做完作業後,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

保持複習和預習的習慣,對孩子初高中的學習非常重要。

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難題上多動腦思考,家長不要過多插手幫助,否則孩子容易形成依賴心理。

就這樣,在一定規矩、原則的約束下,讓孩子體會到自律行為帶來的成就感、愉悅感,從而形成正向反饋。

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給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間,不要限制、控制過多。

合理範圍內的自由空間,會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自律。

家有小男孩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兒平臺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就能看出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幾乎都會有這3個特徵,若你家孩子有其中一個,也要好好培養。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此時孩子的大腦發育速度非常快,很多習慣、喜好、性格等等都是在這一時間段養成的,若是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在這段時間內好好培養。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據說都有這3個特徵一、社交能力強據調查顯示,當今社會上的成功人士無一例外都擁有著很強的人脈關係,而這些人脈和他們的社交能力是成正比的,一個社交能力很差的人,任何人都不願意與其相處,又何來的人脈呢?
  • 性格培養期很關鍵,從小培養孩子這3個方面,讓寶寶遠離「凌霸」
    導語:「校園凌霸」話題衝上熱搜,這既讓家長們擔憂孩子會被其他人欺負,又有些不知所措。其實,孩子的性格培養應從小培養,不同的性格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家長們要從小對孩子做好引導,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莎莉一直都是這善良、有禮貌的女孩子。她從來不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甚至主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將來多半會有出息
    北大教授也曾表示過: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並且將來多半會更有出息。 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 1、愛發號施令 愛發號施令的孩子,無論將來走到哪裡,都很容易成為人群中的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養成這個好習慣將來比同齡人更出色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性格上的優秀,而構成一個人優秀性格的,往往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的習慣。"李寧原是一位普通的體操運動員。但他有個好習慣:每天堅持訓練10多個小時,每次訓練一定要突破一個動作難度,不然就不離開訓練館。他終於成功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
  • 日本小學:最自律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最狠心的父母,習慣從小養成
    從小就培養好孩子的自律性,長大了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身材管理都能夠遊刃有餘。日本家長的4個狠做法,培養孩子從小自律1、輔導班不是報越多越好,孩子感興趣才是關鍵國內的小學生,寒暑假報名5個課外輔導班一點都不誇張,從白天學到黑夜。
  • 這3類孩子從小「鬼靈精」,將來卻難在社會立足,但願你家的不是
    有的孩子小的時候會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被灌輸一些不好的思想,要是家長不及時幹預,反而認為孩子很精明,那將來孩子走出社會以後難免會吃虧,甚至走上歪路,家長自然是脫不了關係了。孩子從小「鬼靈精」,看似聰明,其實不一定是好事趙女士是一位女強人,事業有成,現在和丈夫有一個7歲的孩子,因為平時要忙於事業,所以孩子一般都是交給奶奶來帶,孩子跟著老人,平時也跳跳廣場舞,和老人一起去買菜什麼的,讓老人沒那麼寂寞,趙女士也比較放心。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讓孩子將來不會活得太累
    有個同事就比較厚臉皮,不管什麼層次的人,他都能交往得來,人緣特別好。來個上級來檢查,都讓他打前站,處理好其他人才敢出面。 有些員工不是很規矩,也是他的出面協調,總能把事情擺平。就是因為他和別人混得熟,都給他面子。
  • 自律的孩子都是如何培養的?
    現在很多孩子都很難關注自己,一到放假的時候,就沉迷遊戲和網絡,在書桌前坐不住。為此,很多家長都非常的頭痛。家長總是覺得是自家孩子懶,不想學習,給孩子講道理,對孩子發火,施壓,買東西哄孩子,然而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其實,不是孩子不想學習,孩子只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時間越久,越習慣懶散的狀態。
  • 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開展「美好『食』光」活動
    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開展「美好『食』光」活動,從學生的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 堅決摒棄一切奢侈浪費的行為,做到「美好『食』光」!不準學生往學校裡帶零食,我們認為這是讓學生做到多吃「飯」,杜絕浪費現象發生的重要一環。. 聚焦重點,助力節儉。師生在校用餐,學校積極改善午餐質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走進班級陪餐,為學生做好榜樣。自學校開展「美好『食』光」活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習慣」的活動以來,學生浪費糧食的行為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 孩子做事馬虎,如何提高專注力?這2個方法,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果發現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完成,那家長是不是得頭髮都白了幾條?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實在太難教了。平常與孩子交流中,明明孩子是回答得很利索的。像我朋友他的孩子,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無論家長怎麼教育,他的「壞習慣」總是改不了,每次做作業的時候,寫的字體還不夠一行,總有一兩個字會寫錯,塗塗改改,很影響作業美觀;而且做作業做到一半的時候,還會去看會電視才回來寫剩下的,很容易分神開小差……我朋友嘗試過語重心長地教育孩子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這5類孩子,天生就是「學霸」,父母好好培養,別毀了孩子的將來
    在我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所有家長最大的願望,因此家長們總是會想,我家孩子會不會是一個學霸呢?甚至有的家長趁著孩子還沒有出生就開始揣測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是不是讀書料。其實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學霸,從小就能看出來,家長要多多注意。
  • 北大教授的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想要未來有出息,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從小堅持好習慣,對他們以後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的鄰居是退休的北大教授,平時經常一起喝茶下棋,有一起我說道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長大之後能有出息嗎?北大教授給了我一句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所以家有男孩的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男孩子不許哭鬧,要做個堅強勇敢的男子漢。其實,在孩子還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哭是一種很好的發洩方式,而我們總是給孩子灌輸哭就是不勇敢、就不是男子漢的思想的話,孩子會變得壓抑、隱藏自己的情緒,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孩子一生。
  •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用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用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孩子日漸長大,父母感到欣喜的同時也感到苦惱。在孩子小小的腦袋裡,會越來越多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他們不成型的世界觀裡,很多觀點和看法又是不完善的。李玫瑾: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用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我知道你很生氣,但這麼說話是不對的,你冷靜一會兒我們再說當孩子發脾氣時,是最容易頂嘴的時刻,但家長們要意識到,其實孩子發脾氣跟大人一樣一定是有原因的,也是需要發洩的。
  • 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個整理玩具!
    等媽媽回來後,對相翰一頓訓斥,他才不得已地把客廳的玩具收起來,至於臥室裡的,全部都藏在了被子下面。媽媽發現後,火冒三丈。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孩子,都是如此不愛收拾玩具。之前有個媽媽發了一個朋友圈,炸出一大堆被不愛收拾玩具的熊孩子逼瘋的父母。
  • 曾仕強教授:「三歲住皮,五歲住骨」,6歲前要重點培養好習慣
    所以放在教育中,如果在6歲之前,家長想要改變孩子還有可能,過了6歲就會相當困難。所以,曾仕強教授就提出,在孩子6歲以前要不斷的調整,培養孩子好的習慣,這是教養的重點。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曾仕強教授提出了三個方法。例如家長最怕孩子誤吞東西,會不讓孩子把東西往嘴填,但偏偏小孩子卻最喜歡這樣做。
  • 孩子5歲前做到3個「堅持「,不僅能提高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更高
    但家長們也應該要知道,5歲之前,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關鍵時期。如果還在在5歲前能做到3個「堅持」,不僅可以提高自身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會高於同齡人。這一時期,很多孩子們能認出相隔半年左右的食物,並有意地記住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將詞語和物品相結合。只不過,這時候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產生的記憶主要以短期記憶為主。但與此同時,孩子大腦的發育也極為迅速,對身邊的事物、環境都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而這種狀態往往持續到5歲左右。所以,想要孩子擁有良好的記憶力,並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在5歲之前,家長就應該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 這7個好習慣,能做到一半的孩子都很優秀,你家孩子佔了幾條?
    如果上面這7條習慣你家孩子能做到一半以上,那麼恭喜你,他的表現已經超過了同齡人,進入學校或社會後一定很受大家歡迎。可惜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並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家長也沒有意識到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總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孩子把心思放在念書上,好好學習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