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了曾仕強教授,關於家庭教育的演講視頻。曾仕強是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也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關於如何教養孩子他有獨特的觀點,這次演講中他就重點提到了6歲之前孩子的教養問題。
我們中國人常常講「三歲住皮,五歲住骨」,因為皮是在表面,骨是在裡面,意思就是說孩子3歲以前,孩子有錯誤還有改變的可能,因為只是在皮上面。可以到了5歲就住骨了,也就是根深蒂固了,這時想改變就非常困難。所以放在教育中,如果在6歲之前,家長想要改變孩子還有可能,過了6歲就會相當困難。
所以,曾仕強教授就提出,在孩子6歲以前要不斷的調整,培養孩子好的習慣,這是教養的重點。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曾仕強教授提出了三個方法。例如家長最怕孩子誤吞東西,會不讓孩子把東西往嘴填,但偏偏小孩子卻最喜歡這樣做。曾仕強教授就說這時家長應該指導孩子,不能亂吃東西,但是多數情況就是家長的指導是無用的,小孩子會記不住。所以這時我們就要提醒孩子,提醒孩子還是會做錯,這時家長就要改正孩子。
在看完曾仕強教授的講座,我深切地感到了,以往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習慣,不過大多數家長卻沒有重點培養。我們往往都是在孩子做錯事情時站出來批評,這樣的教育方法在眾多家庭裡,甚至很多父母認為這是自己在教育孩子。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做法是相反的。應該是先教孩子應該怎麼做再改正,而不是發現問題再批評。
3-6歲著重培樣孩子好習慣
1. 懂得管理自己
3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個基本管理自己的能力了,比如穿衣服、吃飯、自己收拾房間等等,很多事情孩子已經有能力做了。家長要想培養孩子好習慣,不妨從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更自理、獨立。因為只有能管理好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養成好習慣。
2.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孩子會才會得到別人的欣賞誇讚,相反如果孩子的很多行為和舉動就會讓讓別人感到嫌惡。例如告訴孩子不能隨地吐痰,不能破壞公物,吃飯時要講禮儀等等,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要把它看重。讓孩子從小在規範的規定中成長,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是有好習慣、好品質的孩子、
3. 做事有計劃
很多孩子都沒有時間觀念,做事也沒有計劃,在小時候還看不出有什麼弊端,但是如果一旦養成這個習慣,孩子以後做任何事就會沒有計劃可言。這樣的結果就是會讓孩子養成愛拖延的習慣。比如今天的作業拖到明天,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慢慢積攢的多反而壓力更大。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養成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計劃,並且及時完成,讓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這個好習慣。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雙向的,父母生活中的習慣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因此,家長也要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孩子。其次家長也可以給孩子選擇一套培養好習慣的繪本,因為閱讀本就是孩子學習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孩子的一生會有很多書,好習慣是決不能沒有的。我給我家孩子就購買了很多培養孩子習慣、品質的繪本書。每天睡前和孩子閱讀一會,發現孩子更懂事了。
從我給孩子購買的眾多書中,我給大家挑選了一套我認為無論是書中的內容,還是書的封面質感,都是我認為最好的一套繪本書。就是這套《好孩子好品質》,這套書總共有12冊,適合3-6歲孩子閱讀。例如這本《我有生活好習慣》,裡面的小故事都非常貼合孩子的日常生活。讓孩子知道保護自己的眼睛、有節制的買東西,和基本禮儀。
一本一個專題,孩子累積讀下來好習慣、好品質一定會養成不少。而且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免費聽故事,沒有家長讀孩子也能自己聽故事。這套書的外殼是軟硬正好的紙板,手感很好,邊角處還做了彎曲設計,不會劃傷孩子的手,如果你也想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質一定不要錯過這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