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2020-12-21 荷葉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禮」是很重要的一項,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禮」和古代的相比,有所揚棄,但是中國一直是禮儀之邦,一向重視對人們禮儀的培養。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

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

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

寶媽小李和朋友到了一個不錯的餐館打牙祭,原本是想好好犒勞一些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自己,沒想到到最後用餐體驗一點也不好。

她們去的時候,旁邊一桌已經有人落座,是兩個35歲左右的女性,帶著兩個6歲左右的孩子,他們說話的聲音不小,孩子偶爾還會大聲說笑,但周圍的人都選擇了默默忍耐。

但是在吃著飯的過程中,周圍的顧客時不時受到兩個孩子的幹擾,他們除了在自己的餐桌上作怪,亂翻亂撿之外,還用勺子筷子敲周圍顧客的椅背,有顧客低聲制止他們,但是他們的家長卻視而不見,還一直在聊天。

最後,邊上的顧客只能趕緊吃飽了匆匆離開,結束這一次體驗不好的用餐。

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

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餐桌上,這些壞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

①亂攪動菜餚

有些孩子在家裡吃飯時,會從菜盤子裡挑出自己最想吃的部分,或許在家人面前沒事,但在公共餐廳這樣做,會讓人感到很「倒胃口」,尤其是一些沒有公筷的餐廳,就更不能這樣做了。

②把喜歡吃的部分全挑走

公共場合吃飯,大家都在一桌子上,孩子看到喜歡的菜就自顧自吃個不停,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儘管自己喜歡吃,也要留一些給別人,不能這麼自私。

③長輩未動,小輩別搶著吃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家隨意慣了,上了桌看到琳琅滿目的菜餚,就忍不住立刻動筷,這是對長輩不尊重的體現。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等長輩們開始吃飯了,才能跟著吃,不能不顧他人直接搶著吃。

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讓孩子學會最基本的禮儀常識

在我們的餐桌上,有一套最基本的禮儀常識,比如正確的使用筷子,吃飯時不能敲碗敲筷,不能亂翻盤中的菜,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音,坐姿保持端正挺直,吃飽後跟長輩打招呼,公共場合的餐桌上使用公筷等等,這些最基本的禮儀,是家長要告訴孩子,並且自己一直執行的,給孩子以示範,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到。

培養孩子文明的吃相

文明的吃相,不管在與朋友同學聚餐還是在別的公共場合用餐,都是一個人的加分項,這是保證孩子能夠在社會上適應規範,與人和諧交往的基礎,也是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餐桌上的文明吃相,舉止斯文有禮的人,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貼心話

培養孩子的禮儀很重要,但是它不是靠父母每天的耳提面命就能完成的,孩子的禮儀與教養,有時候不過是需要父母適時的提醒一兩句,而更多的是在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的教育中。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注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遼姐姐說禮儀|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8個餐桌禮儀
    關心孩子的營養,更要教導餐桌禮儀。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1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之前看到一個故事: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小孩子一直沒消停,沒吃幾口就到處亂跑,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別看這小小的一頓飯,它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行,餐桌禮儀是最基本的,別看簡簡單單的一頓飯,孩子的吃相反映了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品行和孩子的教養,餐桌上的禮儀決定了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餐桌上沒有禮儀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1.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我跟他說話的時候,他又能大大方方地回答我。真是太棒了!「一、餐桌禮儀到底有多重要?1、中國特有的「餐桌社交」讓餐桌禮儀變得尤為重要在餐桌上,很多父母會關注孩子的營養,卻很少關心孩子的教養。但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餐桌文化是中國文化一大特色。
  • 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這些行為希望你娃沒有,徒添笑柄
    不過,這也並非是只針對於大人的約束,對於孩子而言,餐桌禮儀更需儘早培養。孩子吃喜宴太沒樣兒,爺爺卻護犢回罵「不要臉」,眾人紛紛離席上周末閨蜜去參加了朋友的喜宴,本來挺高興的她回來後卻直言「氣得不輕」。閨蜜一看這也不是「講道理的主」於是便摔筷子離開了,大家看著被這一老一小弄得杯盤狼藉的餐桌,也都紛紛無奈離席。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應採兒提到的這些餐桌禮儀,雖然都是小細節但卻非常重要。「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就在一個餐廳裡,見到了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餐桌表現。不得不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
  • 媽媽帶兒子喝喜酒,全桌人憤怒離席,餐桌前展現一個人的教養
    記得小時候家裡管教特別嚴,尤其是那些餐桌禮儀:吃飯時要大人先入座我才能坐下,肚子再餓也要等老人先動筷子我才能吃飯,碗筷不能敲得叮噹響,吃飯時嘴巴不能發出聲音…小時候總是難以理解這些規矩,感覺都什麼年代了還瞎講究,餓了就吃
  • 心理學:看吃飯就能看清一個人的修養,孩子的教養從餐桌開始
    禮儀是屬於個人的一種人格修養,也是對外的一種禮貌性行為。對於孩子們來說,培養良好的禮儀也是非常的重要的。而很容易被家長們忽視的禮儀教育,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餐桌禮儀。某天他收到一個邀約到朋友家進行做客,主人家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鬧出了很多的「意外」。這個孩子已經8歲了,但是每次吃了幾口飯後,就開始離開餐桌奔向電視機前去看電視,在夾菜的時候喜歡「拿多又不吃完」,不僅如此,橫衝直撞的他還經常把餐桌上一些湯湯水水碰得到處都是,但是主人家的父母卻似乎很習慣這樣的行為,也從不制止。
  • 別小看春節餐桌禮儀,關係到娃的修養,這6個餐桌禮儀要教給娃
    再過兩天就是除夕了,在全家歡聚一堂、走親訪友的日子裡,正是家長教孩子學習中華傳統禮儀的好時機。民以食為天。在走親訪友當中,基本上都繞不過去一個「吃」字。如果孩子不懂基本的餐桌禮儀,就很可能被人恥笑沒教養,陷父母於尷尬的境地。因此,餐桌禮儀不能輕視,父母在平時無論有多忙,都要把以下這六種基本餐桌禮儀教給孩子,並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以致用。
  • 新年將至,聚餐的背後是孩子家庭教養的顯露,學應採兒的餐桌禮儀
    「文/育兒女神Miss劉(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從最初的三叩九拜到如今的握手微笑,這是禮儀被繼承弘揚、不斷進步的過程。餐桌上的禮儀可謂是「大學問」,一些小孩子平日裡看著像模像樣,可一到餐桌上教養就被暴露了,餐桌禮儀可是一個「重災區」。
  • 是時候給餐桌上的「小瘋子」定點規矩了
    歲末年初,雖然受疫情限制不能大規模聚餐,但走親訪友也免不了要帶著孩子一起吃飯。而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不懂得餐桌禮儀的孩子往往會讓家長「腦殼疼」,也會給他人帶來困擾。前幾天,網絡上有一個視頻火了,在一個宴席間,人們圍桌吃飯,剛上來一盤豬頭肉,一個孩子二話不說,把自己的筷子插在肉上,將整盤肉全放進了自己的盤子裡。
  • 餐桌上什麼樣,孩子的未來就是什麼樣
    1、餐桌上,體現著孩子最基礎的教養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很多小事都是從吃飯做起的,比如飯前洗手,夾菜的動作、神態、目光、表情,包括坐姿,很多時候在不經意間,毫無保留地將你的教養展示給他人。餐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交場合,有一定的特殊性,無論我們和同事一起吃飯,和家人一起吃飯,還是在餐桌上談生意,都是展現一個人風度和涵養的時候,善於觀察的人會將你的每一個細節看在眼裡,印在腦海裡。可以肯定的說,餐桌上的禮儀,與每個人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會做好一桌飯菜,然後就迫不急待的要動筷子,然後就被爸爸教訓道:「姥姥和姥爺還沒上桌呢!」
  • 4歲兒子飯桌上翻菜,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
    吃這件事雖然小,但總能微妙地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一個能在吃上體諒他人的不易,那從骨子裡就是一個很溫暖的人。不僅是吃飯時的品德,連吃飯時的次序也會暴露家教,家庭中,按重要次序排列,首先是夫妻關係,然後才是親子關係。
  • 孩子教養高低餐桌上見真章,這位媽媽「餐桌規距」,讓娃備受誇讚
    文/小艾媽聊教育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用餐特別講究餐桌規則和禮儀,比如吃飯的時候長輩未動自己不可以先動,長輩未上桌自己也不可以坐,雖然比較繁瑣,但是確實能夠凸顯餐桌的規矩。不像現在的孩子,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吃飯,已經徹底沒有了底線,更別說餐桌規矩了,只要孩子能吃飯,孩子怎樣都行。
  • 陶虹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孩子的吃相裡,藏著你的家庭教養!
    有此可見,孩子是生活中仍是需要有些規矩的,這些規矩不僅體現著孩子的教養,更可以在一舉一動間影響孩子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與觀感。作為德雲社的當家人郭德綱,不僅在大的方面講規矩,在吃飯、穿衣等等小事兒上也講規矩。 有一次,郭德綱和徒弟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講到了,在餐桌上的一些規矩,也就是禮儀。 郭德綱說:到家裡聚餐,每次去的人都很多,但是你們師娘一般都會多預備一些菜,你們吃的越多,她就越高興,吃得多沒關係,但是吃飯的時候得守規矩。
  • 孩子未來的樣子,藏在你家的餐桌上
    餐桌上,藏著孩子的獨立你家孩子多大開始自己吃飯?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是一個幼兒園的家長群裡,有位媽媽一直責怪老師沒給孩子餵飯,結果和其他家長互掐了起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家長說:「3、4歲的孩子,不會獨立吃飯,怪得了老師嗎?」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人類文明的進步,從其飲食上便可以看出。原始社會,人類肆無忌憚的啃食生肉;再看如今,整齊的餐具,優雅的舉止。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
  • 應採兒「虎媽式」育兒,吃飯也能體現孩子教養,拒絕隔代寵!
    當然她也提倡不要浪費食物這一準則,只有如此高要求才能夠培養出如此一個明事理,又有原則的孩子。應採兒的"虎媽式"育兒,從孩子的吃飯問題來下手,餐桌上體現孩子的教養。本案例當中應採兒為孩子立規矩,培養餐桌禮儀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什麼是非觀念,所以面對世界上變化的事情,孩子內心當中並沒有做出準確的判斷。而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領路人,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一定的好習慣,這樣再也不會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或者是做不好作業而發愁了。
  • 應採兒懟朱丹:別不在乎孩子吃飯的樣子,這就是教養
    郭麒麟解釋道:茶要半,酒要滿,這是基本的餐桌禮儀。還有一次,郭德綱、于謙和徒弟霄吃秦賢飯。秦霄賢表現得有些緊張,忙著給師傅們倒茶,徒弟犯錯不知錯在哪?郭德綱一眼看出說:「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秦霄賢茫然,不知道錯在哪裡。于謙提醒:「這規矩得懂,孩子!」什麼原因師父生氣,徒弟秦霄賢倒完茶,對著郭德綱。
  • 聚餐時的五大餐桌禮儀,你都知道嗎?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風水群」,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自古以來,「禮」就體現在方方面面,餐桌上也不例外。可別小瞧了餐桌禮儀,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在春節期間,聚餐必不可少,表現得體就非常重要。
  • 有教養,是一個孩子最大的福氣
    從那刻起我才發現,一個孩子能否成才,除了自身努力,還取決於他的家境與機遇。但一個孩子能不能很有教養,變成一個人人喜愛的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怎麼教他。教養和家風這件事,跟家境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仔細看過幾則新聞之後,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這些孩子的家長大多都會為孩子的行為找盡一切藉口開脫,而最常用的理由無外乎是「孩子還小不懂事」。孩子的確還小,但正因為還小,還沒有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才更需要家長來教育和引導,來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