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禮」是很重要的一項,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禮」和古代的相比,有所揚棄,但是中國一直是禮儀之邦,一向重視對人們禮儀的培養。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
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
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
寶媽小李和朋友到了一個不錯的餐館打牙祭,原本是想好好犒勞一些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自己,沒想到到最後用餐體驗一點也不好。
她們去的時候,旁邊一桌已經有人落座,是兩個35歲左右的女性,帶著兩個6歲左右的孩子,他們說話的聲音不小,孩子偶爾還會大聲說笑,但周圍的人都選擇了默默忍耐。
但是在吃著飯的過程中,周圍的顧客時不時受到兩個孩子的幹擾,他們除了在自己的餐桌上作怪,亂翻亂撿之外,還用勺子筷子敲周圍顧客的椅背,有顧客低聲制止他們,但是他們的家長卻視而不見,還一直在聊天。
最後,邊上的顧客只能趕緊吃飽了匆匆離開,結束這一次體驗不好的用餐。
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
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餐桌上,這些壞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
①亂攪動菜餚
有些孩子在家裡吃飯時,會從菜盤子裡挑出自己最想吃的部分,或許在家人面前沒事,但在公共餐廳這樣做,會讓人感到很「倒胃口」,尤其是一些沒有公筷的餐廳,就更不能這樣做了。
②把喜歡吃的部分全挑走
公共場合吃飯,大家都在一桌子上,孩子看到喜歡的菜就自顧自吃個不停,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儘管自己喜歡吃,也要留一些給別人,不能這麼自私。
③長輩未動,小輩別搶著吃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家隨意慣了,上了桌看到琳琅滿目的菜餚,就忍不住立刻動筷,這是對長輩不尊重的體現。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等長輩們開始吃飯了,才能跟著吃,不能不顧他人直接搶著吃。
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讓孩子學會最基本的禮儀常識
在我們的餐桌上,有一套最基本的禮儀常識,比如正確的使用筷子,吃飯時不能敲碗敲筷,不能亂翻盤中的菜,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音,坐姿保持端正挺直,吃飽後跟長輩打招呼,公共場合的餐桌上使用公筷等等,這些最基本的禮儀,是家長要告訴孩子,並且自己一直執行的,給孩子以示範,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到。
培養孩子文明的吃相
文明的吃相,不管在與朋友同學聚餐還是在別的公共場合用餐,都是一個人的加分項,這是保證孩子能夠在社會上適應規範,與人和諧交往的基礎,也是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餐桌上的文明吃相,舉止斯文有禮的人,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貼心話
培養孩子的禮儀很重要,但是它不是靠父母每天的耳提面命就能完成的,孩子的禮儀與教養,有時候不過是需要父母適時的提醒一兩句,而更多的是在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的教育中。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注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