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孩子的吃相裡,藏著你的家庭教養!

2020-12-17 騰訊網

很多家長私信問Professor:怎麼體現出一個孩子有沒有家教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Professor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條#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的話題,有許多高贊回答,其中最令Professor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吃飯的視頻。

這個小男孩吃的飯菜很簡單,一份素菜,一份主食,可是小男孩吃的很仔細,一點也沒有掉到地上,也不會吵著看動畫片,只是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吃飯。

看起來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家教恰恰體現在生活中的種種小事中。

吃飯、穿衣、走路等小細節,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爸爸媽媽們最應該重視的地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規矩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

Professor曾看到過一段關於陶虹的訪談節目。

節目中,主持人李靜探到了孩子禮儀方面的教育問題,一開始陶虹只是掩嘴笑,而坐在旁邊的朋友立馬說:他們家徐小寶吃飯的規矩,徐崢寫了滿滿一張紙。

此話一出,立馬引起了主持人的興趣。

陶虹便和大家分享了一下他們夫妻倆給徐小寶立下的吃飯的規矩:

吃飯的時候不許說話;

吃完飯要把自己的餐具放到洗手槽裡;

不許評價食物的好壞……

可能很多人認為陶虹和徐崢的做法有些誇張了,對孩子沒有必要這麼嚴格。可是,如果你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也許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在一個宴席上,一群孩子一起吃飯。剛上來一盤豬頭肉,一個男孩便把筷子插到肉上,直接上手,全都拖到了自己面前……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這樣一句話:

「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有此可見,孩子是生活中仍是需要有些規矩的,這些規矩不僅體現著孩子的教養,更可以在一舉一動間影響孩子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與觀感。

父母要在哪些方面給孩子立規矩

12月1日,德雲社2020年開箱,對於等待了大半年的粉絲而言絕對是件喜事。而更令眾多粉絲暖心的是,開箱公告中明確表示不再進行二次售票,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黃牛惡意抬高價格的問題。

在Professor看來,這便是德雲社的規矩,相聲本來就是傳統藝術,而誠信便是基本的規矩。作為德雲社的當家人郭德綱,不僅在大的方面講規矩,在吃飯、穿衣等等小事兒上也講規矩。

有一次,郭德綱和徒弟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講到了,在餐桌上的一些規矩,也就是禮儀。

郭德綱說:到家裡聚餐,每次去的人都很多,但是你們師娘一般都會多預備一些菜,你們吃的越多,她就越高興,吃得多沒關係,但是吃飯的時候得守規矩。

吃飯的時候不能吧唧嘴,不能張著嘴巴吃,不能邊吃邊評論;

夾菜的時候不能「過河、抬轎」,就吃麵前的那一塊;

吃飯的時候筷子不能插在碗裡……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規矩太細了,沒必要這麼追求細節。

誠然,德雲社所遵循的古禮有很多說法,很多家庭沒必要全盤照搬,事事講規矩,件件有說法。但是在大方向上,我們依然要對孩子有所制約。

首先,吃飯的時候不可以有粗野、粗俗的行為,大聲講話、亂扔食物、亂扔餐具這些基本的規矩,父母要嚴格要求孩子。

其次,不可以隨意打斷別人的話,隨便打斷別人的話是一件非常不尊重別人的事,父母應該從小就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最後,不可以亂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有喜歡的東西可以跟爸爸媽媽要,也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去獲取,但是不可以去搶別人的。

規矩要立,但要合理

Professor的一位朋友對孩子非常嚴格,處處立規矩。例如:吃飯必須在餐桌上吃,不可以一邊看一邊在電視前的茶几上吃,如果孩子不聽話,朋友要麼強行關閉電視,要麼大家都別吃,直到動畫片結束。

一段時間之後,孩子雖然養成了「好習慣」,做事情卻越來越偏執、認死理。

給孩子立規矩是好事兒,但要學會正確的方法,立規矩並不是要體現出父母的權威,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同時,也能明白父母的期望。

父母「立規矩」的方式將影響孩子大腦的健康發育,給孩子定立的規矩要明確,切不可朝令夕改,同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不守規矩的後果,也要告訴孩子守規矩會給予什麼樣的獎勵。

父母在立規矩的同時讓孩子也要有期待,立規矩之前也要好好聽聽孩子的想法,父母要跟孩子平等相處,一起商量好如何去定立規矩,不應該是父母決定了的事情不顧孩子的反對堅決執行。

定立的規矩也要有彈性,生活中存在很多的變數,不能將一條規矩一味地執行下去,規矩也要有彈性,適當的給孩子空間,過於嚴厲的規矩會讓孩子感覺到壓抑。

Professor點評:

如何給孩子定規矩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方式,此時的「較真」,是為了孩子未來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刻在骨子裡的教養,細節處也不馬虎的優秀習慣,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

相關焦點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他的就不重要。這樣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真的會好嗎?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育正是孩子人品奠基的基色,而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孩子有什麼樣的餐桌禮儀,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周的一件事更是加深了我對這個理念的認同度。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 是時候給餐桌上的「小瘋子」定點規矩了
    歲末年初,雖然受疫情限制不能大規模聚餐,但走親訪友也免不了要帶著孩子一起吃飯。而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不懂得餐桌禮儀的孩子往往會讓家長「腦殼疼」,也會給他人帶來困擾。前幾天,網絡上有一個視頻火了,在一個宴席間,人們圍桌吃飯,剛上來一盤豬頭肉,一個孩子二話不說,把自己的筷子插在肉上,將整盤肉全放進了自己的盤子裡。
  • 新年將至,聚餐的背後是孩子家庭教養的顯露,學應採兒的餐桌禮儀
    「文/育兒女神Miss劉(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從最初的三叩九拜到如今的握手微笑,這是禮儀被繼承弘揚、不斷進步的過程。餐桌上的禮儀可謂是「大學問」,一些小孩子平日裡看著像模像樣,可一到餐桌上教養就被暴露了,餐桌禮儀可是一個「重災區」。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應採兒提到的這些餐桌禮儀,雖然都是小細節但卻非常重要。「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就在一個餐廳裡,見到了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餐桌表現。不得不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
  • 大遼姐姐說禮儀|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8個餐桌禮儀
    關心孩子的營養,更要教導餐桌禮儀。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1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之前看到一個故事: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小孩子一直沒消停,沒吃幾口就到處亂跑,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孩子很乖巧,一副斯斯文文的感覺。席間上菜有點慢,我怕孩子覺得無聊,便建議他去餐廳裡的孩子遊樂區玩一下。沒想到孩子說:「沒關係,阿姨。我還是等吃完飯再去吧。」同學跟我解釋道:我一直有要求他沒有吃完飯不能離開餐桌。我不禁感慨:「你兒子被你教育得真好啊。我剛才就發現了,他會等著大人們都動筷子了才開始自己吃東西。吃飯不需要你催,也不需要你喂。
  • 別小看春節餐桌禮儀,關係到娃的修養,這6個餐桌禮儀要教給娃
    再過兩天就是除夕了,在全家歡聚一堂、走親訪友的日子裡,正是家長教孩子學習中華傳統禮儀的好時機。民以食為天。在走親訪友當中,基本上都繞不過去一個「吃」字。如果孩子不懂基本的餐桌禮儀,就很可能被人恥笑沒教養,陷父母於尷尬的境地。因此,餐桌禮儀不能輕視,父母在平時無論有多忙,都要把以下這六種基本餐桌禮儀教給孩子,並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以致用。
  • 讓你的孩子真正脫穎而出的,永遠是一流的教養
    又怎樣才能教養孩子懂得禮儀,避免在地鐵、餐桌、博物館等各個場合的禮儀雷區呢?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書——《一流教養》,幫家長輕鬆教養孩子學會禮儀。良好教養,受益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甚至是整個民族。這套書針對父母的教育痛點,以深入淺出的道理,身臨其境的故事和容易操作的方法,讓小朋友接受到禮儀教育,也感受到溫暖和愛。——許戈輝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孩子懂禮儀,是美好家庭生活的結果。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文丨小八育兒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雖然古代社會講究等級,但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禮儀卻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尤其是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在孩子的禮儀問題上並不重視,比如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餐桌禮儀。因為朱丹認為應採兒這麼去要求孩子就是在給孩子立規矩,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對孩子太過嚴格和複雜。對於朱丹的看法,應採兒直接回應道:「這是最基本的禮儀,而不是規矩多。」簡單的一句話,卻被應採兒說的非常硬氣,而且應採兒還表示即使是嚴格也需要這樣做。這一期節目一播出,應採兒回懟朱丹的環節獲得了千萬點讚。網友們還紛紛留言評論: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 有教養,是一個孩子最大的福氣
    我點點頭,然後她摸出一顆奶糖遞給我說:「這個送給你,吃了就不難受了。」後來跟她母親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因為怕齲齒家裡並不允許她吃糖太多,她送我的那顆糖,是自己保存了好久都不捨得吃的。從那刻起我才發現,一個孩子能否成才,除了自身努力,還取決於他的家境與機遇。但一個孩子能不能很有教養,變成一個人人喜愛的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怎麼教他。
  • 英國學校和英國爸爸教給孩子的餐桌禮儀
    老R認為餐桌是體現一個人教養的重要場合之一,所以他從孩子們2歲起,就不斷重複和強化這些規則。當然很多禮儀孩子們都還做不到完美,但學校老師和爸爸都會不斷提醒。 比如用餐時,要等所有成員入席坐好之後,才可以一起開動。 除了上廁所以外,不可以擅自離桌。
  • 4歲兒子飯桌上翻菜,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
    但很多家庭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將最好的食物給到孩子,而自己卻吃剩下的飯菜。長此以往,家裡就很容易出現「媽寶男」「啃老族」,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教養。禮儀大師:一頓飯的時間,便知孩子的生活背景,父母不可忽視世界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如果你善於觀察他人行為,那一段飯的時間,便知道這個孩子的生活背景。
  • 應採兒懟朱丹:寶寶吃飯的表現,暴露了孩子的家庭教養
    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各種行為禮儀和素質教育。孩子從小要學會的行為禮儀種類繁多;比如言談舉止、儀表容貌、餐桌禮儀、還有千萬要注意的就是公共場所,不能說話大聲,隨地吐痰等一些基本利益。我國也是個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更是個禮儀之邦,孩子作為我們國家的未來花朵。
  • 心理學:看吃飯就能看清一個人的修養,孩子的教養從餐桌開始
    餐桌上孩子的父母還在和朋友們聊到自家孩子的成績非常好,將來一定會非常的有出息和有高就。教授在一旁只聽不說,卻隱隱約約感覺到了這個孩子未來的趨勢:缺少教養的孩子能獲得多高的地位呢?大家都知道,個人的禮儀內涵是從小從習慣養成的,想讓孩子成為擁有良好餐桌禮儀的話,家長們從小要注意培養。
  • 應採兒懟朱丹:別不在乎孩子吃飯的樣子,這就是教養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小小的飯桌,看似不起眼,其實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修道場。——鹿媽近期 德雲社上過兩次熱搜都發生在餐桌上。一次是關於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郭麒麟和華少的一次採訪談話中,兩個人一起坐下喝著茶聊聊天。郭麒麟倒茶時一不小心把茶水倒滿了出來。郭麒麟馬上說:「不好意思,這杯我喝。」
  • 「你的吃相,就是你的風水!」
    常言道:其實,吃相對於一個人來說同樣重要。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餐桌禮儀更是有所講究。從小,父母便會教育我們「人齊了才能吃飯」「長輩先坐,晚輩才能坐」「食不言,寢不語」,而這些微小的行為習慣,也會成為一個人教養的體現。
  • 你的三觀裡,不僅藏著孩子的教養,更藏著孩子20年後的未來
    01 如果把孩子的教育比作一條河流,社會和學校教育不當,只是汙染了水流。 但如果一個家庭裡,父母三觀不正,則是汙染了水源。一旦水源被汙染了,那禍害便是無窮的。 曾震驚中外的「中國留美學生虐待同學案」就是典例。
  • 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這些行為希望你娃沒有,徒添笑柄
    閨蜜的話音剛落,小男孩的爺爺就氣急敗壞地回懟道:「你挺大個人了還和孩子計較一口吃的,你還要不要臉了?嫌棄髒你就不要吃!」男孩爺爺的口氣絲毫不客氣,甚至還邊說著邊往孩子碗裡夾菜。閨蜜一看這也不是「講道理的主」於是便摔筷子離開了,大家看著被這一老一小弄得杯盤狼藉的餐桌,也都紛紛無奈離席。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
  • (家風)中國餐桌上的規矩!
    自我記事起我們家在餐桌上就有規矩了。母親常說:「吃飯要懂規矩,不能讓人笑話。坐有坐相,吃要有吃相。」吃飯雖然事小,但從小事做起,讓孩子懂得感恩、尊敬長輩,就會延伸至方方面面。一個講孝道的人,在社會上也是值得託付、值得深交的朋友。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孔子說;「食色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