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這些行為希望你娃沒有,徒添笑柄

2020-12-16 糯豆包媽媽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中國人尤其講究「吃」,大家坐在一起用餐是為了品嘗美食,同時這也是一個人們情感交流的過程,吃飯就不只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隨之自然衍生出的餐桌禮儀,也成了一個人素養的展現

不過,這也並非是只針對於大人的約束,對於孩子而言,餐桌禮儀更需儘早培養。

孩子吃喜宴太沒樣兒,爺爺卻護犢回罵「不要臉」,眾人紛紛離席

上周末閨蜜去參加了朋友的喜宴,本來挺高興的她回來後卻直言「氣得不輕」。

當天閨蜜和新娘的親友們坐在一桌,除了幾個年輕人外桌上還有一對爺孫倆,一開始的時候餐桌上的氣氛十分融洽,可接下來的遭遇實在是很「悲催」。

典禮結束後很快就有菜品上桌了,大家正要伸筷子品嘗時,同桌的小男孩一下子跳到了椅子上,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白灼蝦就是一通猛抓。小男孩的突然舉動讓在場的大人們一時不知該作何反應。

這時小男孩的爺爺說道:「你們都是年輕人平時吃點清淡的就好,我孫子可正長身體呢!

餐桌上年輕人居多,面對這一老一小也確實不大好意思搶白,於是大家也沒多言語。可是令眾人沒有想到的是,小男孩不僅用手抓蝦,還用手抓肘子、抓雞翅,甚至還將一塊吃了一半的肥肉吐回到了盤子裡

小男孩的舉動實在是太讓人倒胃口了,於是閨蜜有些不大高興地說道:「孩子多吃點菜沒問題,但是這伸手抓的姿勢確實不怎麼好看!小孩子吃飯不懂規矩,大人就該好好管管啊!」

閨蜜的話音剛落,小男孩的爺爺就氣急敗壞地回懟道:「你挺大個人了還和孩子計較一口吃的,你還要不要臉了?嫌棄髒你就不要吃!」男孩爺爺的口氣絲毫不客氣,甚至還邊說著邊往孩子碗裡夾菜。

閨蜜一看這也不是「講道理的主」於是便摔筷子離開了,大家看著被這一老一小弄得杯盤狼藉的餐桌,也都紛紛無奈離席。

餐桌上的表現暗藏孩子教養高低?這些行為希望你娃沒有,徒添笑柄

「護食」——

餐桌上孩子護食的表現尤其令人反感,因為這不僅影響了其他人的用餐,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顯然,孩子護食的行為是內心自私的顯露,這樣的餐桌表現很容易會讓人們將之與沒教養的差評聯繫起來。

「挑三揀四」——

吃飯的時候,孩子挑三揀四是對製作菜餚的人的不尊重,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看起來很「矯情」,同時也會讓人覺得孩子很不懂禮貌,雖然吃飯是一件很日常的事,但是卻也是孩子教養水平,最容易被暴露的時刻。

「坐沒坐樣」——

用餐的時候,孩子動來動去坐沒坐樣的樣子很容易招來他人的反感,同時上躥下跳的用餐習慣也會潛藏著一定的風險隱患,比如說發生噎嗆等等。孩子用餐時沒規矩的樣子不僅打擾了他人,還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餐桌禮儀可以看出家教,父母要從小給孩子培養,別等丟臉才後悔

一、父母做好榜樣,是孩子的最佳參考

如果父母是很重視餐桌禮儀的人,那麼孩子良好的餐桌習慣就會很容易被養成。有了父母的親身示範,孩子自然就會更加清晰明確地明白,吃飯的時候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同時,以身示範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更加有信服力。

二、引導孩子意識到,浪費食物是可恥的

在物質條件充裕的今天,父母們仍然應該重視起孩子的節約意識培養,杜絕浪費是非常重要的餐桌禮儀,沒有一粒糧食是不需要辛勤的汗水去灌溉的。餐桌禮儀中,教育孩子珍惜糧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三、餐桌禮儀的培養,從孩子的同理心開始

父母有必要引導孩子意識到,吃飯的時候自己的「壞習慣」是會影響到他人的,父母們需要讓孩子意識到,「我行我素」是會對他人造成困擾的。顯然,這種同理心的培養會讓孩子更加主動地去改變言行。

除了餐桌禮儀,其他好習慣、禮儀也需要家長給娃早點培養,不妨入手這本書。

父母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沒有必要培養餐桌禮儀,事實上,越早地進行餐桌禮儀培養,父母就越省心而孩子也越容易印象深刻。一個人的素養和家教,往往就是在這樣的日常細節上有所顯現的,而這顯然也是父母們不應忽視的。

留言板話題:你會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一些基本禮儀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小餐桌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的兩種用餐行為,暗示了情商低
    正所謂「見微知著」,在餐桌上這個區區的小地方,可能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用餐時的某些行為,直接反映出情商的高低。餐桌上,8歲男孩的「無禮」行為,被大家批評為情商低周末的同學聚會上,有些成家生子的同學,也一併帶著孩子參加。
  • 孩子教養高低餐桌上見真章,這位媽媽「餐桌規距」,讓娃備受誇讚
    文/小艾媽聊教育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用餐特別講究餐桌規則和禮儀,比如吃飯的時候長輩未動自己不可以先動,長輩未上桌自己也不可以坐,雖然比較繁瑣,但是確實能夠凸顯餐桌的規矩。不像現在的孩子,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吃飯,已經徹底沒有了底線,更別說餐桌規矩了,只要孩子能吃飯,孩子怎樣都行。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 春節帶娃拜年,不要讓孩子碰別人的這些東西,顯得很沒有教養
    家長少不了要帶孩子出門給親友們拜年,當面表達對親友的美好祝願。不過,這裡還是忍不住提醒家長,春節帶娃拜年是一件喜事,但最好先教孩子一些禮儀和規則,避免孩子到別人家有失禮的言行,給人家添堵。春節期間常見的拜年禮儀,比如向長輩問好、收到禮物要說「謝謝」等,就不多說了,家長應該都會教孩子。有一點家長要注意,就是帶娃拜年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守規則。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應採兒提到的這些餐桌禮儀,雖然都是小細節但卻非常重要。「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就在一個餐廳裡,見到了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餐桌表現。不得不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
  • 讓你的孩子真正脫穎而出的,永遠是一流的教養
    每一個二胎家庭都可能會遇到兩個孩子互相爭執的問題。有的小朋友在吃飯時喜歡獨佔食物,而有的小朋友卻在學校中永遠交不到朋友。這些問題真的是因為孩子年齡尚小、不懂世事造成的嗎?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學會遵守禮儀。
  • 應採兒懟朱丹:寶寶吃飯的表現,暴露了孩子的家庭教養
    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各種行為禮儀和素質教育。孩子從小要學會的行為禮儀種類繁多;比如言談舉止、儀表容貌、餐桌禮儀、還有千萬要注意的就是公共場所,不能說話大聲,隨地吐痰等一些基本利益。我國也是個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更是個禮儀之邦,孩子作為我們國家的未來花朵。
  • 新年將至,聚餐的背後是孩子家庭教養的顯露,學應採兒的餐桌禮儀
    餐桌上的禮儀可謂是「大學問」,一些小孩子平日裡看著像模像樣,可一到餐桌上教養就被暴露了,餐桌禮儀可是一個「重災區」。新年將至,少不了聚餐活動,和沒有禮貌的熊孩子一起吃飯,怕是不少人的顧慮了。熊孩子的話題層出不窮,但孩子還小,常常得到寬容,矛頭總會指向父母,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高低與否,餐桌上就能窺見一二,家長要重視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一些西方國家,重視餐桌禮儀比注重個人形象還強烈,其實餐桌禮儀還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甚至孩子的家教素養。情商低的孩子,在餐桌上多半有這幾種表現1、愛獨食,不愛分享小孩對吃都是比較專制的,他們認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就是屬於自己,喜歡獨食並不想把食物分享給別人,這也是孩子比較自私的表現。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別看這小小的一頓飯,它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行,餐桌禮儀是最基本的,別看簡簡單單的一頓飯,孩子的吃相反映了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品行和孩子的教養,餐桌上的禮儀決定了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餐桌上沒有禮儀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1.
  • 是時候給餐桌上的「小瘋子」定點規矩了
    餐桌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場景,在餐桌上聯絡感情,在餐桌上發展關係,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也是顯現個人品質的時刻。因此,養成良好的用餐禮儀,是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後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前提。餐桌小事背後隱藏了大問題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扔餐具,家長不要總覺得娃還小不懂,不用幹預,大了就好了,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沒有規則意識。
  • 孩子「沒教養」的4種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裡有數
    無論你的孩子多麼優秀,如果他不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那麼他將無法立足於社會。假使小孩平時有這四種表現,會讓旁人覺得很沒家教,即使不說,父母也應該心中有數,要及時改正,否則長大後很容易長偏。3、沒有是非觀是非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當一個人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別人時,孩子們不會認為他是見義勇為,只會認為這個人是在表現自己。這種沒有是非觀的孩子,一定是沒有好的教養的,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想法,正確引導他們。
  • 「沒教養」的娃有5個共同特點,外人不會輕易說,家長可得有數
    「後一類孩子」也可以稱為缺乏教養,這麼一說可能有的家長會不高興,但是「忠言逆耳」雖然話不好聽,但是本質是為了孩子好。幫媽希望家長們也醒一醒,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的一些行為外人不會輕易說,但「沒教養」的娃都有5種表現,家長要心中有數。可以對照一下自家孩子的情況來評估一下。
  • 孩子沒禮貌、教養差?學會「行為劃分」,是孩子成長的捷徑
    小瑤平時忙著工作,所以照顧孩子這件事就交給了孩子的奶奶。那天小瑤提前下班了,於是她就想著自己去幼兒園接孩子,剛好給孩子一個驚喜。但是當孩子見到她的時候,表現得並不開心,反而一直喊著:「臭媽媽,誰要你來接啊,我要奶奶!」
  • 蒼井空「低調曬娃」被群嘲,孩子無辜受連累,母愛無高低貴賤
    不過即使是這樣低調的曬娃,蒼井空也沒有躲過一些網友的惡意攻擊,一些網友甚至惡毒到攻擊蒼井空的兩個雙胞胎孩子。 無論如何,蒼井空作為一個母親,對待孩子的感情是別人無權質疑的,母愛也從來不分高低貴賤。
  • 4個跡象,暗示你的孩子「沒教養」,做父母心裡必須要有數!
    無論你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如果他不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那麼在社會上是無法立足的。舉個例子,最近在一個寶媽的圈子裡發生的一件事,他們家的孩子都已經不小了,但為人處事卻一直不是很可靠,但這位寶媽卻一直沒放心上,直到最近孩子參加了面試,有一個考察家庭教養的項目,結果孩子進入面試區時,既沒有和老師們打招呼,還一直打斷面試官的話,直到最後孩子因為這次面試不合格,而失去了工作。到這個時候,這位媽媽才明白教養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 有教養,是一個孩子最大的福氣
    曾經在高鐵動車上遇到過太多太多吵鬧不休的孩子以及視而不見的家長,導致現在看到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就條件反射般地心裡發毛。但是這個小女孩異常安靜,在桌面上擺著pad和零食,安安靜靜地插著耳機看劇吃東西。當時我身體不太舒服,一直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等到醒來時那個小女孩問我:「姐姐你不舒服嗎?」
  • 寶媽帶娃參加同學婚宴,回家後被集體拉黑:沒教養的孩子惹人厭
    婚禮當天,小麗早早就到了,因為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在家,便也把兒子帶上了,但不曾想,這一帶便把多年的同學情給割斷了。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她找到了一個經常碰面,關係也比較好的閨蜜詢問緣由,閨蜜告訴她,她兒子在婚宴現場的表現讓大家比較反感,更沒想到她成了個"熊家長",之後有什麼聚會也不想再拉她參加了。 得知自己被拉黑的原因,小麗覺得很意外,還和閨蜜吐槽這些同學過於小氣,和一個孩子較真,閨蜜聽完也就沒再多說什麼。
  • 這3種表現,暗示你的孩子「沒教養」,家長務必及時糾正
    最過分的還不是這個,兩個孩子在中途玩耍的過程中不斷踩到我的腳,但卻沒有一個道歉,其中一個小男孩用手剝橘子吃,結果發現手很黏竟然往我旁邊的座位上擦,我當時真無語了,心想:這孩子也太沒有教養了吧,父母也不管管,就知道在哪玩手機。
  • 心理學:看吃飯就能看清一個人的修養,孩子的教養從餐桌開始
    某天他收到一個邀約到朋友家進行做客,主人家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鬧出了很多的「意外」。這個孩子已經8歲了,但是每次吃了幾口飯後,就開始離開餐桌奔向電視機前去看電視,在夾菜的時候喜歡「拿多又不吃完」,不僅如此,橫衝直撞的他還經常把餐桌上一些湯湯水水碰得到處都是,但是主人家的父母卻似乎很習慣這樣的行為,也從不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