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一些西方國家,重視餐桌禮儀比注重個人形象還強烈,其實餐桌禮儀還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甚至孩子的家教素養。
因此,家長要注重教導孩子的餐桌禮儀,不要讓孩子在用餐時破壞了平時打造的良好形象。
情商低的孩子,在餐桌上多半有這幾種表現
1、愛獨食,不愛分享
小孩對吃都是比較專制的,他們認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就是屬於自己,喜歡獨食並不想把食物分享給別人,這也是孩子比較自私的表現。
當家長發現孩子這種不良行為時,首先不能對孩子進行教育,而是身體力行去分享食物,並告訴孩子一個人吃不如分享給大家吃,一起共同享受這份美食帶來的快樂。
獨食的孩子在以後的社交時會比較吃虧,因為他們不願意分享的行為會讓人產生反感,不願意接近,甚至平時有什麼飯局都不會叫上他們。
導致自己變得越來越孤獨,在工作上也會遇到更多的不順心。
2、吃飯時總是大聲說話
有些孩子吃飯懂得分享,但是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大聲說話,他們不會顧及身邊人的感受,吃飯最重要的是氛圍,如果過於吵雜會讓人沒有品嘗的興趣。
而且這種不禮貌的行為,還可能遭受到其他人的排擠,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變得不合群了。
3、在飯菜中挑來挑去
有些孩子在家裡吃飯,總是被家長寵著,他們喜歡吃什麼家長都會任由他們去翻菜裡面找,在家裡或者父母還是會盡力包容。
可是在跟別人社交時,這種在飯菜中挑來挑去的行為,會讓人很不好受。
這種行為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情商比較低外,還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很自私,不懂得顧及周圍的人,最重要的是還會帶來衛生問題。
良好的餐桌禮儀,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長只懂得教會孩子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做人的基本原則和道理是不夠的,其實餐桌禮儀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民以食為天,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大多數是在餐桌上進行的。在家裡家長會想方設法地給孩子最好的,在吃飯的時候任由他們怎麼做,無論是多麼搗蛋的行為都包容。
可是在外面別人並沒有義務去包容,所以需要學好餐桌禮儀,讓孩子在外吃飯也體現一種高情商。
在用餐時比較講究禮儀,其實會特別招人喜歡,用餐前會招呼別人一起用餐,看到好吃的先分享給別人,而不是自己獨食。
這種行為都被別人看在眼中,並為以後的社交埋下一定好的影響。
沒有人不喜歡被別人尊重,因為尊重的意義是找到個人的存在價值,而且學會尊重別人會讓以後相互合作起來更和諧,這也是要學好餐桌禮儀的一種意義。
培養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其實也是為孩子以後的行為規範做鋪墊,不然孩子會隨心地做自己,不會顧及他人,無形中還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良好的行為舉止,成熟的禮儀言行,不僅給孩子帶來人緣好的頭銜,其實還有助於幫助孩子鍛鍊其他技能。
當然,禮儀的形成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學成的,還是需要父母的用心培養,家長也可以先注重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自己的影響下讓孩子成為一個講禮貌、禮儀好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這3點家長要重視
1、對孩子誇獎要講究方法
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表現良好的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給出一定的回應。
比如可以適當地給他們表揚,但是誇獎也是需要講究方法的,不要直接對孩子說「你好棒哦」,這種話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
可以鼓勵孩子繼續進食,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是被關注的,這樣孩子會更放寬食慾去享受美食。
2、在餐桌的禮儀要做規定
家長應該在孩子學會獨立用餐時,就設定好餐桌上的規矩,用立規矩的方式杜絕孩子的不良習慣。
有些孩子在用餐的時候總是在玩,根本不專心吃飯,而且還把飯菜當成一種玩具,周圍丟,這種浪費的行為不可取。
家長在立規矩時一定要表明,不能浪費食物,用餐時要專心等規矩。
3、吃飯時桌面要保持乾淨整潔
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會把飯菜掉到餐桌上,這樣的行為有點影響自己的形象。
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用餐時要細嚼慢咽,以免吃得太狼狽導致飯菜總是跌落,造成餐桌表面非常髒。
保持餐桌乾淨其實也是對做飯人的尊重,代表著飯菜很好吃,尊重人的同時也在尊重食物。
育兒問題洛芸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芸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