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說的就是人們可以從孩子小的時候行為就能夠看到他們長大後的人生大致定向。有的孩子小的時候會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被灌輸一些不好的思想,要是家長不及時幹預,反而認為孩子很精明,那將來孩子走出社會以後難免會吃虧,甚至走上歪路,家長自然是脫不了關係了。
孩子從小「鬼靈精」,看似聰明,其實不一定是好事
趙女士是一位女強人,事業有成,現在和丈夫有一個7歲的孩子,因為平時要忙於事業,所以孩子一般都是交給奶奶來帶,孩子跟著老人,平時也跳跳廣場舞,和老人一起去買菜什麼的,讓老人沒那麼寂寞,趙女士也比較放心。
有一次趙女士休假,帶著全家人下館子,還有其他的一些親戚朋友,當大家大快朵頤以後準備回家的時候,趙女士發現孩子正在往奶奶的袋子裡裝一些酒店裡的餐具,趙女士常年應酬,自然是知道這些餐具是不屬於一次性消費的用具,而且價格不便宜,她看到兒子一邊裝著餐具,奶奶還一邊誇兒子聰明,笑得得合不攏嘴。
趙女士原本是想去教育孩子,但是又想到難得老人今晚開心,不好當著老人的面訓斥孩子,她決定晚點和老人私下聊聊,看看老人是否在原則上同意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老人是打心底覺得孩子做得好的話,那她以後再苦再累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親自教養。
為什麼有些老人覺得孩子佔小便宜,是一種很精明的表現呢?
有些老人年輕的那個時代,經歷過戰爭或者饑荒,日子過得很苦,儘量儲存物資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本能,所以他們會覺得能省的儘量省,能佔便宜的儘量佔便宜,而且孩子還小,他們覺得也覺得孩子只是不懂事,不是什麼大問題。
所以,當他們的晚輩也有樣學樣的時候,他們會覺得這孩子真上道,小小年紀都學會了「如何才能過得更好」的精髓。
這3種孩子從小看似機靈,但長大後卻難以在社會立足
貪小便宜
經常貪小便宜的人,以為自己佔了大便宜,實際上是自己吃了虧。因為被佔便宜的人其實心裡也是知道的,所以佔小便宜的人往往是有一沒有二,所以別人在了解他的為人之後就不會再給他佔小便宜的機會,他的風評會越來越差,路也會越走越窄。
沒有擔當
還有擔當的孩子總是喜歡推卸責任,認為什麼事情都不是自己的錯,也會成為見風使舵的人,培養成這種性格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比如有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孩子碰到凳子摔倒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老人為了哄孩子就說「乖哦,不哭,都是凳子的錯,是凳子不乖,撞到寶寶了」。
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就認為凡是遭遇到的挫折都是外界的因素,自己是最無辜的,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就會成為沒有擔當的人,遇到什麼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推卸責任,想方設法逃避,自然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自私自利
人的本性就是自私,孩子是否學會分享,是否懂得體諒他人,控制自己自私的欲望,這些都是需要家長來引導的。比如孩子喜歡玩某個玩具,就算是在幼兒園裡,也要把玩具搶到自己手裡,甚至偷偷藏起來,不跟其他小朋友分享,這樣的行為就是孩子天性的表現,儘管孩子還小,家長也不應該縱容孩子。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給他畫什麼他就是什麼。因此,家長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
今日互動話題: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類很「精明」的舉動的時候,你會立即阻止他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