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面向公眾展出。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展出了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百餘件作品。
20世紀以來,中國畫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徐悲鴻、蔣兆和等先生構建的「徐蔣體系」。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畫面臨全新的環境,再次求變。此時的人物畫家,普遍在「徐蔣體系」的技術框架和現實主義的題材要求下,進行創作。直至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後,伴隨著思想解放而來的,是中西方視覺藝術資源的極大豐富和藝術觀念、形式的更新與多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找具有個人特質的「我法」成為水墨畫家的迫切願望。
此次參展的六位藝術家都是當下水墨人物畫創作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們在人物畫創作領域以一種前瞻性的探索精神一直引領著當代人物畫創作的最新動向。此次展覽以中國傳統人物畫與20世紀「徐蔣體系」的變遷為底色,在作品選擇上,不僅呈現了每位藝術家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和新近創作,也挑選了他們的早期創作乃至在校期間的習作,以期揭示各位藝術家「我法」的建構歷程。
本次展覽主題「我法像心」,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解釋道:「這個『法』其實就是畫家創作時的筆墨程式。這種程式既有對前人的繼承,又有個人創造。因此,『我法像心』的過程,就是藝術家尋找契合內心世界的新舊程式語言,從而建立個人藝術風格的過程。」
武漢美術館館長陳勇勁認為,本次參展的六位藝術家亦均深受變革之影響,但同時他們也保持著鮮明的個人特點,用更敏銳的視角和時代思維開拓水墨人物畫的新境界,他們對當下人類的生存、文化、精神、自然等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在重新審視傳統語言的基礎上,尋求當代文化語境的表現手法,作品顯示出更強的時代氣息。
2011年,武漢美術館發起「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研究展」的學術展覽項目,至今已圍繞「寫意精神」、「文脈創化」、「筆法維度」、「色界變象」、「墨道無間」五個主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並舉辦了多場學術研討,此次「我法像心」一如既往的注重當代水墨學術方面的梳理、研究,無論是對藝術愛好者自身實踐的指引,或是對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創作現狀的探討,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據悉,本次展覽將一直持續至2021年3月21日。(圖文/張婧)
責編:張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