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百科》:孩子愛打架,家長選擇影響孩子一生

2020-12-21 妍七七情感說

原創不易,若是喜歡,請給七七點個關注,愛你呦

如果你的孩子和別人發生了爭執,甚至打架,作為家長你會怎麼辦呢?

最近在綜藝《新生日記2》中,幾對明星爸媽就曾探討過這個話題:

王弢爆料道,前幾天兒子赳赳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而是還是主動出手。

劉璇說,兒子便不是一個小霸王,可是身為男孩,他的防衛心理很強,所以他們夫妻很糾結該怎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

聽了劉璇夫妻的抱怨,Gai周延卻有著另一番見解,他說:

「如果是兒子的話,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其實小朋友從家庭到學校,也是進入了一個「迷你小社會」,在這裡小朋友接受到了與家庭完全不同的相處方式,他們不再是唯一關注的焦點,他們需要自己交流,所以在這個過程很有可能會發生摩擦。

孩子就是在和同齡人的爭吵和吵鬧中成長起來的。

孩子的社交問題,看似很小,其實影響卻很大。如果父母要求一味地忍讓,那麼可能孩子便會缺乏安全感與平等交流能力;相反,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孩子可能會無視規則的存在,成為當之無愧的「熊孩子」。

所以,家長需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打架難題」。

01

教育學家加德納曾提出,所謂智能的內涵應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智能類型,每個人都在某個特定領域發揮自身的才能以達到目的,創造價值。而這些能力都應是構成人類智能的一部分。

因此,對於性格不同的孩子來說,社交問題有著鮮明的個人特徵,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在心理學著作《家庭心理百科》中,作者宋炯錫就詳細講述過這一話題。

宋炯錫是韓國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是韓國多個人氣綜藝節目的常駐心理學專家,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有著豐富的執導經驗。

孩子為什麼喜歡打架?書中提出,我們要從根源了解孩子暴力出手的原因。

來自環境中的模仿、學習,孩子對他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的影響會如實反應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很多生活在高壓環境中的孩子,他們也因為自身承受能力的不足,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反向給對方壓力和緊繃感。

在《超級育兒師》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做串串,他原本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可是一場搬家讓孩子的性格大變。

家長總是怒罵,「你能不能懂點事?」

可是家長不知道串串的改變是因為家長的缺席。

原來在鄉下,串串一直是散養式,父母恩愛,可是他們搬到西安後,由於家庭壓力大,父母經常爭吵。

陌生的環境,缺席的父親,不安的原生家庭,多重原因讓串串失去了安全感,可是選擇用暴力來保護脆弱的自己。

2.以滿足自身某種目的

有的小朋友一開始並沒有惡意,只是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安靜,無條件答應他的請求,當孩子的目的得到滿足,他便下意識認為這種方式可以達到目的,是最為「便捷」的手段。

3. 不懂得正確表達情緒,用極端方式宣洩負面情緒

《一年級》中,小學生馬皓軒脾氣急躁,一言不合就動手。很多不了解孩子的人,便會下定義「本性真壞」。

可是當我們認真去認識孩子的,卻發現馬皓軒卻是有著熱心腸的孩子,只是當遇到事情時,他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家長的驕縱讓他的勝負心很強,他就選擇了極端方式宣洩負面感情。

4.以打小朋友來吸引人注意的一種手段

因為現在的家庭多數是一孩家庭或者是二胎家庭,所以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家庭所有的資源都向其傾斜,當他在外時,便不能享受矚目的感覺,所以下意識想要得到別人的注意力。

02

世上有多少「熊孩子」,就有多少「熊家長」。孩子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無論是黑白還是彩色都是有家長決定的。

想要孩子能夠穩定社交,不再「闖禍」,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通過對話尋找解決矛盾的方式

家長習慣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壓制孩子,但是高壓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有緊繃感,而小學中階段正式學習在溝通中達成諒解,避免成為固執己見的人的關鍵,要讓孩子用學習表達自己的憤怒和壞情緒,同時要學會站在朋友的立場考慮問題。

2.教導孩子即使犯了錯也要懂得原諒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朋友犯錯誤時也展現出寬容的態度。

家長要有原則性地包容孩子犯錯誤,理解和包容孩子。

孩子們很天真,有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出手」對於朋友們來說是一種傷害,讓孩子們學會捍衛思考,逐漸學習理解和接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讓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和照顧他人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教育孩子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難上加難,除了我們要考慮孩子的成長問題,我們也要考慮:

如果孩子的想法和語言表達跟不上年齡發展,是否存在發育遲緩、認知和語言障礙的問題。要反省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如何加以改善。可以運用「運動」消耗身體能量,改善性格中的攻擊成分。 4.可以列舉一些示例讓孩子多注意,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解人意、懂得體諒他人的人。

在書中,不僅有關於孩子教育的難題解答,還有關於青少年成長、夫妻感情、父子關係等一系列的情感解答,也被譽為「家庭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幫助讀者走出心理誤區,科學解決自身問題,擁有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現在原價120元,五折出售,僅需兩杯奶茶的錢,就可以得到,還可以領劵,快點擊下方小黃車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二胎家庭孩子打架時,家長說:大的讓小的!都錯了
    人一生下來內心都是純潔的、乾淨得,不為世俗睏倦,沒有鬥爭。但是往往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些事就會讓自己變得暴力無法控制,是內心壞嗎?當然不是,有些人受盡了世人的傷害,卻也變得溫柔;而有些人在孩子時經歷一些事後會造成性格暴力,不能冷靜下來。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 孩子愛打人不僅會對別人造成傷害,還會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有的家長一見到孩子之間吵架或者動手打架,便會立即介入替孩子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在一起玩耍,發生吵鬧、打架的行為都是很正常的,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不要急於介入,更不要代替孩子解決矛盾!
  • 兒童時期的焦慮障礙會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別忽視孩子這些反常情緒
    ,如對兩三歲、三四歲的孩子可做家庭幹預,四五歲的孩子比較適合遊戲治療、藝術治療、沙盤治療等,而初中年齡段的孩子就可以選擇認知行為療法,甚至精神分析、情緒管理等心理治療方法;心理治療前需要對患者先做評估和制定目標,選擇適合患者年齡的心理治療方法,配合醫生,分析患者成長事件,分步驟地達到治療目標。
  • 缺愛、孤僻、討好型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一起來自省自查!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教育。 可見,在家庭這個小單元裡,孩子長大後的模樣直接受家長的表現和家庭氛圍的影響。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一個在和諧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從裡到外都散發著陽光、開朗、樂觀的性格特點;而一個在充滿著家庭「戰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大都比較偏激,不好相處。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根深蒂固的。原生家庭10種原生家庭,影響孩子一輩子第一種:「戰爭」不斷的家庭場景:家中經常有人吵架甚至打架,爸爸媽媽、兄弟姐妹
  • 離異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
    如果是這樣的話,父親經常能見到他的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好。母親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離異是因為分開會更好,而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愛不會改變。 2.及時止損,假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大於離婚。在「完整家庭」中,父親暴力、酗酒、吸毒或父母關係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並不比單親家庭差。不要讓小孩成為替罪羊!
  • 在線心理諮詢師: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近日,有網友在公眾號平臺提問: 父母吵架打架對孩子的影響大嗎?心理諮詢師回覆:這個問題提得特別有代表性,也是許多家庭存在的現實狀況。這樣的婚姻可能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夫妻之間經常劇烈爭吵甚至存在家庭暴力,二是兩個人冷漠以對、零溝通甚至存在冷暴力,三是存在喪偶式育兒或者雙方出軌等,甚至有的家庭這三大問題同時存在。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樣的家庭狀態往往比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尤其是父母吵架打架,對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和心理創傷,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孩子接觸到的刺激,如果超過了自身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和危險感,這時孩子就會產生心理陰影。」心理陰影給人造成的影響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暫的。有時候童年時候造成的陰影,甚至能夠影響到孩子成年以後的行為,所以父母需要引起重視!一、造成孩子心理陰影的原因有哪些?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新華字典式的養娃避坑指南,你值得擁有
    《家庭心理百科》中關於孩子犯錯的一些處理建議和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中,關於新聞中提到的初中孩子犯錯的問題,可以找到哪些處理建議和方法?在書的184頁"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正確溝通?"
  • 單親家庭的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
    隨著現在離婚率的攀高,單親家庭也就越來越多了,有相當多的單親家長和孩子相依為命,家長自然就會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在孩子身上開花結果。但是,事實上,單親家庭的孩子是有缺陷的,他們容易自卑,常常有失落感,他們更需要人來呵護。
  • 家庭關係容易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破解教育難題試試「123」法則
    其實就像是整理一樣,關係不和睦的家庭,他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去整理整個關係裡面最需要去注意和解決的事情。可以嘗試使用這本書裡面的整理方法來發動全家一起進行整理,也不失為是一種好辦法。其實不管是家長中的一方有失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還是家長之間的關係不和睦,都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如何正確引導,防止青春期孩子的性行為呢?聽聽金尚中學心理名師李遠怎麼說01首先,青春期孩子身心發育還未成熟,性行為會給女生心理帶來極大壓力,心靈備受煎熬。其次,給女生身體健康特別是生殖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 孩子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家長有必要知道
    因為這個心願,家長就會把孩子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補習班、興趣課能想到一個都不會落不,父母的期望,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極大壓力。有些父母好勝心強,就會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久而久之,孩子壓力越來越大,慢慢堆積又無法釋放,就變成了抑鬱心理,從此情緒低落、不願意跟別人交流。
  • 這本《家庭心理百科》告訴你答案
    最近,看了一本「厚厚」的書《家庭心理百科》,將人生從出生到老年,每一個階段會遇到的心理典型問題都匯總出來,解答了數十種身心問題近200個人生煩惱。《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十位精神科醫生匯集從業多年的真實治療案例編撰而成。
  • 孩子抑鬱不愛說話,可能有心理問題,多數來自「侵擾過度」的家庭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個「因」,很大程度上跟家長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有關。孩子性格抑鬱不愛說話,多數來自「侵擾過度」家庭提起父母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免不了的要解釋一個概念:侵擾症。家長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自我意識淡薄生活中,在一段關係中,總是需要一方強、一方弱,才能達到和諧平衡的相處狀態,家庭關係,尤其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更是如此。
  • 因孩子有矛盾兩家長打到頭破血流,孩子打架家長該如何做?
    孩子打架家長不要參與 其實這兩位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是應該的但卻應該控制脾氣,實際上,孩子打架在學校裡面來講並不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只要處理得當完全不至於發展到這種地步。
  • 不同年齡孩子心理歷程不同,家長要了解清楚,切勿影響心理健康
    為了能夠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家長一定要加強對於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只有我們對此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夠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不同階段孩子會產生的不同心理特徵。
  • 孩子性格內向羞澀?心理專家:如家長不警惕,容易影響孩子交際
    多血質的孩子活潑好動、熱情開朗,粘液質的孩子沉默寡言、安靜害羞,膽汁質的孩子熱情直率、容易衝動,抑鬱質的孩子心思敏感、性格孤僻。樂樂不愛說話、不善於表達其實就是粘液質類型的孩子。心理專家認為,孩子在兩歲以前容易害羞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四歲之後還是特別害羞,不敢和陌生人說話,需要父母時刻陪伴,家長就要注意孩子的這種羞怯性格,避免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
  • 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心理有哪些影響?
    從家庭瑣事的爭吵令人對婚姻產生了失望的感覺。戀愛時親密的關係不復存在,精神生活不能滿足,從而導致家庭走向破裂,而家庭破裂最受傷的是孩子,一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在心理上會容易有一些缺陷。        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心理有哪些影響?
  • 【心理案例】單親家庭孩子的9大心理問題
    啟涵心理(FDSP)認為單親家庭結構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我們作為外界必須了解單親家庭的孩子們會遭遇怎樣的情況,心理上會存在哪些問題。特別提醒,做父母的需要及時發現並積極解決孩子心理上存在的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