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2020-12-14 雙胞胎孕媽小依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玻璃心」這個詞,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提起,孩子被別人誇獎的時候一臉的得意洋洋,非常的享受,但是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就被家長教訓了幾句,就開始受不了了,甚至大發脾氣,聽不得別人說他不好。

有心理文章分析認為,孩子現在往往像是夾心餅乾。一方面,面對著父母、家長的高期待、高鼓勵,一方面又是達不到期望值被家長打擊、打壓。

孩子的心靈開始脆弱,他們都喜歡聽別人對他的表揚,而一旦被批評了,就會立馬的自暴自棄,有一次我去領居家做客,鄰居說他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缺點的時候,孩子就立馬跑到了臥室,連面對這些詞孩子都沒有勇氣去聽。

你想讓孩子有抗挫折能力?先放手!

什麼是挫折?就是俗話說的「碰釘子」,也是專指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時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反應。《心理學大詞典》對「挫折」是這樣解釋的:挫折是在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幹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的情緒狀態。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這樣:成果未成,先嘗苦果;壯志未酬,先遭失敗。

杜威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真實的生活,是個體獨立。不僅是身體的獨立,更是思想的獨立。而我觀察發現,很多孩子,並沒有真正地在身體上獨立。

就比如:「早上吃完飯了」,孩子要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到穿衣服這一步,孩子都已經四歲多了,老人還在幫忙,我總是讓老人不要幫孩子穿衣服,可是老人總是說:時間太緊了,怕孩子遲到,今天就先幫他吧,明天再讓他自己穿。其實,一次又一次,讓孩子的心裡已經覺得,就應該別人替他來穿衣服,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最後都被老人越俎代庖。

不能過度的去幫孩子,讓孩子獨自去面對。

如果今天不幫他穿衣服的話,孩子雖然會遲到,孩子穿的慢,出門也晚,到學校也就被老師批評了,那孩子就可以體驗到「明天再穿快點」,被批評的後果就是幫助孩子成長,家長要學會讓放手,讓孩子去不斷的試錯,最後成功。

有人說得好:沒有比出錯更加有效的成長路徑了。

抑制過分的表揚,用平淡的語言鼓勵

很多父母都喜歡過度的去表揚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反問「我今天表現的好嗎?」孩子說這些話感覺就是為了獲取表揚才去表現的好。

一位教育學者說,那些習慣了得到父母稱讚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為了讓自己滿意,而是為了博得他人的讚賞。

你要讓孩子真正感覺到:

1、遇到困難我可以堅持下去,如果失敗了我會繼續嘗試。

2、我不需要什麼表揚,我需要的是自己的能力破開重重困難。

3、父母很尊重我,對我的事情很關心的。

你該如何用語言增加他的毅力?

比如:小王家的孩子正在拉二胡,糾正拉二胡的手型,一旦有一點點進步孩子會就問「我做的好嗎?」

不要說

不錯好樣的

你真是太聰明了

學的這麼快,很適合彈鋼琴啊

而要說:

你做到了

你自己去總結一下錯誤,然後把手擺準確了

你可以的

這些語言是可以讓孩子知道,獲取的不是虛假的表揚,而是父母真誠的認可。

鼓勵孩子,要堅持去鼓勵他為了成功而經歷的收穫。最重要的是要強調這個事情是有挑戰的,並不好做。

所以家長不要過度的去表揚孩子,要用適當的語氣去鼓勵孩子進行嘗試,不能讓孩子為了獲取讚賞而故意做給別人看,我們作為父母要讓孩子適當的去獨自面對困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在引導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斷進步。#母嬰好物推薦#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面對孩子這些壞習慣,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那就可以試試繪本的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父母可以藉助《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6歲期間,父母可以把繪本當做孩子習慣養成的枕邊書。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不僅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面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逐漸改掉身上的壞毛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童年所養成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壞習慣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巨大的幫助的,家長一定要耐心教導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相關焦點

  • 和孩子講道理沒用怎麼辦?聰明父母的套路教育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談話剛提到閨蜜女兒,閨蜜便開始抱怨起女兒到了調皮的年齡段。最近,閨蜜被學校叫過去談話好多次。閨蜜開始對女兒講道理,列出了一堆條條框框,結果小女孩很不服氣。閨蜜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也沒什麼別的辦法,只好不停地在女兒耳邊一遍遍的嘮叨。剛開始的時候,小姑娘還敷衍回了幾句。後來,小姑娘不耐煩了,開始和閨蜜頂嘴,閨蜜被孩子懟的沒辦法繼續說下去。
  •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家長做好5點,孩子不怕輸
    輸過幾次之後,大概是終於理解了什麼是「輸」概念了,就開始哇哇大哭,還把車給扔了。大人們哭笑不得,怎麼毛都還沒齊的孩子就知道輸不起了呢?小小的孩子終於知道了,贏就是好的,輸就是不好的。但是她可能還不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定贏,輸的時候可能還不少」。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3歲孩子最沒用!聰明的家長都用這三步做引導
    她看到自己的喜歡的玩具就不走了,躺在地上撒潑胡鬧,非要我給他買玩具,孩子媽看到孩子如此的無理取鬧,她大發雷霆,對孩子大喊大叫,說:"如果你不再這樣做,我媽媽就不會給你買一件東西!"可女兒對媽媽的話置若罔聞,繼續哭個不停,直到最後,我和孩子媽不得不買孩子想要的玩具。我也從事教育行業那麼多年了,還是搞不贏自己的女兒。那麼該如何搞定自己任性不講理的孩子呢?
  • 「孩子一輸就哭、玻璃心」:聰明的家長,都懂得這兩點
    最近,朋友三歲的兒子星星進入到了輸贏敏感期,無論是在外面和朋友玩耍,還是在家裡和姐姐一起玩,總是迫切想要贏。每次輸了都要鬧好一會,躲在朋友懷裡哭,起初朋友一直覺得是小孩心緒,所以並不多在意。直到前幾天,星星在家裡和姐姐玩的一次遊戲,才讓朋友重視起兒子的「輸不起」心理。
  • 「三步閱讀法」引導孩子學會高效閱讀
    下邊我們以《好兵帥克歷險記》為例請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如何利用」三步法」引導孩子去閱讀一本好書!第一步:整體感知,了解書的封面、簡介、作者、創作背景、目錄,整體感知本書的內容。我們可以引導孩子1)觀察封面上的人物說說你從封面上看到了哪些人?試著猜一猜他們的關係。
  • 別再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會害了孩子!
    無獨有偶,另一位網友說,讀高三時,班主任對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現在再不認真學習,真的就可惜了你聰明的腦瓜。「我一直以這句話為傲,殊不知這句話簡直是毒藥,讓我沉溺在表現我的聰明中,而不敢真正努力。我怕努力了卻沒有想要的效果,我也怕自己沒有別人想像中的那樣聰明。」直到長大後,吞下了種種失敗的苦果,那些「聰明而不不用心」的孩子才真正發現,持之以恆的努力是世間最大的智慧。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是因為「玻璃心」?也許家長還需要學習!
    什麼是「玻璃心」?玻璃心是一個網絡用語,指內心脆弱敏感,非常容易受到打擊。而孩子玻璃心的標準是,沒說兩句就開始哭,扛不住事。有些人遇到困難不以為然,能夠調整好自己,積極樂觀尋找戰勝困難的方法,而有些人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得畏畏縮縮,如同面對強大敵人一般。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一直挖「坑」,卻怪孩子不行!
    「玻璃心」的孩子,很讓人心疼常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太嬌氣,不能批評,一寫作業就吭哧,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內心脆弱……這些孩子,可能正經歷大人看不見的痛苦。9月10日,在一場大型直播中,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劉丹老師,專門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告別玻璃心、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的主題分享。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些「玻璃心」的孩子。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
  • 孩子總是贏並不是好事,清華附中校長: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才最健康
    我知道他是因為自己的牌被我快贏完了而懊惱,於是我問他:「你是不是害怕輸了?」,他紅著臉不說話,我又問他,平時和爸爸媽媽玩牌會輸麼?他說每次都是他嬴,自己從來都不會輸。我明白他的爸爸媽媽是想通過讓孩子贏來建立他的自信心、自豪感,可是卻忽略了另一個心理成長因素,那就是逆商。
  • 真的是孩子「玻璃心」嗎,3個教育方式,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最近總是聽到家長和老師談論,現在的孩子們都太玻璃心了,受不了一點批評,輕則哭鬧,重則想不開、尋短見。 那麼當今孩子教育的度在哪裡,孩子哭鬧後還該不該管,該怎麼管教呢?其實孩子一批評就哭鬧,不能一概而論就是孩子玻璃心。
  • 孩子「玻璃心」,其實是家長一手造成的,不趁早糾正,將來必吃虧
    「玻璃心」通常用來形容內心脆弱的人,遇到一點兒困難挫折就會崩潰。或者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而出現悲觀、敏感的心理,從而出現不良興趣和傷心落淚等現象。2、沒有讓孩子感覺到幸福感:孩子說兩句就哭,有一顆玻璃心不是天生的,而是我們家長一點點培養出來的。上一點說的是家長沒有適度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遭受捧殺和碾壓;那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平時太過嚴厲。
  • 我的娃娃有點輸不起,逆商低的孩子註定未來之路更坎坷
    我的寶寶今年一年級,典型輸不起,周五參加第二次月考之前她哭著說自己頭疼。打算帶她去拍片子,才發現她是過度緊張導致的頭疼。面對逆境她不能正確面對,遇到困難也只會想到逃避,逆商教育迫在眉睫。讓孩子提前明白遇到這樣的困難時應該如何應對,而不是哭鬧或者壓抑在內心。讓她知道:失敗了沒關係、成績落後沒關係、做錯事沒關係……三、正確面對困難帶她回來的路上,我問:"寶寶,你為什麼哭?"
  • 孩子脆弱愛哭鬧,並不是所謂的「玻璃心」,可能和孩子性格有關係
    現在的孩子在家庭當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不過父母在看到這樣的孩子時也會氣急敗壞,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其實孩子有著這樣的一面主要是由於性格在作怪,一定要好好的培養。這樣才能改掉孩子的缺陷。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他們表現出來的現象也是完全不同的,不過性格和遺傳也有著直接的關係,再加上後天的培養,也讓他們有了自己的特點,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幼時的表現往往影響著長大後的性格。
  • 孩子動不動就哭,也許不是「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這一次次的慘劇,無一不在提醒著父母和老師,到底是現在的孩子被我們寵壞了真的太脆弱,還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了什麼問題?孩子玻璃心簡單來說就是承受能力太差,就像一塊易碎的玻璃一樣,要小心翼翼的對待,否則一個不注意它就碎了。
  • 這菜再貴也要多給孩子吃,補鋅益智,孩子聰明長得快
    這菜再貴也要多給孩子吃,補鋅益智,孩子聰明長得快,梁啓超說過少年盛則國盛的警示名言,為此現在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發展,可謂是操碎了心。相信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聰明越好,可是有什麼辦法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力呢?
  • 孩子輸不起,什麼都要第一名?這些繪本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輸贏
    你有沒有因為孩子太喜歡競爭而擔心?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不管和誰一起玩遊戲,總是喜歡爭第一,連玩個石頭剪刀布都不能輸?估計不少家長都為此糾結過,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我贏了,他輸了,孩子就很不高興。可是,總故意讓他贏的話,他會不會越來越輸不起呢?
  • 寶寶「頭髮多」更聰明?發量受3點因素影響,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寶寶出生時就發量多除了好看,有優越的髮型外,還有很多人把寶寶發量跟智商掛鈎,認為寶寶頭髮越多越聰明,那麼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寶寶「頭髮多」智商高更聰明?寶寶的發量受3點因素影響,寶媽早知道,不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一:基因遺傳頭髮是遺傳率非常高的一個特徵,頭髮的多少、顏色、粗細、卷直等等,所以說如果父母的發量都很多,那麼寶寶在基因上就有優越性,大概率頭髮不會太少,而如果父母一方有脫髮的困擾,那麼孩子也需要注意
  • 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最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差。隨便說兩句孩子就承受不了了,開啟又是哭又是鬧,一宿一宿不睡覺的模式。家長忍不住納悶,我真的不是養了個玻璃娃娃嗎?其實這樣的現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 9歲男孩撞碎玻璃以死謝罪:逼死孩子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從撞碎玻璃到跳樓,中間隔了兩天時間。即便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可憐的孩子也沒敢把打碎玻璃這件事告訴家人,最終選擇以命相抵。玻璃碎了,孩子的命沒了,一個家庭土崩瓦解。我們充滿惋惜的同時,也感到深深的悲哀,如今的孩子真是太脆弱了,視生命如草芥,動輒就自殺。
  • 5步就能DIY的恐龍水晶皂,讓孩子high到飛起!
    這種能讓孩子全程參與,親自動手的DIY過程,不僅長知識,鍛鍊動手能力,而且好玩、有趣,又有成就感,深得孩子的喜歡。 但常常讓人頭大的是,思考跟孩子一起DIY什麼?太難的,打擊積極性;太常見的,提不起興趣;做過的,又覺得無聊...... 最近,產品經理推薦了一款手工DIY恐龍水晶皂,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孩子在家玩得簡直不能更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