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看人從未走過眼,他第一次見到慈禧時,對慈禧的評價如何?

2020-12-21 騰訊網

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胡哲敷

晚清時期,內憂外患,社會動蕩,正所謂亂世出豪傑,於是乎無數英雄兒女,才子佳人應運而生,其中便包括一個名叫曾國藩的人,此人乃宗聖曾子七十世孫,6歲入塾,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5歲中秀才,27歲入朝為官,並一步一步成為晚清時期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他還是湘軍的創立者,由他帶領的湘軍,不但攻滅了太平天國,甚至實力可與清廷抗衡,慈禧太后都要敬他三分。

除了自己能力了得外,曾國藩識人、辨人的功夫,也是相當純熟,彭玉麟、塔齊布、王慶雲等人都是曾國藩一手提拔,同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李鴻章,也將曾國藩視為自己的老師,遇事時常請教於他。

那麼看人如此準的曾國藩,第一次見到慈禧太后時,又會對她有怎樣的評價呢?

時間回到公元1864年7月,由曾國藩帶領的湘軍,順利攻破天京,徹底消滅太平軍,立下大功,慈禧甚悅,隨後,曾國藩被朝廷加授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並賞戴雙眼花翎。而受到賞賜的曾國藩,立馬主動裁撤湘軍25000人,以此消除朝廷對他的戒心,曾國藩之遠慮,實在令人佩服,慈禧一高興,便決定親自接見曾國藩回朝。

為了這次見面,曾國藩下了大功夫,花了足足2個多月準備相關材料,力求萬無一失,是日,曾國藩入朝,前往養心殿。

只見年幼的同治帝端坐在前,一言不發,如同一個傀儡,而他的身後,分別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簾幕後。待曾國藩下跪行禮,恭請聖安後,慈禧便率先問話,問話的內容很簡單,大致就是問問曾國藩在江南的事情都辦完了沒,以及路上有沒有遇到什麼情況,接著隨便聊了聊曾國藩家裡的事情,如兄弟有幾個云云。

慈禧一問,曾國藩一答,均言簡意賅,點到為止,最後,慈禧說道:

直隸甚是空虛,你須好好練兵。

這才說出了今日和他見面的重點,曾國藩則謙虛地答道:「臣的才力怕辦不好。」慈禧不再詢問,賞賜了他一些東西,曾國藩便叩頭退出。

結束見面後,曾國藩甚感失望,原本在他的設想裡,這手握大權的慈禧,應當是巾幗英雄般的人物,結果說起話來,實在平平無奇,後來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

今日入宮,面見太后,深覺兩宮太后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

此話意思很簡單,曾國藩覺得這兩位太后,才地平常,說的話大多是廢話。

次年,李鴻章也受到慈禧召見,見完面後,李鴻章也挺失望的,李鴻章嘆道:

似有韜略,或無大才。

這8個字,和當年曾國藩對慈禧的評價幾乎一致,兩人都覺得慈禧沒什麼真才學本事,試想,將一個國家交給這樣無才之人,遲早要亡。事實也正如二人所料,在慈禧統治下的清朝,一步一步走向了毀滅。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看人那麼準,他第一次見到慈禧時,對她是什麼樣的評價?
    曾國藩的一生信奉從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勤儉廉勞,為官者不可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先,禮治為重,以忠為政,在官場上、甚至人生史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為人正直,混亂的社會並沒有讓他迷失自我,反而成就了一位忠勇正直之士,當時許多從政者,都是曾國藩的信徒。
  • 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的風流人物,她的文化水平放到現在是何級別?
    文|觀景說史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的風流人物,她執掌清廷長達半個世紀,我們從慈禧太后的光輝事跡來看,她的政治能力無疑是非常出眾的。慈禧太后叱吒風雲幾十年,那麼她的文化水平放到現在如何呢?慈禧太后劇照慈禧太后是通過選秀入宮的,多少還是有些真才實學在裡面慈禧是通過選秀進宮的,清朝的秀女選拔就像我們現在電視上的一些選秀節目一樣,沒點才藝是上不了臺面的
  • 慈禧出逃時他主張借十萬給慈禧,喬致庸大讚,他後來怎麼樣了
    慈禧所到之處,百姓們都要出來捐款捐物,很多當地官員和士紳也都獻上金銀,但是這些加起來也不能滿足慈禧的花費用度。辦法總比困難多,慈禧開始向山西的晉商借錢,雖然名義上是借,但精明的商人害怕將來收不回來。其實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朝的國庫空虛,已經沒有多少家底。晉商們都能看到清朝已經岌岌可危,誰都不願意借錢給慈禧太后。
  • 曾國藩自斷臂膀換不來慈禧的仁慈,只好讓《刺馬案》來解決問題
    02慈禧見到曾國藩也不拖泥帶水,除了必要的寒暄外,她只問三件事:江南撤勇、湘軍將領、直隸練兵。挨了天津教案這一刀後,曾國藩幾乎名譽掃地,這對曾國藩是個危險信號,歷代皇家收拾權臣都是這樣,先是潑汙水,一旦動了殺機時,叫你有口難言。
  • 慈禧下令分屍洪秀全,一向聽話的曾國藩為何抗旨不尊?
    按照慈禧的意思,曾國藩應該將洪秀全的屍體「剉屍梟示」,並且將李秀成與洪仁達「檻送京師,訓明後盡發處置」。但曾國藩卻將洪秀全的屍體焚燒後裝進炮彈裡射向江河,將他「挫骨揚灰」,並且將李秀成與洪仁達就地處決,沒有押解進京。為何曾國藩要抗旨?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誰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心腹?曾國藩差點被殺
    其實慈禧太后一直都很忌憚曾國藩,畢竟湘軍巔峰時期擁兵十餘萬,而且都是百戰精銳,如果曾國藩有心反清,慈禧太后是沒有力量去抵抗的。可能曾國藩在攻破天京時,的確生過反心,但最終仍是沒有反,而且還主動上奏請求裁軍;如果慈禧太后真的信任曾國藩,完全可以讓曾國藩保留軍隊,但慈禧太后並沒有;而且之後還將曾國藩調任為直隸總督,並讓馬新貽去兩江地區調查,但馬新貽後來卻被刺殺,這就是「刺馬案」了。
  • 慈禧是個什麼樣的人?
    慈禧道出了自己的憂慮,湘軍若不解散,久而久之勢必功高蓋主。至於曾國藩,可以給他封爵拜相。於是,慈禧傳召曾國藩命其火速進京。可是曾國藩到了京師之後,慈禧太后卻告訴慈安不要立即就見他,先等一等。慈安也不明所以,就按慈禧說的做吧,她主意多。其實這恰恰是慈禧所用的一個政治伎倆,曾國藩功勞大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她就要採用心理戰,去磨一磨他的銳氣,先攻破他的心理防線。
  • 慈禧第一次見到燈泡,說了12個字,讓外國人笑掉大牙
    因為晚清政府一些重要官員已經意識到西方先進武器的重要性了,於是就向光緒上書變法,結果被慈禧給扼殺了。 總之說到慈禧的所作所為就很氣,婦人之仁。慈禧接見其他國家來使的注重點不是人家送來的汽車,以及一些先進的東西,她喜歡人家的小玩意。這也大大的拓寬了慈禧的眼界。慈禧最愛的就是相機,還留下了許多的有關她的生活照。
  • 慈禧第一次見到汽車時,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至今令人爆笑不止
    其實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在1816年,英國的阿美士德伯爵前來中國商談通商的問題,但時卻被乾隆一口拒絕了。 乾隆認為清王朝自己便能自給自足了,不需要任何國家通商和來往。這樣的情況到了清朝晚期依舊如此,有一次英國商人在京城修建了一小段的鐵路,但是在試車時,因為火車的鳴笛聲太大結果把慈禧招了出來,慈禧一看以為是吃人的妖怪,於是便下令拆除。
  • 慈禧晚年有多可怕?小時候的溥儀第一次見她,竟被慈禧太后嚇哭了!
    經過各種權和利弊,慈禧最終選定道光的曾孫子、醇親王載灃長子溥儀為帝,正所謂「父憑子貴」,載灃也被慈禧封為攝政王。慈禧之所以這麼做,是有著自己的長遠考慮的,溥儀被選中是不過才三歲,剛學會走路還沒幾天,讓一個熊孩子處理國家大事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慈禧才選中溥儀,這樣的情況下,慈禧依然能夠垂簾聽政,又不會落把柄在臣民手裡,這招一箭雙鵰之計,慈禧可謂使的爐火純青。
  • 慈禧不怕恭親王奕?為什麼卻怕惇親王奕誴?
    慈禧既不怕恭親王奕?,也不怕惇親王奕誴!曾國藩平滅太平天國之後,慈禧真的害怕了,她怕丟掉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權力應該說,「辛酉政變」之後,慈禧把「垂簾聽政」的制度設計的很嚴謹,防止權臣的出現。奕?看起來是權傾朝野,三人(慈禧慈安同治小皇帝)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的權力是被慈禧牢牢限制住的。
  • 曾國藩與慈禧過招,老狐狸果然厲害,招數圓滑堪稱官場保身的範例
    上一節說到曾國藩利用慈禧的手,輕鬆除掉了老對手何桂清,終於解了心頭之恨。殺掉了何桂清,慈禧下旨讓曾國藩儘快拿下天京,以解朝廷之憂:你要我幫你殺掉老對手,我不惜得罪一幫文武大臣,幫你做到了,現在該是你表現的時候了。
  • 慈禧第一次見洋人送來的燈泡,點亮後卻大喊「茄子」!
    慈禧是中國近代史裡真正大權在握的「皇帝」,自鹹豐皇帝在1861年去世之後,慈禧就開始不斷掌握了朝堂軍政大權,成為中國歷史上全力最大的女性之一。但與唐朝武則天不同的是,慈禧永遠是以個人及清朝利益為首,從未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在眼裡。
  • 慈禧為何寵信安德海?原來他曾為慈禧立下過汗馬功勞
    由於他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不久就在宮中站穩了腳跟。鹹豐二年,18歲的慈禧入宮,安德海覺得這個女人嫵媚有加,而且頗有心計,於是決定投奔慈禧。正是安德海那時正確的眼光,決定了他以後的橫權人生。慈禧入宮後,起初並沒有得到鹹豐帝的寵信,安德海就為她獻計獻策,指點蘭兒(指的是慈禧)接近皇帝之法。
  • 功過世人說,慈禧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如果慈禧早死中國會怎麼樣?
    清史有記載,鹹豐皇帝臨死前給慈安留有聖旨,大意是慈禧太有心計與城府,野心太大,若是日後慈禧又要掌權幹政,就清這道聖旨誅殺慈禧。後慈禧太過囂張,此案看不過去曾將慈禧召至寢宮訓斥,並將聖旨讓慈禧看過後,慈禧心頭大驚,趕忙認錯。
  • 慈禧逃難時,一位官員用菜名羞辱慈禧,慈禧毫無察覺還大讚好吃!
    在急需改革、急需有識之士的時候,這位統治者卻很愚昧,甚至是無知,據說她第一次看到燈泡時還以為是茄子。第一次看到汽車時還以為汽車也得吃草,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開車的時候還得讓司機跪著,真是貽笑大方。在北洋吃緊時,他一面主戰,一面挪用大量的軍費來修頤和園,過大壽。 古今中外之雄主,皆有變革圖強之志,臥薪嘗膽之心,但慈禧卻只有愚昧。本來一味忍讓的慈禧卻不顧大臣的反對主動向列強挑起了戰爭,結果自然是京城淪陷,慈禧帶著一夥皇室成員倉皇逃往西安,美其名曰「西狩」。
  • 慈禧太后一生最忌憚的人是誰?此人若不早死,慈禧無法獨掌大權!
    當時鹹豐帝死在熱河,軍隊大權都被肅順掌控,慈安慈禧根本無法脫身。二人密謀召喚恭親王前來,在恭親王護衛下才將鹹豐靈柩護送回京。等到眾人成功返回京城,慈安方下旨罷免肅順大學士之職,旋即清除黨羽。肅順早有圖謀不軌之心,若是慈安在熱河行宮時就與他翻臉,八成就會被肅順所害。
  • 慈禧紅人安德海之死:晚清一場政治博弈
    太監娶妻,封建時代也是見怪不怪,可如此明目張胆地大擺酒宴,還是頭一次見到。當然,慈禧很給面子,特地賞賜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算是「禮金」了。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問題。首先,安德海耐不住寂寞,喜歡出風頭,經常刷存在感,生怕世間不知道有安德海這人物。再則,安德海靠山給力,慈禧支持他,沒人敢找他麻煩。
  • 慈禧出盡洋相,第一次見到燈泡大喊兩個字,現在的我們還在這樣喊
    ,先得過了慈禧這關。就這樣慈禧一下子被這電燈吸引了,李蓮英及時的解釋到,老佛爺,這是西洋人的電燈,沒有蠟燭的煙燻火燎,而且他和太陽一樣亮,可以給老佛爺添福添壽。電燈在宮內推廣開來是沒有問題了,這慈禧對電燈的叫法和李蓮英的解釋,讓安裝電燈的洋人是笑到肚子疼啊。
  • 大清的那些當家人中 慈禧屬於什麼水平?
    今天,我們不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評判慈禧,而是讓他和前幾位清王朝的當家人比較一下,看看慈禧在治理國家上與前輩相比都有哪些超越和不足。治理國家的成敗,沒有什麼特異性的指標可以遵循,我們就從接手國家時的情況和秉政期間、執政結束時情況做一下對比,看是發展還是衰退,另一方面就是他們執政時期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