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先前提過的,我們的身體與外界接觸面積最大的就是腸壁,表面積超過了兩千平方英尺,大約是一般住宅的佔地面積。但腸壁非常纖薄,厚度還不如一張衛生紙。這樣的厚度是因為人體需要從食物中吸收營養素,如果腸壁再厚一點,營養成分就會很難通過了。對皮膚來說,防水是個好主意,這樣你的體液就不會外漏;但腸道內壁不一樣,必須能讓液體和營養素被吸收。由於這層夾在無菌本體和外面混沌世界之間的屏障是如此脆弱,我們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防禦機制來抵抗壞東西。
這就是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地方,具體來說,靠的是一種稱為上皮淋巴細胞的特殊白血球。這些細胞有兩種功能:改善及修護腸壁,同時也成為腸道抵禦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這些淋巴細胞,表面上覆蓋了能活化細胞的芳香烴受體(Ah receptors)。多年來,科學家一直無法找到能進入芳香烴受體的鑰匙。如果我們能弄清楚如何活化這些細胞,或許就能提高我們的免疫力。
事實證明,鑰匙就在綠花椰菜中。
小時候,大人可能會告訴你要多吃蔬菜,包括綠花椰菜、羽衣甘藍、白花椰菜、高麗菜及球芽甘藍等十字花科的蔬菜。但是,你的父母可能沒有跟你說,為什麼應該要吃這些菜。現在我們知道,這個蔬菜家族含有保護人體腸道的必需化合物。簡單來說,綠花椰菜能夠重整及召集免疫系統的基本戰力。
為什麼我們的免疫系統演化到今天,竟然會依賴某些蔬菜呢?想一想,我們什麼時候需要提高腸道的防禦能力?答案就是進食的時候。問題來了:要維持免疫系統的運作需要很多能量,而我們每天只進食幾次,如何能全天候保持在高度警戒的狀態下呢?還有,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特別把蔬菜當成組織部隊的召集令呢?在數百萬年的演化中,人類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吃野生植物維生的,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深綠色葉菜類(古人可能一律統稱為葉子),所以身體才會演化成將蔬菜與用餐時間畫上等號。腸道中有蔬菜存在,成了一個維持免疫系統運作的信號。因此,如果我們沒有在每餐中吃些植物,就可能會破壞身體自我保護的策略。
有意思的是,綠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所提供的免疫強化效果,不僅能保護我們躲開食物中的病原體,也能躲開環境中的汙染物質。我們每一天都維持暴露在各種有毒物質中,從香菸煙霧、汽車廢氣、爐灶,以及烹調過的肉類、魚類到乳製品,甚至是母乳(因為母親曾暴露於汙染的環境中)。由於人體內的芳香烴受體對某些汙染物(例如戴奧辛)有很強的親和力,一旦這類汙染物進入體內就會跟芳香烴受體結合而發揮毒性作用,不過十字花科蔬菜所含的化合物或許可以阻擋它們。
其他植物也可以抵禦毒物的入侵,某些植物性食物,如蔬果、茶葉和豆類中的植物營養素,在體外實驗中可以阻擋戴奧辛的影響。例如,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三顆蘋果或一大匙紅洋蔥,所獲得的植物營養素就足以削減戴奧辛的一半毒性。唯一的缺點是,這些植物營養素的效果只能持續幾個小時,這意味著,如果你想持續抵禦病原體和汙染物,可能需要一直吃健康食物,一餐接著一餐。
能夠阻擋毒素的東西,當然不是只有植物性食物。還有一種動物性產品,也具有阻擋戴奧辛致癌效應的潛力,那就是駱駝尿。所以,下一次當孩子不想吃蔬菜水果時,你可以對他說:我可以讓你選擇,你要麼吃綠花椰菜,要麼去喝駱駝尿。
註:本文章最終歸屬權為方圓名妝體驗館所有,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