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於粥的喜愛可以說延續了千年,很多年紀大的人現在還有每天堅持喝一碗粥的習慣,早起喝碗粥有暖胃、預防便秘的效果;
天冷時喝粥,還能增強身體的禦寒能力,減少感冒機率;另外,粥熬好後上面浮著一層細膩、粘稠的「粥油」,其滋補作用強,甚至有人將其與人參媲美。
不過,單純的白粥略微單調,煮粥的時候若添加一些滋補的食材,養生效果能翻倍!
但你知道嗎,喝粥其實也有講究,因時、因人而異——消暑熱解毒,喝綠豆粥;潤肺止咳,喝百合粥;心氣虛的,加點桂圓肉……
你的那碗粥喝對了嗎?
秋季常喝兩款粥,滋陰潤肺又健脾
夏季炎熱天氣易感暑熱溼邪,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再加上常吃生冷食物,很容易損傷脾胃;而秋天冷暖多變,胃腸道很容易受寒冷刺激,引發胃腸道疾病;
此外,加上氣候乾燥,早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刺激,抵抗力減弱,也容易導致呼吸系統的疾病。
此時喝些藥粥暖胃護脾、滋養肺臟、補益身體是再好不過的。
【用料】茯苓粉30克,紅棗10枚,麥芽15克,粳米100克。
【做法】紅棗洗淨去核,浸泡後與粳米一起入鍋熬煮,待粥將成時,再加入茯苓粉,繼續小火煮至粘稠即可。
【功效】茯苓能健脾化溼益氣,是常用的藥食同源的材料;紅棗有健脾、養血補血的功效;而麥芽能健脾開胃、益氣消食。
此款粥適合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的人作為日常的早餐。
中醫認為燥邪會造成肺臟累積毒素,易咳易喘,而百合清肺潤肺、鎮咳平喘、清心安神,能改善肺部功能,抗擊並排出毒素,緩解症狀。
【用料】鮮百合50克,甜杏仁20克,小米100克。
【做法】銀耳泡發後洗淨切碎,百合洗淨切碎,和小米一起熬煮。
【功效】相比百合,杏仁則多了散結消滯、使全身氣體通暢的功效,不僅能緩解咳嗽,還能潤腸通便;而小米中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B2含量都是其他穀物無法比擬的,能補脾胃腎。
此款粥適合乾咳痰黏、咽喉疼痛、肺火旺的人食用。
對症加料效果好
除了季節因素帶來的身體不適,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使得現在慢性病患者越來越多,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惡性腫瘤等。
而在煮粥時加點料,對於普通人能起到防病作用,而對於病患則能幫助緩解病情。
羅布麻自古以來有「仙草」的美譽,以前被神醫華佗當做治療高血壓的良方,能平肝潛陽、清熱解毒、利尿控壓;另外,近年來,醫學家還發現,其所含的鞣質和黃酮等成分,能夠幫助調節血脂、抗氧化、改善動脈硬化早期病變。
【原料】羅布麻葉3克、菊花5克、三七花3克、小米適量。
【做法】先將羅布麻葉、菊花和三七花三碗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倒入洗淨的小米煮粥,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調味,煮至粘稠即可。
三七花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菊花能夠養肝血、清肝熱、輔助降壓降脂。
此粥可以作為肝陽上亢、肝鬱化火型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的日常膳食,有助於病情的控制。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喝以大米為主的粥消化吸收較快,血糖上升迅速,對控制血糖極為不利,但是將大米換成各種雜豆或粗糧,如紅豆、黑豆、芸豆、藜麥、燕麥等,不僅飽腹感強,血糖升高指數也相對較低。
【原料】黃芪30克、山藥60克(研磨成粉狀)、藜麥適量。
【做法】先將黃芪煮汁水,約300ml;取汁水去渣,加入洗淨的藜麥,煮沸後倒入山藥粉,攪拌均勻,小火慢燉15分鐘左右即可。
黃芪的提氣作用很強,能改善氣虛的情況,同時增強人體免疫力,而其中的多糖成分有雙向調節血糖的作用;山藥健脾益腎、助消化,其中的黏液蛋白對降低血糖有好處;
藜麥的降糖指數35(大米90,燕麥45),是糖尿病人碳水攝入很好的選擇,另外,藜麥中的類黃酮多酚類物質、皂苷、歐米伽3等成分對心腦血管等慢性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此粥適合糖尿病人血糖穩定的時候喝,幫助控糖的同時,還能益氣固腎,但要注意,平時血糖控制不好的或是糖尿病較為嚴重的,就不建議喝粥了。
中醫認為,惡性腫瘤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正氣不足,陰陽失衡、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內外邪毒趁虛而入所致,而通過扶正固本能促進生理機能的恢復,達到正復邪退、治療疾病的目的。
【原料】靈芝10克、蓮子6克、大棗4顆、粳米100克。
【做法】先用400ml左右的水加入靈芝煮約20分鐘,撈出靈芝,將蓮子、大棗、粳米放入,煮至熟爛、粘稠即可。
靈芝不僅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能夠輔助降低腫瘤細胞耐藥性的產生,增強常規療法的療效,對於氣虛體質引起的癌症(肺癌、胃腸癌、肝癌等)都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而蓮子、大棗都有益氣安神的效果。
小貼士:除了靈芝,薏苡仁也有一定輔助防癌的效果,其能調節機體的免疫能力,輔助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增殖、轉移,還能幫助緩解治療過程的不良反應。
【原料】丹參6克、山楂5克、桂圓肉10克、粳米100克。
【做法】丹參加適量水煮開,撈出,再將山楂、百合、粳米放入熬煮。
丹參入心經,活血化瘀、清心除煩;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瘀;桂圓肉補氣養血、養心安神。
此粥適合氣血兩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為日常膳食,睡眠不好、有輕微黃褐斑或老年斑的人也可以吃。
喝粥的注意事項
所謂真的粥,煮出來是粘稠;若你煮出來的米、水分離,未融合,則只能叫做湯泡飯,缺少了粥上面特有的那層漂浮的「米油」,也就沒有保護胃黏膜的效果,長期食用反而可能會傷胃。
有人喝粥喜歡喝很燙的,覺得暖胃,但是過高的溫度反而會損傷食管、胃黏膜,增加病變風險。所以煮好的粥,還是稍微放涼再喝。
喝粥沒有咀嚼,會延長澱粉類物質在胃中消化的時間;另外,粥還會稀釋胃液,減緩胃的蠕動速度,消化時間再次延長,長期如此,胃的泌酸功能下降,增加胃病風險。
因此,普通人群不能三餐都喝粥,一天一次適宜,喝粥時可以吃點幹的餅或是雞蛋,增強飽腹感;而像糖尿病、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則要少喝,隔幾天喝一次,每次都少量。
如果您想及時收到更多健康知識
簡單三步,置頂大醫生公眾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