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韓九叔 圖 / 網絡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早晨是一日的開始,擁有一個充實的早晨,對一日的生活工作都有巨大的意義。
人的一生由數不清的早晨組成,把握早晨的時間,才能把握你的人生。
早起的人,擁有更充裕的時間,自己的早晨過得也更有意義。
早起的人,贏在了起跑線
《增廣賢文》有言:「早起三光,遲起三慌。」
起床早,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做事可以不慌不忙,井井有條;
起床晚,容易丟三落四,做事慌亂無章,還會給人一種做事不靠譜的感覺。
其實,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
睡眠時間越久,起床後反而頭昏腦漲,精神不好。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晚睡,而是早起。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有早起習慣的不在少數。
李嘉誠,每天6點準時起床,80多歲了,一如既往保持著;
村上春樹,每天4點起床寫作,保持了數十年;
史蒂夫·賈伯斯,年輕時每天4點起床,9點前把一天工作做完;
比爾·蓋茨,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忙碌,早起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一個人對待早晨的態度,就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
早起兩小時,每天就比別人多兩小時,一年下來,可就是一個月。
換個說法,你一年就比別人多「活」一個月。
富蘭克林曾說:「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自律的人會抱怨命運不公。」
當你決定早起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跑在了大多數人前面。
人經過一晚的休息,無論是專注力還是判斷力,早晨都是最好的。
早起者通常起床更快,而且頭腦更靈活,能夠快速投入節奏較快的工作和學習中。
不僅如此,每天可以用早起的2小時,去做一些自己平時沒時間做的事。
每天都做一點,常年累月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你有多自律,你的人生就有多自由;你有多自由,你的人生就充滿多少樂趣。
早起不早起,人生不一樣
一個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慢慢培養早起的習慣,記住不要著急:
01.早睡,才有可能早起
早起的基礎是睡眠充足,就是說要保證睡眠時間達到7-8小時。
凌晨兩點睡覺,清晨七點起床,雖然也是早起,但對身體有傷害。
許多人早晨起不來的根本原因是睡得太晚,想要早起,就必須學會早睡。
02.起床後,有明確的規劃
每天起床後,一定要知道自己得做什麼,別好不容易起來了,心裡還是一團漿糊。
洗漱完、吃完早餐,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磨磨蹭蹭,時間被白白浪費了。
沒有效率的早起,絲毫沒有意義。
所以,一定要事先規劃好,每天起床後,應該做什麼,有條不紊地進行。
哪怕是到公園鍛鍊半個小時,都比白白浪費時間要好的多。
03.把手機放在手拿不到的地方
許多人就把手機放在枕邊,鬧鐘響了,隨手把鬧鐘一關,接著睡覺,甚至連眼睛都不會睜一下。
等再次睡醒時,少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兩個小時就又過去了。
把手機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鬧鐘響了,就不得不強迫自己起床。
最好是把鬧鐘提前定個幾分鐘,讓身體留有一定的清醒時間。
想要養成一個習慣很不容易,一旦養成了,就會受益終身。
早起和不早起,真的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不一樣的人生,看到的也是不一樣的風景。
早起的人是能充分利用時間的人,這樣的人生踏實,心裡有數。
作息時間規律的人是對自己嚴格的要求,這樣的人在工作中更有效率,在生活中更有計劃。
人生的關鍵在於對時間的把握,合理利用時間的人,才能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