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解一下,引發中西醫之爭的馬兜鈴

2021-02-12 華南植物園

點擊上方「華南植物園」可快速關注

說到花朵你想到的是花瓣一層層色彩豔麗的牡丹、玫瑰,或是素雅暗香的蘭花、茉莉?她們都有共同的特徵——外觀美麗、散發香氣,美麗芬芳似乎就是花朵的代名詞。

     然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花,外觀和常見的花朵截然不同,不僅看起來不像花,還會散發出各種奇特的氣味。有這樣的花嗎?有啊,這就是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的花朵。

▲瓜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cucurbitifolia

馬兜鈴花的形狀如同一個漏鬥,花緣部有一「開口」,花中部為管狀,管內長滿了向內的毛;花基部膨大呈球狀,內為一空腔;花基的空腔內底部有一突起物,突起物的上部為接受花粉的柱頭。重點來了,馬兜鈴科的植物開花時發出腐臭氣味,花基部的空腔內味道最濃,這臭味能吸引常在腐敗物上尋食的昆蟲。當昆蟲鑽到味道最濃的空腔內時,由於如細管狀的花中部長滿了向內的毛,昆蟲進入容易出去難,在掙扎逃跑的過程就幫助花完成了授粉。

▲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

馬兜鈴花主要吸引對象是體型小的蠅類。蜂與蝶不喜臭味,且體型較大,無法鑽入細狹的花中部,所以馬兜鈴花周邊看不到小蜜蜂嗡嗡嗡和蝶戀花的場景哦。

▲海南馬兜鈴Aristolochia hainanensis

馬兜鈴科植物大多是藤本,花朵有的在藤的末端,隨風飄動,暴露易見;有些則長在靠近藤的根部,被葉子遮擋,需要一雙獵人般的眼睛才能看到,如廣西馬兜鈴(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它也是馬兜鈴家族中顏色較為豔麗的一種。

▲廣西馬兜鈴

上面說了馬兜鈴的花不是靠美麗的顏色吸引昆蟲,而是靠氣味吸引昆蟲來授粉,所以它們大多沒有鮮豔的顏色,有的是難聞的氣味和喇叭狀的開口利於誘捕昆蟲。比如大花馬兜鈴(Aristolochia grandiflora)開花時遠遠就能聞到死老鼠般的氣味,我口袋裡放了好多茉莉花也沒能蓋住那難聞的氣味。

▲大花馬兜鈴

耳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tagala)還是美麗的裳鳳蝶若蟲的寄主,如果你運氣好還能看到美麗的裳鳳蝶來產卵,或看到它們的若蟲。

▲耳葉馬兜鈴

▲裳鳳蝶

木本馬兜鈴(Aristolochia arborea),是目前華植物園內僅有的一種非藤本的馬兜鈴,我每次看到這個花花都想到張開嗓門哭喊的熊孩子,中間那柱頭象極了嗓子眼。

▲木本馬兜鈴

小夥伴們可能說看了那麼多馬兜鈴的花,感覺和馬沒有半毛錢關係,那為什麼叫馬兜鈴?這是因為馬兜鈴科植物大部分的果子象掛在馬脖子上的鈴鐺。

▲左:瓜葉馬兜鈴的果;右:美麗馬兜鈴的果

馬兜鈴科植物大部分含有馬兜鈴酸,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也有一定的毒性。藥物使用時需慎重再慎重,以免中毒。

▲南粵馬兜鈴Aristolochia howii

馬兜鈴科植物大多生長在自然環境保護比較好的山間,華南植物園現引種栽培21種。如今藤本植物園裡的菸斗馬兜鈴(Aristolochia gibertii)、廣西馬兜鈴、美麗馬兜鈴(Aristolochia elegans)及藥園裡的木本馬兜鈴等正是花期。如此好機會何不趁著5.1小長假來華南植物園看看,認識這種神奇的植物吧!

▲菸斗馬兜鈴

▲美麗馬兜鈴

觀賞地點:藤本植物園(鳳凰大道)、藥園(木本馬兜鈴)

(點擊圖片放大)

文、圖:燚風鈴


—END—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攪黑「中藥圈」?這些"自製藥"表示不服
    浙江在線記者在諮詢了浙江省相關中醫藥學專家後了解到,其實說馬兜鈴酸能引發肝癌並不準確,仍需要學術界進一步研究,而現有很多中藥的治療效果也比我們想像的要好。馬兜鈴酸攪黑「中藥圈」?專家:研究有可取之處但切勿以偏概全今年10月底,美國權威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名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性》的封面論文,並打出了「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的悚人標題。文章認為,含有馬兜鈴酸成分中藥材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
  • 北馬兜鈴
    馬兜鈴藥性:【炮製】 馬兜鈴:除去雜質,篩去灰屑,搓碎。蜜馬兜鈴:取淨馬兜鈴,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性味】 苦,微寒。【歸經】 歸肺、大腸經。【功能主治】 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用於肺熱喘咳,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用法用量】 3~9g。【貯藏】 置乾燥處。
  • 關於馬兜鈴科等中草藥毒性問題,國醫大師梅國強如是說
    據一線醫護人員反映,中西醫協同作用,可減少重症向危重症轉化。在康復期運用中醫,患者恢復更快,中藥起效原因可能在阻斷病毒感染、調節免疫反應、截斷炎症風暴、促進機體修復等多個環節起到作用。 以下為部分文字整理: 視頻一 「 對於這樣的問題,中醫裡面很多,馬兜鈴科的藥用化學分析確實是有某種成分馬兜鈴酸,可能有引起肝損傷,我們中醫辨證論治,馬兜鈴長期使用,治療咳嗽是效果非常好,但是咳嗽一好轉就不用馬兜鈴了
  • 馬兜鈴的功效與作用
    馬兜鈴,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Bunge.和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的果實。據報導,馬兜鈴治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有助於降壓和改善症狀。相關配伍:1.治傷寒後肺氣喘促:馬兜鈴一分,木通(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紫蘇莖葉一分。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燈芯十五莖,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 【冷知識科普】馬兜鈴——口味奇重的異形之花
    「馬兜鈴」這個名字,其實不算太生僻,大概是因為「馬兜鈴酸」這個名詞越來越常出現在你的耳邊——這是一種臭名昭著的致癌物;不僅是致癌,「馬兜鈴酸腎炎」也是拜它所賜,由此可以引出許多傷心的故事。所以本篇介紹的東西,並不屬於「能好怎」的範圍,不要嘗輕易去嘗試它們。今天不提傷心事,只說說奇葩。
  • 大葉馬兜鈴,中藥安全性
    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來自於馬兜鈴科,馬兜鈴屬。草質藤本;根圓柱形,外皮黃褐色,揉之有芳香,味苦;嫩枝細長,密被倒生長柔毛。葉紙質,葉形各式,葉上面嫩時疏生白色短柔毛。花簷部盤狀,近圓形,黃綠色,基部具紫色短線條,喉部黃色。
  • 馬兜鈴酸致癌嗎 這些中草藥裡卻含有
    據悉,馬兜鈴酸存在於某些中草藥中,例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細辛等。這些中藥一般是用來祛風溼、止痛、消炎等,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什麼是馬兜鈴酸  據悉,馬兜鈴酸存在於某些中草藥中,例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細辛等。這些中藥一般是用來祛風溼、止痛、消炎等。
  • 同仁堂咳嗽藥海外被召回 內含腎毒性物質馬兜鈴酸
    其中一批還含有極低濃度的馬兜鈴酸。苦杏仁苷和馬兜鈴酸均被列入"毒物標準"附表10,列入此附表的是被認為對健康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的物質。此外,該通知特別強調,「馬兜鈴酸與腎臟問題和泌尿道癌症有關,它沒有確定的安全使用水平」。
  • 港口馬兜鈴|和昆蟲的千絲萬縷纏綿
    還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中藥成分馬兜鈴酸?亦或是掛在藤上的「肺」呢?前幾日去蝴蝶園玩,發現爬藤區的港口馬兜鈴開花了。▲港口馬兜鈴(Aristolochia zollingeriana)港口馬兜鈴 Aristolochia zollingeriana,馬兜鈴科馬兜鈴屬的植物。
  • 尋骨風:黃黃的菸袋鍋 毛毛的馬兜鈴
    借著中藥資源普查的機會,來到莒地,見到了綿毛馬兜鈴。在山坡上,在路邊。
  • 口舌之爭升級為手腳之戰,這是因為一件小事引發的案件……
    口舌之爭升級為手腳之戰,這是因為一件小事引發的案件…… 2020-11-03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偵探柯南:CP之爭遠比漫畫更精彩,為什麼CP之爭總會引發戰爭
    名偵探柯南:CP之爭遠比漫畫更精彩,為什麼CP之爭總會引發戰爭《名偵探柯南》作為一部漫畫作品,如今早已經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即使是東京奧運會的宣傳片中也依然少不了柯南的身影,就足以見證柯南在日本有著怎樣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柯南也從來沒閒著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與肝癌有關?這幾種藥,你家可能有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的韓澤廣團隊在小鼠的身上進行實驗,發現了馬兜鈴酸所介導的基因組,若發生了改變能夠引發肝癌,尤其是藥劑使用量越大,肝癌發作越快。
  • 中西醫在抗疫中誰發揮的作用更大?硬核醫生張文宏再爆金句!
    中西醫之爭,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晚清時期,西方醫學大規模輸入中國,逐漸發展,佔據主導地位,1929年國民政府衛生部門中,以餘雲岫、褚民誼等為代表,提出了「廢止中醫藥」的法案,中醫界志士為防止被廢,採取了組織社團、抗議請願等多種措施,最終得以將中醫藥保留。
  • 一藥一方一穴位:馬兜鈴究竟有沒有毒,商陽穴能治什麼病?
    (圖片來源自網絡)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馬兜鈴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文獻記載:《藥典(2015版)》性味:苦,微寒。
  • 拿馬兜鈴酸說事的「中醫黑」陰風再起
    拿馬兜鈴酸說事,2017年就開始了。當年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肝癌相關性的論文。文章認為,馬兜鈴酸廣泛涉及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肝癌發生,提示馬兜鈴酸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一篇普通的學術文章,卻被別有用心者利用,他們把矛頭直接對準了中藥,諸如「我國肝癌高發與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相關」「中草藥導致肝損傷」「有毒中藥千萬別吃」等言論不脛而走。事實上,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的相關性尚缺乏直接證據。
  • 【城市物種日曆】7月22日 馬兜鈴
    「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兩句。第二次出現是第六十九回在朱紫國,孫悟空治好了國王的病,豬八戒差點說漏嘴說藥裡放了馬尿,被孫悟空用馬兜鈴混過去了。還記得當時旁邊的太醫怎麼說? 「兜鈴味苦寒無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氣最能除血蠱,補虛寧嗽又寬中。」可見馬兜鈴在古代是一味常見中藥。馬兜鈴入藥被冠以各種仙風道骨的名字,如青木香、天仙藤等等,仿佛服用就能成仙似的。
  • 連花清瘟不含馬兜鈴酸
    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藥非臨床評價研究中心 楊威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篇文章,談到治感冒、抗流感、治療新冠肺炎的連花清瘟藥物中的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成分。這是不正確的,魚腥草中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醯胺Ⅱ,它與馬兜鈴酸不是一個物質。
  • 馬兜鈴酸會「傷害」腎臟?這些民間常用中藥裡,可能「藏」有它
    馬兜鈴酸,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一類致癌物,一般存在在中草藥上,而它的代謝產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當含馬兜鈴酸的物質進入人體,需要通過腎臟進行排洩,並導致腎臟出現受損的現象。不少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曾廣泛地被中醫經炮製解毒作為原生藥材入藥,因此,人們要慎用這些藥物,尤其是本身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馬兜鈴酸為什麼會對腎臟造成傷害?馬兜鈴酸是一種草藥類中的化合物,它經常在很多傳統的中藥中所見到,有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中會存在一定的毒性,它的主要毒性成分為馬兜鈴酸I和馬兜鈴酸II,這種物質的代謝產物對腎小管上皮細胞有毒害作用。
  • 談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殊不知,數日油膩、大補的飲食會讓我們的腸胃有所吃不消,加上近日季節交替,腸胃疾病也會由此引發,也許潰瘍性腸炎已向您悄悄走進。今日,我們就跟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中心江學良主任,來一起了解一下「磨人」的潰瘍性結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