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讀書會丨生態女性主義

2021-03-01 知無知


主題

解讀《女性主義思潮導論》第28期(大結局)

時間

10/27 周六  10:30-12:00 


地點

知無知文化空間

小寨興善寺對面三樓


帶讀人

李珊珊

茶位費

20元/位


/

金卡會員免費

/

 【書籍簡介】

《女性主義思潮導論》系「婦女與社會性別」譯叢之一,根據女性主義的歷史演進,對各派理論給予了細緻的說理和精當的評價,力求作出辯證的分析,既討論其優點,也指出其不足。

【內容提要】

圖源丨網絡

生態女性主義,顧名思義即是與自然生態環境等相關理論聯繫的女性主義思想。而其具體的聯繫,也可簡單概括為傳統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與對自然的損害之間的類比和聯繫。這些女性主義者們在環保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將女性主義鬥爭與自然保護運動相結合,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對以傳統男權思想為主的二元對立與壓迫模式的打破——而這將是建立在解放女性,同時也是解救自然的基礎上的。換言之,女性的解放與自然的保護是相輔相成的,也是這一運動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

通過對生態女性主義的初步了解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派系的女性主義者們尤其強調社會文化中女性這一性別與相對於人類社會的自然之間的聯繫,這當然不是自然(環保)主義興起之後女性主義者們突然的聯繫發現,這一聯繫其實在女性主義也早有傳統,波伏娃等就曾經對此問題做過論述。但以波伏娃為代表的存在女性主義者多數認為女性應當擺脫與自然的聯繫從而超越其作為他者的「第二性」身份。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做人類學研究的謝裡·奧特納,她從生理基礎、社會活動以及觀念意識三個層面分析了女性被與自然相聯繫的原因;並指出女性要超越其囿於自然的困境應當從後兩方面努力而使自身稱為「文化的」以超脫其自然困境。

以瑪麗·戴利為代表的自然生態女性主義者則堅決反對割裂女性與自然關係的割裂,恰恰相反她們認為這一聯繫一直以來被嚴重低估而應給予重視。戴利認為,女性並不應當使自己被男人的「文化馴化」,而應該堅決勇敢地回歸她們原初的「野性」、「強壯」的自然世界,因為她們比男人更有能力與自然親密交往並以此為基礎創造人類生活而使人類免於「戀屍癖」文化終將導致的自然毀滅。與之類似的,蘇珊·格裡芬也充分肯定女性與自然的聯繫,並認為女性因而有特殊的感知和認識能力,而這完全是因為西方二元對立傳統賦予精神/文化相對於物質/自然的特權——這恰恰是女性主義應該打破的傳統,女人應該堅持她們與自然的對話,回歸物質與精神的合一。

同樣主張消除文化與自然這一二元對立範疇的還有以斯塔霍克為代表的精神生態女性主義,之所以是精神的主要是由於她們的研究側重以宗教為代表的精神文化。她們認為環境的惡化與猶太基督教等信奉人類被神賦予統治大地權利的信仰有極大關係,與之對應的她們則以大地為基礎的如地母等女神精神形象中汲取能量。斯塔霍克指出與大地的精神信仰相關的三個核心概念是內在性(即女神就在現存世界中)、相互關聯性(即作為人類的我們無論身體或精神其本質都是自然的)以及同情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她我們必須消除自然與文化的二元對立才能理解以自然為根本的「同一性」進而拯救人類自身及地球。

而在生態女性主義陣營中也就一部分並不如以上幾位那樣強調自然與女性的聯繫,她們被稱為社會(建構主義)的生態女性主義。本周我們將圍繞其中的代表人物繼續對生態女性主義的學習與討論。

【女性主義讀書會】

知無知旨在提供更系統更完備的讀書平臺,讓大家通過閱讀一部一部經典的女權主義讀本來了解女權主義的歷史,發展過程和最新思潮。

讀書會進度安排,每周讀一個章節,讀書小組成員各自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和值得討論的要點,讀書會開始前發給帶讀人。

讀書會丨人文沙龍丨思想對話丨影像單元

閱讀丨咖啡丨發呆丨吸貓

營業時間:10:00—22:00

客服電話:029-85420425

地址:小寨興善寺西街66號

相關焦點

  • 學術書摘 | 《生態女性主義》
    如前文所述,通常人們把奧波尼在1974年首次使用「生態女性主義」看作是這一術語的問世。不過,雖然「生態女性主義」的術語來自歐陸,但這一思潮在北美的傳播是否是一種「影響研究」——套用比較文學的說法——卻很值得探討。
  • 生態女性主義之辨
    本公號「屋子裡的樹」所主張的生態主義、女性主義融合,是服務於人的自我發展的,一方面超越了女性主義詞彙所暗示的性別傾向,一方面以生態主義的視角拓展了自我和人性的定義。生態女性主義的原初概念,特指女性和自然在父權社會裡受到的雙雙壓迫的局面,並默許了女性和自然之間的傳統上的聯繫,而後者是我們所希望審視的。身為生態哲學教師的田松一語道出要點:生態女性主義到底是偏重生態還是偏重女性?
  •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辯護 | 女性主義讀書會
    在上一章節有關女權主義認識論的討論中我們了解分析到了其中的三個主要流派,即女權主義經驗論、女權主義立場論以及女權主義的後現代理論。通過閱讀與討論,我們發現在經驗論者與立場論者主要關注婦女作為群體而受到壓迫的(經驗)事實之時,一部分後現代主義女權者對這種將經驗作為歷史研究之基礎的方法論進行了質疑與批判。而與此同時,後現代女權主義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 生態女性主義:性別、文化與自然
    與此同時,作為生態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合體,生態女性主義這一概念自身亦存在一些不妥乃至悖論,在發展中面臨著各式理論和實踐困境,這些正是生態女性主義所力圖解決和克服的。關懷倫理作為女性主義重要組成部分,其強調關懷、關係、情境和同情,顯示出對生態女性主義批判和困境的可能解決的巨大張力。
  • 李心沫:生態女性主義
    生態女性主義是七十年代在法國開始興起的女性主義浪潮,它主要的一個特徵是反對人類中心主義,同時也是對羅格斯中心主義的一種批判。
  • 後現代女性主義認識論 | 女性主義讀書會
    通過前面對哈丁和娜若嫣文章的閱讀,我們對女權主義認識論——尤其是這其中的經驗論和立場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正如我們所總結到的,經驗論和立場論都非常重視女性(作為一個切實存在的群體)受到壓迫的經驗。而這種從女性受壓迫的經驗出發的方法論卻並非所有女性主義認識論學者的共識,許多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理論家就對此提出了質疑與批判。
  • 熱點聚焦 | 生態女性主義三人談
    生態女性主義批評並非一個「顧名思義」的概念,即其研究與實踐不僅僅關注環境與女性的關係。關於生態女性主義廣闊的拓展性,格裡塔·加德的一個定義給出了涵義深遠的描述:「生態女性主義作為一種女性主義倫理,致力於研究相互關聯的概念結構,這些結構認可了對一系列人群的壓迫:女性、有色人種、動物、GLBT人群以及自然界。」
  • 環境與性別:生態女性主義視域中的生態文化與女性成長
    [1]肖巍:《女性主義倫理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頁。[2] [4]鄭湘萍:《生態女性主義視野中的女性與自然》,《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3] [美]格蕾塔•戈德 、派屈克•D•墨菲主編:《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闡釋和教學法》,蔣林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頁。
  •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發展歷程與當代方向 | 女性主義讀書會
    羅斯瑪麗·童在指出古典自由主義將重點放在對公民自由之追求的基礎上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包括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約翰·斯圖爾特·穆勒和哈裡亞特·泰勒、以及貝蒂·弗裡丹在內的幾位重要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的主要思想。作為女性主義重要先驅的沃爾斯通克拉夫特雖然深受啟蒙主義的影響,卻堅決反對盧梭愛彌爾中的「兩性異形」——即作為「理性深邃的男人」與「感情豐富的女人」的完美互補。
  • 「知和讀書會」雙性同體:女性主義內部的文本政治策略分歧
    本次讀書會,我們將以伍爾芙的《一間自己的房間》為核心,並通過比較兩位著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伊萊恩•肖爾瓦特和託莉•莫娃對其截然不同的解讀來探討女性主義文本政治的未來。《性/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第二版)》 (國立編譯館與巨流圖書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2005.09)導論:誰怕弗吉妮亞•吳爾芙?
  • 女性主義與後現代女性主義
    推而廣之,適用於中產階級和富裕階級女性的女性主義可能不適用於低收入群體的女性;適用於白人女性的女性主義可能不適用於少數族裔女性;適用於歐美國家女性的女性主義可能不適用於阿拉伯國家的女性。這也就是後現代女性主義中強調的個體身份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
  • 後現代女性主義與後女性主義|被誤解的女權(4)
    後女性主義的確肇始於對傳統女性主義的否定,其標誌性事件是1968年3月8日,作為婦女解放運動的文化和知識核心的「政治與精神分析組織」的成員在巴黎遊行,打出的標語是「打倒女性主義」。同時,被視為後女性主義和後現代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如西蘇、克裡斯蒂娃等人,也都曾宣稱自己不是女性(權)主義者或不認同女性(權)主義的既有涵義。
  • 女性主義丨讀書筆記(上)理論、運動、流派
    b)米歇爾(Juliet Mitchell)《女性,最漫長的革命》        3.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與馬克思女性主義的區別            a)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的經濟決定論更少            b)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認為階級壓迫是更基本的壓迫方式;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男權的壓迫同階級壓迫都是最基本的壓迫形式
  • 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波斯納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自然/生態《自然之死—婦女、生態和科學革命》  吳小英 / 曹南燕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類人猿、賽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  [美] 唐娜·哈拉維      河南大學出版社紀實《天空的另一半》[美] 尼可拉斯·D.克裡斯多夫 /雪莉·鄧恩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女性主義
    與溫和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不同,激進主義的女性主義正像它的名字那樣,認為男性是原罪,男性創造了一個禁錮女性的牢籠,就像白人殖民了黑人一樣,女性是被男性殖民了,女性所受的壓迫是所有的不平等中最早、最深、痛苦最大的。激進主義女性主義者仇視子宮,將其視為自然的畸形創造,認為生育是男性統治自己的幫兇。因此她們反對異性戀,追求同性戀的權利。
  • 李銀河《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綜述&基礎必讀
    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都是feminism翻譯過來的,可以理解成一個意思。下面是引用知乎用戶@女木水回答的摘錄: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是feminism一詞在國內的兩種譯法,實際上更準確的翻譯當然是女性主義,feminine(女性氣質的;陰性的;陰柔的),female(女性的;雌性的),femin+ism=女性+主義(也曾有人翻譯成「雌性主義」或「陰性主義」)。
  • 李銀河:《女性主義》
    十五年前李銀河寫作的女性主義入門書,因為強調平等而使用「女性主義」而非「女權主義」的表達。但直到今天,我們關於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的公共討論仍然缺乏基本共識,情緒化表達幾近驅逐了理性辯論。不過,女性主義在西方社會也是經歷了長久的時間才逐漸發展出較為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我們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資料||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波斯納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自然/生態《自然之死—婦女、生態和科學革命》  吳小英 / 曹南燕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類人猿、賽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  [美] 唐娜·哈拉維      河南大學出版社紀實《天空的另一半》[美] 尼可拉斯·D.克裡斯多夫 /雪莉·鄧恩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被「誤讀」的卡門丨她是女性主義的代言人嗎?
    近年來人們開始轉而從用女性主義的角度研究《卡門》,將卡門視為一個對「男權社會」、「菲勒斯中心主義」的反抗者,並認為「卡門『惡』的深層原因,在於她無視男權社會一切道德規範,有意向根深蒂固的男權社會傲然挑戰。也就是說她看似率性的外表下面,潛伏著一種自覺的反抗意識。卡門這朵「惡之花」儼然成為了女性主義者的先驅,甚至是比勃朗特們,伍爾夫們更加早的覺醒者。
  • 女性主義理論
    綜觀女性主義的理論,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靜如水,有些主張做決死抗爭,有些認可退讓妥協,但是所有的女性主義理論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即女性主義思想泰鬥波伏瓦所說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