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2021-03-03 文學好書榜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構的。——波伏娃

女權主義/女性主義 書單

社會/文化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   群學出版社

《聖杯與劍》 (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神聖的歡愛》(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性政治》 (美)凱特·米利特著、宋文偉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女性主義思潮導論》(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        華中師大

《消解性別》   [美] 朱迪斯·巴特勒    上海三聯書店

《性別的世界觀》   蕾恩.柯挪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中國的女性與性相1949年以來的性別話語》  [英] 艾華  江蘇人民出版社

《圖繪:女性主義與文化交往地理學》 [美] 蘇珊·弗裡德曼    譯林出版社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邁向女性主義的國家理論》凱薩琳.A.麥金農      政法大學出版社

《違背我們的意願》[美] 蘇珊·布朗米勒       江蘇人民出版社

《女太監》  傑梅茵·格裡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日) 上野千鶴子   上海三聯書店

《反挫:誰與女人為敵》  Susan Faludi / 蘇珊•法露迪             自立晚報

《不能承受之重: 女性主義、西方文化與身體》 (美)蘇珊·鮑爾多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不同的聲音》 卡羅爾·吉利根    中央編譯出版社

《性別符號學——政治身體/身體政治》   (加) 尤施卡    譯林出版社

《被建構的女性: 當代社會性別理論》  沈奕斐       上海人民出版社

《言語不只是言語:誹謗、歧視與言論自由》  凱瑟琳.麥金儂    博雅書屋

《邊緣的突破:雲南社會性別探索與實踐》 雲南省社會性別與發展小組     雲南大學

《性面具-藝術與頹廢:從奈費爾提蒂到艾米莉·狄金森》 卡米拉・帕格利亞  內蒙古大學

《女性主義與對自然的主宰》  (澳)薇爾·普魯姆德      重慶出版社

《厭女現象》   David D.Gilmore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男性研究》  復旦-密西根大學社會性別研究所    上海三聯書店

《像女孩那樣丟球》  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    商周出版公司

《女性,藝術與權力》 (美)琳達・諾克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東西文化經典中的女性與性別研究》    賀璋瑢     上海三聯書店

歷史

《聖杯與劍》  理安·艾斯勒 /Riane Eisler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女人的歷史》 (英)羅莎琳德•邁爾斯 / Rosalind Miles    中央編譯出版社

《活著的女神》(美)馬麗加·金芭塔絲/Marija Gimbutas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女巫》 (法) 儒勒·米什萊       電子工業出版社

《看不見的性別—提示史前女性的真實角色》   J.M.阿多瓦西奧   大象出版社

《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 遊鑑明 / 胡纓 / 季家珍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史研究室    中國婦女出版社

《 大母神-原型分析》   (德) 埃利希.諾伊曼      東方出版社

《婦女與社會  》 李貞德 / 梁其姿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空前之跡: 1851~1930: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 王緋    商務印書館

《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  李貞德     三民書局

《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的女權運動》王政     當代中國出版社

《中國現代女性作家與中國革命,1905-1948》   顏海平    北京大學出版社

《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孟悅 / 戴錦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文化性別與教育:1900-1930年代的中國女大學生》張素玲   教育科學出版社

《張門才女》[美]曼素恩   北京大學出版社

《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960-1665)》費俠莉/Charlotte Furth   江蘇人民出版社

媒體/傳播

《女性主義媒介研究》    (荷)祖倫(L.van Zoonen)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性別化的人生——傳播、性別與文化》朱麗亞·T.伍德     暨南大學出版社

《媒介與社會性別研究:理論與實例》  曹晉     上海三聯書店

《中國媒介與女性研究報告》  劉利群,曾丹娜     中國傳媒大學

《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 林芳玫    巨流圖書公司

性/生理

《女性自我保健經典》   美國波士頓婦女健康寫作集體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性: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你應該知道的事》 [美]凱莉·威爾奇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海蒂性學報告》(男人篇,女人篇,情愛篇)   [美] 雪兒·海蒂     海南出版社

《金賽性學報告: 男人篇&女人篇》   (美)阿爾弗雷德·C.金賽 海南出版社 三環出版社

《我們的性》    [美] 羅伯特·克魯克斯/ 卡拉·鮑爾   華夏出版社

《孤獨的性:手淫文化史》   [美] 託馬斯·拉科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

《婦女與性別:一本女性主義心理學著作》瑪麗·克勞福德 羅達·昂格爾     中華書局

:《與狼共奔的女人》   [美] 克拉利薩·品卡羅·埃斯蒂斯      吉林文史出版社

《心理學:關於女性》   [美]克萊爾·A.埃奧,朱迪斯·S.布裡奇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女性心理學》 卡倫·霍妮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此性非一》 露西.伊瑞葛來,譯/李金梅        桂冠出版社

《性暴力史》  [英]喬安娜·伯克       江蘇人民出版社

文學分析/批判

《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想像》美 S.M.吉爾伯特/蘇珊·古芭 世紀文景

《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 劉慧英      三聯書店

《她們自己的文學——從勃朗特到萊辛》 伊萊恩·肖瓦爾特     浙江大學出版社

《女權主義文學理論》  (英)瑪麗·伊格爾頓   湖南文藝出版社

《女性文學教程》   喬以鋼//林丹婭   河北教育出版社

《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張京媛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建構的女性—中國現代文學社會性別研究》   劉傳霞    齊魯書社

影視分析

《性別中國——共同鋪演中國電影百年的性別風景》 戴錦華(Jin-hua Dai)          麥田

《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導論》     [英]休·索海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女性書寫:文學、電影與生活》    黃淑嫻    浙江大學出版社

《她者鏡像: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女性》    孫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性別與中國電影》     何成洲 / [美] 王玲珍   南京大學出版社

語言

《語言與社會性別導論》  瑪麗·塔爾博特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漢語性別語言學》    孫汝建       科學出版社

《語言與性別—口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趙蓉暉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性別語言文化與語用研究》   白解紅     湖南教育出版社

政策,國際關係

《全球背景下的性別平等與社會轉型》       譚琳等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促進發展》  世界銀行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貧困與社會性別(婦女發展與賦權》    方煉 / 王琪 / 杜芳琴 /等      河南人民出版社

《社會性別與公共政策》  李慧英    當代中國出版社

《女性主義與後現代國際關係》  絲維斯特      浙江人民出版社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   蘇雲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經濟

《國家的真正財富》  (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媽媽值多少錢: 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為何不計薪酬》 安·克裡滕登     中信出版社

科技

《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    [美] 白馥蘭   江蘇人民出版社

《婦女在中國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及其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張莉莉編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靈長類視覺:現代科學世界中的性別、種族和自然》  [美]哈拉維      河南大學出版社

《科技奴隸》  Neil Postman     博雅書屋

法律

《社會性別與法律》  劉明輝 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性別與法律—性別平等的法律進路》 周安平        法律出版社

《社會性別平等與法律研究和對策》     譚琳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性與理性》 [美] 理察·A. 波斯納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自然/生態

《自然之死—婦女、生態和科學革命》  吳小英 / 曹南燕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

《類人猿、賽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  [美] 唐娜·哈拉維      河南大學出版社

紀實

《天空的另一半》[美] 尼可拉斯·D.克裡斯多夫 /雪莉·鄧恩 浙江人民出版社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芭芭拉·艾倫瑞克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中國女工:新興打工者主體的形成》 潘毅     九州出版社

《為改變而生活》格蕾斯·利·博格斯   中國電影出版社

《我們不是弱者》蕾嫚.葛博維 / 卡蘿.米瑟絲         天下文化

《十歲我離婚》   (葉門)諾珠·阿里 / (法)戴樂芬妮·米努依     南海出版公司

《恆河的女兒》     [印度] 貝碧·哈爾德            南海出版公司

小說

《黑暗的左手》   (美)厄休拉•勒古恩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世界誕生之日》         娥蘇拉·勒瑰恩 / Ursula K. Le Guin       繆思出版有限公司

《通往女人國度之門》    雪莉.泰珀         繆思出版

《靈魂騎士》     (美)路易絲·麥克馬斯特·比約德        長江文藝出版社

《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譯林出版社

《她的國》     (美)夏洛特·吉爾曼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女身男人》     卓安納·拉思/ Joanna Russ     繆思文化

《銀河滅》    洪凌     蓋亞文化有限公司

《給櫻桃以性別》     [英] 珍妮特·溫特森      新星出版社

《寫在身體上》    [英] 珍妮特·溫特森   新星出版社

《美好古董衣店》    [美]斯特凡尼·萊曼          中信出版社

《相助》     [美] 凱薩琳·斯多克特       中國城市出版社

《紫顏色》 艾麗斯·沃克    譯林出版社

《逃離》艾麗絲·門羅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女勇士》    [美] 湯亭亭    灕江出版社

話劇

《玩偶之家》    易卜生

《陰道獨白》  伊娃·恩斯

《匹克梅梁(皮格馬利翁)》蕭伯納

《貞德再臨》  卡羅琳·蓋奇

繪本/童話/兒童小說

《紙袋公主》    (美)羅伯特·蒙施/文 / (美)麥可·馬欽科/圖     河北教育出版社

《朱家故事》   (英)安東尼·布朗 文/圖    河北教育出版社

《頑皮公主不出嫁》《頑皮公主萬萬歲》作者: (英)芭貝·柯爾 文/圖       南海出版公司

《女孩的進化史》   (美)傑奎琳•凱利   中信出版社

《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上下)        吳嘉麗/策劃      女書文化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  湯米.狄咆勒 / Tomie dePaola     三之三

《愛花的牛》 羅伯特·勞森 / 曼羅·裡夫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貝絲丫頭》(美)貝特•格林   新蕾出版社

其他

1、【英】維吉尼亞·伍爾夫:《婦女與小說(論小說與小說家)》,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譯,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或 鄭克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上下兩冊較全)

3、孫紹先:《女性主義文學》,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貝蒂·弗裡丹:《女性的奧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瑪麗·伊格爾頓編:《女權主義文學理論》,胡敏等譯,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6、【英】伍爾夫:《一間自己的屋子》,王還譯,三聯書店1989年版。

7、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8、王緋:《女性與閱讀期待》,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0、【挪威】陶麗·莫依:《性與文本的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林建法等譯,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11、劉思謙:《「娜拉」言說——中國現代女作家心路紀程》,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別/文本政治》,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權主義與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14、劉慧英:《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版。

15、林丹婭:《當代中國女性文學史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樹明:《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鮑曉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版。

18、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學導引》,湖南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20、【德】E.M. 溫德爾:《女性主義神學景觀》,習承俊譯,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版。

21、陳惠芬:《神話的窺破——當代中國女性寫作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李銀河主編:《婦女:最漫長的革命——當代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精選》,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版。

23、李銀河:《女性權力的崛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另有《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同性戀亞文化》等作品)

24、【美】克拉夫:《女性主義思想:欲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夏傳位譯,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版。

25、王政等主編:《社會性別研究選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版。

2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全譯本),陶鐵柱譯,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

27、【美】凱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鍾良明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28、徐坤:《雙調夜行船——90年代的女性寫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9、盛英:《中國女性文學新探》,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30、張巖冰:《女權主義文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陳曉蘭:《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32、【法】吉爾·裡波韋茲基:《第三類女性:女性地位的不變性與可變性》,田常暉、張峰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33、【美】凱薩琳·巴裡:《被奴役的性》,曉徵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4、【美】葛爾·羅賓等著:《酷兒理論:西方90年代性思潮》,李銀河譯,時事出版社2000年版。

35、李小江:《女性?主義——文化衝突與身份認同》,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康正果:《身體和情慾》,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37、荒林、王紅旗主編:《中國女性文學NO.2》,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版。

38、【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艾曉明等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9、【美】蘇珊·S. 蘭瑟:《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黃必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0、【美】J.K. 吉布森-格雷漢姆:《資本主義的終結——關於政治經濟學的女性主義批判》,陳冬生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41、【英】約翰·麥克因斯:《男性的終結》,黃菡、周麗華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2、徐岱:《邊緣敘事——20世紀中國女性小說個案批評》,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版。

43、陳志紅:《反抗與困境: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44、李小江等:《文學、藝術與性別》,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5、羅婷:《女性主義文學與歐美文學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年版。

46、宋素鳳:《多重主體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7、楊莉馨:《西方女性主義文論研究》,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48、鍾雪萍、蘿拉·羅斯克主編:《越界的挑戰——跨學科女性主義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

49、西慧玲:《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女作家批評》,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50、【美】約瑟芬·多諾萬:《女權主義的知識分子傳統》,趙育春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1、杜芳琴、王向賢主編:《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在中國:1987-2003》,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2、【英】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及其他》,黃宜思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53【美】卡米拉·帕格利亞:《性面具——藝術與頹廢:從奈費爾提蒂到艾米莉·狄金森》,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4、羅婷等著:《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西方與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55、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

56、陳順馨、戴錦華:《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

57、李銀河:《女性主義》,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8、楊莉馨:《異域性與本土化:女性主義詩學在中國的流變與影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9、黃華:《權利,身體與自我:福柯與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0、【英】伊莉莎白·賴特:《拉康與後女性主義》,王文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1、【美】朱麗亞·T.伍德:《性別化的人生:傳播、性別與文化》[第六版],徐俊、尚文鵬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2、【美】蘇珊·布朗米勒:《女性特質》,徐飈、朱萍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3、蘇紅軍、柏棣主編:《西方後學語境下的女權主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64、謝景芝:《全球化語境下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5、徐敏:《女性主義的中國道路:五四女性思潮中的周作人女性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66、王純菲等:《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7、於東曄:《女性視域: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女性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68、【美】佩吉·麥克拉肯主編:《女權主義理論讀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9、壽靜心:《女性文學的革命: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70、【荷】L. Van Zoonen: 《女性主義媒介研究》,曹晉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71、【英】休·索海姆:《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導論》,艾曉明,宋素鳳,馮芃芃等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72、鄧利:《新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發展軌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73、左金梅:《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74、劉巖、邱小輕、詹俊峰編著:《女性身份研究讀本》,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75、【美】貝爾·胡克斯:《激情的政治:人人都能讀懂的女權主義》,沈睿譯,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

76、馬元曦、康宏錦主編:《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文化譯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77、秦美珠:《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重慶出版社2008年版。

78、秦喜清:《西方女性主義電影:理論、批評、實踐》,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版。

79、王麗華主編:《全球化語境中的異音:女性主義批判》,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80、吳菁:《消費文化時代的性別想像:當代中國影視流行劇中的女性呈現模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1、【美】朱迪斯·巴特勒:《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宋素鳳譯,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

82、陳風珍:《女性主義文藝美學透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

83、王豔峰:《從依附到自覺: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4、吳新云:《雙重聲音 雙重語意:譯介學視角下的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85、劉巖:《差異之美:伊裡加蕾的女性主義理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86、戴雪紅:《女性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版。

87、董美珍:《女性主義科學觀探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88、羅麗、餘迪、張敬婕等:《新生代女性主義學術論叢》,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

89、孫桂榮:《消費時代的中國女性主義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90、魏天真:《自反性超越:女性小說的非女性主義解讀》,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91、林曉云:《第二性的權力話語: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形態特徵論》,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0年版。

92、南宮梅芳:《生態女性主義:性別、文化與自然的文學解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93、金文野:《中國現當代女性主義文學論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94、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5《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  琳達.麥道威爾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96《女性主義社會工作》   Lena Dominelli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97《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闡釋和教學法》格蕾塔•戈德 / 派屈克•D•墨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8《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領導意志》    [美]謝麗爾·桑德伯格            中信出版社

99《女性特質》 蘇珊·布朗米勒  江蘇人民出版社

100《她的故事》 [臺灣] 彭怡平 中央編譯出版社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資料||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波伏娃女權主義/女性主義 書單社會/文化《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亞倫·強森(Allan G.46、宋素鳳:《多重主體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47、楊莉馨:《西方女性主義文論研究》,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48、鍾雪萍、蘿拉·羅斯克主編:《越界的挑戰——跨學科女性主義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
  • 【國關女生節】重磅|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43、陳志紅:《反抗與困境: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44、李小江等:《文學、藝術與性別》,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45、羅婷:《女性主義文學與歐美文學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年版。46、宋素鳳:《多重主體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47、楊莉馨:《西方女性主義文論研究》,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 【著作薦讀】女性主義研究參考閱讀書目
    重慶出版社《厭女現象》       David D.Gilmore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女性,藝術與權力》   (美)琳達・諾克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東西文化經典中的女性與性別研究》    賀璋瑢      上海三聯書店《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領導意志》    [美]謝麗爾·桑德伯格            中信出版社
  • 女性主義「終極學歷」必讀書單(135本)
    ,女性拿到新男性主義學歷,之後再拿到彼此專屬性別學歷的雙學歷終極知識經濟社會。(960-1665)》費俠莉/Charlotte Furth 江蘇人民出版社  媒體/傳播  《女性主義媒介研究》 (荷)祖倫(L.van Zoonen)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性別化的人生——傳播、性別與文化》
  • 女性主義研究參考閱讀書目
    重慶出版社《厭女現象》       David D.Gilmore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女性,藝術與權力》   (美)琳達・諾克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東西文化經典中的女性與性別研究》    賀璋瑢      上海三聯書店《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領導意志》    [美]謝麗爾·桑德伯格            中信出版社
  • 女性書單:閱讀最美麗
    女性主義研究書單來源: 藝術學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構的
  • 女性主義讀書會丨生態女性主義
    》系「婦女與社會性別」譯叢之一,根據女性主義的歷史演進,對各派理論給予了細緻的說理和精當的評價,力求作出辯證的分析,既討論其優點,也指出其不足。通過對生態女性主義的初步了解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派系的女性主義者們尤其強調社會文化中女性這一性別與相對於人類社會的自然之間的聯繫,這當然不是自然(環保)主義興起之後女性主義者們突然的聯繫發現,這一聯繫其實在女性主義也早有傳統,波伏娃等就曾經對此問題做過論述。但以波伏娃為代表的存在女性主義者多數認為女性應當擺脫與自然的聯繫從而超越其作為他者的「第二性」身份。
  • 後現代女性主義認識論 | 女性主義讀書會
    通過前面對哈丁和娜若嫣文章的閱讀,我們對女權主義認識論——尤其是這其中的經驗論和立場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正如我們所總結到的,經驗論和立場論都非常重視女性(作為一個切實存在的群體)受到壓迫的經驗。而這種從女性受壓迫的經驗出發的方法論卻並非所有女性主義認識論學者的共識,許多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理論家就對此提出了質疑與批判。
  • 幾本女性主義的書推薦(一)
    ——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我正當訴求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有人叫我「女性主義者」,然後,我就真的去了解了一下什麼叫「女性主義」。後來發現,這好像是個「貶義詞」。曾經,在讀書群裡,我談看法的時候,有人懟我——你倒是說一下你說這些有什麼依據呢,胡扯吧。我那時候沒給他列書單,我感覺他只是讓我閉嘴的意思。
  • 國際關係理論:女性主義
    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性別作為一種研究視角或方法已被越來越多的女性主義者甚至非女性主義者接受和使用。在女性主義介入國際關係之前,國際關係的理論流派進行了辯論和探索,而對現實主義理論的批評打破了實證主義在國際關係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僵化局面,為女性主義的進入提供了理論上的準備。
  • 女性主義理論
    綜觀女性主義的理論,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靜如水,有些主張做決死抗爭,有些認可退讓妥協,但是所有的女性主義理論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即女性主義思想泰鬥波伏瓦所說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在此後女性主義研究的發展中,社會性別這一概念還依使用者的不同而被派上了各種用場。例如對心理學領域中的女性主義者而言,社會性別最初主要是指一整套個性特徵或傾向;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則多在結構的層面上,而不是在個人或主觀的層面上來研究社會性別,比如前面提到的有關性與社會性別制度的研究;與此同時,文學領域的女性主義者則忙於分析社會性別在語言和其他表述體裁與實踐中的符號結構,不管這些符號結構是在高雅文化中出現還是在色情作品中出現,她們的這些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波伏娃的觀點——在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中
  •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辯護 | 女性主義讀書會
    在上一章節有關女權主義認識論的討論中我們了解分析到了其中的三個主要流派,即女權主義經驗論、女權主義立場論以及女權主義的後現代理論。通過閱讀與討論,我們發現在經驗論者與立場論者主要關注婦女作為群體而受到壓迫的(經驗)事實之時,一部分後現代主義女權者對這種將經驗作為歷史研究之基礎的方法論進行了質疑與批判。而與此同時,後現代女權主義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 學術書摘 | 《生態女性主義》
    如前文所述,通常人們把奧波尼在1974年首次使用「生態女性主義」看作是這一術語的問世。不過,雖然「生態女性主義」的術語來自歐陸,但這一思潮在北美的傳播是否是一種「影響研究」——套用比較文學的說法——卻很值得探討。
  • Rise Up 女性主義研討會第二次女性主義發展討論會紀實
    戰後,女性被迫把勞動崗位「歸還」給從戰場回家的男性,由此產生了第二波的女性主義浪潮。During WWII, men were forced to go to the front line, leaving empty spaces in the production line in their home country.
  • 後現代女性主義與後女性主義|被誤解的女權(4)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2013.6重印)【2】曾繁仁等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4】bilibili西竹書院.西方文論課程28講如發現錯誤或補充歡迎留言或聯繫編輯wx:wangxiaomiao1109
  • 生態女性主義之辨
    當我們被外星人帶到某個璀璨紛呈的星球上時,看看各種新奇的植物動物,並不會有看到山水自然的親切歸屬感,因為我們跟那個環境毫無瓜葛、毫無交換。人絕不僅是在自然中生存,更跟自然交聯一體,這種交聯也許不是直觀可見的,但女性主義視角有助於發現它們,從而修正我們對於自我的狹隘定義。生態主義、女性主義是一扇門,門後的世界才是它們的意義所在。
  • 女性主義參考閱讀書目
    上海三聯書店《性別的世界觀》   蕾恩.柯挪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中國的女性與性相1949年以來的性別話語》  [英] 艾華  江蘇人民出版社《圖繪:女性主義與文化交往地理學》 [美] 蘇珊·弗裡德曼        譯林出版社《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邁向女性主義的國家理論》     凱薩琳
  • 熱點聚焦 | 生態女性主義三人談
    生態女性主義批評並非一個「顧名思義」的概念,即其研究與實踐不僅僅關注環境與女性的關係。關於生態女性主義廣闊的拓展性,格裡塔·加德的一個定義給出了涵義深遠的描述:「生態女性主義作為一種女性主義倫理,致力於研究相互關聯的概念結構,這些結構認可了對一系列人群的壓迫:女性、有色人種、動物、GLBT人群以及自然界。」
  • 中國的女性主義藝術與女藝術家
    在20世紀中期的歐美,有一個叫「遊擊隊女孩」的女性主義小組,這些人就曾經質疑世界藝術史中的女性藝術家,認為她們不僅是被消費的對象,同時也是被邊緣的對象。女性想要上美術學院,幾乎會被拒之門外。作為女權運動的一部分,反對男性中心的女性主義藝術開始萌發。在我進研究所的同時,我開始關注中國藝術史中的女性問題,並且打算寫一本關於中國女藝術家創作狀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