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愛讀書的人,靈魂和容顏都會優雅起來

2021-02-18 世界名著每日讀

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

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洩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一個人如果能在十二小時之中,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生活兩小時,完全忘懷眼前的現實環境,這當然是那些禁錮在他們的身體監獄裡的人所妒羨的權利。這麼一種環境的改變,由心理上的影響說來,是和旅行一樣的。

據我看來,關於讀書的目的,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

 

如果他對自己說:「我非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可,我非讀索福客儷的作品不可,我非讀艾略特博士的《哈佛世界傑作集》不可,這才能使我能夠成為有教育的人。」我敢說,那個人永遠不能成為有教育的人。

 

他有一天晚上會強迫自己去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讀罷,好像由一個噩夢中醒轉來,除了可以說他已經「讀」過《哈姆雷特》之外,並沒有得到什麼益處。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

 

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

一個人的談吐有沒有「味道」,完全要看他的讀書方法。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風味,他在寫作中也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

所以,我認為風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必然是有選擇性的,屬於個人的。吃一個人所喜歡吃的東西終究是最合衛生的吃法,因為他知道吃這些東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順利。

讀書跟吃東西一樣,「此人吃來是蜜糖,他人吃來是砒霜」。教師不能以其所好強迫學生去讀,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那麼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

所以,永遠記得,這世間上沒有什麼一個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註定的或陰陽註定的。

 

縱使某一本書,如《聖經》之類,是人人必讀的,讀這種書也一定應當在合適的時候。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閱讀一本傑作的程度時,那本傑作只會留下不好的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候尚不可讀《易經》。孔子在《論語》中的訓言的衝淡溫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讀者自己成熟的時候是不能欣賞的。

 

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的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所以,一切好書重讀起來都可以獲得益處和新樂趣。

有許多學者似乎生活於不同的時代裡,相距多年,然而他們思想的方法和他們的情感卻那麼相似,使人在一本書裡讀到他們的文字時,好象看見自己的肖像一樣。

蘇東坡說,當他第一次讀莊子的文章時,他覺得他自從幼年時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著同樣的事情,抱著同樣的觀念。

當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詩集裡,發見一個名叫徐文長的同代無名作家時,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來,他的朋友開始拿那本詩集來讀,也叫起來,於是兩人叫了讀,讀了叫,弄得僕人疑惑不解。

艾略特說她第一次讀到盧梭的作品時,好象受了電流的震擊一樣。尼採對於叔本華,也有同樣的感覺。

只有這種讀書方法,只有這種發見自己所愛好的作家的讀書方法,才有益處可言。像一個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見傾心一樣,什麼都沒有問題了。她的高度,她的臉孔,她的頭髮的顏色,她的聲調,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處的。

 

一個青年認識這個作家,是不必經他的教師的指導的。這個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風格,他的趣味,他的觀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處的。

 

於是讀者開始把這個作家所寫的東西全都拿來讀了,因為他們之間有一種心靈上的聯繫,所以他把什麼東西都吸收進去,毫不費力地消化了。

 

這個作家自會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樂自為所吸;過了相當的時候,他自己的聲音相貌,一顰一笑,便漸與那個作家相似。

 

這麼一來,他真的浸潤在他的文學情人的懷抱中,而由這些書籍中獲得他的靈魂的食糧。

 

過了幾年之後,這種魔力消失了,他對這個情人有點感到厭倦,開始尋找一些新的文學情人;到他已經有過三四個情人,而把他們吃掉之後,他自己也成為一個作家了。

 

有許多讀者永不曾墮入情網,正如許多青年男女只會賣弄風情,而不能鍾情於一個人。隨便那個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一切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他們是不會有甚麼成就的。

這麼一種讀書藝術的觀念,把那種視讀書為責任或義務的見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國,常常有人鼓勵學生「苦學」。

有一個實行苦學的著名學者,有一次在夜間讀書的時候打盹,便拿錐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個學者在夜間讀書的時候,叫一個丫頭站在他的旁邊,看見他打盹便喚醒他。

這真是荒謬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把書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說話的時候打盹,那麼,他應該乾脆地上床去睡覺。

把大針刺進小腿或叫丫頭推醒他,對他都沒有一點好處。這麼一種人已經失掉一切讀書的趣味了。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做「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

這個問題解決之後,讀書的時間和地點的問題也可以找到答案。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

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良的學校裡也可以讀書。

有些人在要讀書的時候,在書臺前裝腔作勢,埋怨說他們讀不下去,因為房間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線太強。也有些作家埋怨說他們寫不出東西來,因為蚊子太多,稿紙發光,或馬路上的聲響太嘈雜。

宋代大學者歐陽修說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馬上,和廁上。有一個清代的著名學者顧千裡據說在夏天有「裸體讀經」的習慣。在另一方面,一個人不好讀書,那麼,一年四季都有不讀書的正當理由: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

那麼,什麼是讀書的真藝術呢?簡單的答案就是有那種心情的時候便拿起書來讀。

一個人讀書必須出其自然,才能夠徹底享受讀書的樂趣。他可以拿一本《離騷》,或奧瑪開儼的作品,牽著他的愛人的手到河邊去讀。如果天上有可愛的白雲,那麼,讓他們讀白雲而忘掉書本吧,或同時讀書本和白雲吧。

「閱讀原文」聽讀喜愛的名著

相關焦點

  • 愛讀書的人,靈魂和容顏都會優雅起來
    」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
  • 林語堂: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這種外表的優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黃氏所說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體上的醜陋。
  • 少買衣服,多讀書
    ,容顏自然改變。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她的經典動作說:「愛讀書的人,靈魂都會跟著優雅起來。,用書香美麗容顏。
  • 讀書多的人,靈魂都會優雅起來,讓我們努力做一個常讀書的人吧
    如果你願意成為長江黃河,那就努力做一個多讀書的人吧,這可以讓我們的一生過得更有寬度和廣度。世界首富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說過,他所見過的優秀的人,沒有一個是不讀書的。事實也是如此,查理·芒格被稱之為移動的書架。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休假最重要的安排是閱讀書單,比爾·蓋茨走到哪,手裡都會拿本書,有空就拿出來讀一會兒。
  • 林語堂: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連顏值都差很遠
    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
  • 悅讀| 林語堂: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
    ——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2/9幸福: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林語堂3/9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林語堂《我的願望》4/9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林語堂5/9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麼過日子。
  • 林語堂:一個鄉下牧師兒子娶了富家千金,結婚當晚燒了結婚證
    妻子廖翠鳳懂得丈夫的堅定和決絕,深受感動!再次明白自己選對了人!他們定親後,經過四年相處。心與心靠近,精神和靈魂契合。他們決定結婚,就是想用一生的時間陪伴。林語堂燒了結婚證,用決絕的方式,高調表達自己的決心!結婚證是重要的證件,燒了,不值得提倡。這只是林語堂用獨特的方式,說明自己鐵了心,也是請親朋好友見證和監督。
  • 林語堂的閩南文化底色
    【摘要】作為從閩南,從漳州,從平和走向世界的林語堂,其家鄉情緣濃鬱,從他的人生態度、人格修養、創作風格以及作品內容,可以看到閩南文化深刻的影響。正如林語堂所說「一個人在兒童時代的環境和思想,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關係。」這是一種文化的烙印,也是一種文化的底色,這可以影響乃至決定一個人的文化風景,文化韻味。
  • 人醜就要多讀書?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其實,「人醜就要多讀書」並非由這位女孩創造,在此之前,它就已經是一個網絡用語。▲「人醜就要多讀書「表情包,圖片來自微信搜索。「讀書」在這裡顯然是指通過教育實現向上流動,而不是指為興趣愛好而讀書。那是課堂上、課本上的閱讀,一般以升學考試為目的。不過這並不妨礙繼續討論。
  • 周鑑驊:自創毛筆字英文書法,想實現林語堂百年前之預言
    果然,用毛筆寫英文和寫漢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寫漢字時需要握緊毛筆,書法才能蒼勁有力;但書寫英文時,則需要不斷轉動毛筆,字母才能寫得圓潤優雅。周鑑驊:毛筆寫英文就像一個輕功,草上飛,中國書法就像蹲馬步,這個區別在這裡。毛筆英文字是動態的,每個字都是動態的,都有靈性,都有靈魂的,都有獨特的靈魂。
  • 踏訪林語堂臺北故居,他在那裡陪太太慢慢變老
    自述 | 蔡佳芳 編輯 | 成卿我叫蔡佳芳,我是林語堂故居的主任。從讀書的時候就有聽過林語堂,現在不知不覺在這邊工作十五年了。我常開玩笑說林先生年輕的時候蠻帥的。福建人,不太高,但很有氣質,喜好抽菸,戴著個眼鏡。
  • 生活情趣氣質有品位.是愛讀書的女人
    我一直認為愛讀書的女人美的別致,只是一杯散發清清香氣之清茶。讀書可以養德,可以增智,可以生巧,可以制勝,使我們的心靈綻放出奕奕袖彩。女人愛讀書,是件好事,讀書之於女,甚至是一種更為長久而有效的美容,美在大方沉穩,美在深具內涵,美在雍容有度。腹有詩書「是女人」「氣自華」的資本,所以讀書可以養氣,養秀氣,美靈氣,美志氣,養和平之氣,養浩然正氣,養人間正氣。
  • 4個優雅女人必備的習慣,從生活習慣裡,養成優雅知性有趣的靈魂
    一個知性優雅的女人,不僅可以從外表中感覺到她的美,更重要的是她從裡到外散發出來的自信,那份美好的靈魂、可以用自身的美好,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幫助身邊的人。一個有趣的女人,相處起來是從容不迫是十分舒服也快樂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優雅知性的女人具備了什麼樣的條件呢?1.養成美的習慣這裡說的美,除了鼓勵大家每天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儀容,外表整潔之外,更多的是,除了看懂事情的兩面之外,更可以選擇看到美的那一面。
  • 最美的愛是堅定和包容 更是比肩而立靈魂相契
    錢鍾書 楊絳美好的婚姻不僅有愛,更有靈魂的契合1932年,楊絳與錢鍾書初見。錢鍾書聽後當即回:我和他一樣。楊絳說:我也一樣 樊錦詩 彭金章愛是甘之如飴的讓步和成全樊錦詩與彭金章相識於未名湖畔。結婚後,林語堂拿著結婚證說:「結婚證只有離婚時才用得著,我們燒掉它吧。」對於林語堂的任性和怪癖,廖翠鳳總能應付自如。而廖翠鳳生氣時,林語堂不生氣,他總是跑去捏她的鼻子。他一捏,她就忍不住咯咯地笑。兩人就這樣歡歡喜喜地過了一輩子。當有人問他們婚姻的秘訣時,兩口子搶著說:兩個字,給與受。盡心儘量「給」,而少計較「受」。
  • 唯有喝茶和讀書不可辜負 茶書坊
    2.審美品位得到提升喝茶可以提升個人的文化和修養,大多數愛上茶的人也更熱愛生活,把家裡布置的井井有條,喜歡穿古典優雅的文化服飾,喜歡插花,陶瓷,字畫等;隨著喝茶的深入,個人的審美品位也得到提升。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愛上讀書,成長路上你需要遇到一些有趣的靈魂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接觸多了,總會有那麼一些火花四射的東西能瞬間擊中你,讓你也開始一點點地燃燒起來,最後成為那個自己滿懷期待的有趣的人。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誰在一起,圈子很重要!環境可以倒逼一個人成長,讀書成長也是如此。
  • 一個人只要有這個特性,往往就能成功,林語堂的語錄說得很明白!
    就算沒有讀林語堂的語錄,相信很多人也能找到一些。縱觀我們現實中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吃苦耐勞。可以說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不需要吃苦,就能夠做到。不吃苦就能成功的成功,那樣人人都會,那樣也算不上成功。成功必然是要經歷一些常人所不能經歷的,吃一些常人所不能吃的苦,才能顯得成功很難得。
  • 李小峰拖欠稿費,魯迅和林語堂上門要債,和解後魯迅卻和林決裂了
    魯迅和林語堂的關係,素來還是挺好的。 林語堂一開始非常佩服魯迅,曾給英文版《中國評論周報》寫過一篇重要的文章《魯迅》。《魯迅》一文,林語堂向海內外讀者介紹了這位能在極端複雜環境中,挑戰專制和黑暗的文人,並且以生動活潑的筆致,寫出了魯迅超人的勇氣和智慧。
  • 林語堂:懂得享受人生
    有些人頭髮剛剛轉白,便自認是風中殘燭,老態龍鍾起來了;有些人雖已七八十,卻仍是精神抖擻,童心勃勃,照樣和後生小夥子一般。我們都會看見過許多老先生老太太們,如果僅憑他們的健康狀況,早該壽終正(內)寢,可是,他們一個個都是出乎意料之外,一年一年倔強地活下去。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他們具有一種豐富的意志,以及懂得人生。有旺盛的生存欲的人,壽命一定長;反之,遇事頹喪,終日愁眉不展,心襟狹小的人,必多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