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篇(三)蘇莊村「迷迭香」產業助脫貧

2020-12-22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張雅崢)蘇莊村位於淅川縣馬蹬鎮政府東南部,距離鎮政府17公裡,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耕地1445畝,林地2800畝。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為芝麻和油菜。全村286戶1170人,勞動力420人,常年外出打工280人。全村現有黨員26人,村「三委」成員6人。該村按照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達標的要求,堅持「五個一批」和「短中長三線結合」,保障貧困村退出精準。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村村通村公路實現硬化,目前鎮政府至村道路已全部是水泥路、瀝青路,14個村民組全部通水泥路;淅川縣城至大觀園客運班車路過我村,一天一趟,能夠滿足群眾正常乘車需求;全村農用飲水符合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要求。人畜用水安全,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目前淅川縣水利部門、縣疾控中心已按照《水利部、衛生部關於印發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水農(2004)547號)的有關規定要求,對水質情況進行了檢測,並出具了水質檢測報告;蘇莊村全村通動力電率達到100%,戶戶通電率達到100%。

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目前,全村廣播電視全覆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目前設有一個文化活動室、1個文體廣場、一個宣傳欄。村衛生室房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村衛生室設有診室、治療室、公共衛生室和藥房,配備有1名醫生。村裡實現寬帶通達,為農村家庭提供寬帶接入。蘇莊村建有光伏電站一座,每年可獲得光伏分紅5萬元。

在「志智雙扶」活動方面,開展「兩弘揚一爭做」、孝善敬老、「三知三樹」和「紅黑榜」活動,每月一次主題評選表彰活動,針對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分類每月進行一次評比,評出各類先進人物,實行積分管理。目前,已評選出「勤勞致富之星」和「文明家庭之星」14戶。

近年來,淅川縣馬蹬鎮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指導下,大力發展迷迭香中藥材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迷迭香種植基地裡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們正在忙著篩選、綑紮、打包、搬運,放眼望去,綠油油的迷迭香布滿田間地頭,微風拂過,芳香悄然入鼻。

趙風枝是馬蹬鎮蘇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常靠種地為生,莊稼望天收,生活沒保障。今年6月份,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種植迷迭香以後,給些分紅,平常還可以在基地裡打打零工增加收入,實現脫貧致富。「以前我們都是種些小麥、玉米,收入也不是多高,現在土地流轉給公司種迷迭香,每年還有分紅,收入比以前增加了,日子過得很好。」趙風枝說。

迷迭香種植一年可收割十年,避免每年重複耕耘,有利於涵養水源。當年種植便可進行採收,第二年處於盛產期,是一種唇形科灌木,採收以葉子為主,含300多種防腐劑,可以提取食品,藥品的防腐劑,還可以做化妝品的精油。

「這塊地是今年六月份種植的,到現在是半年時間,它的準確盛產期是十二個月,像今年割了一畝地就是一千多塊錢,到明年能突破三千至五千。」技術員宋石頭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馬蹬鎮鎮大力發展產業扶貧,通過縣農業農村局牽線搭橋,從禹州引進中科光啟迷迭香產業有限公司,打造迷迭香種植基地,通過「公司+農戶」對接加工企業的模式,與企業籤訂迷迭香種植合同,公司租賃農戶田地後,聘用當地農戶務工,實現「分紅+務工」雙增收。目前,淅川縣種植迷迭香五千畝左右。

(映象網南陽新聞熱線:18003713016,投稿郵箱yxwnypd@126.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河南聯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淅川馬蹬鎮蘇莊村:大力發展迷迭香 脫貧致富奔小康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春 通訊員 張雅崢蘇莊村位於淅川縣馬蹬鎮政府東南部,距離鎮政府17公裡,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耕地1445畝,林地2800畝。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為芝麻和油菜。
  • 河南淅川「短中長」結合育產業助脫貧: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
    如今的淅川,山川更美,鄉親更富,今年2月正式脫貧摘帽。淅川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2015年底,全縣尚有159個貧困村近10萬人處於貧困線下。「淅川的情況,既有交通閉塞、生態脆弱等共性原因,也有其特殊性。」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介紹,淅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
  • 河南淅川:「短中長」產業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
    該縣創新思路,按照「快見效、可持續」的要求,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產業,實現「短中長」最佳優化,把生態產業做大做強,使其成為富民強縣的「恆業」。淅川縣短線產業主要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和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產業集群,確保當年見效和當年脫貧;中線產業突出生態高效,發展軟籽石榴和薄殼核桃等特色林果產業集群,確保三年大見成效和中期致富;長線產業立足資源稟賦,依託香嚴寺、坐禪谷等旅遊資源,全力創建丹江湖5A級景區,依託蓬勃發展的生態產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確保五年持久見效和長期小康。
  • 河南淅川:杏李拓寬群眾致富路
    「淅川的杏李甜度高、口感好。今年我們公司計劃採購3000噸,目前已採購1300噸,後續我們還將分批前來採購。」蘇永康告訴筆者。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肩負著水質保護和脫貧攻堅兩大政治任務。
  • 本周五晚,《喜上加喜》淅川專場將亮相CCTV3
    本周五(12月18日)晚上19:00,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型綜藝相親欄目《喜上加喜》將播出淅川專場節目。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在接受採訪時說,近年來淅川喜事連連:2020年2月,淅川一舉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正闊步走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大道上;南水北調工程迎來通水六周年,已累計向京津冀等地安全輸送了330億立方米清甜的丹江水;教育事業創造「淅川輝煌」,五年五大跨越,教育成為淅川人最驕傲的品牌。
  • 迷迭香產業前景廣闊,將在精準脫貧、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紅網時刻慈利9月16日訊(通訊員 林耀森)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別名海洋之露、艾菊。含有木犀草素、葡萄糖甙、香葉木甙、迷迭香酸、唇形草鞣質酸、鼠尾草酸、迷迭香鹼及揮髮油的成分,味道辛,性溫。
  • 淅川上集鎮竹園村丹江孔雀谷發展旅遊產業 助力...
    上集鎮竹園移民新村位於鎮政府南部,距淅川縣城14公裡,原有10個組2462人,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淹沒耕園地744.6畝,動遷移民316戶1473人。其中外迂滎陽市247戶1162人,村內安置69戶311人。現有10個村民小組286戶1258人,其中新老移民596人,耕地895畝,荒山5400多畝。
  • 央視《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淅川縣,小杏李化身「幸福果」
    8月8日上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我縣,聚焦我縣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央視直播欄目組一行來到我縣寺灣鎮前營村的杏李基地,通過摘杏李、評杏李、品杏李,展示了杏李在淅川縣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直播中通過8位駐村第一書記PK比武,展示了淅川縣軟籽石榴、香菇、艾草、玫瑰、鵲山雞雞蛋、黃金梨、大櫻桃、蜂蜜等特色扶貧產業。直播中,縣長楊紅忠介紹了我縣生態發展和水質保護工作。
  • 【聚焦精準扶貧⑱】鳳山社區:眾人拾柴火焰高 產業幫扶助脫貧
    【聚焦精準扶貧⑱】鳳山社區:眾人拾柴火焰高 產業幫扶助脫貧 2020-08-18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淅川貧困戶沙聚忠: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沙聚忠家的變化緣於脫貧攻堅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脫貧攻堅以前,武店村主要種植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等,村民基本靠天吃飯,日子過得不太寬裕。沙聚忠家因孩子上大學,妻子患重病,一度窘迫到住進「炕煙棚」裡。 2015年,國家吹響了脫貧攻堅戰役的衝鋒號,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出臺,各項扶貧資金投入和金融扶貧力度不斷加大,定點扶貧機制等不斷健全,全社會力量都被動員起來,合力推進脫貧攻堅。武店村派來了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摸底,一些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產業發展模式也被帶了進來。
  • 臨渭區豐原鎮:獼猴桃甜香椿香 長短產業助脫貧
    (記者:盛戈)近年來,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響應政策號召,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最近,在豐原村的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內舉辦了一場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企事業單位參與,以消費促脫貧,凝聚起「公益助農」的正能量,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貢獻力量。
  • 淅川(四)上集鎮竹園村孔雀園養殖助力扶貧產業發展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張雅崢)上集鎮竹園移民新村位於鎮政府南部,距淅川縣城14公裡,原有10個組2462人。其中外迂滎陽市247戶1162人,村內安置69戶311人。為實現移民「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上集鎮黨委、政府立足本村依山傍水、荒坡面積大的優勢,制訂生態產業發展規劃,在原淅川縣皇冠藍孔雀專業合作社基礎上進行了項目改革和升級,從單一的特種養殖產業成功完成了到休閒農旅企業的特色轉型,該項目目前主要是以孔雀繁殖、馴養、表演、孔雀工藝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孔雀文化、生態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 河南淅川:特色中藥材鋪就群眾致富路
    近年來,隨著全國中醫藥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淅川縣各鄉鎮紛紛以科技創新推動中藥材生產走向產地道地化、種植生態化、產品品牌化和管理制度化,形成了一批有品質、有規模、有效益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引導當地不少群眾參與到中醫藥發展上來,不僅從源頭保證了中藥材品質,也助推了脫貧攻堅進程。
  • 山西藥茶產業助農脫貧:野生沙棘從「被羊吃」到「讓人富」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忻州6月23日電 題:山西藥茶產業助農脫貧:野生沙棘從「被羊吃」到「讓人富」作者 李庭耀早上不到7點,丁亮軍背著籮筐出門,約一個小時後,走了十多裡山路的他到達一片沙棘林,開始採摘沙棘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蒙羊」助脫貧 群眾發「羊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蒙羊」助脫貧 群眾發「羊財」 2020-08-07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發展助脫貧,屋場懇談解民憂——衡南縣譚子山鎮炮公村脫貧攻堅...
    近年來,在縣人大和新華書店等後盾單位及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大力幫扶下,炮公村大力發展產業,2017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現在,該村基礎設施有了極大改善,硬化了大部分通組公路,完善了農田水利設施,配套齊全的村綜合服務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全村貧困戶已全部摘帽。
  • 汝州:3000畝迷迭香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在汝州市溫泉鎮鄧禹村西南側的原野裡瀰漫著濃鬱的迷迭香香氣,只見這些鬱鬱蔥蔥的綠植已經長到膝蓋高了。6月3日上午,正在這裡巡查的河南鑾駕山迷迭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劉工,望著眼前長勢喜人的綠植,樂呵呵地說道:「如果再有一場雨,這迷迭香就可以竄到齊腰高了。」
  • 臨渭區豐原鎮:集體產業發展快 貧困群眾全脫貧
    (記者:盛戈)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豐原鎮聚焦重難點領域精準施策,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長短相宜」的原則,打造了集現代養殖、優質果蔬、健康茶飲、有機農肥等四大特色類別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全鎮走出了一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脫貧致富新路。
  • 工作心得體會範文:脫貧攻堅工作感悟5篇
    【篇一】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也就解決好了我國最大的民生問題。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打贏脫貧攻堅戰。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本次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123篇(部),經自治州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相關專家、學者認真評選,選出了獲獎作品72篇,其中一等獎7篇、二等獎13篇、三等獎19篇、優秀獎33篇。一顆公心 直播助農「總結我做直播火起來的原因有三:一是公益助農,只要懷一顆公心,網友的眼睛總能看得到;二是誠信為本,保證質量,我直播的農副產品都是經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嚴選、自己親嘗親用後推薦的;三是吃苦耐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