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

2020-12-21 騰訊網

以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

——葉聖陶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

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總結起來我認為應主抓以下四大版塊:

一抓書寫(識字、寫字),

二抓積累(朗讀、背誦),

三抓思考(閱讀、理解),

四抓表達(書面、口頭)。

——一抓書寫:識字與寫字是貫穿小學始終的一個重點教學任務。

在小學階段需要將常用漢字都識記完,特別是在低年級,需要運用各種教學辦法促進學生識記漢字,這樣學生到了高年級才能有自主識字的能力。

其次便就是寫字了,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將每一個小孩培養成為書法家,但是我們要讓每一個小孩從小就記住:橫平豎直寫好方塊字。我們的漢字之所以又稱為方塊字,是因為要把握每個漢字的總體外形是方的,每個字寫出來都是能夠站的穩的。

——二抓積累:朗讀與背誦是語文素養積澱的基礎環節。

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朗讀中完成並得到升華的,我們每一篇課文的講解,都要設計好朗讀環節。

我認為朗讀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基礎階段是讀正確、讀通順,第二階段是讀熟、讀流利,第三階段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

所謂熟讀成誦。我們在反覆操練讀的過程中,讓重點內容記入腦海中,知識就有了積累。

——三抓思考:閱讀與理解讓語文學習有深度。

以課文為範本,把閱讀教學常態化。我們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都要在教學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因為閱讀能力是不可能是一撮而就的。在教學課文時,我們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合理設置問題,就是說問題的難易度要根據班級學情來定,要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太簡單直接的問題,可在低年級使用,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並為學生奠定閱讀基礎,到了高年級可結合所教授的課文和本班學情提一些更為深層次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融入學生自身的見解。

以考題為導向,把閱讀題放到日常教學中。每學期開學後,可收集近幾年的考試真題做為研讀範本,知道考試的側重點,把備課環節中的備考點在每節課中落實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得到思維的訓練,又能接觸到閱讀題的題型和掌握做閱讀題的方法。

——四抓表達:表達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小學的習作,是書面表達。低年級的看圖寫話,中高年級的作文,是語文試卷上分值佔比很大的題目。

小學的習作,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字詞句段篇。

所以我們從一年級開始識字,首先組詞,其次是造句,接著看圖寫話將句子寫成片段,最後是從三年級開始寫整篇的作文,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有其存在的作用,每一個環節的訓練都關係到後面的環節。

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不是分年級獨立的存在,不能認為認字造句是低年級的事情,到了五六年級也不能認為片段訓練是中年級的事情。而是要把它看成一個整體的過程再不斷複習訓練,鞏固提高。

平時在課堂上訓練表達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口頭表達來訓練,可以說口頭表達是訓練書面表達最基礎,最有效的方式。因為我們除了習作課,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用於課堂上練習書面表達(當然,我們在很多課文教學重點句子時,會拿出時間來訓練仿寫句子,這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常態化的訓練表達的方式就是口頭表達。

也就是我們經常在課堂上的問答和交流,要重視引導學生養成完整的說一句話的習慣,也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去豐富一句話,也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三五句話把一件事情說清楚,等等。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持續關注這些方面的素養在課堂中落實,我們備課也要圍繞這幾個核心點去思考,在不斷的實踐中去總結,形成自己的課堂常規和教學風格。下面針對核心素養的幾個方面,簡單闡述一下。

一、聆聽是交流的基礎

善於傾聽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備能力。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從多渠道獲取知識,在小組合作交流時,學生要會質疑,會自主發現知識,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想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培養學生的仔細聆聽的好習慣。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專注聆聽的習慣與能力呢?

1.增加趣味讓學生愛聽

我們在課堂上要讓教學變得「有趣」,如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精心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以及對學生不斷地鼓勵,都會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輔助教學,圖片、聲音、視頻等都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會進入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就會認真地聽。

2.教給方法讓學生會聽

(1)首先讓孩子明白怎樣聽別人說話才是正確的。傾聽時,眼睛看著發言人,耳朵認真聽,手不玩東西,只有這樣做才是一個懂禮貌、明禮儀、會學習的好孩子;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讓學生聽清楚問題是什麼,教會學生會判斷問題的重點或核心是什麼,學生需要準確抓住問題的重點,思考組織好問題的答案後再回答。

(2)其次讓學生帶著任務聆聽。在課堂交流中,聽了教師和同學的發言,讓學生把教師和同學的發言複述一遍,以此引導學生認真聆聽他人的發言。還可以讓學生邊聽邊想,在課堂中經常訓練,可使學生養成認真聆聽別人講話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補充說明的習慣。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後也要及時進行評價。尤其是對那些不能做到認真聆聽的學生,教師要善於去捕捉學生的進步,即使只有一點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學生,讓這些學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認真聆聽的好習慣。

二、「能說會道」是成為社會人才的基本要素之一

1.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課堂上,教師要尊重、愛護學生,以平等的地位民主的和學生對話、討論,鼓勵學生落落大方、流暢自然、理直氣壯的與文本、作者、老師、同學對話,讓學生有想敢言、有疑敢問、有問敢論。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

(2)改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規範交流語言形式。在語文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成長教育的優勢,打造活力課堂。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堅決徹底地建設好「小組制」,小組裡設有組長、副組長、中心發言人等職務。在教學設計中要遵循這樣的環節:老師拋出問題,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小組派代表上講臺上給大家匯報、闡述觀點,激發學生「我敢說、我來說、我想說、我能說」的願望,培養學生「我會說」的信心。在討論、匯報過程中,小組內分工要明確,哪些是主要發言,哪些是補充的,做到人人有思考,人人要發言。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言源於生活。課堂、學校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版塊,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語文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讓學習為生活服務。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的活動時間,抓住時機,把握形式,開展諸如「讀書論壇」「辯論賽」「拍賣會」之類的活動,在生活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交流習慣,從而形成大方、文明的交流態度,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靈魂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朗讀開始的。所以,最初的閱讀能力只能是朗讀。學習語文,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在語文教學目標的首要位置,這也說明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實踐也證明,朗讀很重要。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教師也都有這樣的體會,善於朗讀的學生不光閱讀分析能力強,作文也寫得好。可見,朗讀訓練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要求他們讀每篇課文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首先要正確地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讀。

在正確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讀得連貫自然,不讀破詞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讀。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尤其是體現在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如《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一句:「啊,這麼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鯰在銀色月光下輕輕翕動著。有些同學讀出驚奇的語氣,有些同學讀出得意的語氣,等等,可尊重學生的感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孩子們在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中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從不同的角度來設計,讀書的形式也就多種多樣。

從閱讀目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引讀、範讀、賽讀、評讀、品讀。

從閱讀速度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速讀、慢讀、跳讀。

從閱讀人數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男同學讀、女同學讀,集體讀等。

從是否是否出聲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默讀、朗讀、背誦。

從閱讀意圖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精讀、略讀、瀏覽、正確地讀、流利地讀、有感情地朗讀。

從與其它語文學習相結合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抄讀、讀思、邊讀邊想像畫面、誦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表演讀、讀畫、聽讀、讀說、讀寫等等。

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自讀自悟的機會,在生動活潑、樂此不疲的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形成積澱,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四、讀寫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提高「寫」的能力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它們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是個互補的過程。因此,課堂上抓好了「聽、說、讀」,「寫」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當然,提高寫作水平還需要加強讀寫結合 ,課內課外結合,多管齊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讀寫結合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訓練寫話的機會,如:補白、仿寫、擴寫、縮寫等等。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其想像力。

2.課內課外相結合

不管課內課外,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留意生活中的小細節,並且在課堂上可以有目的將課堂教學活動增加一些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為目的的課外內容。

除了培養觀察能力外,平時還要注重課外積累。讀課外書時要勤動筆,寫摘錄筆記,積累好詞佳句。平時多寫日記或周記,積累寫作素材。只有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從而達到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

相關焦點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綜合品質,存於內而現於外。可以說,一個學生沒有很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後盾不但難以學好語文,也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四川新聞網雅安6月18日訊(張瑜 文/圖)為促進雨城區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實驗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於6月17日開展了「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主題活動。
  • 漳河小學:召開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
    (通訊員:劉莎、王立玉)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始年級,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養成尤為重要。12月10日,漳河小學針對一年級語文教學,召開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上午第二節課,一年級語文教師陳思遠出示一節常規課,全部語文教師參加。語文教師按照分工,分別從教師教學、學生行為、知識點學習達成度等方面有針對性聽課。課後,在陳永軍校長主持下,進行一年級教學研討。語文教師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指出優點,提出建議。大家一起討論,針對課堂現象,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 ...在梳理中提升——寧陽四中省重點項目「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
    為進一步推進省重點項目建設,促進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學校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寧陽四中本著「行動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課題研究宗旨,於12月11日舉行省重點項目「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程建構與教學創新」推進會,副校長鞏強、教科研中心主任蘇斌及全體語文教師參加活動。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筆者意在通過分析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試題,分析語文核心素養對高考命題的導向作用,進而探尋其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其中,語言建構與應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成為了語文課程的中心母題,在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中逐步凸顯,從而進一步對高中語文教學產生導向性作用。
  • 淺談音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我的課堂更是離不開音樂的點綴和陪伴。中國的文學向來就和音樂融於一體,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無不可吟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需要用音樂這門藝術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音樂和語文是相互補充的,使用得當,既能創設特定的教學環境和愉快的學習氣氛,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從中還能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 河南濮陽市中小學英語教研員王迎民:小學英語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
    今天我給各位匯報的題目是《小學英語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我今天的匯報主要是分三個部分:一、關於小學英語教學。二、學科核心素養。三、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一方面是由於教師短缺所造成,一方面是由於學校對小學英語教學不夠重視所致。3.課堂教學效益不高。由於教師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方法不當、教學資源不夠豐富等原因,造成課堂教學效益不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充分激發,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完全形成,語言能力不強。4.缺乏對教學效果的科學評價。一是評價方式過於單一,有的只是筆試,有的是單一的展示等。
  •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 文化路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概論」交流研討會
    為了讓教師輕輕鬆鬆教語文,讓學生輕輕鬆鬆學語文,全面推進語文課堂教學優化,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12月7日下午,文化路小學召開了「語文主題學習概論」交流研討會。集團總校長宋延江,東校執行校長朱美麗、副校長李亞,本部副校長魏曉鳴及語文教導主任、各級部教研組長參加了交流研討會。
  • 關注主題意義探究,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嘉興市2020年小學英語課堂...
    關注主題意義探究,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嘉興市2020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審觀摩活動在海寧舉辦 發布日期:2020-12-07 08:55 信息來源:市教育局瀏覽次數:
  • 廣漢市開展小學語文融創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為促進「成德同城」教學研究、課程改革深度交流,在四川省總課題專家組指導下,10月26日下午,廣漢市小學語文融創課堂研究課題組組織實施的「小學語文融創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在廣漢四小舉行。四川教育副主編、融創課堂課題組負責人王建強;廣漢市研培中心黨支部書記、正高級教師,融創課堂課題主研蔣玉國;廣漢市研培中心副主任李知敬;成都市金牛區、新都區、青白江區、金堂縣、彭州區以及德陽市羅江區、綿竹市教研人員;廣漢市各小學分管教學行政、優秀教研組長,廣漢市小鏡子心語團隊全體成員,廣漢市李育兵名師工作室成員及新入職小語文教師參加。
  • 心懷遠方,眼中有光——育才小學教育管理集團語文學科研訓活動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通市小學語文教研員王愛華老師的講座《基於語文素養發展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用深度、廣度、厚度引領我們共同採擷小學語文豐實的麥穗。她就大單元設計的提出、大單元設計的內涵及大單元設計的思路幾個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 北京市十一學校閆存林老師分享核心素養與課程構建
    在8月中教傳媒智庫指導、愛雲校主辦的「新課程 新教學 新實踐——教學改革行動論壇」中,北京市十一學校特級教師閆存林分享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語文課程及語文課》,談及對核心素養和課程構建的思考,以及學校實踐案例,精彩內容分享如下,建議收藏。
  • 聚焦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課堂——振興路小學數學大教研活動
    為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優化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經驗。2020年12月15日下午,碑林區振興路小學特邀碑林區白瀚"名師+"團隊親臨指導,開展了以「聚焦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課堂」為主題的數學大教研活動。
  • 落腳核心素養,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所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教育領域受到高度重視。在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六中學(以下簡稱寒亭六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從核心素養的視角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重新審視,並在此基礎上優化、創新教學模式,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叢書: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2020年高考剛結束,通過分析各科試題,能夠看出這次高考在著力落實國家對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設置能體現出核心價值引領作用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的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 「高效樂學」示範課:凸顯「核心素養」,縱論「課堂變革」
    本次活動共有9位教師參與,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等所有高考統考學科;高中部90餘位教師積極參與並精彩評課。參加「高效樂學」示範課的9位老師,均是本學科的教學大咖或業務能手,他們立足「新高考」,凸顯「核心素養」,滲透「立德樹人」,變課堂為學堂、練堂,師生高度融合。用「示範課」縱論新高考背景下的課堂變革,把「核心素養」落實為「校本化」的「高效樂學」表達。
  • 範縣第一初級中學舉辦基於核心素養的函數教學實踐活動專家報告會
    立足四基 把握課堂——基於核心素養的函數教學實踐活動暨專家報告會12月22日上午,範縣八、九年級的數學老師齊聚在範縣第一初級中學六樓會議室,參加了由範縣教研室李慧老師主持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函數教學實踐活動暨專家報告會》活動。
  • 關注語文要素,提升語文素養——記徐府人才工作室活動
    此次活動以「關注語文要素 提升語文素養」為主題,旨在圍繞統編教材,進行專題討論和研究,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反思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這深秋時節,曉關中心小學作為此次活動的東道主,細心周到的服務給大家帶來了濃濃的暖意。
  • 千陽縣教學研究室張勇傑: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準備建議
    STEM教育走進中國、走進中小學課堂,其教育理念與學科教學融合、培養綜合型人才,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筆者嘗試探索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實踐研究,開發出以語文課程為核心,兼容數學、英語、藝體等跨學科知識和能力的主題項目、學習活動,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