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基礎教育成績單:我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邁出新步伐

2020-12-21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還不斷深化基礎教育評價改革,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取消中考考試大綱,深化中考改革,推動建立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熱點難點取得新突破。

       教育部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教育招生秩序得到有效規範,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98.6%,有效緩解了擇校熱和家長焦慮。全國85.3%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

       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有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有效解決「三點半」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十三五」期間,我國還摸排整治了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清理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由105項減至35項,更加注重體現素質教育導向。

相關焦點

  • 過去一年我國基礎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回顧
    深化綜合改革 提升育人質量 ——過去一年我國基礎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回顧  過去一年,對基礎教育而言,是對根本辦學方向更加堅定、更加明晰的一年,是重點領域有所突破、落地有聲的一年,也是國家對質量提升頂層設計、系統部署的一年,更是立足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的一年
  • 山東基礎教育改革攻堅實現「三個清零」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2日訊 (記者 葛婷婷)12月22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舉行的「基礎教育改革攻堅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全面完成基礎教育控輟保學、消除大班額、整治配套園「三個清零」。
  • 顧明遠:推動基礎教育邁向新徵程|關注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就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領域和重要問題作出了工作強調和部署。40多年來,我國大力實施農村教育振興計劃,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學校基礎設施不斷得到改善,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適齡兒童因為經濟條件制約而輟學的情況基本消除。
  • 山東曬基礎教育「十三五」攻堅收官帳單,56人以上大班基本消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玉芹 實習生 李若琰 攝影 通訊員 王佔波 12月22日上午,山東省教育廳舉行「基礎教育改革攻堅新聞通氣會」,通報了山東省基礎教育改革攻堅情況。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邵學倫表示,「十三五」期間,山東在控輟保學、消除大班額、整治配套園實現了年初承諾的「三個清零」。邵學倫表示,學前教育方面,山東努力推進「普及普惠」發展,學前毛入園率、普惠率等核心指標已全面實現預定目標;義務教育方面,以推進優質均衡為主線,2017年全省所有縣(市、區)已實現基本均衡,正在向優質均衡邁進。
  • 山東對基礎教育進行立體化改革 涉校長職級制等內容
    齊魯網濟南3月3日訊 近期,我省推出一個綜合改革文件和21項配套改革,對基礎教育進行立體化的綜合改革。內容涉及課程教學、考試招生制度、教育評價制度、校長職級制、教師管理和培養培訓、社會力量辦學、社會參與監督等方面。
  • 發力高品質基礎教育,深圳光明召開首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1月10日上午,深圳市光明區首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召開。光明區區委書記劉勝,區委副書記、區長候選人、區政府黨組書記蔡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榮生、區政協主席李世清等領導,與近400名教育工作者共聚一堂,共謀光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方向。當日會議由蔡穎主持。
  • 助力教育評價改革,「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提上日程
    會上,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們認為,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正在推動教育變革,應轉變教育觀念,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評價改革,提升教育質量。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會上表示,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等相關單位正致力於建立「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
  • 三明市基礎教育改革這樣做
    山區小市辦成了「大」教育,財政窮市辦出了「富」教育,「藏」在閩西北疊嶺層巒裡的革命老區——福建省三明市,是如何確定突圍的方向,辦出了「一鳴驚人」的教育,創造了福建基礎教育的「三明現象」?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踏上了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紅色熱土,踏尋山區窮市辦教育的密碼,感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
  • 港北區港寧小學:「至美課堂」助推基礎教育改革
    港北區港寧小學:「至美課堂」助推基礎教育改革 【時間:2021年01月05日】【來源:貴港日報】【作者:藍心雨】【編輯:鄧達】貴港日報訊 (見習記者藍心雨) 「我們先來進行課前三部曲,移一移桌子,撿一撿垃圾,看一看衛生死角。」
  • 雲南推行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改革,擔任正職校長有這些要求
    為推進教育家辦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建立符合基礎教育學校特點和校長成長規律的培養、選拔、使用機制,促進全省基礎教育學校校長專業化發展,雲南省教育廳 、中共雲南省委組織部、雲南省財政廳 、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部門發布《關於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
  • 孩子網課上得怎麼樣、中高考改革有何最新進展……教育部這場發布...
    疫情「停課不停學」 近萬節網課助力1.8億中小學生居家學習 教育部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教育全面提質進入新階段,德育工作實效顯著提高,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深化。其中,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統編三科教材已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已在20個省份實施。 此外,我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 「強師在線」高師基礎教育支持鄉村振興公益平臺啟動
    本屆年會以「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引領示範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基礎教育」為主題,圍繞高等師範院校基礎教育工作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推動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如何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等問題展開研討
  • 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趙昶葆在商洛調研基礎教育改革...
    9月14日,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趙昶葆深入商洛市丹鳳縣、山陽縣,就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交帳任務完成情況和中小學招生入學情況進行調研。在丹鳳縣調研期間,趙昶葆一行先後深入丹鳳縣第九幼兒園、丹鳳中學及新校址在建工地、丹鳳縣特殊教育學校在建工地;在山陽縣調研期間,趙昶葆一行先後深入山陽縣中村中學和山陽縣城區第三小學。每到一處學校,趙昶葆親切慰問一線教師,詳細了解學校招生和班額、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質量、規範辦學行為和學校建設等方面情況。
  • 專家學者走進昆明市五華區 「把脈問診」基礎教育
    (新華網 柴靜 攝)  「人才領航·基礎教育質量示範引領建設」五年行動啟動儀式暨「翠湖之畔」教育高端論壇13日在昆明市五華區人民政府舉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探基礎教育發展新路徑。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教育專家還將深入五華區兩所學校,為教育教學「把脈問診」。
  • 東莞上榜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範區
    2020年7月10日,教育部印發通知,組織遴選在落實立德樹人、積極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等方面有較好基礎的區域為「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範區」,充分發揮優秀教學成果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 趙昶葆到照金北梁紅軍小學調研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重點工作
    趙昶葆聽取了銅川市及部分縣(區)教育行政部門關於疫情防控、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交帳任務、秋季招生入學等工作的情況匯報,實地考察了照金北梁紅軍小學、照金紅軍小學、市特殊教育學校、銅煤2號幼兒園及耀州中學等5所學校。
  • 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在寧舉行
    12月5日,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三次學術年會在江蘇南京舉行,為期兩天。本屆論壇以「發展中國特色優質基礎教育:聚焦育人方式變革」為主題展開研討,教育屆大咖匯聚,共同為基礎教育發展出謀劃策。
  • 提高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
    然而,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的語言評價素養缺失、評價素養亟待提高的問題,引發了外語教學與研究界的關注。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教師們帶著課改的新理念審視著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力圖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演員」身份,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多位一體的「導演」角色。
  • 外研社參加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33次學術年會
    年會設置學術報告、學術沙龍、教學成果交流展示、區域與學校報告、課堂教學觀摩、分論壇、DPD特別論壇(Doctor, Principal and Director)、微論壇等多個環節,論壇圍繞育人方式變革的目標,聚焦和展示中國基礎教育在新課程改革、優秀教學成果推廣、考試評價改革、教師教育創新等多方面的積極探索、生動實踐與重要經驗。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未來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整體式、體系化中的變革與發展新時代的中國基礎教育,已經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的核心內涵可以概括為「四化」:「現代化」,基礎教育全面走向教育現代化;「體系化」,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科學化」,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走向「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生態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創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生態」。這些新內涵,為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時代性的新特徵,表現為四個「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