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風採|「弘揚美食文化,傳承家國情懷」社會實踐團隊

2021-02-19 黎明職業大學學工在線

人類社會的現代化程度與生活節奏是成正比例發展的,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進食仿佛成了一種累贅。人們每天忙於工作,能夠花時間和家人一起享受吃飯的時光甚至視為一種奢侈,因此外來洋垃圾快餐便逐漸成為了主流。為了弘揚中華美食,促進家庭和睦,黎明職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漳州籍學生在當地開展「弘揚美食文化傳承家國情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20年8月7日上午,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弘揚美食文化,傳承家國情懷」社會實踐團隊帶大家探尋漳州特色美味小吃,並在家中親手製作美食;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中國各地的傳統美食,彰顯中國美食文化,回憶家鄉味道。

在實踐考察前,胡蘋老師、陳崇城老師、曾飛虎老師於7月30日通過學習通為同學們講解了實踐的主要內容以及注意安全事項。經過採訪路人、網上問卷調查以及對漳州的飲食習慣的一些了解,發現漳州人喜食鹹、甜,所以美食大多以這兩種口味為主。

漳州是個遍地美食的地方,這裡有吃不完的小吃,有各色各樣的美食作坊,這些陪伴著漳州人長大的美食,也許早就成為家常便飯。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鏡頭來看看漳州的特色小吃吧!

這次我們有幸採訪到一家店老闆,他向我們介紹了鹽雞的製作過程,選取山上放養的活雞,將雞洗淨去爪後用白沙子包裹,放入炒熱的鍋中,鍋蓋蓋緊,周圍用粗鹽密封,獨特的烹飪方式,使肉質不僅嫩滑而且極易脫骨,看起來金黃亮澤,聞起來更是香飄四裡。

漳州滷麵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點,麵條是加了鹼的粗面,將滷湯直接淋到面上,再加上五香卷、大腸、滷豆腐、滷蛋等配料,吃起來十分的清爽彈牙,是來漳州不可錯過的一道美食。

用豬瘦肉、澱粉、洋蔥、香蔥、香菇、麵粉等剁碎再加入各種調味料,用獨特的豆皮裹成長條狀,放在油裡炸得酥酥脆脆。咬一口,滿口都是噴香軟糯的肉餡,這是團隊來自19化2班陳俊成同學在家中親手製作的。

在豆花甜黨和鹹黨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漳州的豆花粉絲竟然是加了粉絲和滷味。豆花的嫩滑,粉絲的勁道,再加上各種自己喜歡的配料(大腸,豬肺,香腸等),沒有複雜的工序,豐富的口感便能俘獲了每一個吃貨的心。

很多人看到雞仔胎會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雖然很有視覺衝擊感,但是它的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雞仔胎是孵化到一半的雞蛋,蛋裡的胚胎已經發育了,剝開蛋殼可以隱約看到小雞的雛形,包括它的絨毛可和骨架都可見到。其味道也不錯,有蛋的滑韌,肉的細膩,還有軟骨的酥脆。

以上就是我們這次實踐所探尋的地方特色美食,當然還有貓仔粥、蚵仔煎、四果湯、三角餅相信每一種美食都帶著濃鬱的地方風情。

食物的神奇之處在於,既能讓我們回憶過往,也能讓我們憧憬未來不僅僅滿足了我們的生理需求,更承載了我們的情感寄託。食物的滋味背後是人情的牽掛、四季的流轉,綿密悠長的動人體驗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生活猶如美食的調味料,酸甜苦辣鹹,所以不辜負在最好的時光裡,遇見生活與美食的精緻。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 石小鳳)

相關焦點

  • 宜州監獄:傳承端午文化 弘揚家國情懷
    宜州監獄舉辦「傳承端午文化,弘揚家國情懷」端午節主題活動。宜州監獄 供圖廣西新聞網宜州6月26日訊(通訊員 韋德旺)五月五,迎端午,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正值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宜州監獄在警體訓練中心舉辦「傳承端午文化,弘揚家國情懷」端午節主題活動,與全體隔離備勤幹警共度端午佳節。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在國人心中有著特殊的文化內涵。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扎染工藝
    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扎染工藝。6月29日至7月4日,池州學院赴孝肅社區扎染文化展示宣傳實踐團的志願者們在孝肅社區居委會開展了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古老的技藝,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扎染,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公元408年東晉時期扎染工藝就已成熟,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術。
  • 傳承非遺文化 賦能特色育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案例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秉承「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結合學校的職教特色,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產教融合平臺為依託,以非遺傳承大師為引領,以「雙師型」師資團隊為智庫,以網絡「雲課堂」「雲展廳」為渠道,創新「四大課堂」非遺文化育人機制,推動實現中國非遺紫砂陶的活態傳承、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王源:傳承家國情懷,弘揚中國精神
    這大概就是中國延續千年的優秀文化的魅力所在吧!無論過去多久,我都不會忘記這份屬於中秋節的記憶。月亮不僅象徵著闔家團圓,還寄託著無數知識分子赤誠的情感,不只是對家,更是對國。前不久,身邊的朋友分享給我這樣一句話:國與家撞了個滿懷。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書畫風採
    退休教師李作文在手把手教學 通訊員 沈豔豔 攝12月13日,魚嘴鎮和錦社區團支部聯合社區科普大學開展「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書畫風採活動」主題活動。家長們紛紛表示,這一次的活動,不僅向小朋友們宣傳了傳統文化,更讓小朋友們領略到傳統書畫的獨特魅力,陶冶個人情操,提升個人素質。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正是在這樣的大變局中,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政治經濟主張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這對構建更加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大有裨益。  面對如此大變局,家國情懷這一精神力量對於中國更有實際益處。
  • 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探索
    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重要要求,先後出臺了系列文件,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紅色教育功能的革命遺址、場館基地,推出了一批紅色文化產品,並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形成了運用紅色基因開展黨性教育的紅色磁場,並帶動了紅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為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樹立了鮮活的河南旗幟。
  • 留住美麗鄉愁 弘揚家國情懷 永和《初心印記》出版暨贈書儀式舉行
    全書反映了永和人「詩禮傳家」的優良傳統,訴說著一代代永和人愛國愛家的深厚情懷、不斷砥礪前行的理想抱負和道德追求:他們無論身在何處,始終秉承「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傳統美德,將「愛拼才會贏」的晉江精神發揮到極致。  「看著一張張精美的圖片,仿佛流連於這些古民居之中,不禁讓人勾起淡淡的鄉愁。對於每一個長期遠離家鄉的遊子,心裡最深處都藏著自己的『搖籃血跡』,我急切地想找到自己所屬的那個村子。」
  • 程十髮藝術館:發揚中華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丨學「四史」 · 愛國...
    程十髮藝術館:發揚中華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丨學「四史」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採展 2020-05-24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粹經典 德州市群星京劇社走進山東華宇工學院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國粹戲曲經典。近日,德州市群星京劇社走進山東華宇工學院,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傳統文化盛宴。本次演唱會以現代京劇為主,向新時代青年學生普及國粹經典戲劇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弘揚愛國精神、樹立報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 移通學院「弘揚抗疫精神 築牢家國情懷」主題徵文比賽圓滿落幕
    為了更好地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思政教學部面向全校專門舉辦了「弘揚抗疫精神,築牢家國情懷」主題徵文比賽。12月9日下午4點,本次主題徵文比賽決賽在1210教室順利進行。參與此次活動的人員主要有思政教學部德育教研室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教師毛光晨和肖峰老師、所有決賽作品的作者以及弘德宣講團的同學們。
  • 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家國傳承築夢」東北大學第十八屆...
    12月6日,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家國傳承築夢」東北大學第十八屆「妙筆流聲」詩歌散文朗誦大賽在南湖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多功能廳舉行。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校黨委副書記張國臣出席活動,並分別為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和一等獎獲獎選手頒獎。
  • 德州學院舉行2020年科技文化藝術節開幕式
    5月11日,是德州學院建校49周年校慶日。學校在西校區音樂廳舉行2020年科技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暨「點亮校友地圖」活動啟動儀式。梁麗霞在致辭中表示,母校不僅教會她知識和技能,更用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更多的歷練和思考,希望學弟學妹們珍惜在校學習的寶貴時光,踴躍參加科技文化活動,啟迪智慧,放飛夢想。
  • 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將文化自信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第二課堂」為抓手,將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與學科專業相結合,通過開展各類藝術活動來培養和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將文化自信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打造校園文化美育品牌活動,提升美育文化服務水平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一、案例主題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二、育人理念學校作為以立德樹人為已任的先進文化組織,在辦學過程中,逐漸提煉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的工作特色,融入於學校育人的全過程。而在工匠精神的內涵認知上,亦形成我校的認知體系與觀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 【原創】雲嶺論壇:厚植家國情懷 寫好脫貧文章
    作者 許翀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實現之年。這樣的家國情懷、這樣的鄉土情誼,也讓「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成為了無數科技工作者的行動遵循。 同樣的,趙春江院士也擁有他的家國情懷:他的團隊先後在武定、勐海、怒江、尋甸、會澤、瀾滄等地,建設了一批智慧農業技術應用示範基地,大幅提升了這些地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朱有勇院士與趙春江院士的做法,就是「扶貧先扶智」的生動實踐。
  • 國學名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高端論壇9月22-25日舉行
    2020國學名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高端論壇暨傳統文化職業技能人才高級培訓班將於2020年9月22日-25日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本次盛會以「後疫情時代 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鑑於您在傳統文化領域中的影響力及應用成果,特誠邀您作為貴賓蒞臨盛會!
  • 弘揚美育思想 傳播優秀文化 推動美術教育
    由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主辦,美術教育系所承辦的「美育」學術周第一期講座順利收官。本次以美育為主題的學術周,旨在弘揚美育思想,傳播優秀文化,推動美術教育在以社會美育為目標的學科建設與學術認知,並進一步增進校園文化交流,主講嘉賓是在美育、管理、傳播等相關領域有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的專家學者,他們從各自的角度呈現三場精彩而生動的學術講座。
  • 青島三江學校2020端午文化周順利落幕
    半島記者 郝春梅端午佳節之際,為了引導學生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青島三江學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2020端午文化周系列活動。生動活潑的端午節兒歌、意境優美的端午節詩詞,蘊含著端午的文化記憶,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韻味。生活語文課上,老師們引領孩子們解讀端午詩詞文字的奧妙、領悟傳統文化的美妙,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體會深深的家國情懷、濃濃的端午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