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纖維類型與運動

2021-02-22 旅途者

劃分肌纖維類型有很多種方法,根據不同分類方法,可以將肌纖維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根據肌纖維的收縮速度劃分

根據肌纖維的收縮速度可以將肌纖維劃分為快肌纖維(fast-twitch,FT)和慢肌纖維(slow-twitch,ST)。

(二)根據肌肉色澤劃分

根據肌肉色澤可以將肌纖維劃分成紅肌和白肌兩種肌纖維。如果再結合收縮速度,可以將肌纖維劃分為快縮白、快縮紅和慢縮紅三種類型。

(三)根據肌纖維的收縮速度及代謝特徵劃分

可以將肌纖維劃分成快縮—糖酵解型(Fast Glycolytic,FG),快縮—氧化—糖酵解型(Fast Oxidative Glycolytic,GOG)和慢縮—氧化型(Slow Oxidative,SO)。

(一)不同肌纖維的形態特徵

①快肌纖維的直徑較慢肌纖維大,含有較多收縮蛋白;

②快肌纖維的肌漿網也較慢肌纖維發達;

③慢肌纖維周圍的毛細血管網較快肌纖維豐富,並且慢肌纖維含有較多的肌紅蛋白,因而導致慢肌纖維通常呈紅色。

④與快肌纖維相比,慢肌纖維含有較多的線粒體,並且線粒體的體積較大。

⑤在神經支配下,慢肌纖維由較小的運動神經元支配,運動神經纖維較細,傳導速度較慢,一般為2-8m/s;而快肌纖維由較大的運動神經元支配,神經纖維較粗,期傳導速度較快,可達8-40m/s。

(二)生理學特性

1、肌纖維類型與收縮速度

快肌纖維收縮速度快,慢肌纖維收縮速度慢。

2、肌纖維類型與肌肉力量

快肌運動單位的收縮力量明顯大於慢肌運動單位。

3、肌纖維類型與疲勞

和慢肌纖維相比,快肌纖維在收縮時能產生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勞。

慢肌纖維抵抗疲勞的能力比快肌纖維強得多。原因在於,慢肌纖維中的線粒體體積大且數量多,線粒體中有氧代謝酶活性較高,肌紅蛋白的含量也較豐富,毛細血管網較發達,因而慢肌纖維的有氧代謝潛力較大。快肌纖維比較容易疲勞,這與快肌纖維的有氧代謝能力較低有關。快肌纖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酵解酶,有氧代謝能力較低,而無氧酵解能力較高。所以,在收縮時所需要的能力大都來自糖的無氧代謝,從而引起乳酸大量堆積,最終導致肌肉疲勞。

慢肌纖維中氧化酶系統如細胞色素氧化酶(CYTOX)、蘋果酸脫氫酶(MDH)和琥珀酸脫氫酶(SDH)等活性都明顯高於快肌纖維。慢肌纖維中作為氧化反應場所的線粒體大而多,線粒體蛋白(線粒體主要是各種氧化酶)的含量也較快肌纖維多;快肌纖維中的線粒體體積小,而且數量少,線粒體蛋白含量也少。實驗表明,慢肌纖維氧化脂肪的能力為快肌纖維的4倍。

在運動中不同類型的肌纖維參與工作的程度依據運動的強度而定。高耐克(Gollnick)等人讓受試者以64%VO2max(最大攝氧量)強度運動,發現慢肌纖維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繼而轉向快肌纖維。甚至當慢肌纖維中的糖原完全耗竭時,快肌纖維中還有糖原剩餘。而以150%VO2max強度運動時,快肌纖維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說明,在以較低強度運動時,慢肌纖維首先被動員;運動強度較大時,快肌纖維首先被動員。

在運動訓練時,採用不同強度的練習,可以發展不同類型的肌纖維。為了增強快肌纖維的代謝能力,訓練計劃必須包括大強度的練習;如果要提高慢肌纖維的代謝能力,訓練計劃必須由低強度、持續時間較長的練習組成。

研究發現一般人的上下肢肌肉的慢肌纖維百分比平均在40%-60%。但是從每個受試者來看,慢肌纖維百分比最低的為24%,最高的為74.2%,相差範圍很大。這說明在一般人中肌纖維的百分比分布範圍很大。

研究發現,運動員的肌纖維組成具有項目特點。參加短時間、強度大的項目的運動員,其骨骼肌中快肌纖維的百分比較從事耐力項目運動員和一般人高;而從事耐力項目運動員的慢肌纖維百分比卻高於非耐力項目運動員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又需要速度項目的運動員(如中跑、自行車等),其肌肉中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百分比相當。

(一)肌纖維選擇性肥大

薩爾庭(Saltin)發現耐力訓練可以引起慢肌纖維選擇性肥大,速度、爆發力訓練可以引起快肌纖維選擇性肥大。

(二)酶活性改變

考斯特爾研究發現了不同賽跑運動員和無訓練者腿肌中琥珀酸脫氫酶(SDH)、乳酸脫氫酶(LDH)及磷酸化酶(PHOSP)的活性,發現在長跑運動員的肌肉中,與氧化供能有密切關係的琥珀酸脫氫酶活性較高,而與糖酵解及磷酸化供能有關的乳酸脫氫酶及磷酸化酶則活性最低。短跑運動員則相反,乳酸脫氫酶和磷酸化酶活性較高,而琥珀酸脫氫酶活性較低。中跑運動員居於短跑和長跑運動員之間。

相關焦點

  • 肌纖維類型與運動能力
    我們的骨骼肌類型的劃分,可以依據肌纖維的顏色、收縮速度、肌纖維機能代謝特點等不同的分類方法。   一、 可將肌纖維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有如下:  1、根據肌纖維的收縮速度可將肌纖維劃分為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
  • 肌纖維類型轉化與肉品質的關係
    肌纖維按其所含肌球蛋白重鏈及代謝特點可分為很多類型,不同類型的肌纖維的生長具有特異性,而且其在生長過程中受營養等因素影響不斷發生轉化,不同的肌纖維類型對肉的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豬的肌纖維的生成、結構、類型及其轉化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 肌纖維類型對於肌肥大訓練的影響(增肌的一點小秘密3)
    肌纖維類型對健美式肌肥大訓練方式的影響
  • 不同重量,練的肌纖維類型也不同嗎?科學的了解很重要
    肌肉纖維有很強的彈性,是運動成績好壞的主導因素。健身中堅持很重要,對於健身的人來說,能否堅持下來才是健身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自律給我自由,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不該吃的東西,美食固然很誘惑,但是為了身體健康也應該稍微克制一下。一、肌肉類型人體的肌肉大約有639塊,大約由60多億的肌纖維組成,按照功能和結構的不同,所有肌肉可以分成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三種。
  • 闢謠│肌纖維類型對於增肌真的很重要嗎?
    我們知道,肌肉是由不同類型的肌纖維所組成的。而且,不同的肌纖維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更適合耐力訓練,比如跑步,還有的更適合速度和爆發力運動,比如衝刺。基於這一點,有的人就認為你可以通過測試出自己的肌纖維類型,然後根據測試結果去使用相應的強度範圍來更好地增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你適合哪類運動?——高新運動健身學院
    肌肉力量及爆發力的大小取決於不同類型肌纖維在肌肉中所佔的比值。肌纖維類型通常分為白肌纖維(快肌纖維)、紅肌纖維(慢肌纖維)和中間肌纖維三種。人體肌肉中皆含有白肌纖維和紅肌纖維,只是兩者的比例不同而已。白肌纖維的無氧代謝能力比紅肌纖維大得多,支配其運動的神經元傳導速度快,達到最大張力的時間只需紅肌纖維的1/3。所以快肌纖維最適於做短距離、高強度的運動項目。紅肌纖維的有氧代謝能力比白肌纖維強。因為紅肌纖維的有氧氧化酶系統活性高,毛細血管的數量、線粒體的大小和體積、肌紅蛋白的含量等均大於白肌纖維,能使人維持長時間工作不易疲勞,所以紅肌適合於強度小、工作時間長的耐力性運動項目。
  • 你是什麼肌肉類型?
    肌纖維類型通常分為:白肌纖維(快肌纖維)、紅肌纖維(慢肌纖維)、和中間肌纖維3種。用顯微鏡看肌肉時,肌紅蛋白(肌肉細胞中一種具有傳遞和貯存氧功能的蛋白質)多的顏色有些紅,因此稱作紅肌肉;相反少的顯得白些,因此稱為白肌肉。
  • 人體不同肌肉類型肌動力學基礎及處理策略
    兩種肌纖維共存於每塊肌肉中,且身體每塊肌肉兩種肌纖維的比例也不盡相同。通常將以快肌纖維為主的肌肉稱為姿勢肌,因姿勢肌能持續緊張,具有穩定功能,也就是靜態肌;將以慢性肌纖維為主的肌肉稱為時相肌,時相肌是動態肌,主要負責運動。姿勢肌與時相肌往往是相互拮抗的。 在進行健身運動時,必須了解人體不同部位的肌肉類型,才能獲得較好的健身效果。
  •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纖維類型呢?
    我們都知道,肌肉是由不同類型的肌肉纖維組成的,此外,不同的肌肉纖維有不同的特徵——一些更適合耐力訓練,如跑步,而另一些更適合速度和爆發性運動,如短跑。基於此,有些人認為你可以通過測試自己的肌肉纖維類型,然後根據測試結果使用相應的強度範圍來更好地增加肌肉力量,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簡而言之,雖然肌肉纖維的類型對某些運動的表現非常重要,但對於增加肌肉力量和發展力量而言,並不是十分重要,讓我們來看看原因。
  • 運動生理學(私教專業第1章)
    在運動實踐中,自由式的划水動作就具有等動收縮的特點。(五)骨骼肌不同收縮形式的比較1、力量 肌肉最大收縮時產生張力的大小取決於肌肉收縮的類型和收縮速度。同一塊肌肉,在收縮速度相同的情況下,離心收縮可產生最大的張力。離心收縮產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縮大50%左右,比等長收縮大25%左右。
  • 私教學習課程之運動生理學(上)
    在運動實踐中,自由式的划水動作就具有等動收縮的特點。(五)骨骼肌不同收縮形式的比較1、力量 肌肉最大收縮時產生張力的大小取決於肌肉收縮的類型和收縮速度。同一塊肌肉,在收縮速度相同的情況下,離心收縮可產生最大的張力。離心收縮產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縮大50%左右,比等長收縮大25%左右。
  • 不可忽視的健身知識,肌肉類型,快肌纖維與慢肌纖維
    人體有不同類型的肌肉纖維,這些肌肉是根據它們產生的能量而區分。同樣也可以通過專項訓練來針對的訓練不同的肌肉纖維。現理論已經識別出的肌肉類型有:I型,IC型,IIC型,IIAC型,IIA型和IIX型。簡單地根據它們的功能可以分為快肌和慢肌。 慢肌纖維的6個特點: 1. 慢肌纖維有線粒體,線粒體是利用氧氣產生三磷酸腺苷(ATP)的細胞容器,三磷酸腺苷是促進肌肉的化學物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氧運動。 2.
  • 長時間運動燃燒脂肪的科學依據
    本文給你提供來自NSCA的燃燒脂肪的代謝基礎方面的觀點。 一、ATP的損失率在訓練中,肌肉可以使用很多的能源,而最主要的是脂肪和碳水,他們之間的比例則取決於運動強度,肌肉收縮可以產生運動,他們並不直接使用脂肪和碳水,而是使用ATP,ATP是存在於機體內或者由脂肪,碳水經過一系列反應生成的,機體內的ATP有限,其他物質生成ATP需要時間,當我們ATP使用率大於ATP生成率的時候
  • 運動健身,會讓你變成肌肉女嗎?
    這些變化都會導致肌纖維的橫截面積變大,從而使肌肉越來越大塊。 需要順帶一提的是,肌纖維按照收縮速度和代謝類型可以被進一步分成兩種:偏於支持有氧運動的慢肌纖維和偏愛無氧運動的快肌纖維。儘管所有肌纖維都有增大的可能,但增大程度不同。練出的大塊肌肉主要是由於快肌纖維的增長。
  • 肌肉類型分兩種,跑得快、爆發力強都是快肌的功勞
    本文就從肌肉角度來解析,不同人之間體型與運動表現差距巨大的原因,內容分四點: 肌肉的兩種類型 對體型與運動能力的影響 健身能否改變肌肉類型 如何進行增肌訓練
  • | 運動解剖
    編輯 / Chilam根據產生能量的方式不同,人體可以劃分出不同類型的肌纖維。
  • 增肌訓練對運動表現的重要性
    實現這一過程主要基於兩種生理機制,一是肌肉形態適應,包括肌肉橫截面積、羽狀角、肌纖維類型和肌腱結構等的變化;二是神經肌肉適應,包括肌纖維募集、發力率(RFD,發力率就是力量產生的速率,發力率越高,肌肉從靜止到產生最大力量的時間越短,如同汽車功率越大,百公裡加速時間越短一個道理)、運動單位速率編碼(運動單位被刺激的頻率)、神經驅動力、肌內和肌間協調性、運動單位同步以及使用拉長-縮短周期能力的增加,同時減少了神經抑制
  • 2017年體育教師資格筆試運動生理學—骨骼肌機能知識點
    近年來教師資格考試當中運動生理學相關內容逐漸增多,骨骼肌機能的考查為重點內容,考點很多,中公教師為廣大考生整理如下內容,以便大家更有條理、有邏輯的進行記憶。      (二)肌原纖維  肌原纖維是由粗、細肌絲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而成。
  • 人體運動學—肌肉系統的組成結構在運動中的相互作用
    肌肉系統還包括本體感受系統和筋膜系統,對協調、高效運動的形成不可或缺。今天重點給大家將肌肉系統的組成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並闡述這些結構在發展最優運動時的相互作用。本體感覺       複雜的運動模式,例如足球比賽中的凌空抽射,騎自行車穿過坑洞時控制身體和重心,或者鋼琴上彈奏樂曲時採用精細運動模式,都需要高度協調的本體感受器。
  • DNA和運動:我們的基因能告訴我們什麼?
    基礎知識:肌纖維類型和運動能力人的肌肉纖維可分為兩類。慢肌(紅色)和快肌(白色)。你以前可能已經聽說過不同的肌肉纖維類型,但是你可能尚未意識到每種肌肉類型的優勢都是由遺傳決定的。接下來和你仔細說一說:第一種基因類型:ACTN3(α肌動蛋白)。ACTN3(α肌動蛋白)基因僅在快肌纖維中起作用,並在其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