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肌肉(橫紋肌)由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組成,前者又稱白肌纖維或時相肌纖維,後者又稱紅肌纖維或姿勢肌纖維,快肌纖維收縮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勞,慢肌纖維收縮速度慢、力量小、但不易疲勞,一般來說,快肌纖維比慢肌纖維在增長肌肉體積方面具有更大的潛力。兩種肌纖維共存於每塊肌肉中,且身體每塊肌肉兩種肌纖維的比例也不盡相同。通常將以快肌纖維為主的肌肉稱為姿勢肌,因姿勢肌能持續緊張,具有穩定功能,也就是靜態肌;將以慢性肌纖維為主的肌肉稱為時相肌,時相肌是動態肌,主要負責運動。姿勢肌與時相肌往往是相互拮抗的。
在進行健身運動時,必須了解人體不同部位的肌肉類型,才能獲得較好的健身效果。在臨床中通常通過觀察肌肉疲勞特點來評估肌肉的類型,若用肌肉收縮最大力量的80%能重複練習的次數>15次,則為慢肌纖維佔較高百分比,將其判定為姿勢肌;若用肌肉收縮最大力量的80%能重複練習的次數<5次,則為快肌纖維佔較高百分比,將其判定為時相肌。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的橫截面積成正比,如果想要增加肌肉的力量,則應根據對不同肌肉類型分別設置不同的訓練計劃,耐力訓練能引起慢肌纖維的選擇性肥大,速度-爆發力訓練可引起快肌纖維的選擇性肥大。但有些人即使肌肉很發達,其所能負荷的重量卻沒有肌肉不是很發達的人多,這是因為肌肉不很發達的人的神經系統能調動更多的肌肉協調用力,而肌肉很發達的人只是調動了很少一部分肌肉。
了解人體不同肌肉類型對於醫生的臨床治療同樣非常重要,因為姿勢肌總是有高活性、緊張、縮短和高張力的傾向,時相肌則總是有變弱和鬆弛的傾向,而最佳的肌肉活動需要良好的平衡以及不同肌群間的協調(拮抗肌抑制,協同肌共同活動),這種過程決定了人體不同的特定姿勢和運動模式。各種習慣、創傷、疼痛及關節功能紊亂則會導致肌肉不平衡及過度牽拉,並最終通過肌張力來影響人體姿勢和運動模式,其中疼痛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疼痛的閾值決定關節功能障礙是否表現為一種疾病,當然在早期整個運動系統會嘗試適應和代償以耐受這種狀態和維持機體的功能,晚期則表現為一種疾病。因此,了解不同肌肉的功能和運動類型在肌群中的相互作用,可以更準確地治療病變的姿勢和運動模式。
具有縮短傾向的姿勢肌
頭部短伸肌
頸部伸肌
肩胛提肌
斜方肌中上部
豎脊肌腰段
腰方肌
咀嚼肌
胸鎖乳突肌
斜角肌
肩胛下肌
胸大、小肌
腹斜肌
膕繩肌
股直肌
闊筋膜張肌
髂腰肌
短收肌
小腿三頭肌
上肢屈肌
具有變弱傾向的時相肌
三角肌
斜方肌下部
前鋸肌
臀肌
腹直肌
頸深屈肌
口底肌群
股肌
脛前肌
腓骨肌
趾伸肌
上肢伸肌
附錄:兩種肌纖維的特點
姿勢肌纖維(紅肌纖維):Ⅰ型肌纖維(慢肌纖維)
直徑約50mm
肌紅蛋白含量高(紅顏色)
Z區厚
線粒體數量多
中性脂肪含量高
有氧代謝佔優勢
糖異生和糖酵解活性低
線粒體酶活性高
收縮速度慢
適合耐力和支持功能
有縮短傾向
治療:拉伸
時相肌纖維(白肌纖維):Ⅱ型肌纖維(快肌纖維)
直徑80-100mm
肌質網發達
Z去薄
線粒體、脂肪和糖原含量低
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ATP酶活性高
無氧代謝佔優勢
糖原消耗高
與爆發力相關
增加脈衝頻率可以增加力量
有變弱的傾向
治療:力量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