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類型分兩種,跑得快、爆發力強都是快肌的功勞

2021-01-09 騰訊網

健身時有一個問題困擾了許多人:進行同樣的訓練,有人的肌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而有人體型變化卻不大

這到底是因為訓練不夠專注、飲食不同,還是天賦差異?

本文就從肌肉角度來解析,不同人之間體型與運動表現差距巨大的原因,內容分四點:

肌肉的兩種類型

對體型與運動能力的影響

健身能否改變肌肉類型

如何進行增肌訓練

1、肌肉的兩種類型

健身時進行的各種訓練都是為了鍛鍊身體中的骨骼肌,骨骼肌是由許多肌纖維構成的,肌纖維大致分兩種類型:快肌與慢肌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肌纖維對體型、運動能力的影響,這裡先用一張表格來展示它們之間的區別。

因為慢肌中毛細血管更多、呈現紅色,快肌中毛細血管更少、呈現白色,因此慢肌與快肌也被稱為紅肌與白肌

2、兩種肌纖維對體型與運動能力的影響

先說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在打籃球、踢足球時,有人彈跳好、奔跑快,突破能力很強,而有人更擅長站樁式打法或長時間對抗。

這就與紅肌、白肌的特點有關,白肌更多的人在爆發力發麵更有優勢,紅肌更多的人在耐力方面更有優勢

再說對體型的影響

比他人訓練的更多,而肌肉含量看起來卻反而不如對方高,這是因為白肌多的人更容易成為肌肉男

與紅肌相比,白肌的橫截面積更大,也就是更粗。所以白肌多,肌肉看起來就更飽滿,這一點在馬拉松選手與短跑選手上體現的極為明顯。

前者都非常瘦削,後者體型都很壯。

3、健身能否改變肌肉類型

既然白肌多了爆發力好、身材更壯實,那健身時多練出一些白肌來,增肌效果豈不是非常迅速?

答案:並不可能。

首先是因為全身所有肌肉,不論是肱二頭肌、胸肌、大腿,都是由紅肌與白肌共同構成的,沒辦法單獨練紅肌或白肌

而且普通人全身的紅肌、白肌比例大多接近1:1,只有在高水平運動員身上,紅肌、白肌比例差異才能顯現出來。

力量型選手白肌比例很高,短跑選手接近70-75%

耐力型選手紅肌比例很高,馬拉松選手接近70-80%

所以成為一名頂尖運動員,即要靠後天努力,也需要有基因天賦。

其次,紅肌、白肌之間不能相互轉換

雖然有研究發現,通過訓練,一個人的肌纖維類型可以改變約10%左右,但這也只是個例,其結論也尚未得到多數運動專家的認同。

所以,耐力好還是爆發力強可以說是天生的,後天不容易有根本性的轉變。

4、如何進行增肌訓練

雖然身體中白肌與紅肌的比例不能改變,但這並不會影響增肌訓練。

不論是白肌還是紅肌,只要通過訓練,它們本身的維度都會增大,只不過增長特點不同

低強度、多次數的耐力訓練,更有助於紅肌的生長

高強度的力量訓練更有助於白肌的生長

因此在健身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選擇訓練方式。

總結

白肌力量大且爆發力強,紅肌力量小但耐力好

兩者比例不可改變

耐力訓練更有助於紅肌維度增長,力量訓練更有助於白肌維度增長

END.

相關焦點

  • 不可忽視的健身知識,肌肉類型,快肌纖維與慢肌纖維
    在搏擊比賽中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一拳爆發力真強,這位選手的耐力真好。 人的一切動作都是受骨骼和肌肉的控制。那麼真的像我們所見的那樣,有的肌肉可以提高你的爆發力,有的肌肉可以提高你的耐力嗎? 答案是,肯定的。
  • 白肌?你是什麼肌肉類型?
    肌纖維類型通常分為:白肌纖維(快肌纖維)、紅肌纖維(慢肌纖維)、和中間肌纖維3種。用顯微鏡看肌肉時,肌紅蛋白(肌肉細胞中一種具有傳遞和貯存氧功能的蛋白質)多的顏色有些紅,因此稱作紅肌肉;相反少的顯得白些,因此稱為白肌肉。
  • 淺談肌肉類型
    肌肉纖維在不同的訓練強度和方法下會有兩種演化路線:一種纖維粗短,彈性好,爆發力強,稱為快肌,醫學上也叫白肌。(多見於無氧運動 拳擊散打泰拳)一種纖維細長,彈性差,耐力強,稱為慢肌。醫學上也叫紅肌。(多見於有氧運動 健美 力量舉)。而舉重和摔跤這種運動則介於兩種肌肉之間的類型。他們既需要爆發力也需要耐力。而拳擊運動員只需要快肌。慢肌對爆發力來說就是阻力。那麼結論:拳擊肌肉不明顯。
  • 第五章 1肌肉類型與代謝特點
    (快肌纖維爆發力強)    慢縮纖維含有較多的肌紅蛋白和線粒體,並且線粒體的體積較大,細胞內三醯甘油含量比快縮纖維高,氧化脂肪的能力為快縮纖維的4倍。快縮纖維的直徑比慢縮纖維大而豐滿,含有較多收縮蛋白,肌漿網也比慢肌纖維發達,力量比慢縮纖維大。從以上分型特點可以看出,Ⅰ型肌纖維對糖和脂肪氧化產生ATP的速度快,具有很高的有氧耐力,適合耐力運動,比如5000米跑、馬拉松;Ⅱ型肌纖維有氧能力弱,主要靠糖酵解供能,更加適合於無氧狀態下的爆發力運動。
  • 肌肉的分類:白肌、紅肌、粉紅肌,選擇你需要的類型,重點練習才是捷徑!
    紅色肌肉裡面有很多的毛細血管,白色肌肉,則沒有。  白肌中的白肌纖維屬於運動性運動神經單位。負責隨意運動,又稱作快速運動單位,白肌纖維橫斷面較粗,因此肌群容易發達粗壯。白肌纖維含較多的肌原纖維,而肌紅蛋白和細胞色素較少,運動時收縮的速度快而有力,爆發力強,但持久力較差。  紅肌中的紅肌纖維屬於張力性運動神經元,負責維持張力姿勢,又稱作緩慢運動單位。
  • 肌肉類型:什麼紅肌和白肌,有什麼區別嗎?
    在運動健身中,你需要去了解他們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它、——肌肉類型之紅肌與白肌  總的說來,這兩種肌肉纖維都分布全身肌肉。並且各站不同比例。它們是以肌肉收縮的速度或微血管的密度來區分。   識別:依據骨胳肌的活動功能而言,骨胳肌纖維如果從功能上可以分為慢縮肌(TypeⅠ)與快縮肌 (TypeⅡ) 紅色的是慢肌,白色的是快肌;依據骨胳肌的型態而言,骨胳肌纖維的類型則可以分紅肌(Type A)與白肌(Type B)。
  • 人體不同肌肉類型肌動力學基礎及處理策略
    人體肌肉(橫紋肌)由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組成,前者又稱白肌纖維或時相肌纖維,後者又稱紅肌纖維或姿勢肌纖維,快肌纖維收縮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勞,慢肌纖維收縮速度慢、力量小、但不易疲勞,一般來說,快肌纖維比慢肌纖維在增長肌肉體積方面具有更大的潛力。兩
  • 你的肌肉纖維哪種多?快速肌 or 耐力肌?
    紅肌和白肌從外觀來分有紅肌纖維(I型肌纖維)與白肌纖維(II型肌纖維),從肌纖維的收縮速度來分的話,紅肌纖維為慢縮肌,適合於耐力性運動,例如許多長跑選手就是屬於慢縮肌較多的人;白肌纖維為快縮肌,主要適合短時間高強度的爆發性動作。通常所說的「肌肥大」(肌肉體積增大)就是針對白肌纖維進行破壞再修復從而增加肌力。
  • 李小龍的肌肉不大,為什麼爆發力卻那麼強?
    相對於他的體型和體重,那樣的肌肉已經是能達到的頂峰了,他人比較瘦,體型胖的人容易練出比較大的肌肉,瘦的人即便是在鍛鍊,肌肉塊也不會很大的,肌肉塊的大小不是力氣大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二指禪做伏地挺身,佩服得是五體投地,我連一個都做不到。其次:超負荷的鍛鍊,使肌肉纖維變得緊緻!
  • 關於肌肉的那點事兒:白肌、紅肌、粉紅肌
    從最初的解剖學上講,人只有兩種肌肉形態——紅肌和白肌,這是從顏色上辨別的。紅色肌肉裡面有很多的毛細血管,白色肌肉,則沒有。
  • 健身房最帥的動作:Power clean 誘發肌肉暗黑爆發力
    嗯,話說會練這個powerclean,也是為了讓美肌主播的髖關節動起來動起來,他實在讓我很費心思,要讓它靈活具有力量,才能跑的快阿!也就是要練爆發力!爆發力阿爆發力!你是何方神聖呢?像這樣全身性爆發式的動作,包含了不少技巧,不是一次上手,因此也不是三五天的練習就能達成,像我也練了N次,從木棍、空槓、到負重,『慢慢』長路阿,要重覆的不斷練練,才能流暢,需要有點兒耐心,技巧性的健身動作,講究力量的恰到好處x 動作的圓滑順暢x 肌肉關節的柔軟協調,而且有個重點,爆發力的訓練是重質不重量,量多會造成疲勞,要先讓你的身體習慣適應肌肉神經都醒了,再加強訓練強度。
  • 紅肌和白肌你以為是肌肉顏色?
    為了你的運動更有效率,更科學,從專業知識下手,今天,掌上運動帶你一起去了解:紅肌、白肌  總的說來,這兩種肌肉纖維都分布全身肌肉。
  • 肌肉增長原理!
    人的肌纖維類型是不一樣的,以致練習速度的快慢『次數的多少、時間的長短也不一樣。因此,只有先了解自己的肌纖維屬於哪種類型,才能使鍛鍊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肌纖維的類型和特徵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肌纖維按照收縮的特性可分為兩種類型;慢肌纖維(ST和快肌纖維(FT)。這兩種肌纖維在許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包括肌肉收縮速度、收縮力量和耐力水平。
  • 什麼是紅肌和白肌?
    肌肉分兩種白肌與紅肌從截面可以看到紅肌纖維中
  • 力量「乾貨」:肌肉的功能與類型
    當存在足量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時,就會產生足以使整塊肌肉縮短的力,但肌肉縮短的程度受到肌節結構的限制,大約只能縮短25% 為了彌補這一點,關節與肌肉附著點之間的距離相對於其到骨頭另一端的距離來說很短,這種距離差產生了槓桿效應,從而使我們能夠將不大的肌肉長度變化放大為圍繞關節的大半徑運動。
  • 健身科普:什麼是快肌和慢肌?這對你的運動表現很重要
    不過已經開始,那麼今天先暫時「告一段落」,就是以快肌和慢肌作為這個系列的結束。但關於健身知識和分享不會停止。言歸正傳,我們來說說今天的主題。你們感覺會不會有人可以完成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循環,卻幾乎跑不了幾公裡?或是,如果一個馬拉松運動員連跳箱都不會跳呢?
  • 看看你的肌肉類型適合長跑還是短跑
    跑過馬拉松的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有的選手跑到中段時特別來勁,跑到最後卻洩了氣;有的選手善於在比賽後段爆發。除了體能的分配,選手自身的肌肉纖維幾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你的肌肉纖維是哪種 ?任何體育活動,都是骨骼肌收縮的成果,人體共有600多條骨骼肌,約佔全身重量的40%。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直接影響到運動時的表現,在安排這兩方面的鍛鍊時,對骨骼肌的結構和功能要有充分的認識,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每個人隨著基因不同、出生的運動方式不同,肌肉纖維會開始出現差異。有些人天生就是個適合舉啞鈴的肌肉棒子,有些人則是優越的耐力運動員。
  • 你不能錯過的爆發力訓練!
    提高快肌纖維的能力基本上有兩種主要的肌纖維,即慢肌和快肌纖維。這些纖維被稱為慢速和快速是因為收縮時的相對速度,快肌纖維收縮比慢肌纖維快大約四倍。這使快肌纖維可以輸出更大的力量,所以假如你想提高力量,快肌纖維的能力非常重要。此外,快肌纖維也具有優越的增長潛力,相比於慢肌纖維,使他們成為增加力量的首選纖維類型。
  • 白肌與紅肌,你到底是哪種肌肉大佬?| 運動解剖
    肌纖維的類型有很多種,包括I型、IC型、IIC型、IIAC型、IIA型、IIA型和IIX型。但總得來說,它們被分為慢肌纖維和快肌纖維兩大類(見附表)。1)快肌纖維可以進一步分為:a.快肌纖維IIa型—快速氧化糖酵解型(FOG),利用氧氣幫助把糖原轉化為ATPb.快肌纖維IIb型—快速糖酵解型(FG),利用儲存在肌肉細胞中的ATP產生能量2)快肌纖維具有很高的激活閾值,只有當力的需求大於慢肌纖維所能滿足的時候才會被募集或激活
  • 農民工的肌肉才是貨真價實,健身練出的都是死肌肉,來看看這個現象...
    最近有很多人合拍了這段視頻,評論區更是風生水起,「農民工的肌肉才是貨真價實,健身練出的都是死肌肉」這樣的評論不在少數,有很多人都在爭論這件事,今天我們談一談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