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心
第3節 別安心
我想針對「舍己歸佛」和大家共同學習學習。「舍己歸佛」,這個「舍」就是放棄的意思,不是修正,也不是修補,而是把它放棄掉。
這顯示淨土法門的頓超性,沒有次第。一般聖道法門要按次第慢慢地修行。淨土法門要徹底認識到凡夫心的虛偽,它沒有作用,我們要完全放棄它,這不是頓舍嗎?這是頓中之頓的法門,比一般的修修補補強。凡夫的心非常惡,怎麼修都是修不好的,要把它捨棄了。
「舍」也就是不顧它,知道這個東西沒有用,甚至有害處,這樣才能捨得掉。要是指靠它,認為它很好,它對你也很不錯,那你怎麼能捨得了?「舍」是要徹底看透它的虛假性、有害性和無用性,也就是說當作沒這回事,這就舍掉了。
比如路邊有塊石頭,你一看就過去了,這就是舍了。並不是說,你舍了它以後,非要拿鋤頭把這塊石頭砸碎了——如果這樣,那你就是沒有舍,而是被它拽住了。不要去理會這個心,就是舍。
不僅是過去、現在的身心世界,作為淨土門的行人,一切皆舍,這個世界的所有一切都要舍掉。
這個身體,這個心,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不都是針對這個世界的境界所起的念頭嗎?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整個世界都是要舍掉的,何況這些念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整個世界都要舍掉,何況這些念頭?更是要舍掉。
所以「舍」也是不用、不倚仗,就是要看輕。很多人往往是很看重。他為什麼舍不掉?他太看重自己,把自己的心念、所有這一切看得很重。看輕了,就舍掉了。
淨土門往生不靠自己,全靠彌陀,這就是「舍己歸佛」。這不是說什麼事都舍掉;要買火車票,阿彌陀佛不會給你買,還得你自己去買。這是就往生這件事情來說,不靠自己,全靠阿彌陀佛。
「舍己歸佛」的「歸」,是歸向、歸投、歸入、歸命。也就是說,我們全然活在彌陀的生命當中,我們自己的心就像一滴水投入在大海中一樣,整個生命活在阿彌陀佛裡面,這就是「歸」。
歸命於佛,那怎麼歸呢?就是歸佛的命令,是心的轉換,而不是怎麼虔誠地禮拜。如果心沒有轉換,還是很驕慢,那麼這個心就沒有交出去。
所謂「歸命」,主要是把心交出去,全部交給阿彌陀佛做主就好了。特別是往生這件事情,我們全交彌陀做主,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坦然放下。如果阿彌陀佛都不能做主,都沒有辦法,那我們還能有什麼辦法?我們有本事超過阿彌陀佛嗎?我們也就完了,就算了。
所以「歸命」就是毫無疑問地交出去,像下賭注一樣,把我們的身家性命賭給阿彌陀佛。但很多人不敢賭出去,以為捏在自己手上比較方便,這就是沒有歸命。
念阿彌陀佛要有什麼精神呢?就要有從懸崖頂上縱身一跳的那種精神。如果把你放在懸崖上要你跳下去,不跳不行,你一跳就摔死了,那就寧願跳到阿彌陀佛手上。你往下一跳,阿彌陀佛馬上伸手用蓮花一接就接住了。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很難歸命。
所以有人講:「歸命阿彌陀佛,其實是凡夫當生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凡人有什麼修行?就是歸命阿彌陀佛,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老老實實、踏踏實實歸命阿彌陀佛,這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即使是佛門裡的修行人,即使是在佛門裡修了很多年的,都沒有完成這種轉換。最基本的是歸命三寶,這可以講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高的,不管是從最初入佛門,還是到受戒,到修行,到成菩薩,總是在歸命三寶這個過程中不斷升華自己。
淨土宗念「南無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成為一體,還有什麼境界比這更高的呢?比如人坐上船可以過大海,坐上飛機可以飛空。凡夫沒有翅膀,就是能飛也不可能超過「神舟十號」飛船。我們就靠他力,歸命阿彌陀佛,這是最高境界。
我們要舍無常輪迴之命,入無量光壽之命,大死大活。我們的生命是無常輪迴的,沒有意義;歸入阿彌陀佛無量壽的生命,就大死大活,也就是剛才講的那種從懸崖上縱身一跳的境界。
這講起來讓人很害怕——多難啊!其實很簡單,沒那麼複雜。有些人聽起來就覺得很簡單,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老太太一聽,馬上說:「好!我本來就想交出去了,就是找不到人收。」
她本來就感到很苦惱,想找一個負責任的人。阿彌陀佛說:「好,我負你的責!你念我的名號,如果不往生,我不取正覺來負責任。」
這老太太一聽很高興:「我就要找人負責。找別人都不行,阿彌陀佛你負我的責,好了,我全部靠你了!」從此之後,她天天念佛,很安心,很自在,不就交給阿彌陀佛了嗎?這是很自然的。
淨宗法師《淨土宗概論講記》節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