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命阿彌陀佛,是凡夫當生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2021-02-06 今讀書

第五章 安心

第3節  別安心

我想針對「舍己歸佛」和大家共同學習學習。「舍己歸佛」,這個「舍」就是放棄的意思,不是修正,也不是修補,而是把它放棄掉。

這顯示淨土法門的頓超性,沒有次第。一般聖道法門要按次第慢慢地修行。淨土法門要徹底認識到凡夫心的虛偽,它沒有作用,我們要完全放棄它,這不是頓舍嗎?這是頓中之頓的法門,比一般的修修補補強。凡夫的心非常惡,怎麼修都是修不好的,要把它捨棄了。

「舍」也就是不顧它,知道這個東西沒有用,甚至有害處,這樣才能捨得掉。要是指靠它,認為它很好,它對你也很不錯,那你怎麼能捨得了?「舍」是要徹底看透它的虛假性、有害性和無用性,也就是說當作沒這回事,這就舍掉了。

比如路邊有塊石頭,你一看就過去了,這就是舍了。並不是說,你舍了它以後,非要拿鋤頭把這塊石頭砸碎了——如果這樣,那你就是沒有舍,而是被它拽住了。不要去理會這個心,就是舍。

不僅是過去、現在的身心世界,作為淨土門的行人,一切皆舍,這個世界的所有一切都要舍掉。

這個身體,這個心,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不都是針對這個世界的境界所起的念頭嗎?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整個世界都是要舍掉的,何況這些念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整個世界都要舍掉,何況這些念頭?更是要舍掉。

所以「舍」也是不用、不倚仗,就是要看輕。很多人往往是很看重。他為什麼舍不掉?他太看重自己,把自己的心念、所有這一切看得很重。看輕了,就舍掉了。

淨土門往生不靠自己,全靠彌陀,這就是「舍己歸佛」。這不是說什麼事都舍掉;要買火車票,阿彌陀佛不會給你買,還得你自己去買。這是就往生這件事情來說,不靠自己,全靠阿彌陀佛。

「舍己歸佛」的「歸」,是歸向、歸投、歸入、歸命。也就是說,我們全然活在彌陀的生命當中,我們自己的心就像一滴水投入在大海中一樣,整個生命活在阿彌陀佛裡面,這就是「歸」。

歸命於佛,那怎麼歸呢?就是歸佛的命令,是心的轉換,而不是怎麼虔誠地禮拜。如果心沒有轉換,還是很驕慢,那麼這個心就沒有交出去。

所謂「歸命」,主要是把心交出去,全部交給阿彌陀佛做主就好了。特別是往生這件事情,我們全交彌陀做主,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坦然放下。如果阿彌陀佛都不能做主,都沒有辦法,那我們還能有什麼辦法?我們有本事超過阿彌陀佛嗎?我們也就完了,就算了。

所以「歸命」就是毫無疑問地交出去,像下賭注一樣,把我們的身家性命賭給阿彌陀佛。但很多人不敢賭出去,以為捏在自己手上比較方便,這就是沒有歸命。

念阿彌陀佛要有什麼精神呢?就要有從懸崖頂上縱身一跳的那種精神。如果把你放在懸崖上要你跳下去,不跳不行,你一跳就摔死了,那就寧願跳到阿彌陀佛手上。你往下一跳,阿彌陀佛馬上伸手用蓮花一接就接住了。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很難歸命。

所以有人講:「歸命阿彌陀佛,其實是凡夫當生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凡人有什麼修行?就是歸命阿彌陀佛,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老老實實、踏踏實實歸命阿彌陀佛,這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即使是佛門裡的修行人,即使是在佛門裡修了很多年的,都沒有完成這種轉換。最基本的是歸命三寶,這可以講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高的,不管是從最初入佛門,還是到受戒,到修行,到成菩薩,總是在歸命三寶這個過程中不斷升華自己。

淨土宗念「南無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成為一體,還有什麼境界比這更高的呢?比如人坐上船可以過大海,坐上飛機可以飛空。凡夫沒有翅膀,就是能飛也不可能超過「神舟十號」飛船。我們就靠他力,歸命阿彌陀佛,這是最高境界。

我們要舍無常輪迴之命,入無量光壽之命,大死大活。我們的生命是無常輪迴的,沒有意義;歸入阿彌陀佛無量壽的生命,就大死大活,也就是剛才講的那種從懸崖上縱身一跳的境界。

這講起來讓人很害怕——多難啊!其實很簡單,沒那麼複雜。有些人聽起來就覺得很簡單,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老太太一聽,馬上說:「好!我本來就想交出去了,就是找不到人收。」

她本來就感到很苦惱,想找一個負責任的人。阿彌陀佛說:「好,我負你的責!你念我的名號,如果不往生,我不取正覺來負責任。」

這老太太一聽很高興:「我就要找人負責。找別人都不行,阿彌陀佛你負我的責,好了,我全部靠你了!」從此之後,她天天念佛,很安心,很自在,不就交給阿彌陀佛了嗎?這是很自然的。

淨宗法師《淨土宗概論講記》節選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淨宗法師:歸命阿彌陀佛,是凡夫當生修行的最高境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個身體,這個心,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不都是針對這個世界的境界所起的念頭嗎這不是說什麼事都舍掉,要買火車票,阿彌陀佛不會給你買,還得你自己去買。這是就往生這件事情來說,不靠自己,全靠阿彌陀佛。所以有人講:「歸命阿彌陀佛,其實是凡夫當生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凡人有什麼修行?就是歸命阿彌陀佛,這就是最高境界了。老老實實、踏踏實實歸命阿彌陀佛,這是很不容易的。
  • 依怙信願智慧歸命大安樂,三聖圓通照見自性
    不管一個人多忙,每天靜篤十念相繼,必定可行,越是忙的人,越應該靜下心來念佛觀心,入定生慧照亮人生,不出煩惱災殃。念佛成就靠什麼?依怙信願智慧歸命大安樂法門,把全身心安頓在阿彌陀佛的慈悲願海當中,這慈悲願海太慈悲平等了,太有威神力量了,只要我們一念安心在茲,一悟合光即一得永得究竟圓滿。一悟合光就是摩訶般若,到慈悲願海的彼岸,就是離苦得樂波羅蜜多。
  • 《阿彌陀經》的作用,簡單講就是「凡夫入報」
    凡夫苦惱啊,本來是太平世界,所謂萬法如是相,但是凡夫心中幻現善惡、你我、生滅,在六道中輪迴。在佛菩薩看來,凡夫真是太苦了!堪忍世界,罪惡凡夫。諸佛菩薩出現,就是要救度這樣的凡夫眾生,在夢中幻生幻滅,這樣痛苦,實在沒有必要!所以他們要來喚醒我們,救度我們,為我們講種種法門。
  • 凡夫入報
    淨土宗以往生彌陀淨土為目的,故往生的淨土是怎樣的淨土,往生人需何等資格,即為一宗之大要。關於佛身佛土之位格,有種種解說,但大體本於「三身三土」之說,即佛有三身,住於三土:法身佛住法性土,報身佛住報土,化身佛住化土。法身理佛,遍一切處;法性寂滅,不可說示,姑且不論。「報」為酬報,報土即酬報佛過去因位之清淨願行,果上所成之萬德莊嚴淨土。
  • 凡夫要如何契入空性呢?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勝妙方便
    業性雖然本空,但是凡夫要如何契入空性呢?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勝妙方便,阿彌陀佛本身就是空性啊,而且是空有不二。我們念佛時專心在當下一個字,萬緣自然都空掉了,而佛號又歷歷分明。由念佛當下就可以體會『即空即假即中』,由念佛的方便才能契入空性啊,否則凡夫怎麼樣都是執著有呀,才空不了呢!
  •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但凡修行的人,善信居士,也常常嘴裡念誦「南無阿彌陀佛」。
  • 今天【淨空法師開示】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口嘗味,全是阿彌陀佛!
    1*我們修行,要掌握住這個認知,修什麼?清淨。用什麼方法修?無量無邊的方法,眼見色修清淨,耳聞聲修清淨,鼻聞香修清淨,口嘗味修清淨。怎麼才叫清淨?不被境界所染就叫清淨。這個境界會讓我們生煩惱就不清淨,境界讓我們生智慧就清淨。賢首國師教給我們四德,在《還源觀》上講的四德,第一德「隨緣妙用」。
  • 百歲老和尚看不懂的修行法門
    震驚自己這麼快就能往生;得意自己這麼輕鬆就能往生;慚愧自己什麼修行都沒有也能往生;感動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讓什麼樣的眾生都能往生;慶幸自己今生遇到了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這才得以往生。接著,小蘭他們又請老和尚為那位比丘尼也看一看。
  • 「南無阿彌陀佛」的含義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一、「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的音譯,由「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從歸命到歸元 | 善導大師的「二信」
    「自身」就是我們這一期業報所感召的假合的身心,這一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罪惡」是指我們的念頭無不是罪、無不是惡,由罪惡的念頭所引發的身口意三業都是罪惡。由罪惡之因就必然導致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的苦果,尤其是三惡道的苦果。「曠劫已來」,無量劫以來,我們也曾經發過一點道心,想離開苦不堪言的輪轉。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翻譯成漢語後,才知道很多人讀錯了
    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中國三大宗教之一。信佛之人,在中國每一個地區都是存在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寺廟遍布全國各地,和尚、尼姑的人數也非常之多,而佛教的信徒,更是數不勝數。而喜歡佛教的人會知道,佛教中有一句經典的話語,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啥意思?電視劇裡經常念,但讀音都是錯的
    釋迦牟尼也曾娶妻生子,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但和別人不同的是,他常常被生死問題所困擾,不知該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直到他29歲時,無意中看到了出家沙門,於是便決定出家。之後,釋迦牟尼便剃掉了自己的頭髮,專心參悟禪道,並遊歷各處苦行。
  • 《將夜》各種境界全解析,最高境界只有主角可以達到
    隨著昊天這種能量循環等級不斷提升,人間的修行者數量越來越多,並且發育出了一些超越昊天控制的大修行者,他們威脅到了昊天的信仰。於是為了一次清空所有人間的修行者,昊天會每一千年就發動一次永夜,將人間予以重啟。在昊天認可的修行系統裡,有五個境界,分別是:初始:虛擬境界,也就是人類感知到了周圍有天地元氣的存在,這是邁進修行者門檻的第一部,也就是純理論部分。
  • 內心通明透徹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明心見性就是功,平等無二就是德,即《六祖壇經》中所講的「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一個人能夠時常照見本心自性,真實不虛就是功德。以此為標準,反觀梁武帝的做法,就會發現功德需要在一個人的自性本性中尋找,而不是通過供養與施捨。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 道家中人心性修煉最高境界是什麼?
    修道之人的人生境界等級人生之境界,在於人之自我創造,創造之目的,在求完成其人生。循一定之規範,求得自我之正確修養,精進不已,自能達到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功利境界,亦可稱之為凡夫境界。凡沉溺於富貴功名.與物質境界中不能超凡脫俗者,皆凡夫也。
  • 修行不順怎麼辦?這個竅訣,不可不知!
    佛經裡講,我們現在所處的娑婆世界,雖然也是凡聖同居,也就是有凡夫也有聖者,但是,聖者畢竟非常稀少,而煩惱深重、造種種惡業的人卻非常多,處在這樣的世界裡面,修行往往是進一退九。有沒有什麼辦法讓自己修行不退轉呢?正所謂「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就從淨土的角度,一起來聊一聊「不退轉」。
  • 追求上品上生毫無意義,不如只求「凡夫入報」
    所以他們努力地修行,就是為了爭取上品上生;哪怕達不到上品上生,最起碼也要上品中生或上品下生,好歹要上輩往生。其實,輩品是分別念重的眾生在這個世界的階級觀念的一種投影,把這個影子投射到極樂世界,覺得那裡可能也有輩品。你看,這個世界都是不平等的,貧富差距特別大,有貴有賤。
  • 曲迦仁波切-阿彌陀佛心咒
    阿彌陀佛無量光,和大手印、大圓滿中所說的大光明是一個概念,都是指我們的本心、如來藏,是沒有分別心,無我的境界。阿彌陀佛修法是證得大光明,解脫成佛的一個法門。阿彌陀佛身相一面二臂。所以,阿彌陀佛眷屬無量,極樂國土的廣大程度也是極其稀有、不可思議的。像這樣,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總之一切方所、一切世界裡的眾生都有機會往生極樂世界。
  • 《心經》:凡夫的空,講的是什麼內容?
    在《心經》短短的二百六十個字中,所囊括的是《大般若經》的智慧與精義,想要獲得足夠的修行實益,那是非得要下一番苦功不可的不然的話恐怕很難得到所求取的佛法真義,比如說,在這其中提到的凡夫法,凡夫的生命境界,如果不仔細的去求索、探討,那麼很可能便因為他的內容簡短而忽略了他的存在,輕易的一帶而過,而失去了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