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高原|這些邊防軍人的愛情是那樣的浪漫與甜蜜

2020-12-14 臺海網

■上過高原守過防,才知道邊防軍人的愛情有多麼不易

■純淨寂寥的夜空下,軍戀自有屬於軍戀的真摯和浪漫

■只要用心付出、真情經營,愛就能經得起短聚長別、平淡如水

關於愛的表達,邊防軍人自有邊防軍人的浪漫。那或許是一次跨越千山萬裡的探親旅程,又或許是爬上山巔電話中道聲「想你」的甜蜜。

緒宗華送給妻子的七夕禮物

時間如同有魔力加持的車輪,總是在不經意間轉得飛快。暑往秋來,有一種情感如同溫暖的爐火,讓圍「爐」夜話的我們心生感動。

這,就是軍人的愛情。每段軍戀可能都有苦澀,卻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甜蜜。

搭上時光的列車,我們遇見一個又一個愛情故事。飛轉的愛情列車上,許多戀人結束了一人在車頭、一人在車尾的遙遙相望,也有許多戀人依舊分隔在不同的車廂,卻愈發堅信他們要去的是同一個地方。沿途路過的風景中,有辛酸苦澀,有笑中帶淚,但總是深藏理解,肩負責任,充滿希望。

遙遠的邊關並不缺少愛。沿著時光列車的軌道,我們看到,這一路愛情的種子已在藍天之下、雪山之上,生根發芽……

——編 者

中吉邊境,帕米爾高原,一座座邊關哨卡屹立在雪山之巔。山頂皚皚白雪,哨樓迷彩斑駁,風景如畫。

蒼穹下,一張張年輕卻寫滿風霜的臉透著少有的羞澀。頭頂西陲的星空,他們在七夕這天向遠方的愛人表達著心中的思念。

缺氧的高原從來不缺少愛情,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在帕米爾高原綻放。

杜北齊與妻子通話

你,是我電波中的浪漫

七夕,三級軍士長杜北齊和妻子王蕾依舊甜蜜如初。

通過手機,杜北齊為千裡之外的妻子送去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照作為禮物。

結婚12年,4380多個日夜,杜北齊陪在王蕾身邊的日子不足600天。一部小小的手機,如月老的紅線般將兩人緊緊地系在一起,讓兩顆心始終相伴。

「你好,我是杜北齊,就是張阿姨介紹的那位軍人。」

手機裡,呼嘯的風聲夾雜著杜北齊沙啞的嗓音,如同鍾杵一般敲響了兩人愛情的序曲。

戀愛之初,杜北齊所在的吐爾尕特邊防連附近還沒有通信基站。為了打個電話,杜北齊一連爬上幾個山頭,才找到一格穩定的手機信號。沒想,正是那山頂的寒風,成就了一段愛情。

「為了打個電話,站在寒風中受凍。」回想起兩人愛的開端,王蕾羞澀地說。

從介紹人那裡看到杜北齊的照片,第一眼就被他那踏實、穩重的軍人氣質所吸引。

那個年月沒有視頻通話,這對戀人的交往方式基本還要靠書信。王蕾從自己百餘張照片中精心挑選了一張寄給杜北齊。

愛情,悄無聲息地生長。兩個素未謀面、相隔3000多公裡的人,在電波中談起戀愛。

「明天經過西安,我們見一面吧。」

相識半年,杜北齊在一次執行任務中途經西安老家,在僅有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裡,與王蕾在鐘樓裡見了第一面。古雅庭閣裡,兩人見面的氣氛亦如渾然天成般和諧,愉悅的心境如一旁的溪水般潺潺不歇。

分別時刻,這個平常像山一樣冷峻的漢子,突然深情地望著王蕾,忐忑地問:「你能不能等我,等我下次探親回來。」

不假思索的一番話,卻帶著海誓山盟一樣的情分,王蕾羞澀地點點頭。

那次分別後,電波成了兩人情感的寄託。高原上,一向老成穩重的杜北齊,像換了一個人,一到閒暇時間便拿著手機漫山遍野找信號。王蕾時不時就會翻看手機,品咂著兩人的聊天記錄,更期待著它會在不經意間響起。

半年後的七夕,兩人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

又在一次不算長的探親假過後,王蕾不顧親友反對,硬是挺著孕肚跟隨杜北齊一起,踏上了西去的火車。

千裡追隨,並沒有換來長久的團聚。還沒等王蕾適應邊關的艱苦環境,杜北齊迎來了任務。他吞吞吐吐告訴王蕾:「有任務,但是我可以申請不去。」

王蕾看著杜北齊滿眼糾結,心疼地說:「已經陪我這麼多天了,家裡爸媽身體又不好,我正好可以回去照顧他們。」就這樣,杜北齊上了雪山,王蕾則一個人返回了西安。

火車上,王蕾拿著手機,想說點什麼卻又不知說什麼。最終,她用一個「笑臉」符號,將眼角的淚水悄悄隱藏。

聚少離多的日子裡,電波成了兩人的鵲橋。從只能打電話的黑白屏,到小彩屏上跳動的「企鵝圖標」,再到「一觸即發」的視頻通話,兩人的愛愈發深篤。

「看,漂亮不?天冷了剛好能穿,我這就給你寄過去!」那天視頻時,王蕾拿著一件毛衣展示給杜北齊看。又到結婚紀念日,她給牽掛在心的丈夫準備了一份禮物。

這浪漫戀歌,穿越春秋冬夏。

想家時,劉允拿出全家福細細地看

你,是我咖啡中的糖

劉允是吐爾尕特邊防營的作訓參謀,經常一進山就很長時間與妻兒見不上面。

在旁人眼裡,劉允和妻子馬英不像結婚5年、還有了一雙兒女的「老夫老妻」。每次談到馬英,劉允的眼神中總是透著脈脈溫情。

「七夕到了,沒辦法陪你,讓我們一起把天各一方的每一天都過成七夕吧。」劉允和馬英的故事,就是從一句承諾開始的。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2015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暖冬午後。在朋友的介紹下,穿著一身軍裝的劉允,與走出校園的馬英一見鍾情。不久,他們便確定了戀愛關係。來年5月,兩人在老家河南駐馬店,甜甜蜜蜜結了婚。

婚後不久,劉允送給馬英一條紅裙子作為禮物。但劉允一直沒有見過馬英穿上那條裙子。

那年深冬,馬英去南疆探親。凜冽的寒風中,她的那條紅裙驚豔了整個哨所。劉允的心裡,甜了一整個冬天。

懷孕了,馬英妊娠反應很大,吃啥吐啥。她開始向不在身邊的劉允抱怨……

看著視頻中的妻子,劉允愧疚地安慰、關切地勸慰,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她身邊。「家裡老人年紀大了,也照顧不上你,要不跟著我到新疆吧?」劉允說。

等挺著大肚子的馬英一個人從老家坐火車來到了部隊,劉允卻收到「上山駐訓」的通知。

到了部隊駐地,她卻沒見到丈夫。住在營區裡,她一個人買菜做飯、一個人去醫院做產檢,心裡越發覺得苦澀。

好幾次,馬英嘴裡抱怨著劉允「缺席的陪伴」,心裡卻還是牽掛著他的安危。

「為什麼我要一個人承擔這麼多……」那天,從醫院檢查完身體走出大門,看著身邊一對對小夫妻,馬英的眼淚簌簌掉落。

任性的馬英攔下一輛計程車,直奔駐訓地而去。

車輛出發不久便進入信號盲區,2小時後到達了劉允所在駐訓地。那裡海拔高,氣溫也比山下低許多,馬英只穿了一件短袖衫。

「你咋來了?」從訓練場匆匆跑來,看到車裡瑟瑟發抖的妻子,劉允趕緊脫下身上的迷彩服披在了她身上。

「師傅,麻煩您把車打著火,把暖風開到最大,稍等我5分鐘。」寒風裡,穿著一件單薄的體能訓練短袖的劉允,一邊向計程車師傅求情,一邊撥通了團首長的電話請假。

這一幕,如針一般刺進了馬英的心裡。

劉允背部的汗漬格外明顯,作戰靴上的泥漿清晰可見,臉頰也被曬得脫了皮……看著眼前的丈夫,馬英的委屈頓時煙消雲散,湧上心間的是莫名的心疼,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

「他是丈夫,但他也是一名軍人,他並沒有缺席陪伴,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守護著我,守護著我們的家。」馬英說,她也是在許多年後才明白這個道理。

馬英的預產期到了。劉允提前請假下山,誰知連續下了一周的雪,路封了,車子開不上來。劉允只能騎馬先到可以坐車的地方,再乘車下山。

3公裡的山路,劉允騎馬足足走了5個小時才到達車輛匯合點。等車開到他們臨時的「家」時,夜已經深了。

讓劉允沒想到的是,妻子已經站在門口等著他了,她懷裡還揣著一條用體溫焐著的圍巾。

那一刻,劉允緊緊擁抱妻子。

劉允說,那天在下山路上,他坐在車裡看著窗外的雪景,想明白了許多事——與妻子從相知相愛再到結婚,聚少離多不算什麼,只要用心付出,愛就能經得起短聚長別,「只有嘗過軍戀的苦澀,才懂得那份獨一無二的甜蜜。」

去年休假回家,劉允帶著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北上廣」之旅,圓了妻子多年的一個夢想。一家人團聚時刻,快樂幸福自不必說。

「你,就是咖啡中的糖。」看著手機屏幕上的劉允,坐在家鄉的咖啡館,品嘗手中的一杯香醇,馬英淺淺笑著。

初到邊防的軍嫂描紅界碑

你,是我心中永恆的界碑

海拔3580米的風雪考核場上,他再次打破自己的訓練紀錄……

常年在烈日、寒風下訓練,他的手早已粗糙如老樹皮、面孔曬成了古銅色。他是吐爾尕特邊防連上士緒宗華。

入伍10年,緒宗華憑藉出色的軍事技能和紮實的作風,獲得不少榮譽:三等功、軍事訓練標兵、優秀士官……但就是這麼一個「鐵一樣的兵」,感情曾是生命中的稀缺品,就像高原的氧氣。

「小緒,你什麼時候回家,許阿姨家的閨女下月要回鄉,人家要給你倆介紹介紹呢!」

戍守邊關10餘年,緒宗華的婚事是家人眼中的「老大難」。看著兒子同村的小夥伴先後結婚生子,緒宗華的父母操碎了心。

如果說緒宗華守防本領能打高分,那麼他談戀愛的本事一定是「不及格」。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這個守大山的兵。18歲踏入軍營的緒宗華,面對邊防線上矗立的界碑,想得更多的是守好邊防線。個人的事,這些年他真沒放在心上。

這種尷尬的局面沒有持續多久,在遇到一個叫「美娟」的女生時戛然而止了。

美娟人如其名,笑起來也是溫婉可人。

與美娟第一次見面,同樣靦腆的兩個人,一共也沒說上幾句話。對她有好感的緒宗華,鋪滿「高原紅」的臉上透著紅暈。

臨走時,還是紅娘提醒,緒宗華這才拿了姑娘的聯繫方式。

第一次視頻聊天,緒宗華為了遮住臉上了「高原紅」,破天荒地「打扮」了一番,專門塗上了妹妹送給他的護膚霜。

視頻電話接通,兩人相視沉默。緒宗華在心裡打了半天草稿的「開場白」,愣是在嘴邊踩了急剎車。反倒是美娟先開了口:「我託朋友買了一款護膚品,聽說對保養曬傷皮膚很有效。」

一股暖流湧上心田。就這樣,緒宗華和許美娟開始了第一次真正的約會。

走在小鎮的街上,為了不讓尷尬的場面再次重演,緒宗華不停地找話說。聰慧的美娟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帶著他進了一個奶茶店,貼心地給他點了一杯果茶。

服務員把茶端上桌子,緒宗華接過來「咕咚咕咚」喝下肚。看到這裡,美娟「撲哧」一下笑出了聲……

休假結束,緒宗華返回連隊,兩人便開始了電波傳情的歲月。一年後,當美娟姑娘率先聊起「結婚」話題時,緒宗華卻沉默了。

一連幾天沒有收到消息,美娟心裡委屈,直接將電話打給了緒宗華的父母。老人也急啊。在他們的聯合「逼」問下,緒宗華這才說出了心裡的顧慮:「我長得不帥,又不會逗人開心,還在那麼遠的地方當兵,她跟著我能享啥福?」

這話傳到美娟耳朵裡,她只是盈盈地笑著。

「因為我知道你是個響噹噹的漢子,是個負責任的男人。」看著心上人發來的簡訊,緒宗華的心裡春草重生。

「我用一生呵護你,你是我心中永恆的界碑。界碑矗立心上,守著界碑守著你。」幸福的婚禮上,緒宗華對許美娟說。

愛,是會讓人變堅強的。與歲月同行,何懼風雨。

(孔祥萌 王雪振 劉 慎圖片由劉謝東攝)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為了高原上的邊防官兵,這些關鍵設備都安排上了
    為了高原上的邊防官兵,這些關鍵設備都安排上了 近日,天氣轉冷 高原邊防戰士們的 後勤保障如何?
  •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一線邊防部隊。從防寒頭套到多功能水壺,從叢林迷彩皮膚衣到可拆分穿著的派克式保暖作訓服,種類豐富、科技感強,極大滿足了任務需要。
  • 解放軍高原邊防一線部隊配發新式保暖被裝,設計先進、科技含量高
    除了單純滿足保暖需求外,考慮到邊防高原地區特殊的作戰環境,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應用了大量新技術。保暖作訓服使用國內最新研製的高強聚醯胺纖維,採用雙包雙嵌紡紗技術,實現輕質與高強度的統一;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通過雙層配套式結構設計和羽絨、絮片複合材料的應用,在提高保暖效果的同時減輕了總重量。
  • 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 官兵們暖心又暖身
    高原邊防官兵穿新型防寒被裝巡邏羽絨作訓大衣、羽絨睡袋、輕便防寒靴……高原邊防官兵換新型防寒被裝專為高原高寒地區官兵定製的最新型防寒被裝,正在配發邊防一線!李超偉和王剛所在的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常年駐守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環境,官兵們執行巡邏任務經常在極端天氣條件下進行。深秋時節,內地一派秋色,雪域高原已寒風漫捲。執行戰備巡邏、作戰訓練任務,惡劣自然環境是最大的「攔路虎」。
  • 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高原嚴寒向來是邊防官兵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高海撥意味著風大、雪大還有雷暴和冰雹等惡劣氣候,以前邊防補給完全靠人馱馬拉。現在條件好了公路前伸,直升機、無人機等也可以及時支援,不過對於單兵來說最重要的防寒才是核心。
  • 三個樸素的故事,感受中國軍人的精神
    當初因為嚮往,所以走進軍營;因為喜歡,所以穿上這身軍服。但是從穿上這身軍服的那天起,我就明白這承載的責任與使命。起初,我也許是嚮往,但是後來不僅僅是嚮往,是熱愛。幾年的軍旅生活,讓我對軍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許是生活註定要有一些波折,2017年3月,楊詠舜在部隊組織體檢時查出甲狀腺癌。
  • 我軍為高原邊防官兵定製防寒被裝
    近日,我軍為高原邊防部隊 緊急研發、生產了一批新型防寒被裝 這批物資專門為部隊官兵量身定製 技術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體材質輕
  • 補壹刀:我們要向守衛邊疆的中國軍人深深致敬
    今天,我們想專門談談那些守衛國土、寸土必爭的中國邊防軍人。那些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01解放軍邊防部隊和平的維護者,同時也面臨著巨大壓力。如何實現對國家每一寸領土的守護?如何能在對手不斷挑釁、伺機蠶食的情況下維護國家利益?如何在最大限度內,守住國家的和平穩定?
  • 讓人淚目:粗糙不堪的九零後邊防軍人的「老年手」
    多年來,邊防軍人爬冰臥雪,堅守哨位。由於高寒,軍大衣都會凝成厚厚的一層霜。他們吃的是壓縮餅乾、自熱食品、冷硬饅頭,以及維生素藥。有些哨所沒有電,沒有電視,沒有信號,沒有網絡。一雙雙飽經風雪侵蝕的「老年手」,讓我們明白:我們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這些「老年手」戍衛著,是因為有這些國家脊梁頂起來的。這一雙雙飽經風雪侵蝕的大手,我們看著都難受心疼,若是他們父母看到會有怎樣的反應?他們才是我們最該追求的明星,他們是邊境地區最閃亮的明星!
  • 我駐高原邊防部隊一批新型保溫菜窖建成使用
    近年來,中央軍委有關部門十分重視駐高原部隊,特別是高原邊防一線部隊官兵吃菜難問題,各級後勤把高原邊防部隊作為重點保障對象,在物力、財力配置上給予傾斜,採取引進現代農業技術,建設新型溫室大棚、蔬菜工廠、保溫菜窖,實現貯菜於棚、貯菜於地、貯菜於窖,較好地解決了一到大雪封山鮮菜送不上來、留存不住的問題,邊防官兵餐桌上土豆、蘿蔔、白菜「老三樣」成為歷史。
  • 高原,為了邊防官兵的生命……
    為暢通高原官兵的生命保障通道,新疆軍區建立高原危重症急救後送機制,運用直升機等運輸工具快速後送患者,讓患者可以迅速轉移到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進行救治,保障了官兵的生命安全。9號上午,正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執行任務的戰士吳傳海突發急性冠脈綜合症,必須緊急救治。
  • 80瓶特殊的護膚品,寄到了高原……
    「  這幾天  駐守高原的邊防官兵們  收到一份超暖心的禮物  「希望叔叔們抹了後,  臉上不再傷痕累累」  趙彧可,11歲,是陝西西安一名五年級小學生。  十一期間,媒體報導了來自喀剌崑崙和阿里邊防一線的故事。
  • 邊防配發新型一體化單兵睡袋帳篷!零下40度也沒事
    【編輯/作者 崑崙軍志欄目 火光/魔魔】 前言:班公湖嚴冬已至,駐軍高原地區中國部隊也在相應地補充抗寒設施,建造新型抗寒營地,增強軍用帳篷禦寒性,後勤保障部隊給喜馬拉雅山地區邊防軍隊提供充足抗寒物資,並且在高原地區建設了保溫菜窯
  • 在這裡,中國軍人沒有守丟過一寸土地,也沒打過一次敗仗!
    中印軍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把這些年輕軍人推向致命肢體衝突的印度政治力量要對他們的死承擔責任。印度必須停止邊境冒險。」第二條:「多達17名受傷印度軍人被報導因得不到及時搶救而身亡,這反映了印度軍隊緊急救助傷員能力的嚴重落後。這不是一支真正有現代高原作戰能力的軍隊,印度輿論需要清醒。」
  • 新疆喀什軍分區邊防一線官兵足不出戶接受健康體檢
    新疆喀什軍分區提升邊防一線醫療服務水平  暖心!足不出戶接受健康體檢  ■劉 帥 李小龍  12月10日,一輛滿載醫療設備的軍卡開進了新疆喀什軍分區某邊防團塔吐魯溝邊防連的營院內。自此,該團轄區所有邊防一線連隊官兵足不出戶即可接受健康體檢。
  • 「軍旅鏡頭2020」高原軍人的這些瞬間讓人回味無窮
    這一年,他從戰友身上看到了熾熱、趣味和溫暖,這些軍營的平凡時刻,總是讓戰友們回味無窮。熾熱篇炮聲隆隆,硝煙瀰漫,沙塵漫天,戰車滾滾。沙場上的高原軍人總是讓人熱血沸騰,他們在戰位時刻用衝鋒的姿態書寫自己的強軍答卷,當你翻閱這些答卷時,戰士們的忠誠、無畏、勇猛、頑強便躍然紙上。
  • 我軍為高原邊防官兵量身定製一批防寒被裝
    其中,新型單兵睡袋融合17式單兵帳篷、睡袋、睡墊3個產品功能,填充了1300g,900蓬鬆度的防水灰鵝絨,利用工業結構設計與材料開發技術實現一體化突破,重量降低、體積縮小,較之前產品總體積減少50%,可適用海拔用5000米以上,-40℃以下高原高寒環境。
  • 【文明實踐在行動】團市委組織青年觀看邊防軍旅電影《守望相思樹》
    【文明實踐在行動】團市委組織青年觀看邊防軍旅電影《守望相思樹》 2020-12-02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邊防部隊換新防寒軍裝,很輕很保暖,方便作戰,過于帥氣!
    對於在高原地區執行任務的邊防戰士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嚴寒和缺氧,而邊防巡邏被裝是戰士們抵禦嚴寒的主要裝備。近日,解放軍開始換裝新一代邊防巡邏被裝,引發了廣泛關注。中國此次列裝的邊防巡邏被裝共有15個品種,包括防寒頭套、保暖作訓服、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作訓內衣、圓邊作訓帽、保暖絨衣褲、羽絨保暖棉衣褲、保暖棉背心、防寒外手套、防寒毛巾襪等。通過搭配使用,可以滿足戰士在高寒地區的各種被裝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