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大都對夏侯惇「拔矢啖睛」的典故不陌生——當初,呂布再度叛出朝廷,與袁術勾結,並為了表明誠心,把屯兵小沛的劉備驅逐了。當時的劉備,的確沒有能力,與呂布抗衡,於是只能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求助。可這時曹操也自顧不暇,畢竟他剛剛經歷了宛城之戰,損失慘重,所以只能先派夏侯惇前去,助劉備一臂之力。眾所周知,夏侯惇是演義中的名將之一,除非呂布親自上陣與他單挑,否則他大約沒什麼好怕的。
可是,這一次他卻陰溝裡翻了船——他戰敗高順,進行追擊的時候,呂布麾下一個名叫曹性的將領,彎弓搭箭,射中了夏侯惇的右眼。可惜,曹性並沒能因此高興多久。面對這樣的變故,夏侯惇反應非常迅速,他當場拔下箭矢,並將順帶而出的眼球吞入了腹中,震懾住了所有人,並在大家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將放出暗箭的曹性,變成了自己的槍下亡魂。
也就是說,演義中的曹性,雖然是呂布麾上的八健將之一,但是他卻仿佛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甚至有些樂極生悲。不過,說起真實歷史上的曹性,卻不容小瞧,他是三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呂布親口稱讚的武將,而且並評價為「健兒」。
先不說呂布本身「便弓馬,膂力過人」,眼光有多高,單說其麾下的武將,得到他的一句稱讚,有多不容易——高順,為人清白,擅長訓練士卒,甚至僅用七百人,就打造出了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陷陣營,他對呂布又忠心耿耿,寧死都不背叛,呂布不僅沒有稱讚他,反而對其知忠不用;張遼,在丁原和董卓麾下時,都是呂布同僚,從他後來的成就來看,他的能力同樣不容小覷,可是呂布不僅沒有稱讚他,甚至都沒有重用他。那麼,曹性為什麼能夠得到呂布的賞識和稱讚呢?
《英雄記》記載,公元196年6月的一個晚上,呂布麾下的河北名將郝萌突然反叛,攻打呂布的府邸。呂布在睡夢中被驚醒之後,衣冠不整的帶著美妾,從廁所翻牆而出,逃到了高順的陣營,高順通過呂布的描述,分析出反叛者的身份之後,率兵平定了叛亂。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郝萌背叛呂布的同時,又被自己部下的曹性背叛了,曹性拼著自己被刺殺,砍掉了郝萌的一條胳膊,讓郝萌失去了戰力。
立下大功之後,曹性又供了出了郝萌反叛的指使者,以及同謀,還向呂布表明了自己的忠心,這種情況下,呂布當然對曹性欣賞有加,盛讚曹性並不是什麼令人費解的事情。《英雄記》原文道:「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性言『萌常以此問,性言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謂性曰:『卿健兒也!』善養視之。創愈,使安撫萌故營,領其眾。」
畢竟,從這段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曹性不僅武藝高強,智商和情商也都很高,這樣的人,不管在誰麾下效力,能夠出人頭地,都不令人意外。可惜的是,三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能夠被呂布賞識的武將,從此之後卻下落不明,如今很少有人還記得他的存在。呂布殞命白門樓之後,他到底選擇了順應大勢,還是死忠,更是成了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