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2020-12-15 央廣網

近日,有媒體報導,安徽一名大學生遭遇校園詐騙案件,損失8萬餘元。此類案件在校園中並非個案,讓大學生了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大學生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情況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超四成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為主要詐騙類型

根據中國青年網調查顯示:41.5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這其中,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等詐騙類型最為多發,比例分別為74.34%、37.64%和36.06%。

「她缺錢了,看到有兼職信息,就抱著僥倖心理試了試。」商丘工學院學生陳寧的朋友曾遭遇過金融詐騙。她說,朋友看到有刷單賺錢的消息,便交了培訓費。一開始確實能賺到一些小錢,但她刷了幾次金額較大的單子時,對方卻不給返現了,「她知道自己被騙了,損失了三千多元錢,最終也沒能追回來。」

和陳寧一樣,青海大學學生任宇也曾遇到過社交陷阱類別的詐騙。他的同學QQ被盜後,以急用錢繳納學費的名義,發信息讓他掃碼轉帳,並告訴他之後會有銀行的延遲轉帳,並且出示了轉帳憑證。「我當時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轉過去了。」後來,任宇發現對方並沒有按照約定時間把錢轉過來,確定自己被騙了。

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金融詐騙類型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超九成認為大學生防範意識淡薄會導致被騙

對於遭遇金融詐騙的原因,大學生如何看待?調查顯示:91.29%的受訪者認為,被詐騙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防範意識淡薄」,其次為「社會機構對個人信息保護不足」和「相關行業監管和法律法規應進一步加強」,分別為77.11%和70.64%。

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學生馮琰君認為,校園詐騙多發,大部分原因是大學生防詐騙意識淡薄。她說,大學生往往心思比較單純,對絕大多數人很少設防備。「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加強校園和社區防騙宣傳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大學生們了解現在的詐騙手段,從而防止受騙事件發生。」

大學生被詐騙主要原因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近六成喜歡通過短視頻形式學防騙知識

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防金融詐騙知識,尤為重要。那麼,大學生更青睞哪種內容形式呢?在本次調查中,57.27%大學生選擇更喜歡通過寓教於樂的短視頻,了解金融安全防範知識。

「我喜歡刷短視頻,如果通過短視頻了解防範知識會更容易接受。」蘭州大學學生魏彥龍之前通過學校講座了解過一些金融安全防範知識。他認為,比起看文字,短視頻能更快提取信息,「我希望通過短視頻了解金融安全知識,我更期待一些漫畫等類型的視頻,這種形式更生動有趣。」

此外,在獲取金融安全知識的渠道方面,調查顯示:83%的大學生表示經常通過網絡媒體了解防金融詐騙知識,其次是活動講座、親友老師、電視廣播,分別佔比77.58%、73.43%、56.35%。

大學生喜歡的金融安全防範知識宣傳形式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高校教師:大學生要增強防範意識,也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價值觀

西南財經大學團委書記王偞婷認為,在大學生群體中,金融投機行為往往是金融詐騙得逞的原因之一。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除了增強防詐騙意識,還應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財富,正確認識投資與投機的差別,真正將關注點著眼於自身發展與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奮鬥。「金融詐騙等社會亂象,反映出的不僅僅是金錢問題,還反映了青少年財商素養缺失的隱患。西南財經大學近年來一直專注於青少年財商素養提升等志願服務,讓大學生們走進社區和中小學進行財經知識普及,也是希望能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為國民財商素養提升貢獻力量。」

江南大學團委書記單雲婷認為,通過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基本具備防範金融詐騙的意識,也樂於通過短視頻了解學好金融安全知識,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教育宣傳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為此,她建議,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現在,一方面可以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平臺加強金融安全教育,強化大學生防範金融詐騙的意識;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應當牢記「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消費警惕掉進陷阱,生活拒絕盲目羨慕,交友設置一定原則」,「平時多關注相關資訊,掌握基本法律常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合理的消費觀,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寧、任宇為化名)(記者 李華錫)

相關焦點

  • 金融詐騙有多猖狂?年輕人易上當 愛情的騙子最難防
    就在不久前,張大爺曾收到一條中獎簡訊,登陸連結網站後,對方要求張大爺向指定帳號先打入1萬元的稅收和保證金才可以領獎,但匯款後張大爺發現對方已經關機,才發現自己是上當受騙。此類中獎詐騙伎倆已不再新鮮,多年前「非常6+1」電視中獎詐騙簡訊就已經鋪天蓋地,無數「幸運觀眾」不幸中招。
  • 超四成大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 小說最受歡迎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大學生每天花多長時間用於閱讀?最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讀書話題,對全國864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學生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超四成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小說、名著、傳記最受學生歡迎,近六成學生對自己讀書的情況不滿意。
  • 遇到網絡詐騙怎麼辦?看這裡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各種網絡詐騙套路層出不窮,如果被網絡詐騙應該如何進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大家要好好看看接下來幾點。遇到網絡詐騙怎麼辦?看這裡 ①網際網路金融詐騙的法律認定1、網際網路金融詐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網際網路作為手段,騙取公私財物,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的行為; 另一種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假冒「網際網路金融」或者通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騙取他 人財物的行為。
  • 菏澤農商銀行開發區支行開展防範金融詐騙宣傳微沙龍活動
    支行工作人員懷疑該名客戶遭遇了金融詐騙,及時勸導客戶核對清楚對方信息後再打款也不遲。藉此機會,為了提高現場群眾防範金融詐騙的能力,支行員工就地在廳堂內展開了微沙龍活動,為百姓普及金融詐騙相關知識。首先,對金融詐騙的相關特徵予以宣導。凡是陌生人詢問銀行卡號,密碼、冒充領導、陌生簡訊連結、高息存款、巨額大獎等敏感信息的一般都是金融詐騙。
  • 大學生暑期作息情況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暑期作息話題,對全國217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
  • 大學生宅家體重調查:超四成假期變胖,超六成返校後會減肥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假期體重變化話題,對全國1631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變胖,近四成胖了4-6斤;缺乏運動、美食誘惑、作息不規律成變胖主因,近六成大學生假期偶爾進行過體育鍛鍊,近九成擔心變胖影響形象,近九成認為適當運動和合理飲食有利於保持健康體重,超六成開學後會減肥。
  • 360金融反詐星球計劃 :依託AI全場景打擊電信詐騙
    ,向廣大用戶科普最新的電信詐騙騙術和防騙建議,受到全國各地公安和司法官方新媒體矩陣主動轉載,覆蓋人數超3000萬。反詐研究:360金融旗下反詐騙研究團隊360金融反詐實驗室基於大數據和技術分析,以及對詐騙案例的調查分析,專注於網際網路金融電信詐騙的深度研究。曾聯合360集團網際網路安全中心發表《2018智能反欺詐洞察報告》,並基於金融科技領域的長期研究,發布《假冒有關部門電信詐騙分析報告》和《註銷網貸帳戶電信詐騙分析報告》等專項研究報告,獲得相關部門、媒體和專業研究機構的認可。
  • 溫州女大學生畢業遭遇崩潰一幕!已有14人上當,被騙幾十萬元
    對於網貸,大學生們肯定不陌生,只要信用良好,下載貸款APP就能貸到錢。可是躲過了網貸平臺的坑,卻有可能遇上以「註銷網貸帳號」為由的詐騙。貸款詐騙的套路再次「升級」,6月份以來,溫州就有14名大學畢業生落入「註銷網貸帳戶」的騙局,損失共計51萬元。畢業了要「註銷網貸帳戶」?
  • 播放量超500萬!退伍大學生用短視頻為超前消費敲響警鐘
    去年,龔羅萌通過網絡和校園報導,了解到「金葵花在行動」金融安全知識宣講活動。近期,他又關注到不少校園金融詐騙新聞事件,感觸頗深,於是借著本次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招商銀行聯合舉辦的「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他想拍攝一個真實記錄大學生生活的短視頻。  「十一月底,我了解到『金葵花在行動』活動又舉辦了,今年是短視頻徵集的形式。」
  • 網絡詐騙趨勢報告:直播間詐騙金額驚人 花樣繁多
    具體到2019年網絡詐騙主要類型看,金融詐騙、遊戲詐騙、兼職詐騙成為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網絡賭博詐騙、交友詐騙和金融詐騙則成為人均損失最高的三類詐騙。舉報量最多、人均損失又遙遙領先的金融詐騙正迅速蠶食著受害者的錢包。從網絡詐騙受害者的地域特徵來看,「北上廣」均出現在榜單上。
  • 「大學生錢包遭二次收割」「註銷校園貸款帳戶」詐騙高發
    對於網貸很多大學生心裡已經有所防備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躲過了網貸平臺的坑還有可能遇上以「註銷網貸帳號」為套路的詐騙近期騙子利用以上話術大肆行騙受害人多為90後畢業生或在校生該騙局被稱為「註銷校園貸帳戶」詐騙1
  • 金牌理財公司金融詐騙背後的邏輯
    但是,正如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複雜的金融產品背後,是監管的缺乏造成的失控。以下文章來自網際網路原文:從債盈寶案看金融災難緣由,不是因金融創新,而是詐騙和監管失責近年來,6000個融資平臺暴雷,8000多億未兌付,殃及3、4億人,以金融災難來形容一點不過分。這場金融災難是如何產生的呢?
  • 「假客服」囂張行騙,馬上金融帶你戳穿詐騙套路!
    近日,假客服詐騙案件再為「熱點」,短短一個月,已有多地警方接到報警電話稱,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機構客服對借款人進行詐騙。2020年8月8日,東莞常平某派出所接到報警稱,包先生用手機下載了一款借貸軟體,結果貸款不成反被騙近2萬元。「我當時手頭急缺一筆周轉資金,就想著在網上找一個網貸APP。」
  • 「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啟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雨桐 供圖本次活動圍繞金融安全、投資者教育、財商素養等主題內容,面向全國各地大學生徵集創意短視頻,同時邀請金融領域專家教授、資深人士等,向廣大學生和網友普及金融安全知識,提升財商素養和投資意識與能力,進而助力國家金融安全工程建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360安全大腦預警網詐新威脅 六大詐騙變種捲土重來
    一線城市成騙子「淘金地」廣東人更懂得維權2019年,騙子又度過一個有「升」之年。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社交平臺成騙子「大舞臺」在社交平臺上,無緣無故向你獻殷勤的人,可能是騙子。報告顯示,QQ成為受害者接觸詐騙者或詐騙信息的最主要途徑,佔總量的10.69%。其次為微信,佔總量的10.38%。電話這種相對傳統的工具,排在第三位,佔總量的9.76%。
  • 超三成在校大學生曾遭遇性暴力/性騷擾!校園裡「狼出沒」,學校怎麼辦?
    據中國計劃生育協會近日在京發布的《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超3成在校大學生曾遭性暴力或性騷擾。
  • 網際網路金融詐騙的特點,遲到的P2P出借人知識來啦!
    除了網際網路上詐騙技巧和手段多之外,網際網路金融詐騙更是有恃無恐。我個人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有六個主要特點。1、成本低。在網際網路金融模式,資金供需雙方可以通過信息網絡平臺,為自己的身份,李來房,定價和業務操作來實現,而無需傳統的中介,沒有生意就是生意資,控股沒有利潤。
  • 持續開展防範金融詐騙工作 省唄在行動
    在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助推了金融詐騙案件的發生。其緣由是網絡欺詐違法成本低,而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和愈演愈烈的詐騙行為,而想要減少受騙案件的發生以及降低受害人損失金額,關鍵在於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從源頭杜絕金融詐騙案件的發生。
  • 外媒:去年裸貸的女大學生,今年有三成得了愛滋...
    當追債公司的人出現在小敏家中,她的父母急得差點跳樓。原來,23歲的小敏剛步入社會,發現身邊的同事都在用著自己從來都沒想過的奢侈品,包包、首飾、電子產品;各種「巧合」下,小敏也陷入了「裸貸」的困境中。短短一年的時間裡,「表面風光」的小敏欠款高達600萬!
  • 大學生情侶「做兼職」變「卡販子」 警方再端一個電信詐騙團夥
    可這三名在校大學生圖一時之快,為獲不當得利,竟衝動變魔鬼,明知「山有虎」,這種不法行為涉嫌犯罪,還是僥倖地幹起了這種倒賣銀行卡的「兼職」生意。結果,結果呢,一對大學生情侶及一名同校學生,還有一名20餘歲的同齡人,4人因倒賣銀行卡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被安仁警方一鍋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