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一定要看看!

2020-12-18 騰訊網

腫瘤的治療,已經從千篇一律的傳統治療,逐步發展到了「量體裁衣」的「精準醫學」時代;基因檢測,是精準醫學時代的腫瘤早篩、診斷、治療,無法繞開的核心話題。現在,大家就跟著小編來看看這些靠譜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做選擇!

一、基因檢測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CCTV 發現之旅》頻道對基因檢測的報導。

基因檢測是一種實驗室生物學檢測技術,可以通過組織、血液、唾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它可以在疾病的臨床症狀未發生之前進行早期診斷,為臨床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疾病易感基因檢測如同一本個人健康說明書,它告訴我們生命該如何正確使用。

人的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而基因就是DNA中真正有含義的片段。癌友之所以會得腫瘤,歸根結底是由於身體內累積了許多有害的基因突變,千奇百怪的變異,最終導致了癌症。基因檢測就根據基因檢測的結果再選擇哪一種化療藥物或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從而實現癌症的個性化治療。

基因是生命體的遺傳物質。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癌細胞中不少基因是變異的:有的基因缺失了,有的基因重複了,有的基因長歪了……利用各種方法,把這些變異的基因找出來,仔細分析,可以協助臨床診斷、指導治療選擇、輔助監測疾病復發和耐藥、預估生存期等。

二、癌症患者一定要做基因檢測嗎?

廣義上講,所有腫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檢測;狹義上講,根據指南推薦,不同的病種、不同的分期、出於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適合做不同的基因檢測。

比如,一個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療,家庭經濟情況一般,只是為了看看,是否有合適的已經在內地上市的靶向藥可用,那麼只要測一下最常見的那幾個基因就可以了。再比如,一個超級土豪,是一個肉瘤,其他藥物治療都失敗了,但是依然想碰碰運氣,看看是不是自己還有靶向藥可用:不管是已經上市還是處於臨床試驗研究階段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想知道。那麼,他或許可以選擇做一下跨癌種的、儘可能多的、幾十上百甚至全部的基因。

國家衛健委之前頒布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8 年版)》,明確指出: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需在病理組織學確診後或基因檢測後方可使用。其中也羅列了需要和不需要癌症基因檢測的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大分子單克隆抗體類藥物。

但是,在癌症的治療過程當中,有一部分人在接受靶向治療前,選擇不做基因檢測,而這種治療方法就叫做盲試。對比基因檢測,盲試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即能省錢又能節省時間。那麼,到底什麼情況才可以跳過基因檢測,直接進行靶向治療呢?

情況一:靶向藥單一

一些種類的癌症,可能突變類型比較單一,對於靶向藥也沒有可選餘地,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盲試,一旦發現沒有效果,就需要更他療法。

情況二:生存期不樂觀

對於一些癌友,可能醫生的預估不足6個月,並且經濟條件也不好,這種情況,如果拿半個月等一個不確定的結果的話,就顯得太冒險,所以不如直接進行盲試,把錢用在刀刃上,挑選概率最大的進行嘗試,俗稱「闖大運」。

當然盲試也有著自己的短板,在沒有基因檢測之前,用藥基本靠「猜」,而效果也基本靠「經驗」,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對於是否進行靶向治療,大家可以在諮詢主治醫生後慎重決定。

三、是不是所有靶向藥,都要做基因檢測?

當然不是。有些抗血管生成為主的靶向藥,目前並不知道,哪個或者哪幾個基因變異,與這些藥物的療效有相關性。比如:索拉非尼、阿帕替尼、舒尼替尼、貝伐珠單抗等靶向藥,並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檢測,如表1。

四、基因檢測,選擇什麼標本最合適?

做基因檢測,是檢測腫瘤細胞的突變,因此需要獲取腫瘤細胞。臨床上通常有3種方式:

術中腫瘤樣品

穿刺活檢樣品

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使用很細的針刺入疑似腫瘤,來獲取少量細胞用於分析。這樣創傷很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對患者影響小。

液體活檢

液體活檢,主要是指通過分析血液裡的癌細胞或者癌細胞釋放的DNA進行分析,判斷癌症突變類型。這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晚期癌細胞,或者癌細胞的DNA,會經常跑到血液裡面,現代技術有可能把它們捕獲,進行分析。

「液體活檢」是目前最熱門的技術之一,最大的優點是無創,風險小,而且可以反覆多次取樣,但目前依然以組織病理切片的基因檢測,準確度最高,是業內公認的金標準。雖然它也不是100%完美(比如還有空間、時間、異質性的問題)。但是,常常能遇到病友無法取得足夠的組織,或者組織標本年代久遠,這類情況下,也可以考慮用血液標本代替。

我們一般推薦的優劣順序是:

最近手術或活檢新取的組織標本>1-2年內的組織標本>最新的血標本>2年以上的舊的組織標本。

五、基因檢測有很多方法,這些方法可信嗎?會不會存在誤差?

任何一種生物學檢測方法,準確率都不可能達到100%。但是,目前國際、國內共識中推薦使用的基因檢測方法,都是經過大量實驗數據驗證和臨床評估的,都能很好地表現腫瘤的基因狀態。

所以,雖然不同的基因檢測方法敏感性、特異性之間稍有差別,但總體而言,只要是通過了國家官方認證的檢測技術,都可以使用。

六、血液基因突變動態監測,有什麼用?

血液中基因突變的濃度變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的變化,甚至有時候比影像學更提前,比腫瘤標誌物更準確。

因此,對於一些攜帶非常常見的基因突變的病人,如果碰巧腫瘤標誌物又不敏感,那麼利用血液基因檢測(就檢測那一兩個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即可,價格可承受),每隔2-3個月測一次,通過基因突變的濃度變化和性質改變,可以提前發現疾病復發、提前預警藥物耐藥等。對於攜帶EGFR突變且口服靶向藥治療的病人,如果每隔2個月測一次血液中EGFR相應突變的濃度變化,國內外的眾多研究提示,可以比影像學平均提前4-6個月發現耐藥。

七、治療一段時間後,要不要重新做基因檢測?

事實上,腫瘤組織內的基因,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新的突變,過程是完全隨機的。各種治療手段可能會影響突變發生的頻率,也就是說原來是平均每10萬個細胞每天突變1次,現在變成了平均每1萬個細胞每天都要突變1次。

因此,我們一般僅推薦接受了靶向治療的病友,在藥物耐藥、疾病進展以後,酌情考慮再次行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用了一段時間以後,耐藥了,有一部分病人會富集出有更新的靶向藥可用的新的突變。

八、有基因突變,是不是一定有靶向藥可用?

不是。基因突變的類型太多,絕大多數基因突變,目前無法明確是不是和腫瘤有關;大多數能明確和腫瘤一定相關的基因突變(比如P53突變、KRAS突變、MYC擴增等),目前尚無已經上市的靶向藥。因此,經常發生測了基因突變,但是依然沒有合適的、已經上市的靶向藥可以選擇。

九、用PD-1抑制劑,為何也要做基因檢測?

腫瘤突變負荷(TMB)高的患者,PD-1抑制劑的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長,更適合接受PD-1治療。因此,在接受PD-1抑制劑治療前,做一些TMB的檢測,意義重大。

攜帶JAK1、JAK2、BM2、HLA、STK11等基因突變的患者,可能對PD-1抑制劑天然耐藥,所以要提前檢測一下。

攜帶EGFR突變、MDM2擴增的病友,使用PD-1抑制劑,可能發生爆發進展,所以也要提前檢測一下。

攜帶PBRM1、POLE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PD-1抑制劑,療效很好。有時候,也可以測一下碰一碰運氣。

來源:醫世象

責編:葉正松

相關焦點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5、腫瘤患者做基因檢測,應該使用腫瘤組織還是血液做樣本呢? 目前,腫瘤患者以治療和監測為目的的基因檢測,常用樣本有兩種,腫瘤組織和血液。取腫瘤組織做成病理切片用於基因檢測,準確度高,是腫瘤基因檢測的金標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優先選擇組織樣本。
  • 哪些肺癌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如何選擇最合適的基因檢測方案?
    如果是手術標本診斷的鱗癌,一般不推薦做驅動基因檢測,因為目前治療相關驅動基因主要還是發生在腺癌中。 而在小標本診斷的情況下,這部分組織可能並不能反映整體腫瘤組織的狀態,尤其是對於混合性腫瘤組織來說,鱗癌的診斷不一定完全正確。同時,臨床實踐也告訴我們,有部分鱗癌患者基因檢測能發現驅動基因陽性,療效也比較好。因此,小標本診斷鱗癌的患者可考慮進行基因檢測。
  • ...您的健康,我們專家有話說】為什麼肺癌靶向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
    身體狀態較弱的老年患者,靶向治療也是安全的。靶向藥物分為小分子藥物和單克隆抗體兩類。 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往往要進行基因檢測,看患者體內是否存在靶向藥物治療的靶點--「基因突變」。 哪些肺癌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隨著基於NGS的腫瘤基因檢測逐漸成熟,並在2015年起開始進入臨床應用階段,國內出現了技術水平和商業模式都較為成功的頭部企業,燃石醫學就是代表之一。腫瘤基因檢測被稱為金礦之地,如何深挖金礦?燃石醫學們的模式和前景如何?
  •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科普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據研究結果: 臨床病理分期,即TNM分期仍是預測肺癌患者生存時間的最主要也是最穩定的指標,肺癌患者的預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疾病發現時腫瘤的TNM分期,不同臨床分期的患者預後具有顯著差異 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年齡、性別及治療的規範性都是重要的預後因素 與腫瘤的分期顯著相關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以幫助患者篩選出藥物作用的靶點,達到最好療效。「基因檢測就像一把鑰匙配一把鎖一樣,讓藥物與你的身體進行精準匹配。」楊帆教授表示。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大Panel即同時可以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的技術,可以擴大搜索範圍,幫助患者篩選出更多藥物作用靶點,也更容易發現罕見的基因變異形式。
  • 哪些腫瘤需檢測MSI?這6類患者必須檢測!
    MSI現象於1993年被Jacobs等人在結直腸癌中首次發現,與癌症發生有關,可用於癌症檢測。 由於微衛星數量龐大且遍布整個基因組,因此位於多個基因上的微衛星不穩定將會導致與腫瘤相關的多個信號通路中的多個基因功能異常,進而導致 MSI-H 腫瘤的發生發展。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
    及3款華大基因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因為腫瘤細胞易發生染色體變異(即非整倍性),這種現象可在多個癌種患者的腫瘤細胞中都存在,其原因可能是由於腫瘤細胞中與有絲分裂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使染色體發生不均等分離,從而導致檢測出較多的CNV[4]。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掀起IPO潮,行業開啟淘汰賽
    來源:一財網6月12日,燃石醫學(BNR.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收漲49.27%,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二代基因測序)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創始人、CEO漢雨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腫瘤基因檢測目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但行業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幾年前有幾百家企業號稱在布局這個行業,現在排在行業前面的七八家企業就已佔領市場份額的80%。基因檢測起源於美國,發展於中國,企業上市後,可以獲得更加充足的資本,預計將在研發、註冊等加大投入。
  • 痛風患者吃藥前要做基因檢測?真相揭曉,這3種藥物副作用要當心
    痛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引起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因此需積極用藥來消炎止痛和降尿酸。痛風患者吃藥前要做基因檢測嗎?別嘌醇是痛風常用藥,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防止其轉化成尿酸,進而減少尿酸合成,降低血液中尿酸濃度,此類藥物能治療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石以及痛風,同時也應用於尿酸性腎病和尿酸性腎結石。
  •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在情人節做最健康的告白吧
    現行健康檢查主要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概念,希望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血液生化檢驗、腫瘤標記指數、斷層掃描、核磁共振、心血管影像分析等),在疾病尚未惡化之前及早讓患者接受治療,讓患者獲得最佳效果。
  • 痛風患者吃藥前要做基因檢測?治療痛風藥物要警惕哪些副作用?3種藥...
    痛風患者吃藥前要做基因檢測嗎?不過用此藥物前需做基因檢測,因為藥物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和皮疹;也有部分患者發生免疫系統反應,如肝臟受到損傷和淋巴結腫大,不過只要停藥後就能恢復。 別嘌醇也會誘發嚴重的不良反應,如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和剝脫性皮炎,甚至誘發死亡。別嘌醇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僅僅跟藥物本身特性有關,也跟不正確的用藥方式、用藥劑量大、身體素質以及錯誤的用藥時間有關。
  • 抑鬱症易感基因檢測:遠離抑鬱,做健康青年
    抑鬱症患者親屬患病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 倍,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 易感基因檢測揭開遮住陽光的抑鬱症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對抑鬱症實現早發現、早知道、早預防。
  • 癌症基因檢測 讓靶向治療「有的放矢」!
    12月7日下午,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迎來了腫瘤中心學術會議(第7場呼吸腫瘤專場)。
  • 對比2019版,2020 中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檢測專家共識有哪些更新?
    日前,《中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檢測專家共識(2020版)》發布,對比2019年版,主要有哪些更新呢,一起來看下吧! 適宜進行基因檢測的對象 根據檢測目的對適合基因檢測的人群進行了細分。
  • 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對於早期肺癌患者來說,有手術機會是非常幸運的。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 該研究分析了2011-2017年間接受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術的324例I期&II期肺腺癌患者。
  • 專訪海普洛斯創始人、董事長&CEO許明炎:專注腫瘤基因檢測賽道 大...
    從技術角度來說,核酸檢測相對於腫瘤基因檢測,技術要求相對較低,更多的挑戰在於,企業整體的運營能力和大量樣本的處理能力。近日,海普洛斯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許明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介紹,做腫瘤基因檢測可能一天處理幾十個幾百個樣本,但是做核酸檢測,一天可能要處理幾萬個幾十萬個樣本。
  • 醫生告訴你:肺癌病人基因檢測的幾個問題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接受了手術的肺癌病人不需要進行基因檢測。實際上,進行了根治性手術的肺癌患者,由於手術獲取了完整的腫瘤,進行基因檢測的結果是最準確的。二、用活檢組織和血液做基因檢測,哪個更好呢?應該說各有利弊,互為補充。用活檢或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檢測,最大的優點是檢測的敏感性高。因為是直接對癌細胞進行檢測,所以即使基因突變的量很低,也比較容易被檢測到。但是缺點是會出現「以偏概全」的情況,其原因來自於腫瘤的「異質性」。
  • 腫瘤患者居家期間,如何檢測自身營養狀況?
    我們都知道在醫院裡,臨床營養師和醫生會通過全面詳細的營養篩查評估手段為腫瘤患者診斷是否存在營養不良的狀況。但是患者一旦出院,要怎麼通過自查來快速了解自己的營養狀況呢? 今天,我們請到了四川省腫瘤醫院—唐小麗護士長,來為我們解答,腫瘤患者在出院後、居家期間應該如何檢測體重。
  • 基因檢測——破解人類程序編碼
    比如男性腫瘤基因檢測套餐,通過男性腫瘤基因檢測可以預知自身是否是高危人群以及通過良好的預防措施提高自身的健康免疫力;篩查的疾病有結腸腺癌、鼻咽癌、食管癌、白血病、肝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