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基因突變在肺癌中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與之相應的靶向藥物不斷被研發並應用於臨床,靶向治療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重要治療手段,但是並非適合所有肺癌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必須進行基因檢測,只有存在基因突變的患者,才能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今天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肺癌的基因檢測與靶向治療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肺癌的靶向治療?
肺癌的靶向治療主要是指通過幹擾肺癌生長和增殖涉及的一些分子,而阻斷肺癌生長與擴散的一種治療手段。
靶向治療是相對於傳統化療而言的,靶向治療的目標性更強,毒性反應少,不良反應程度輕。身體狀態較弱的老年患者,靶向治療也是安全的。靶向藥物分為小分子藥物和單克隆抗體兩類。
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往往要進行基因檢測,看患者體內是否存在靶向藥物治療的靶點--「基因突變」。
哪些肺癌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癌症患者。癌症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基因疾病,是由於人體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而這些基因突變參與細胞的生長和增值,使得細胞不受控制、惡性增殖,最終成為癌細胞。
目前發現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體內存在這些基因突變,腺癌或不吸菸的鱗癌患者體內這些基因突變機率更高。醫生就會建議這些人做基因檢測,根據基因突變情況從而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這就是依照基因檢測結果進行靶向治療的原理。
不做基因檢測直接進行靶向治療行不行?
不做基因檢測而選擇盲目用藥,服用一段時間後檢查看,腫瘤縮小了就說明有效就繼續用藥,無效再換其他治療方案,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藥物針對單個基因,就是說你吃一種靶向藥無效只能說明你這個基因沒有突變,但你可能還存在其他基因突變。
已知的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已達幾十種,若逐一嘗試靶向藥物只是浪費治療時間。
檢測的基因種類越多費用越高,能不能只做幾個基因?
一次基因檢測可同時檢測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基因的突變狀態。
為了省錢只做幾個基因可行,但每次檢測耗時兩周;而且每次送檢都需要一定的人體腫瘤組織標本,多次檢測就需要多次穿刺活檢。
因此一次檢測應儘可能覆蓋基因種類,以免重複從患者體內穿刺取組織給患者帶來痛苦,同時爭取治療時間。
為什麼要反覆進行基因檢測?
一種靶向藥品使用久了就會發生耐藥,要想篩選其他靶向藥物,就要查看目前的基因突變情況,因為基因突變狀態隨著治療的進行是會發生變化的。以前的基因檢測結果不能為目前的治療提供依據,所以要重新檢測。
不想做穿刺活檢了,還能做基因檢測嗎?
除了活檢組織標本(固體)之外,胸水、血液、腦脊液、腹水、心包積液等也可以做基因檢測,只不過這些標本中腫瘤細胞含量較少,會出現假陰性檢測結果。假的陰性結果會喪失一些靶向治療機會,所以最好能通過穿刺活檢組織做基因檢測,保證基因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劉寧紅
主任醫師
北京老年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北京市海澱區腫瘤專業質量控制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慢性病防治委員會委員
從事腫瘤學內科專業17年。擅長實體瘤化療、靶向治療及晚期腫瘤的癌性疼痛等各種症狀控制治療。
出診地點:
門診大廳一層 腫瘤內科門診
出診時間:周二、三、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