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PP不是臺灣的出路,改善兩岸關係,才有發展空間

2020-12-26 這有看點

作者:昊彥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亞洲經濟開始進一步盤活,協定組織內的國家將逐漸消除貿易壁壘,加強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進一步提升區域的經濟協作能力。但是臺灣地區卻因為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係,導致其無法融入亞洲經濟的新模式和新形勢中,這對臺灣地區來說是經濟上的落後。

RCEP的重要性

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這直接導致兩岸關係的惡化,不能加入RCEP勢必將對臺灣地區經濟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共有十五個成員國,成員國經濟總規模超過26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GDP的30%。

RCEP最大優勢就在於關稅,協定規定了成員國之間的整體關稅廢除率將高達91%。這對亞洲國家來說,將會是一個長足性的進步,同時對臺灣地區來說,也將是一個不好的消息。

日韓籤署了RCEP之後,日韓的汽車零件和機械廠商將進一步進入亞洲市場,那時候臺灣地區的汽車配件企業的優勢就不復存在。同時臺灣地區作為RCEP之外的地區,較高的關稅將勢必加大產品的成本,這對臺灣地區經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面臨困境

RCEP籤署之後,臺灣地區就像是經濟上的亞洲孤島。據相關機構研究表示,由於未加入RCEP,臺灣地區2030年的出口值將減少80億美元。又由於臺灣地區的特殊性質,其經濟對於進出口的依賴性較強,石化、鋼鐵、紡織上遊原料等多個行業將受到嚴重衝擊。

中國作為RCEP經濟體的主要組成國家,將憑藉RCEP的大船迅猛發展,但是臺灣地區就將面臨被邊緣化和競爭考驗。隨著RCEP的不斷發展,臺灣地區將長期無緣與各項區域整合,經濟將面臨發展困難。

雖然民進黨當局在不斷爭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但是這也只是民進黨當局的一面之詞,同時也是他們轉移臺灣地區內部矛盾的一種手段。高雄石化公司高管羅鼎俊表示,「CPTPP不是臺灣的出路,臺灣的出路還是要改善兩岸關係,才有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

相關焦點

  • 蔡英文毀了兩岸關係!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兩岸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以致臺灣不能加入RCEP,無法融入區域經濟。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15個成員國經濟規模高達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三成,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對臺灣而言,RCEP經濟體是重要的經貿夥伴。
  • 銳評|兩岸關係不好,臺灣沒有「國際空間」,拜登撐腰也沒用
    這其中就川普政府時期退出的6個「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移民協議、伊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世界衛生組織等6個組織。退群,美國在群裡就沒發言權;重新「入群」,意味著重新獲得發言權。以中美關係現狀來說,拜登政府在中國問題上未來大概率還是會把中國作為競爭與遏制對象會繼續,只是方式或手法與川普有所區別罷了。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我的結論是,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
  • 馬英九:兩岸關係不改善 臺灣難繁榮
    圖源:視覺中國海外網9月18日電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17日下午來到臺灣豐原慈濟宮出席活動,期間馬英九表示,由於來臺的陸客減少,臺灣不景氣,兩岸關係如果不改善,臺灣很難繁榮。香港「中評社」報導稱,臺灣豐原慈濟宮周遭是豐原最熱鬧的廟東商圈,但慈濟宮正對面的指標性商業大樓卻掛上了「整棟出租」的紅布條。看到此番景象,馬英九有感而發表示,臺灣人購買力下降,有能力購買的陸客又不來,臺當局的兩岸政策如果不改,要想繁榮是很困難的。
  • 國臺辦: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來,兩岸關係才能改善
    新京報快訊 據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日回應「臺灣當局領導人在新年講話中涉兩岸關係內容」時表示,講話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謀「獨」本性。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 新竹縣市發紅包 朱立倫:重振臺灣經濟 改善兩岸關才是重點
    【環球網綜合報導】表態參選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2日上午前往新竹縣關西鎮太和宮、新竹市關帝廟祈福,並給民眾發紅包。對於2020國民黨如何籌劃,朱立倫表示,2020最重要的目標不是個人贏,而是整個國民黨要贏,藉此重振臺灣經濟,改善兩岸關係,讓民眾過好日子。
  • ...會影響兩岸關係?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
    2020-11-12 03:04:34來源:FX168 【國臺辦回應美大選是否會影響兩岸關係】11月11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島內有輿論認為,美國大選之後是兩岸尋求和解,重回正軌的契機。
  • 臺灣地區政黨體制與兩岸關係的內在聯繫
    於「兩岸關係」的對立性方面,兩岸關係指的就是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的關係問題,而兩黨對於兩岸關係的對立性,集中體現在對「九二共識」的看法上。國民黨對「九二共識」是認可的,並且提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口號,試圖尋求與大陸關係的穩定平衡點。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多次提到兩岸具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也因此向好的方向發展。相反,民進黨完全不認可「九二共識」的說法。
  • 「新南向政策」潰敗 臺灣經濟出路何在
    蔡英文之所以如此有計劃、有部署、有步驟地推進「新南向政策」,正是基於政治上的考量。一方面,蔡英文上臺伊始便明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核心意涵,而民進黨的「臺獨」路線必然會導致兩岸之間原有的經濟往來與合作中斷,這一點蔡英文心知肚明。
  • 陸委會前副主委:兩岸關係若不改善 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林祖嘉 作者:吳生林「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今天(12月9日)上午,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的陸委會前副主委、臺灣知名經濟學者林祖嘉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在臺北會場發表演講,向民進黨當局發出警示。
  • 黃智賢:兩岸統一對臺灣大有好處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學術研討會上,臺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發表講話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是完成兩岸的統一,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臺灣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尤為重要。會後,香港中評社對黃智賢進行了專訪。
  • 「為臺灣年輕人提供更大文藝發展空間」——兩岸文化工作者談「26...
    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許雪毅、趙博)「很多臺灣年輕人熱愛藝術,充滿理想,他們很有興趣到大陸實習、就業、創業,『26條措施』出臺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說。
  • 國臺辦再談「臺灣大選」:選舉結果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國網直播1月15日訊)今天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就兩岸關係熱點等問題答記者問。以下為相關內容實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在近期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獲得連任,請問這一結果對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情況之下,大陸對臺政策的總體考慮是什麼?謝謝。
  • 躊躇滿志的民進黨當局誤判形勢,兩岸關係恐遭致命衝擊
    近年來,兩岸關係持續緊張,楊毅周認為,責任在臺灣當局。他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進對臺灣當局和「臺獨」形成了很多阻礙作用,習總書記去年1月2日講話之後的第二波「西進大陸」潮也引發了臺灣當局的恐慌。因此,臺灣當局不惜一切代價阻礙兩岸關係、打壓兩岸交流合作,並且推出了「反滲透法」等「法律」製造「綠色恐怖」,讓臺灣同胞對兩岸交流,尤其是兩岸融合發展心有餘悸,從而導致了兩岸關係的緊張。他指出,蔡英文5月20日的講話仍然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同時宣布要成立「修憲委員會」,這給兩岸關係帶來了非常嚴重的隱患。因為,這很有可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推進「法理臺獨」,這對兩岸關係來說將會帶來非常致命的衝擊。
  • 回顧與展望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趙博)全國臺灣研究會29日在北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指出,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加緊「去中國化」動作,刻意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
  • 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
    特別是民進黨上臺以來,就往「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還在國際中公然說出「臺灣獨立」的言論,如今蔡英文就職演講,或緩和兩岸關係?臺灣專家:不會有任何改變不得不說,如今臺灣已經完全被「臺獨「分子所裹挾,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不得不屈服於」臺獨「分子的淫威之下。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的連任成功,更是標誌著臺灣地區反對」臺獨「的理智民眾已經難以形成戰鬥力。
  • 臺灣要涼涼?臺學者稱:緩和兩岸關係,是美國民主黨一貫想法
    對美國而言,希望不要有太多的動亂,希望兩岸之間有緩和氣氛的存在,坎貝爾的說法是他個人看法,但是也傳達民主黨一貫的想法,不是全面性對抗中國,是希望跟中國在某些議題上有合作可能。他表示,川普呈現中美對抗的格局,拜登上臺,美中競爭關係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和川普應該是有不同作法。坎貝爾的說法是認為。
  • 2020兩岸關係回顧(二):兩岸民間交流凝心聚力,助推和平發展
    今年以來,隨著民進黨贏得島內選舉,臺灣政治環境日益「綠化」,島內民進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不斷穩固。臺當局加速推動「去中國化」,大肆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同時加緊勾連國際反華勢力,向「臺獨」方向不斷邁進,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兩岸日益複雜嚴峻形勢下,大陸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持續深入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兩岸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
  • 90.4%的民眾希望和平:臺灣當局該主動投誠,這是最好的出路
    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吳同學 據媒體報導,臺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社論,文章指出,臺灣戰略學會公布的民調顯示,高達90.4%的民眾認為「和平相處」才是最適合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關鍵字,而「停止交流」與「對抗衝撞」分別僅4.4%和2.6%。
  • 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臺灣陸委會聽後反應亮了!
    最近,在臺灣島內,有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話題持續受到熱議。有民意代表甚至提出恢復徵兵或「小區皆兵」等「餿主意」。10月24日,「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召開了一場名為「化解兩岸僵局可行性探討」的記者會。  會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的「準戰爭說」引發輿論普遍關注。趙建民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是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兩岸關係已進入「準戰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