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區濯水鎮石雞坨土陶製作技藝,是市級「非遺」項目。而今,這項從1000多年前傳承至今的傳統技藝,正迸發出全新的活力,幫助黔江近百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石雞坨土陶
昨日,石雞坨劉氏土陶製作技藝第30代傳承人劉海龍,走進重報上遊直播間,向大家現場展示這種源自宋代的土陶製作技藝。
石雞坨土陶採用龍窯柴燒工藝。燒制出來的器皿,會出現其它燒制方式所達不到的釉色效果。成品古樸大氣,透氣性佳,特別適合製作茶道、香道用器。
土陶傳承人在黔江直播現場製作土陶
劉海龍展示的一款南瓜壺,將真正的南瓜模仿得惟妙惟肖。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配合,造就了這個獨一無二的土陶精品。
2015年,石雞坨土陶製作技藝躋身市級「非遺」,迎來發展新拐點。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石雞坨土陶製作技藝,黔江積極引導傳承人「走出去」,通過考察學習融眾家之長,拓寬土陶製品實用範圍,提升其藝術價值。
石雞坨土陶
黔江結合文旅發展和脫貧攻堅,精心打造「黔江陶瓷柴燒基地」「石雞坨土陶扶貧工坊」等平臺。請來石雞坨土陶技藝大師親自授課,並將掌握製作技藝的人員招聘到相關企業就業,在推動非遺技藝傳承的同時,也幫助貧困群眾實現了增收。
重慶日報全媒體 彭光燦 劉茂嬌 唐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