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奢侈品來襲父母不手軟 孩子窮養還是富養?

2021-02-07 中國新聞網

  有一群客人在時裝店裡非常特殊,他們既沒有隨身攜帶哪怕一元的現金,也從未持有過任何信用卡,在裝潢優雅氣氛靜謐的店堂裡甚至會隨時興起,大哭大鬧。奢侈品公司可能從未想到,有那麼一天,這群小毛孩也會佔據其可觀的市場份額。

  統計數據表明,全球兒童奢侈品市場價值現已高達百億美金,並且每年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中國第三個生育高峰的孩子們將成為新的「核心客群」。

  當兒童奢侈品來襲,你們準備好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了嗎?奢侈品到底該不該買?兒子真該「窮養」,女兒真該「富養」嗎?六一兒童節前夕,早報記者深入市區各類家庭,對此進行詳細調查。

  奢侈案例

  案例一:「廉價鞋」扔窗外 老人拍手稱好

  9歲的小雨家在市區,在市區一公辦小學讀三年級,家境殷實,從小父母和爺爺奶奶都對他寵愛有加。

  小雨向來只願意穿阿迪達斯和耐克的鞋子,有一天,小雨的媽媽給他買了雙近400元的某品牌運動鞋,外形好看,穿起來也舒服。然而小雨嫌鞋子「檔次太低」,不肯要。媽媽指責小雨,小雨不依不饒,哭鬧中直接把新買的鞋子扔出窗外。

  此時,站在一旁的爺爺奶奶不但沒有責怪小雨,反而開心地稱讚孫子:「小雨做得好,小小年紀有魄力。」

  案例二:全身名牌裝 總價值上萬元

  陳女士的兒子6歲,衣著打扮和日常生活用品都由陳女士一手操辦。作為一家企業的董事,陳女士的家庭非常富裕,兒子穿的用的幾乎都是奢侈品。

  「帽子、上衣、褲子、襪子、鞋子,我經常會給他買同一個品牌的,搭起來要上萬元,也會給他買限量版的童鞋。我們家出國的機會比較多,接觸奢侈品牌的機會也比較多,因為消費能力允許,所以經常購買。」陳女士坦言,兒子年齡還小,對衣服品牌還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她每次看到那些漂亮高檔的兒童服裝,總忍不住有購買的衝動。

  除此之外,陳女士還給自己的愛子買專屬平板電腦,還準備了一間遊戲房,裡面堆滿了各式高級昂貴的玩具。

  案例三:考前三名獎奢侈品、歐洲遊

  李先生的女兒小雪(化名)今年12歲,每當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考進班級前三名時,李先生就會送給她一份奢侈的禮物。

  「這次期中考試給她買的禮物是新的IPAD。」李先生說,女兒看到同學帶新款IPAD到學校玩,覺得很喜歡,和他說過很多次想要。他答應只要女兒考試考好就給她買。

  李先生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女兒取得好成績時,還曾獎勵她到新加坡和歐洲遊玩,也給她買過比較奢侈的芭比娃娃。

  案例四:半歲龍寶寶花去十幾萬

  小蔡今年32歲,是一個6個月大女寶寶的媽媽。雖說孩子出生才半年,可吃穿用行卻已經花費了十幾萬元,因為小蔡為寶寶準備的都是國際一線品牌。

  「我小時候沒有這些東西,現在有條件了,當然要讓孩子享受最好的。」小蔡告訴記者,孩子還沒出生,她就讓朋友、老公從世界各地搜羅名牌嬰幼兒用品。近4000元錢的迪奧小風衣、800多元的奶瓶、近500元的安撫奶嘴、阿瑪尼和Gucci的小鞋子、巴寶莉的童裝,還有樂高的玩具、迪奧的毛絨兔子等應有盡有。

  孩子出生後,小蔡還為寶寶從香港購買一套真絲材質的粉色花朵比基尼,價格1500元左右。再加上6000多元的童車、德國高檔嬰兒奶粉、頂級嬰兒洗護用品等。「不算我懷孕期間的花費,十幾萬元已經花在她身上了。」

  奢侈生活

  市場:兒童奢侈品 衣食住行樣樣不缺

  近幾年,兒童奢侈品市場迅速擴張,國際一線奢侈品牌紛紛推出童裝系列,一套衣服連鞋帽配套下來價格甚至過萬元。不僅僅是衣物,孩子們的「奢侈世界」衣食住行樣樣不缺。

  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10包捆綁銷售,一共700片的美國進口兒童防過敏溼巾價格居然要1065元。而在超市裡,普通的10片裝溼巾價格一般不超過5元錢。

  兒童奢侈品的價格已經超過了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消費承受力:兒童白金吊墜價格7600元;打上了品牌字母logo的兒童手包售價3400元;兒童銀湯匙售價1657元……

  日前,瀋陽曾有市民花了10萬元為孩子拍藝術照當成「六一」禮物。有家長說:六一節變成了家長「劫」。

  商家:一些家長出手闊綽令人咋舌

  莊小姐是擁有兩家網店的資深網絡賣家,兩家店的經營範圍分別為韓國商品代購和美國商品代購,擁有不少老顧客。

  說起家長們為孩子們購買奢侈品的現象,莊小姐說:「有些家長的大手筆實在是令人咋舌!我有一個老客戶,每次幫孩子買東西都是一堆一堆地買,好幾千元的小首飾一買就是好幾件。六一節到了,諮詢購買小孩奢侈品的顧客也變多了。」

  雖然,lv、gucci、burberry等國際知名奢侈品牌並未入駐泉州,但是家庭富裕的家長到香港、上海等大城市,甚至到新加坡、歐洲購物的情況經常出現。

  從事香港代購的範小姐告訴記者,家庭條件優越的泉州人到香港或者國外購買兒童奢侈品的現象非常普遍。「他們擁有比普通家庭要強得多的購買力,普通家庭到香港旅遊,而他們到香港只為購物。」

  家長:「奢侈」是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

  「我們有這樣的條件,為什麼不能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生活呢?我們只是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案例二中的陳女士說,有人覺得她的行為是為了炫富,讓孩子覺得高人一等。

  「這是我們的消費習慣,我們也有這樣的消費能力。尤其是媒體曝出一些不良廠家生產含有甲醛的衣服後,我只能選擇國際品牌,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健康平安地成長。但我不會讓他一味地追求奢侈品,會教育他懂得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消費。購買奢侈品並沒有錯,如何正確地看待才是問題。」她說。

  孩子:用奢侈品的感覺挺好

  「一直以來都用這樣的東西,覺得挺正常的,也挺好的。」小丁今年讀高中二年級,父親經營一家企業。

  爸媽和親友經常會從國外給他帶奢侈品牌的衣物和數碼產品。當記者問他希望收到什麼禮物,會不會不喜歡奢侈品之外的商品時,小丁說:「沒什麼特別想要的,也不會特別排斥其他商品。」

  相比小丁來說,案例三中的小雪則有不一樣的想法,她會因為擁有了新的平板電腦而興奮不已,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對奢侈品特別珍惜」。

  「看到同學有一些很貴的好東西當然很羨慕,不過我知道我們家不會給我買那麼多這樣的東西。平時爸媽除了給我買衣服,也會給我買書。」

  奢侈品=洪水猛獸?

  兒童奢侈品市場迅速擴大,消費群體也不斷膨脹,兒童奢侈消費該不該支持?有人認為,只要通過良好教育,即便消費奢侈品,也不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而有人卻視奢侈品為「洪水猛獸」。不同條件的家庭對於「窮養」和「富養」各有見解,孩子到底應該怎麼養?

  觀點一:

  奢不奢侈 要看家境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奢侈品並沒有太多含義。」作為集團董事的陳女士說,孩子有自己的審美觀,也不見得貴的東西他就覺得好。

  身為企業老總,丁先生對一雙兒女也比較大方。「該買的東西還是要買,如果我們消費得起,買好一點的衣服,穿久一點也不錯啊。孩子出門還是應該體體面面,奢不奢侈,要看家境,也要看自己的小孩消費觀念對不對。」

  觀點二:

  要有正確消費觀

  銷售經理肖女士說,女兒今年12歲,自己平常工作忙,難得陪一次孩子,每次帶女兒出去買東西就會跟她說:「儘管挑,媽媽付錢。」

  雖是隨著女兒的心意買東西,但是她從小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已經養成了相對節儉的生活習慣,最開始她還會覺得「媽媽買東西這麼浪費」,所以肖女士只是偶爾買幾次名牌服裝。「讀小學的孩子長身體特別快,買太好的衣服穿沒多久就要扔了,也是浪費。」

  肖女士認為,作為父母,都想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但不要過分追求名牌,讓孩子養成奢侈的消費觀對他今後的成長不好。

  觀點三:

  孩子別太早接觸奢侈品

  泉州師範學院新聞系張老師說,平常她經常帶5歲兒子去做採草莓等接觸大自然的事,「現在生活在大都市的小孩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這樣的活動也為小朋友留下更多美好的童年回憶。」

  張老師傾向於送書本或者帶孩子旅遊作為節日禮物,她建議不要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接觸奢侈消費,即使家境優越,也應當讓小孩自食其力。

  觀點四:

  不富裕願孩子懂得知足

  王先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女兒今年2歲。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王先生的女兒基本上沒有玩具,陪伴她玩耍的只有王先生工友的小孩。這些孩子們一般都會在租屋旁玩「原始」的遊戲,比如追跑,玩沙土。

  「如果有條件,當然希望給她買幾百元的衣服,上千元的就不敢想,也太浪費了。一兩百元的就很好。我們買不起好的,但是儘量讓她天天開心。『富養女』我也是懂的,別的小孩該有的基本條件,我們也會儘量給她。我們條件不好,但希望她懂得知足。」

  ■專家說法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愛

  「物質上的奢侈只能給孩子帶來瞬間的快樂,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兒童醫院心理諮詢科郭貞美主任說,一些家長傾向於用最直接、最快的物質滿足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卻並不懂得真正去疼孩子。

  「其實快樂可以很簡單,也很多樣。」 郭主任說,想給孩子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就儘可能和孩子在一起,陪他們玩。如果要送孩子禮物,不要過於在乎價格的高低,重要的是要體現父母的心意。建議給孩子一個意外驚喜,送超乎她想像的禮物,孩子在期待禮物的過程就已經在體驗附加的快樂。

  「不要把獎勵變成一種物質誘惑。」郭主任提醒家長,對於孩子,平時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多讚美,也可以把陪孩子玩作為獎勵的一種方式。「如果純粹是物質上的獎勵,容易讓孩子形成為了得到東西才表現好,追求的是物質的誘惑,就難以起到行為矯正的意義。」

  物質誘惑是危險的

  泉州第一中學政治老師邵晏的女兒目前讀初中一年級,她小學畢業時曾出版一部武俠小說,第二部作品將於今年暑假完工。對於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邵老師認為:「用精神品質激勵再輔以適當的物質比較可持續。」

  「我們不買很貴的禮物給孩子,孩子也不會提過分的要求。對於女孩子,我們提供給她我們能購買的東西,也會向她介紹一些很奢侈的東西。」

  邵老師認為,「窮養兒,富養女」其實是一個總理念,是針對性別差異概括而言的,不同的家庭和孩子還是要區別對待,不管窮富,都要讓孩子講道理。「我們給孩子製造一種感覺,好東西我們喜歡,但是要一點一點積累財富,然後再分析是否有必要買。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愛是無原則的,沒有情感積累過程。太容易得到的,就不懂得珍惜。『富不過三代』的根據在於家庭缺乏人文素養,用物質作為誘惑是危險的。」(東南早報記者 李菁 許奕梅 實習生 李文婷)

相關焦點

  • 都是養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如今孩子間的差距太明顯
    還記得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窮養兒,富養女」,養兒子要讓他們從小吃苦,明白男人的責任與擔當;長大後才能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養女兒就不一樣了,從小讓她們過錦衣玉食的生活,長大後眼界也會高、不會輕易被人騙走。這樣的教養方式是很普遍的,也有人覺得這樣教養對兒子太不公平,對女兒過於嬌慣會給她們養出一身公主病,所以很多家長也都在糾結孩子到底應該富養還是窮養?
  • 大小S的育兒分歧:孩子到底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孩子是要窮養好還是富養好?這個時候再去糾結富養好還是窮養好根本就沒有意義。大家應該都看過影視作品中呈現出來的紈絝子弟形象。他們胡吃海塞,結交各路狐朋狗友,肆意揮霍家中錢財,看起來沒有一點上進心。這完全就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的引導,給孩子形成了一種錯覺,那就是自己不努力也沒關係,反正爸爸媽媽有那麼多錢,夠他們用的。
  • 富養不靠譜,窮養就靠譜嗎?李玫瑾簡單7個字道出養孩子的精髓
    文丨禾禾媽媽孩子到底該富養還是該窮養?多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久懸未決的難題。然而當眾多網友,看到李玫瑾教授近期分享的七字真言時,大家似乎找到了答案!富養孩子窮養心李玫瑾教授一句「富養孩子窮養心」,簡單七個字,道出了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的精髓。網友看到這段話紛紛留言:一針見血、字字珠璣、靈魂拷問……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打算為孩子掙錢,你從一開始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
  • 小S因469元項鍊罰跪女兒:刻意窮養會養出「心窮」的孩子
    養孩子到底該富養還是窮養,一直是個難題。大S一向富養孩子,而小S則是窮養。小S自爆因為女兒許老三買了一條2000臺幣(469元)的項鍊,一氣之下罰跪許老三。以小S的經濟狀況,有必要對孩子這般摳搜嗎?在家庭經濟能力尚可的情況下,刻意窮養會養出「心窮」的孩子!為什麼不要刻意窮養在全民富養的年代,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生活以及教育問題,抱有這樣的態度:花錢絕不手軟!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富養孩子,而選擇窮養孩子,確實有「慧眼獨具」的感jio。沒錯,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個孩子的富養模式,確實弊端多多;但,明明有錢卻不捨得給孩子花,同樣不對!
  • 女兒該窮養還是富養?看大S和小S的育兒態度,寶媽心裡就有數了
    "窮養兒富養女"這是大多數父母都一直秉承的育兒理念。在大家的眼中,女兒就應該要富養,而窮養出來的女兒是不會幸福的。但真的是這樣麼?而小S的女兒在她的窮樣教育下顯得非常有親和力,如今也已經進入了模特界,獲得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其實不管是窮樣還是富養,都有一定的好處和弊端,只要父母的價值觀正確,一樣可以把孩子教育的很好。窮養女孩和富養女孩兒到底有哪些區別呢?1.
  • 大S「富養」女兒,小S「窮養」女兒,如今倆孩子差距明顯
    教育孩子是一個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事,父母都期望孩子「成龍成鳳」,但由於理念不同,每個人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我國傳統家教古訓有著「窮養兒子富養女」的說法,對此很多人表示贊同。他們認為,男孩子要想成才,要「窮養」加以錘鍊,嘗盡生活的艱難困苦才能「玉汝於成」;而女孩子本身柔弱,需要疼愛呵護,所以即使省吃儉用,也要保證女兒在物質生活上「不受委屈」。
  • 孩子究竟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其實只有它才是正確的教育...
    曾有人問我說:「孩子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我回答說:「那你窮養或者富養的目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那當然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性格跟品德,」我說:「那既然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性格跟品德
  • 李湘女兒一根手鍊超5萬,小S女兒買400元項鍊被罰跪:富養在左,窮養在右
    可小S還是不放心,又苦口婆心的對女兒強調:姨媽送的,不是天天都有的,你天生的氣質才是最重要的。(視頻中提到的1000元為臺幣)關於教育孩子,但凡提到「花錢」、「名牌」,就會觸及到「窮養」,還是「富養」的討論。以小S的家庭條件來看,女兒想要買名牌、奢侈品,應該負擔得起。
  • 教子十大誤區之二:兒子窮養,女兒富養
    有人說:「兒子窮養,女兒富養。」 其實,這樣簡單的歸納,很容易誤導我們。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從小接受的就是「窮養」教育,所以,長大後,他為人十分吝嗇,總是斤斤計較。 可以想像,這樣的人,由於沒有一份「拿得起、放得下」的心胸與氣魄,生命只會變得越來越狹窄。
  • 大S選擇富養孩子,小S則選擇「窮養」,家長的思維才是關鍵
    在大多數人眼裡,富養和窮養是根據家庭條件來決定的,當然比較有錢的家長也是可以選擇「窮養」自己孩子的,所以這兩種養孩子的方式一般都是由金錢決定的。
  • 「男要窮養,女要富養」的內涵:男生養志氣,女生養氣質!
    但是!人生何其複雜,怎能用「富」和「窮」就概括完全?更何況每個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個體,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把男孩和女孩籠統的分類是極度不負責任的事情。心思細膩敏感的男生也可以用」富養「的方式教育,敢於挑戰、勇於冒險的女生也可以用」窮養「方式進行培養。我們所說的「男要窮養,女要富養」的金科玉律,要超越字面上籠統淺顯的解讀,從更深層次解讀內涵:父母對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期望。
  • 小S女兒「窮養」,大S女兒「富養」,如今2人的孩子差距一目了然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在不斷提高,所以在養育孩子方面也會有更多的投資。但不同的家庭養育孩子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有的家庭提倡富養,但有的家庭卻更欣賞窮養,即便是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也會有人選擇窮養孩子。小s就是其中的一個,作為我國臺灣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小s的吸金能力大家自然有目共睹。
  • 大S和小S的女兒,一個「窮養」一個「富養」,但兩個人同樣優秀
    有的人教育理念超前、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寬鬆,就會富養女兒;有的家庭則會選擇窮養的方法,當然,不只是普通的人家,不少的明星家庭也不例外。港臺娛樂圈有名的姐妹花大S和小S不僅性格迥異,兩人在結婚生女後,對孩子選擇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 「富養」的大S女兒和「窮養」的小S的女兒有什麼不同?差距明顯
    同時也有一些家長認為「窮養」要好過於「富養」,畢竟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身體力行地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體諒到父母的辛苦與不易。01 「富養」的大S女兒和「窮養」的小S的女兒有什麼不同?可是旁邊的大S卻不認同小的教育理念,她認為女兒就應該「富養」,而且這件衣服並不貴,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並表示願意買這件衣服作為獎勵送給小S的女兒。可小S卻不贊成這樣的教育模式,對於自己的女兒更提倡「窮養」,不應該這麼鋪張浪費。現如今兩個孩子都在一天天的長大,在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下,兩個孩子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
  • 同是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如今兩人差距一目了然
    同是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關於女兒該窮養還是富養,可不是一個人的煩惱,像女星大S和小S,就曾因為這個問題發生過爭執,雖然是兩姐妹,不過二人的育兒觀可謂是大不相同。在大S眼裡,女兒就應該「富養」,身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就應該從小培養她的審美,像她平時對孩子也幾乎是有求必應的。富養or窮養?區別到底有多大,結果一目了然隨著時間,大S小S的女兒也逐漸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越來越像父母,二人的女兒也逐漸拉開了差距。
  • 「窮養」的森碟和「富養」的王詩齡,7年後差距有多大?一目了然
    第一:教會孩子勤儉的好習慣窮養的家長,從小就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勤儉持家,並且會讓孩子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因為這樣子可以讓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所以每次花錢的時候,孩子都會思考買這個東西值不值,如果不值的就不要花錢了。
  • 「富養」的甜馨和「窮養」的奧莉,兩人差距明顯,家庭影響很重要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培養,關於窮養和富養的問題,始終存在很大的爭議。但不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必須重視孩子精神層面的培養,讓孩子在健康的育兒理念下茁壯成長!在節目中可以看出父母對甜馨實行的是標準精神富養方式,即使工作再忙,也會花時間陪伴她,經常會和她聊天玩鬧,相處模式就像是朋友。在精神富養下長大的甜馨,並沒有因為寵愛而變得嬌生慣養,反而性格很接地氣,惹人喜愛。
  •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心要窮養,肺要富養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心要窮養,肺要富養 2020-08-24 2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掌握富養孩子的程度?運用「燈式思維」,合理富養又不傷孩子
    雖然古話都說「窮養兒,富養女」,但實際上真正為人父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兒女時,沒有哪個父母會狠下心來虧待自己的孩子,那麼問題便來了:父母若是太過富養孩子,孩子會不會恃寵而驕?父母若是窮養孩子,會不會顯得為人父母過於苛刻?
  • 「假富養」到處蔓延,無數父母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面對現實很難嗎
    養育孩子,一直有「窮養」和「富養」這兩種模式。以前的時代,父母都習慣性窮養孩子,不管家裡條件好不好,都堅決不露富,時常和孩子哭窮,說家裡條件如何如何不好。但現在卻不一樣,父母都開始「富養」孩子,不僅在物質上給予孩子最好的,其他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