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古話都說「窮養兒,富養女」,但實際上真正為人父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兒女時,沒有哪個父母會狠下心來虧待自己的孩子,那麼問題便來了:父母若是太過富養孩子,孩子會不會恃寵而驕?父母若是窮養孩子,會不會顯得為人父母過於苛刻?針對孩子富養程度的問題,著實難倒了眾多父母。
對此,吳伯凡老師曾在《認知方法論》中提出了「燈式思維」的教育理念,所謂燈式思維即是指當我們身處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點燃一盞燈,雖然這盞燈只能照亮我們眼前的一小部分環境,但是我們卻也可以循著燈源找到出口。
例如:當父母陪孩子逛街時,遇到孩子非買不可,不買便撒潑打滾的東西時,父母可以選擇利用「燈式思維」來教導孩子,父母在拒絕孩子時,要讓孩子清楚首先自己現在沒有錢和能力滿足孩子的心願,其次,凡事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取。
如果孩子真的想要,就要讓孩子產生自己努力賺錢滿足自己的意識,這樣既不會輕易抹滅孩子內心被喜愛事物點燃的光芒,又會在一定程度上為孩子的人生樹立起前行的目標,使孩子擁有了為之努力的動力。
父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燈式思維」呢?
讓孩子理清想要和需要間的界限對於還處於懵懂稚嫩的孩童時期的孩子而言,往往想要和需要間的界限是模糊地,在孩子的意識中,對於能夠勾起他們興趣的所有事物都是以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態度迎接的,而在父母對孩子這一方面的教育中,也時常會以對與錯進行劃分。
實際上,當面對孩子開口向父母索要東西時,父母對孩子的回答在孩子的成長、思維教育方面的作用佔比重是很大的。
當面臨這種事時,很多父母普遍都是類似的回答「這個飛機模型家裡不是剛剛買過嗎?怎麼你見一個就要買,真當家裡的錢是大風颳來的,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任性、不懂事,真是太讓人失望了」、「你都已經吃過那麼多甜食了,怎麼還要再買來吃,你難道不清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的道理嗎?你這孩子真叫人沒法說」。
諸如此類批評、否定的言語,已成為很多父母處理此類事件常用的教育方式,事實上,這便是父母與孩子代溝的原因之一。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東西或許在父母眼中毫無用處,更可謂是無稽之談,但那確實就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父母不應該以自己主觀的判定去臆測孩子的想法,甚至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做出決定,這在教育中是不被提倡的。
真當遇到此類事件時,父母應及時地與孩子展開正確的溝通,讓孩子打心底裡更加了解自己,清楚想要和需要間的差別,並且父母也要對孩子講清楚自己為什麼拒絕滿足孩子心願的原因,無論是沒錢也好,還是家裡已有重複的,沒必要花冤枉錢也罷,總之對於這個原因孩子是有一定知情權的。
父母在告知完孩子原因後,讓孩子清楚賺錢的不易,以及向孩子傳輸心願是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換來的,並非是向他人一味地索求得來的。
在購物時,也一定要理性消費,區分需要和想要的差別,對於需要的東西是可以買下來的,但是對於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其規劃為努力奮鬥的目標,待自己有一定經濟基礎和能力後,再將其打包回家,那時自己也會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夢想。
「燈式思維」引領孩子成長很多父母對於富養孩子的鑑定界限是模糊的,他們並不清楚真正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該是怎樣的,對此,嚴凱曾說: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其實並非只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以一盞照明燈的形式陪伴以及孩子內心嚮往的最重要的事情,尊重孩子的選擇。
去年由於《哪吒之魔王降世》這部電影的爆火走紅,使得其幕後的導演餃子逐步的走向大眾的視野,也因此有更多的觀眾對餃子的人生經歷產生了好奇,據了解顯示:原來極賦才華的餃子曾經也是一名滿腹夢想、窮困潦倒的少年,因自己的夢想備受父母支持與鼓勵,漸漸地才造就了如今涅槃重生般的哪吒和扭轉乾坤般的著名導演。
當年由於餃子父親的不幸離世,母親為了不讓餃子喪失生活動力,每月僅用自己1000塊的退休金供養著餃子和他的夢想,為了不讓母親的付出付諸東流,為了不讓自己的努力無疾而終,餃子拼命的深究自己的創作,終於《哪吒之魔王降世》的橫空出世,讓餃子的人生開始了逆風翻盤的巔峰階段,也因此實現了自己努力多年的夢想。
其實,無論是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只有孩子心懷夢想、內心富足,孩子便是幸福的,而父母對孩子夢想的支持與鼓勵,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種最好寵愛的表達。
「燈式思維」會讓父母更加懂得怎樣去愛孩子,用照明燈去點亮、引領孩子前行,它也會讓孩子漸漸變得內心強大、富足,敢於迎戰未來、勇於面對一切,擁有獨立思維模式,深知自我內心想法,逐漸是自己的人生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