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值得觀看電影,為何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呢?

2020-12-17 故事嚮導

情節一:

在這部《我不是藥神》的一部電影中,主要講述的是一名為程勇的人從印度走私便宜的「假藥」賣給國內的白血病病人。雖然違法,但該藥藥效肯定,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但最終因販賣假藥,程勇入獄。

全片圍繞「印度假藥」和「正版藥」展開敘述。那什麼是「印度假藥」,什麼又是「正版藥」呢?為什麼「正版藥」貴出天價,而「印度假藥」卻如此便宜?為什麼「印度假藥」在印度是合法的,而在中國確是禁售的呢?首先,我們先來理清楚「正版藥」和「印度假藥」究竟是什麼。「正版藥」,又名「專利藥」,是指申請專利的新化合物單體藥,在專利期間,只有擁有該藥品專利或取得專利授權的公司才能生產。專利藥的上市,是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的,包括前期不斷地篩選藥物來尋找可能有用的化合物,之後大量的測試來檢測其穩定性,還有必不可少的臨床試驗以觀察療效、不良反應等等。

專利藥的研製,可能要花費十年或幾十年的時間,結果卻不一定成功。影片中程勇走私的「印度假藥」,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假藥」是完全不同的。傳統意義上的假藥是指不良商家銷售的完全沒有治療作用的保健品或普通的抗生素,它只會耽誤病情甚至加快疾病的進展,如影片中張長林所賣的假藥。而「印度假藥「,其實是」仿製藥「,是指專利藥品的化合物專利到期後,其他廠家所生產的和專利藥化合物一模一樣的藥物。仿製藥的生產也是有簡單的申請步驟的,需要證明它和專利藥具有一樣的化合物/相同的生物等效應和有效性。但是,仿製藥一般不需要進行前期的研發和臨床實驗,其成本遠遠低於專利藥。其實,簡單來說,專利藥和仿製藥的關係類似與書籍的正版與盜版。

個人覺得,電影可以稍微解釋下「專利藥「、」印度假藥「、」假藥「三者的關係,這樣的話可能讓觀眾更能明白情與法的衝突,理解作為警察的曹斌內心的糾結與矛盾。有人說:「生命無價,但是人類科技的結晶,是有價的。」所以,由於投入成本的懸殊,專利藥和仿製藥的價格自然存在巨大差異,付出和收穫總歸是要成正比的。對於患者,藥價高,難以承受;對於研發人員、製藥企業,相比前期的投入,可能價格並不高。

那仿製藥為什麼在印度是合法的呢?

在1970年,印度頒布了《專利法》,規定印度本土企業可以合法地仿製跨國製藥企業的專利藥。考慮到印度特殊的國情,仿製藥的生產、銷售在印度是完全合法的。

情節二:

一位賣保健品的店主,他的家境貧窮,這一天,店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想要讓店主走私藥品。店主拒絕了。之後因為店主家裡的父親也生了一個重病,家境又貧窮,連店租都交不起,所以聽這個人說,這種藥叫格列寧只要從印度偷運過來,就可以對他出高價購買。最後店主程勇答應了,從印度偷運來了三箱格列寧藥物,於是向這個呂受益要錢,他交不出。原來他也是個貧凡人家,他得了一種重病與程勇父親病情相似—白血病,中國正在泛濫這種病,因為德國藥品太貴,所以買不起。也只能通印度沒有通行證的藥品來救命。

於是他們兩開始偷偷的賣藥,藥都賣的非常便宜,但沒有賣出去一個。只好通過病人群主劉思慧,他們偷偷的全賣給了病人,病人們也有好轉。為什麼劉思慧會幫助他們呢?因為呂受益是她的好朋友之一,再加上她的女兒不幸也患上這種可怕病。

最後被警察發現有人偷賣,開始抓捕,終於抓到了程勇是主犯。這部電影的悲催事件是真實的,這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  讓我感悟到了:人的生命是多麼重要啊! 只要一但生了重病都有可能無法挽回。所以要珍愛生命,愛護身體健康。一但失去了,就沒了第二次。

當然會得這種病有時都是因為沒有養好精神,亂吃垃圾食品。這就讓我更加明白了,人要多喝水才會有源泉的動力,不吃垃圾食品才會有好的身體。

生命是寶貴的,緊緊的抓住它創造輝煌的人生,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我不是藥神》觀這一場電影的主要內容是:影片的主人公程勇,一個賣走私印度神油店老闆,面臨著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與支付不起父親醫藥費的雙重壓力,在隔壁老闆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慢粒白血病病幾年後,假藥販子了被人舉報。

呂受益沒有藥品而進入急變期,最終不想拖累妻兒,而自殺身亡,程勇幡然悔悟,毅然決定虧本賣藥救助其他病人,雖然最後被抓入獄,但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政府針對此情況做出了許多有效措施。在這一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主人公如何從一個利慾薰心的老闆變成了一個一心一意救助他人的「天使」,也了解到了慢粒白血病的危害。 

最後:

這場電影主要講了人性的覺醒和良心的發現。當我們面臨金錢和人性的選擇,我們應該恪守內心的底線。

在這篇電影當中告訴了我們,即使我不是藥神,但我們依舊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一部堪稱「神作」的華語電影
    比如,2018年十大賣座的華語片,動作大片只有《紅海行動》和莊文強、周潤發、郭富城、張靜初聯手打造的《無雙》這2部上榜;喜劇片上榜6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前任3:再見前任》《一齣好戲》《超時空同居》。
  • 中國電影的未來何在?《我不是藥神》或許能給我們一個答案
    放眼近十年來的中國電影市場,《我不是藥神》無疑是令人難忘的。這十年,我們看了很多視效大片,看了很多流量明星,看了很多看過就忘的所謂"大片"。但總有那麼一兩部如《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沒有奪眼球的特效,沒有流量,甚至沒有名導大導。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國產電影 每一部都是經典 值得反覆觀看
    你去影院觀看了嗎?好的電影多刷幾次也不會枯燥無味,反而會有更多的體會,分享十部國產佳片,豆瓣評分9.0以上的影片,每一部都是經典,值得反覆回味!第十名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由文牧野執導,徐崢、王傳君、周一圍等主演。該片於2018年上映,豆瓣評分9.0,150萬人參與評分。《我不是藥神》也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電影。
  • 聊電影《我不是藥神》
    文牧野導演,寧浩和徐崢監製,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巨大反響。這部現象級類型電影,以其接地氣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準確的觸達了人們的痛點而引起了廣泛熱議。窮是一種病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 邪不壓正口碑不及我不是藥神,為何票房大大超越,全因男主胸肌
    邪不壓正口碑不及我不是藥神,為何票房大大超越,全因男主胸肌最近上映的電影真的是很多的,比如說邪不壓正,我不是藥神,在國產電影中,他們的關注度和票房都比較不錯,這樣的作品不管是題材的選擇,又或者是劇情的刻畫,可以說都讓大家得到了關注。
  • 中國電影本來就很難過審,《我不是藥神》過了,很不容易
    7月6上映並贏得眾多一致好評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給觀影者講述了一個似乎是喜劇摻雜著悲劇並以圓滿為結局的電影,這就是一部吸引人的電影,人物塑造、情節設置都讓其成為了一部吸引人的電影。當一切似乎都幫不上忙的時候,洪水淹沒大地、地球滅亡、銀河系被二維化,都比不上這部電影中老婆婆拉著警察的手說我想活下去這種貼近你我真實的痛感來更貼切,我們把自己代入到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我是男一、我是女一、我是警察和局長、我是製藥集團、我是假藥販子,我是將死患者、我是從病房中貼近死亡患者的每一聲慘叫,我是你、你是我、我是我......相比其他,這種讓我們在更貼近自身痛感的代入中紛紛落淚,
  • 風平浪靜:《我不是藥神》之後又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繼《我不是藥神》之後似乎已經很久沒有一部以現實主義為題材的電影了。也因此當《風平浪靜》上映之後收穫了許多的觀眾們的關注。《風平浪靜》是由李霄峰執導,黃渤監製,章宇、宋佳、王硯輝、李鴻其、鄧恩熙、陳瑾、周政傑和高宇航等人主演的懸疑劇情片。
  • 因用戶上傳《我不是藥神》電影純音頻,B站被告了!
    因認為視頻彈幕網站bilibili網站(即B站)的用戶上傳《我不是藥神》電影的純音頻,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優酷公司)以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B站的運營方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寬娛公司)訴至法院。
  • 《我不是藥神》:中國電影裡程碑式的突破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點映到第一天上映,票房已經突破到了驚世駭俗的5億。觀眾口碑炸裂一般一致好評,微博瘋狂刷屏,豆瓣評分——這些,都註定載入中國電影的史冊,它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影史的裡程碑!為什麼能成為好評收割機呢?
  • 《我不是藥神》裡邊的格列寧到底是什麼,它治不治中國電影的病
    為感動而存在的電影,十分廉價,為思考而存在的電影,尤為可貴。《我不是藥神》基於電影內容本身而言,提出了一個悖論,供影迷思考:在藥品專利和治病救人面前,應該如何取捨。中國在加入WTO之前,根據正規媒體的官方報導,有90%以上的藥品是仿製藥,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取得藥品專屬公司的專利權,而為了治病救人等原因,在國內製造生產了。
  • 《我不是藥神》讓他手捧「三金」,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就該拍電影?
    2018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並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美國非主流電影代表人物大衛·林奇,《橡皮頭》《穆赫蘭道》《藍絲絨》《象人》《雙峰》等電影都是他的作品。日本青春系導演巖井俊二,電影《情書》的導演。
  • 電影《我不是藥神》:賣印度神油的大叔,如何成為「藥神」
    「藥神」並不常見 但是有時候是常見的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藥神」電影《我不是藥神》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但是不得不說,它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單單從口碑來看,我相信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作為一個男人,人到中年,最怕的是什麼?
  • 電影《我不是藥神》:即使面對疾病也要充滿希望
    電影由一首印度歌曲開篇,循著歌曲,我們來到了男主角的印度神藥店,慢慢的我們了解到男主角程勇的生活,夫妻離異,老父親患病急需治療,兒子如果跟著自己的話生活質量會很差,關於這裡的描寫,導演很冷靜,故事很貼近實際,暴躁的丈夫,有點悽慘的老年生活,可愛又有點攀比的小兒子,五味雜陳的生活,這些都需要程勇掙更多的錢
  • 文牧野:《我不是藥神》百分百尊重自己
    文牧野:每個作品不一樣,要看是什麼作品。最開始做《我不是藥神》的時候,我也沒想過它是大眾電影還是小眾電影,我想的只是我喜歡什麼樣的電影,它是完全個人化的,百分百尊重自己,不是因為你喜歡所以我要這麼做。我喜歡這樣就做成這樣了,你正好也喜歡,運氣蠻好的。
  • 《我不是藥神》票房100億都不為過,成就遠超任何電影,實至名歸
    近幾年誕生了無數優秀的國產電影,而其中最讓觀眾們記憶深刻的,還是2018年那部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擁有著高達9分的《我不是藥神》。其中人物情緒與想法的轉變,與國外著名救贖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有異曲同工之妙。其間有許許多多的畫面都讓我們感同身受,很多人都讓我們記憶猶新。
  • 不知道他們,等於白看《我不是藥神》
    客觀地說,《我不是藥神》的分數「虛高」了。排在它前面的國產電影是《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鬼子來了》《活著》這個級別的。排在它後面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甜蜜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等。為什麼觀眾願意多打分給《藥神》呢?
  • 高分電影《我不是藥神》,代表著現實主義的活躍和崛起
    社會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崛起票房雖然不能客觀地代表一部電影的質量,卻能側面反映這部影片內涵為觀眾接受的程度。這兩年社會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大量上市,且以高票房衝進電影市場。觀眾似乎對場面大、特效多、故事同質化的好萊塢電影表現出審美疲勞。而以《我不是藥神》為代表的有良心、有力量、有溫度的社會現實主義影片逐漸打破娛樂性影片的壟斷地位,進入主流視野。前期的《失孤》、《親愛的》同樣以困頓又暖心的現實題材故事收割一大批觀眾,社會現實主義題材於2017年已被列為重點扶持題材項目。
  • 經典回顧:電影《我不是藥神》中隱藏的「電線」含義,您看懂了嗎?
    今天,一個熱搜新聞又悄悄登上了榜首的位置,新聞主角的名字叫陸勇,正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主角程勇的原型。大家都知道,電影中的他為了拯救病人毅然決然的遠走他鄉—印度,為白血病患者帶來了藥物,以延續病友們的生命,被人們稱作藥俠、藥神,這一次疫情,我們的藥神又出手了,從印度帶來了3000個護目鏡,3000個n95。
  • 電影《我不是藥神》讓你懂得了什麼人生道理?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我看完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蕩漾在心頭。電影中的情節實在是太感人了,跟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是多麼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