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裡邊的格列寧到底是什麼,它治不治中國電影的病

2021-01-21 馬慶雲

文/馬慶雲

電影《我不是藥神》估計已經在很多讀者的社交圈子裡邊颳起了口碑風。國產電影難得能有這麼一次基於現實主義的創作。一般影迷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評價無外乎這樣,挺現實的,感動哭了。該片確實在劇本創作階段便設計了不少淚點,大家能夠感動也是必然。幾個淚點的小細節確實實現的非常出色。

比如,《我不是藥神》中譚卓飾演的角色,為了給閨女治病,只能在夜場裡邊跳舞賺錢。當她與男主人公合作賺到錢之後,男主角帶著他們一起來「團建」。夜場的老闆拉著譚卓飾演的角色上臺跳舞,徐崢扮演的男主角拿出錢來,扔給老闆,讓老闆上去跳,錢不夠?繼續加。估計不少影迷看到這裡有一種反制的快感。那個男老闆跳舞的時候,鏡頭給了譚卓。譚卓的表情非常複雜,有眼淚,含著不放出來。這其實是很多影迷的真實人生。

再比如,黃毛最後的慘死場景。這裡邊有一種江湖道義,估計不少影迷能夠看到老派香港古惑仔的味道。當然,這種道義並非建議在江湖,而是建立在黃毛對程勇的人格認可之上。黃毛認為,自己犧牲,可以換來程勇繼續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印度格列寧。

包括最後,程勇被判刑,囚車緩緩開出,大量的白血病患者夾到送別。估計這個場景,也能讓影迷感動非常。這就是電影的特點,善於將一個平凡的真人真事,講得盪氣迴腸。程勇的原型人物,最後被免於起訴,更沒有五年的刑期。

我總覺得,電影不應該止步於感動。掉幾滴眼淚,遠不是電影應該實現的真正價值。為感動而存在的電影,十分廉價,為思考而存在的電影,尤為可貴。《我不是藥神》基於電影內容本身而言,提出了一個悖論,供影迷思考:在藥品專利和治病救人面前,應該如何取捨。

中國在加入WTO之前,根據正規媒體的官方報導,有90%以上的藥品是仿製藥,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取得藥品專屬公司的專利權,而為了治病救人等原因,在國內製造生產了。但是,我們在加入WTO之後,就不能這麼做了,加大了藥品專利的保護力度,不少進口藥國內不能仿製。

我查了一下資料,藥品申請專利保護,一般保護期在10年上下。也就是說,10年之後,專利藥就可以進行仿製生產了。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印度是廉價藥的天堂,印度格列寧的出廠價不過500元。因為印度方面認為,這類治病救人的藥,不應該有專利保護,就應該國內生產,從而產生廉價效應,讓老百姓用得起。

這其實就是一個悖論。各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作為正版醫療一方來講,只有很好的保護了自己這10年的專利權,才能更好的收回成本,並且盈利,甚至獲得暴利。也只有保障這10年的暴利,才能依靠這些金錢來做後續的其它藥品的研發工作,從而產生更多的新藥,新藥繼續帶來暴利,實現良性循環。

醫療科學的特點便是,暴利催生發展。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出現的瑞士格列寧生產廠家,這家醫藥公司是全球五百強企業,每年產生的利潤是一百多億美元。這當然是科學暴利,但若是沒有這份科學暴利支撐,人類的醫藥科學還會不會發展呢?發展的資金從而來呢?這是值得思考的。

而另一方面,《我不是藥神》也提供了一個患者的視角,甚至於最終的男主角程勇也站在了患者視角立場上,並且取得了道德上的勝利。這個視角,是非常溫情的,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尤其電影中故意設計的一些臺詞橋段,比如一位老太太蹣跚站起,問了一句,誰家還能沒有一個病人呢?這是將觀眾拉入電影的法寶,是編劇故意設計的扣兒。

電影《我不是藥神》應該屬於溫情感動大於理智思考的影片,依舊是一部調動觀眾情緒的作品。在影片中,李乃文飾演了格列寧公司的醫藥代表。估計被影片情緒調動的影迷,看這個角色,就像當年看還珠格格裡邊容嬤嬤一樣——他怎麼這麼可惡呢!!!電影將這個角色設計為了壞人的形象,包括一副尖嘴猴腮的化妝造型。這種刻意,正是滿足了影片的情感需求,而迴避了電影本身需要的理智與冷靜。

我覺得,電影在讓觀眾哭之外,是不是缺少一丁點的讓觀眾思考的劇情考量,是不是應該加入一些「反派」的正派觀點進來呢?當然,這種悖論式的思考,會讓觀眾非常痛苦。哲學也是痛苦的,但誰都知道,哲學對一個民族的發展多麼重要。

在悖論面前,沒有答案。所以,看完《我不是藥神》之後,我在情感上真的不傾向於任何一方。正規媒體資料顯示,2013年4月,瑞士格列寧專利到期,該藥開始大規模中國公司生產。如果我們足夠願意進行這種痛苦式的思考的話,是不是可以一起努力,去思考思考,我們有沒有可能將這種治病救人的藥品價格降低到所有病人都吃得起的程度呢?

我覺得,這種思考,是電影之外與哭泣之外,更為重要的。讓社會發展成為一個互助的社會,又不能因這種互助而減弱了科學研發的速度,這需要多麼強大的智慧啊。但我們若是一直不去思考這些,便沒有獲取這種智慧的任何可能。當然,《我不是藥神》的好處在於,用一種近乎現實的方式,給中國電影服用了一劑格列寧。這是推動思考的電影良藥!

一百多年前,也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青黴素的。不過,現在,大家都用得起了。我們一起努力,格列寧或許就是下一個青黴素。

相關焦點

  • 看完《我不是藥神》,講解四種比「格列寧」的四種藥
    《我不是藥神》是這些年來非常不錯的國產電影。有關電影中絕對主角「格列寧」的身價,更是眾說紛紜。頂和粉,罵和辱,成為朋友圈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認為,歷史上的比「格列寧」更神的藥物多了去了!接下來講解幾種比「格列寧」的四種藥。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我不是藥神》:生而平凡,卻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我不是藥神》,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豆瓣評分9.0,單日票房近4億,被人民日報點讚:很久沒有 這麼經典的中國電影了01走私格列寧,題材大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市井小人物程勇,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鋪
  • 聊電影《我不是藥神》
    文牧野導演,寧浩和徐崢監製,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巨大反響。這部現象級類型電影,以其接地氣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準確的觸達了人們的痛點而引起了廣泛熱議。窮是一種病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 《我不是藥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由徐崢飾演的程勇是一個買印度神油的中年人,人到中年在生活壓力重重之下,機緣巧合地遇到白血病人呂受益,開始為白血病人從印度偷渡便宜的格列寧藥品。開始的程勇只是為了倒差價賺錢,因為賣價比國內藥品價格低很多,所以大批病人都向他們購買藥品。
  • 《我不是藥神》:中國電影裡程碑式的突破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點映到第一天上映,票房已經突破到了驚世駭俗的5億。觀眾口碑炸裂一般一致好評,微博瘋狂刷屏,豆瓣評分——這些,都註定載入中國電影的史冊,它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影史的裡程碑!為什麼能成為好評收割機呢?
  • 「我不是藥神」火了,但你知道它英文名的含義嗎?
    最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到處都曬著【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這部票房黑馬剛上線便收割了無數人的眼淚。電影裡面講了主人公,一位賣神油的生活走入絕境的男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幫一位白血病朋友的帶藥的時候發現商機,偷偷做代購仿製藥賺了一筆錢後,害怕法律而馬上收了手。
  • 《我不是藥神》這樣的英語翻譯對還是錯?了解完後大家都默默掉淚
    這段時間要說最火的熱點,毫無疑問,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各大主流媒體網站,基本都被這部揭露現實現象的電影所攻佔。然而就有小夥伴在後臺問說,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英語譯名這麼奇怪呢?不知道其他小夥伴有沒有留意到,這部電影的翻譯不像平常的電影的翻譯,而是做了更深層次的翻譯——意譯。
  •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值得觀看電影,為何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呢?
    情節一:在這部《我不是藥神》的一部電影中,主要講述的是一名為程勇的人從印度走私便宜的「假藥」賣給國內的白血病病人。雖然違法,但該藥藥效肯定,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但最終因販賣假藥,程勇入獄。之後因為店主家裡的父親也生了一個重病,家境又貧窮,連店租都交不起,所以聽這個人說,這種藥叫格列寧只要從印度偷運過來,就可以對他出高價購買。最後店主程勇答應了,從印度偷運來了三箱格列寧藥物,於是向這個呂受益要錢,他交不出。原來他也是個貧凡人家,他得了一種重病與程勇父親病情相似—白血病,中國正在泛濫這種病,因為德國藥品太貴,所以買不起。也只能通印度沒有通行證的藥品來救命。
  • 圖文看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一度霸屏朋友圈,揭示底層人的煎熬
    8年的催淚大片是什麼?非《我不是藥神》莫屬。今天帶大家重溫一下年度催淚大片,曾獲18年金馬獎7項提名,豆瓣評分9.0,是繼02年《無間道》後評分最高的影片之一。原來張長林後來把藥的價格提高到了兩萬,病人們吃不起藥就把他舉報了。張長林已經跑路,藥品也被警察給沒收了,沒有救命藥之後的老呂情況越來越差,老李媳婦求大勇再弄一些印度的藥救救老呂。醫院中老呂已經病得不成人形了,化療的時候老李在病房裡痛的哭天喊地,大勇心裡是百般後悔,他聯繫印度藥廠得知自己已經沒有了代理權,不能拿藥。
  • 《我不是藥神》經典臺詞,句句讓人潸然淚下!
    徐崢、王傳君、周一圍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去年上映!影片講述了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程勇從印度帶回了天價藥的仿製藥「印度格列寧」,並私自販賣,引起警方調查。《我不是藥神》以喜劇題材開頭,講述的卻是一個最扎心的故事,不僅演員演技炸裂,劇情滿分,就連臺詞也直戳心窩。徐崢《我不是藥神》最經典的四句臺詞,句句直白卻一句比一句催人淚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 《我不是藥神》中的假藥到底是什麼藥
    各種各樣的藥《我不是藥神》播出後,就有很多網友議論紛紛。什麼是假藥?什麼是專利藥?什麼是仿製藥?破妄之眼原創!!藥不能亂吃了那麼小編在這裡就說明一下,《我不是藥神》裡面的藥就是仿製藥。什麼是仿製藥?仿製藥是擁有專利藥的原始化學式製造而成。(各位買藥的時候是不是會看見一名分說明書?
  • 中國電影本來就很難過審,《我不是藥神》過了,很不容易
    7月6上映並贏得眾多一致好評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給觀影者講述了一個似乎是喜劇摻雜著悲劇並以圓滿為結局的電影,這就是一部吸引人的電影,人物塑造、情節設置都讓其成為了一部吸引人的電影。當一切似乎都幫不上忙的時候,洪水淹沒大地、地球滅亡、銀河系被二維化,都比不上這部電影中老婆婆拉著警察的手說我想活下去這種貼近你我真實的痛感來更貼切,我們把自己代入到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我是男一、我是女一、我是警察和局長、我是製藥集團、我是假藥販子,我是將死患者、我是從病房中貼近死亡患者的每一聲慘叫,我是你、你是我、我是我......相比其他,這種讓我們在更貼近自身痛感的代入中紛紛落淚,
  • 世上只有一種病是窮病,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我不是藥神》引人深思
    大家都知道,生病是一件特別難受的事情,相信誰都不想生病,但是世界上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生病不可怕,及時去治療,相信一定可以治好的。針對於慢粒白血病這樣一個克隆性惡性疾病來說,它的病情發展比較緩慢,需要一直通過藥物就行治療,可是藥非常非常貴,很多人就找到了代購抗癌藥的人幫忙從國外帶回來,這樣能夠節省一部分開支。很多得病的人,為了治病家裡積蓄都被掏空了,很多人為了治好自己的親人,不惜砸鍋賣鐵,但治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費用也高,導致最後看不起病。
  • 沒人能一輩子不生病,《我不是藥神》影評,原型陸勇最後結局如何
    大家好,俗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可當人們在有病卻沒錢治的時候,內心是多麼地絕望和無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程勇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但生活失意又失婚,這天鄰居給他介紹了一個客人呂受益。他患了白血病,想讓經常去印度進貨的程勇帶幾瓶抗癌的藥物格列寧。
  • 《我不是藥神》電影背後的真相:真假伊馬替尼
    來源:雪球作者:牛氓的勝利《我不是藥神》火遍大江南北,電影第四大投資方$北京文化(SZ000802)$本周也收穫了3個漲停。但是,這部電影真的反映了事實的全部真相嗎?只看看外表,你就可以分清楚上圖誰是孫悟空?誰是六耳獼猴嗎?印度版伊馬替尼也面臨著這個困境。【一】各國伊馬替尼價格差別的真實原因。
  • 因用戶上傳《我不是藥神》電影純音頻,B站被告了!
    因認為視頻彈幕網站bilibili網站(即B站)的用戶上傳《我不是藥神》電影的純音頻,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優酷公司)以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B站的運營方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寬娛公司)訴至法院。
  • 貓版「藥神」,女子2萬多買「正版」傳腹藥,卻被450塊國產藥治好
    歡迎收看本期節目,今天小編帶給大家關於寵物和天價藥的報導,內容開始之前,有誰看過《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請舉手(環顧四周),好的看來網友們都看過這部催人淚下的影片。杭州的美女小蔣姑娘花2萬買「正版」傳腹藥多給藍貓治病,結果卻被450塊的國產藥給治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原型陸勇不滿:「我不是個藥販子」
    2018年,《我不是藥神》票房大賣30億元,電影評分高達9分,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卻說:「徐崢演的主角破壞了我的形象。」徐崢演得挺感人的啊,「藥神」本人怎麼會有意見呢?電影裡的程勇是個商人,身體健康,但生意失敗,身無分文,後來遇到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呂受益,拜託他去印度找一種治病的替代藥「格列寧」。為了賺錢,程勇親自去了印度,並拿下了該藥的獨家代理,既能賺得盆滿缽滿,又能減輕患者的負擔,後來他甚至以成本價賣藥,但最終因觸犯法律,鋃鐺入獄。
  • 紅樓夢裡王道士胡謅的療妒湯,不僅治不了嫉妒,還有三種病治不了
    橫豎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王一貼說白了就是江湖術士,油嘴滑舌的老油條,靠著一張嘴巴忽悠人為生。這療妨湯就是他謅出來逗寶玉開心的。作者用一個章節寫個笑話,當然不是那麼簡單,療妒湯不存在,妒病治不了,還有三種病也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