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不是藥神》,講解四種比「格列寧」的四種藥

2020-12-17 騰訊網

《我不是藥神》是這些年來非常不錯的國產電影。有關電影中絕對主角「格列寧」的身價,更是眾說紛紜。頂和粉,罵和辱,成為朋友圈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認為,歷史上的比「格列寧」更神的藥物多了去了!接下來講解幾種比「格列寧」的四種藥。

1.奎寧(金雞納霜)

瘧疾是常見病。中國人對瘧疾有著種種形象的描述,如打擺子、發寒熱,形容的都是描述瘧疾來襲時寒熱不定,令人無所適從的場景。瘧疾的存在甚至改變了人類進化的方向。南越等地地中海貧血高發,因為患有地中海貧血的人不容易感染瘧疾原蟲,這樣能夠保證他們能夠活到生育年齡。 這樣可怕的疾病連萬人之上的皇族也逃不過去。清乾隆年間數度進擊緬甸都因瘧疾而受挫,有時竟會「及至未戰,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在清中期,康熙皇帝病了,打擺子,冷時如入冰窖,熱時似進烤爐,御醫用藥後,效果不佳,仍高燒不退。傳教士對康熙說,這病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瘧疾,服用西藥金雞納霜會見效痊癒。 御醫堅決反對,再說,這些傳教士不是郎中(放在現在,妥妥的非法行醫)啊!皇帝就是皇帝,皇帝就是法律,康熙不顧御醫反對,立刻命令把金雞納霜拿來,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高燒終於退了。毫不誇張的說,金雞納霜的發現,就是當時的神藥啊!

2、鏈黴素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肺結核就存在於世了。古代小說詳細記載了肺結核患者死亡的過程,比如我們熟悉的林黛玉小姐。人們甚至在在古埃及的木乃伊中發現了肺結核病菌存在的dna證據。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在人群中依靠空氣傳播。感染者呼吸時細菌隨之而出,然後再進入其他人體內。病菌一般直接攻擊肺部,導致患者胸部疼痛、體弱無力、體重下降、發燒、夜間盜汗和血痰。有時也會影響到大腦,腎臟或者脊柱。鏈黴素的發現,為肺結核的治療提供了新辦法,當利福平等藥物的加入,採取聯合化療之後。在經歷了五千年的折磨之後,我們終於可以擺脫這種被古埃及人稱為「死亡之病」的傳染病了。

3、青黴素

在綿長的醫藥發展史中,人類發明了難以計數的各種藥物,它們不斷地更新換代,為人類打敗兇惡的病魔助上一臂之力。但是有一種藥物至今仍藥效不減,流行全國。它就是殺滅病菌的「靈丹妙藥」---青黴素(英文音譯又稱盤尼西林)。它具有廣譜的抗菌功用,副作用少,且不易使病菌發生抗藥作用,所以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被人們視為「神藥」。這就是最初的青黴素,它很快轟動了整個醫院以致整個歐洲,甚至引起了一場「盤尼西林旋風」。青黴素成了各科醫師的必備抗菌劑。在抗戰片中,這個東西也是我們地下工作者需要想辦法才能夠搞到手的東西。青黴素的發現,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

4、疫苗

毫不誇張的說,疫苗才是真正的治未病。目前,全球範圍內有86%的兒童能夠獲得免疫治療服務,這意味著在近10年的時間裡,挽救了至少1.22億的兒童的生命;繼天花之後,脊髓灰質炎即將成為第二個通過疫苗消滅的疾病……甚至,hpv疫苗能夠預防宮頸癌,這是女性的福音啊! 回顧藥物的發展史,每一種藥物發現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人類以勇於犧牲和探索的精神,開拓進取。人類科技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神藥的光芒終究會褪去,價格也會終將平常,「格列寧」必然是這樣,因為人類會一步步的跨越坎坷和斷崖。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裡邊的格列寧到底是什麼,它治不治中國電影的病
    《我不是藥神》基於電影內容本身而言,提出了一個悖論,供影迷思考:在藥品專利和治病救人面前,應該如何取捨。中國在加入WTO之前,根據正規媒體的官方報導,有90%以上的藥品是仿製藥,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取得藥品專屬公司的專利權,而為了治病救人等原因,在國內製造生產了。但是,我們在加入WTO之後,就不能這麼做了,加大了藥品專利的保護力度,不少進口藥國內不能仿製。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我不是藥神》:生而平凡,卻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我不是藥神》,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豆瓣評分9.0,單日票房近4億,被人民日報點讚:很久沒有 這麼經典的中國電影了01走私格列寧,題材大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市井小人物程勇,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鋪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因幫病友代購救命藥入獄,如今近況如何
    2018年,一部名為《我不是藥神》的電影上映,瞬間引起全國轟動,並創下了30億元的票房神話。它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普普通通的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這款名為「格列寧」的藥,被白血病患者稱為「救命藥」,它能有效抑制慢粒白血病,拯救無數患者的生命。但說實話,售賣這種藥是違法的,因為格列寧是「仿製藥」,說白了就是真藥的複製品,由於製造商不需要付巨額專利費,所以價格低廉。
  • 聊電影《我不是藥神》
    文牧野導演,寧浩和徐崢監製,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巨大反響。這部現象級類型電影,以其接地氣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準確的觸達了人們的痛點而引起了廣泛熱議。窮是一種病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 《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原型陸勇不滿:「我不是個藥販子」
    2018年,《我不是藥神》票房大賣30億元,電影評分高達9分,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卻說:「徐崢演的主角破壞了我的形象。」徐崢演得挺感人的啊,「藥神」本人怎麼會有意見呢?電影裡的程勇是個商人,身體健康,但生意失敗,身無分文,後來遇到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呂受益,拜託他去印度找一種治病的替代藥「格列寧」。為了賺錢,程勇親自去了印度,並拿下了該藥的獨家代理,既能賺得盆滿缽滿,又能減輕患者的負擔,後來他甚至以成本價賣藥,但最終因觸犯法律,鋃鐺入獄。
  • 「我不是藥神」火了,但你知道它英文名的含義嗎?
    最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到處都曬著【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這部票房黑馬剛上線便收割了無數人的眼淚。電影裡面講了主人公,一位賣神油的生活走入絕境的男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幫一位白血病朋友的帶藥的時候發現商機,偷偷做代購仿製藥賺了一筆錢後,害怕法律而馬上收了手。
  • 《我不是藥神》經典臺詞,句句讓人潸然淚下!
    徐崢、王傳君、周一圍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去年上映!影片講述了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程勇從印度帶回了天價藥的仿製藥「印度格列寧」,並私自販賣,引起警方調查。從自私走向無私,為病人的生存權而抗爭,最終被抓,贏得了尊嚴,多位角色的命運也因為「藥「」這一元素串聯,演繹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草根眾生相。《我不是藥神》以喜劇題材開頭,講述的卻是一個最扎心的故事,不僅演員演技炸裂,劇情滿分,就連臺詞也直戳心窩。
  • 《我不是藥神》這樣的英語翻譯對還是錯?了解完後大家都默默掉淚
    這段時間要說最火的熱點,毫無疑問,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各大主流媒體網站,基本都被這部揭露現實現象的電影所攻佔。然而就有小夥伴在後臺問說,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英語譯名這麼奇怪呢?不知道其他小夥伴有沒有留意到,這部電影的翻譯不像平常的電影的翻譯,而是做了更深層次的翻譯——意譯。
  • 《藥神》:天價藥背後的思維邏輯
    最近又看了一遍電影《藥神》,18年《藥神》上映後,影片得到一致好評的同時形成了抵制天價藥的浪潮,天價藥製造商被詛咒的狗血淋頭。天價藥的存在究竟合不合理?要說天價藥存在是否合理,我們首先要理解它背後的本質邏輯——天價藥為何會是天價。
  • 《我不是藥神》:中國電影裡程碑式的突破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點映到第一天上映,票房已經突破到了驚世駭俗的5億。觀眾口碑炸裂一般一致好評,微博瘋狂刷屏,豆瓣評分——這些,都註定載入中國電影的史冊,它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影史的裡程碑!為什麼能成為好評收割機呢?
  •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值得觀看電影,為何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呢?
    情節一:在這部《我不是藥神》的一部電影中,主要講述的是一名為程勇的人從印度走私便宜的「假藥」賣給國內的白血病病人。雖然違法,但該藥藥效肯定,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但最終因販賣假藥,程勇入獄。之後因為店主家裡的父親也生了一個重病,家境又貧窮,連店租都交不起,所以聽這個人說,這種藥叫格列寧只要從印度偷運過來,就可以對他出高價購買。最後店主程勇答應了,從印度偷運來了三箱格列寧藥物,於是向這個呂受益要錢,他交不出。原來他也是個貧凡人家,他得了一種重病與程勇父親病情相似—白血病,中國正在泛濫這種病,因為德國藥品太貴,所以買不起。也只能通印度沒有通行證的藥品來救命。
  • 《我不是藥神》中的假藥到底是什麼藥
    各種各樣的藥《我不是藥神》播出後,就有很多網友議論紛紛。什麼是假藥?什麼是專利藥?什麼是仿製藥?破妄之眼原創!!藥不能亂吃了那麼小編在這裡就說明一下,《我不是藥神》裡面的藥就是仿製藥。什麼是仿製藥?仿製藥是擁有專利藥的原始化學式製造而成。(各位買藥的時候是不是會看見一名分說明書?
  •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劇荒就重溫了一遍,再一次看完《我不是藥神》,我腦子裡還是那些畫面。程勇第一次去印度藥廠,負責人問他:你想做一個救世主嗎,程勇笑了,他說,我想掙錢,錢就是命。就像電影徐徐開場,英文的「dying to survive」展開在每個人眼前。
  •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仿製藥會那麼便宜?主要是印度的奇葩專利法
    如果你看過《我不是藥神》的話,你就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在劇中徐崢飾演的程勇靠著倒賣仿製藥發家致富了,儘管,電影裡面沒有過多去描述,但是,我們可以赤裸裸看出來藥品在價格上面的差距,一瓶正版藥要3萬多,仿製藥零售價才2000多,更何況如果去廠商拿貨的話,只需要500塊,簡直用便宜到死來形容
  • 圖文看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一度霸屏朋友圈,揭示底層人的煎熬
    非《我不是藥神》莫屬。今天帶大家重溫一下年度催淚大片,曾獲18年金馬獎7項提名,豆瓣評分9.0,是繼02年《無間道》後評分最高的影片之一。那是02年,男主大勇是上海的一個藥販子,開一個性保健品店,養不起兒子,老爹癱瘓在床,前妻早早和他離婚嫁了有錢人,想把兒子帶走移民國外。
  • 《我不是藥神》電影背後的真相:真假伊馬替尼
    來源:雪球作者:牛氓的勝利《我不是藥神》火遍大江南北,電影第四大投資方$北京文化(SZ000802)$本周也收穫了3個漲停。但是,這部電影真的反映了事實的全部真相嗎?只看看外表,你就可以分清楚上圖誰是孫悟空?誰是六耳獼猴嗎?印度版伊馬替尼也面臨著這個困境。【一】各國伊馬替尼價格差別的真實原因。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由青年導演文牧野執導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是近年來少有的書寫當下批判現實並有著深刻力度的影片。電影講述了一位藥店店主走上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並完成其心靈上的自我確證和精神上的自我超越的故事,揭開了當今社會存在的「天價藥」「看病難」等一系列現實傷疤,展現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生活的悲慘與無奈,傳達出創作者對社會現實深切的同情與關懷。
  •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問過自己,如果有相同的機會,我做不到獻祭自我式的犧牲。在程勇做出那個選擇的一刻,我以為這個人的人格是偉大的。他因偷藥與程勇結識,最終又因送藥,為了保護程勇不被抓而被車撞死。程勇在醫院哭喊著:「他才二十歲啊,想活命有什麼錯!」這一幕讓我打了個寒戰。多可惜啊。還有為了女兒自甘墮落去舞廳跳脫衣舞的思慧,為了錢,為了給女兒治病,她願意出賣肉體,甚至不惜讓程勇潛規則自己,只為了能留在他的身邊掙錢,繼續買到便宜藥。
  • 看完《我不是藥神》英文翻譯,才更加懂這部電影!你注意到了嗎?
    最近被《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刷屏了,口碑票房雙豐收,豆瓣上,超過10萬用戶給《我不是藥神》打了9.0分;截止7月8日晚,《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四天,加上點映成績1.63億,共計拿下13.57億元。《我不是藥神》根據一名白血病患者程勇(徐崢 飾)的真實故事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