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八卦】上海女人的兩大特色:嗲和作!

2021-02-18 私家車第一廣播

過去上海女人的形象有幾類,多少與家庭出身有關。一類是富實家庭的「大家閨秀」,她們的榜樣是「出得廳堂,下得廚房」。她們都很崇尚禮儀,懂得傳統,懂得夫妻相敬如賓,懂得與到廳堂來的各類人物怎樣交際,是丈夫的賢內助,言語溫和,舉止淡雅,著裝得體,常帶微笑,彬彬有禮,那是上等教育和世代家風薰陶出來的。


另一類住石庫門房的、父親一般是職員階層的「小家小戶」出身,諳熟和珍惜都市時尚的生活,崇尚「小資生活」,然清純如玉,安分守己,聰明乖巧,與鄰舍「姐妹道裡」融洽「兜得轉」。上海話稱她們為「小家碧玉」,當遇到這樣的好女人了,上海人就會說:「一看就是好人家出來!」「規矩人家!」而與錢財多少無關。她們溫柔體貼,小鳥依人。

上海女人又被自由的西風吹醒,求學心切,敢於追求愛情,甚至搞得驚天動地。他們與男人處世贊成平等,「我又勿依靠男人」,主張經濟上獨立,感情上互不幹涉。當丈夫或兒子遇到困難,會挺身而出,出場力挽狂瀾。這又是一類「摩登小姐」。低檔一點的趕潮者,被稱為「時髦阿姐」。

現今上海的姑娘就是上面三種女人的遺傳素質的融合,既要摩登新潮前衛,又講溫和淡雅得體。她們講究個性氣質,又傾向心靈層面和格調,把眼光投向紐約、巴黎、東京,追趕「拉風」的流行東東,出入「酷炫」的精品路店。RAP聽聽,茶坊孵孵,善享受又尚情趣,輕鬆自若,休閒與工作並舉。

如果說上海的男人的特色是「精明」,那麼上海女人的品位是「精緻」。上海不乏「秀色可餐」的美女。上海女人的美,是清爽的,優雅的,是得體的,講究韻味。豆蔻少女,穿一襲黑衣,可以是沉靜;花甲老嫗,著鮮豔的裙裾,可以是端莊。上海女人追求時尚,是世界公認的。頭巾的花樣,帽子的戴法,裙子的形形色色,在衣領的「花邊」上翻花頭,還有在上海發明並精緻化的旗袍,月牙邊的繡花絹頭,就是在揩眼淚水的時候,都不失灑麗和高貴之氣。即使在非常的「文革」歲月,她們也會做衣服上的「小手腳」,她們把「做頭髮」、「梳只頭」看得較重,頭上不時綻出幾色小花,在「玻璃絲」、「蝴蝶結」上變花樣,藏逸著個性的愛好。

上海女人十分明白,氣質比外貌要緊得多,所以最忌的是「鮮格格」、「十三點兮兮」,或者打扮得給人感覺「鄉裡鄉氣」、「洋勿洋腔勿腔」,總之「賊腔來死」的話,便把她的學歷、專業、身材、外貌一筆勾銷啦。上海女人崇尚「家政」,在「買汰燒」方面做得十分精緻,反覆討論研究實驗,當一門學問來處理,「鄰舍隔壁」、「姊妹道裡」互相切磋示範推介。許多叫「某家姆媽」的,都是「全職太太」,在內是「玉皇大帝」,對外是「公關部長」,是裡外的「一把手」。

最令人感動的是,在副食品和消費品供應很緊張,樣樣需要排長隊的日子裡,為了全家,為了「阿拉老頭子」,為了「兩個小出老」,她們人人是起早摸黑打衝鋒的勇士。遇到「文革」患難時,連一向養尊處優的資本家太太,也會「獨當一面」,挺身排除萬難,不慌不忙度難關。上海最令人心動和愉悅的,就是「嗲妹妹」的形象。「嗲」這個詞,在上海至少已經流行一個甲子了。它原來的意思,有人說是「故作忸怩之態,嬌滴滴」;也有人說是「形容撒嬌時的聲音或姿態」。如:「伊講起言話來嗲聲嗲氣。」有的妹妹不撒嬌也有天生的「嗲勁」的。是褒是貶,隨你看了,而且不同的時代看出來也會不一樣。60年代不少人對之嗤之以鼻,認為這至少是一種小資產階級的情調,須批判的;到80年代以後雖堅持上述看法不變的人也有,然卻有不少青年女子是欲求嗲而不得了。

據說它是天生的,它像明朝李漁在《閒情偶寄》裡描寫的女人的「態」。更有人說「嗲」是上海人對女性魅力的一種綜合形容和評價,它包含了女性的嬌媚、溫柔、姿色、情趣、談吐、出身、學歷、技藝等複雜的內容,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先天的大概就是李漁所說的「態」了,「服天地生人之巧,鬼神體物之工」,學也學不來的;後天的據說出生在淮海路陝西路的與生在「下只角」的,是否重點中學出來的,氣質就是不一樣。

「嗲」反映了上海一些女子的追求目標和男子的興趣指向。上海姑娘的「嗲」包含著「可愛、俏麗、伶俐、素養、臺型、時髦、摩登、浪漫、迷人、小資」種種元素,從說話的聲音、站立的姿態、交際的靈動都會散發出來,令人感動。後來,「嗲」字從相貌性情嬌媚引申到做事漂亮、上佳精彩,表示「好、精彩、夠味」,如:「伊兩個字寫得嗲是嗲得來!」

「嗲」這個詞到底從何而來呢?它是從上海上岸登陸的,有人認為「嗲」來自洋涇濱英語「dear」,後經過了上海人的改造,已經成為「的的刮刮」的上海話。「嗲」這個音節在老上海話以至普通話中原都是沒有音韻地位的。它產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伴隨市民社會形成市民意識情趣興起而娩出。

上海人說食物的味道有個「鮮」字,這也是市民階層中追求享樂細膩化而在吳語中產生作常用詞流行的,原來在普通話裡也沒有相應的詞。上海人慣於安富尊榮,不喜歡大打大殺,主張和諧樂惠,於是喜歡「發嗲」的人也就多了,進而把「嗲」字的「嬌」引申到讚揚引申到「好」字上去,這是「嗲」字的民間立場。

遇到男孩子開玩笑的「過火」言行,淑女們會反彈地說一句溫柔的話:「儂好好較!」再輕一點就說「好好較好伐」如果男孩繼續與她「打朋」,或者說一句「儂今朝穿得老性感個末」的話,從前的女孩會輕輕回敬他一句「十三點!」這雖僅是說明她對他印象不錯,但多少有點點反感;現在的女孩是進一步了,回應一句:「儂去死──」「儂好去死了──」雖然是說得比「十三點」嚴重,然聽到她這麼說,語調一定是很好聽的很寬容的,別以為她要與你絕交了,而是說明你與她的戀愛或交情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這也是上海女孩的一種「嗲」法。

「嗲文化」是江南靈山秀水養成的,故與「土」和「巴」完全相對。「發嗲」又是一種柔美嬌媚的陰性風景,所以一旦男性也來「發嗲」起來,便成了貶義,成了「搭臭架子」、故意擺姿態,裝模作樣、裝腔作勢的意思。如當他要推脫某件事時,便對他說:「儂勿要發嗲了好伐!」。對自我感覺太好的人挖苦一下,說:「『嗲勿煞』!儂買根線粉吊殺算了!」「發嗲」又有多種發法,如「發糯米嗲」,「發洋蔥嗲」,但沒有「發獅子嗲」的。

「嗲」和「作」是上海女人的兩大特色。「嗲妹妹」的「反面」就是「作女」。

「作」是女子折騰男人使男人頗為難的武器,看慣「發嗲」的上海男人又怎樣來看上海女人「發作」呢?

「作」,也是一個典型的上海方言特徵詞。它的寫法是代用的,並沒有早期北方話書面語上的出典。哪個孩子不「乖」,整天要這要那,這也不稱心,那也不稱心,老是對你吵啊鬧的,不能滿足便是哭,難以對付,就搖搖頭嘆一聲說:「迭個小囡真會作!」由此可見,「作」也是一種性格,有會作的人,也有不會作的。有的「老人」像小孩一樣會「作」。

當今有不少前衛女士,卻已以會「作」為榮,因為「作」不是每位女性都「作」得像的,所以「作」也是一種特別的內質。她可以自豪地問:「儂看我會作伐?」對面的男士便應聲說:「我就是歡喜作的女孩!」「作」竟會成為擇偶時接到的一張靚牌。一次在上海的東方電視臺「相約星期六」節目中,主持人出題問到「你會作不會作?」時,六個女嘉賓即徵婚姑娘有五個都說自己會「作」,只有一個說不會;而對方男嘉賓竟個個說喜歡「作」的姑娘。愛「作」,這也可謂滬上的一道風景線了。

「作」,大概可分它幾類。一種是內向的,自己覺得老是萬事不稱心,這樣做也不好,那樣做也不好,今天去付定金買了房子,明天又去退掉,常常自作自受,可謂「作繭自縛」型;還有一種是十分外向的「吵鬧折騰」型,人來即瘋,有回音了她就來勁,纏著別人沒完沒了論理;最常見的當然是那種「和風細雨」型,毛毛雨下個不停,以時間來算,長作三六九,短作日日有。未知那些男孩子喜歡哪種類型?

但是,有一點已很明顯,對於「作」的感受在今天的上海,大勢已從「令人討厭」發展到「為人接受」、「討人歡喜」了,這真是180度的轉變。年輕人對「橫不對豎不對」的「作」的觀念為何有如此大的變化呢?筆者想來,「作」這個詞詞義的中心義素並沒有變,有認識上的差異的是它的附項意義,或者說對那些表示色彩意義的義素看法上有了差異。與另外一些詞語一樣,在現代社會裡不再是一邊倒,在理解上一元的非好即壞,而是可以從原來的貶義深處窺見它的褒義,真正的一分為二了。

上海人在生活上也變得更寬容了,上海人同時也變得更有活力了,他們細細體察到了「作」的可愛之處。過去的男子喜歡平平靜靜,生活不求波瀾起伏,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他們需要的妻子是聽話的,像個小綿羊,把家看成是一個避風港。而「作」的姑娘有想法有內容,躍躍欲試,想個不停,做個沒完;「作」的姑娘有個性,有挑戰性,也有嗲勁,帶有童心的任性。男孩們或許也在躍躍欲試上得到默契,喜歡生活充滿張力,對「小綿羊」反而「茄悶相」,他們或許認為女孩越是會作,越是可以展現出大丈夫的駕馭兩人生活的能力,家庭生活就越有味道,在愛情中加點作料,生活過得更浪漫一些,這是他們的一種生活追求,這樣他們的GF或wife就不能是百依百順的「白開水」,而是「有個性」。

來源:上海灘網



相關焦點

  • 一位上海九旬老太太,為芳齡時代的「作」懺悔一生
    原創 馬尚龍 海上夢疊一位上海九旬老太太,為芳齡時代的「作」懺悔一生作者:馬尚龍滬語改寫、誦讀:顧敏指導推薦:丁迪蒙聽過一個故事,一位上海九旬老太太廿幾歲個辰光作天作地個故事。勒交關描述上海女人個文章書籍當中,「作」好象就是上海女人老多情調裡向一種重要個情調,「作」個意義基本浪可以搭「嗲」相提並論。事實浪向,「嗲」讓男人動心,「作」讓男人傷神;只不過,「作」個女人常莊會得以「嗲」個形象出現,以至「作」搭「嗲」常莊就像同義詞一樣嘸沒區別。
  • 《旗袍美探》馬伊琍撩高富帥,螢屏「作精」哪個最嗲?
    《旗袍美探》馬伊琍撩高富帥,螢屏「作精」哪個最嗲?她仿佛追星女孩上身繼續一本正經地胡攪蠻纏:「女人沒有八卦怎麼活」⬇️永遠是一副笑眯眯眼睛彎彎的可愛樣子最擅長發嗲、撒嬌和大驚小怪⬇️無時無刻都像是走在T臺上
  • 太嗲了!比拳手還大的PLUS版蟹黃湯包!居然藏著至少三隻大閘蟹!
    還有分量驚人的蟹粉拌麵和禿黃油拌飯以及好評率爆表的獨家醉蟹不吃後悔系列,必須瘋狂打CALL!來嗲記吃湯包,自然是衝著他家的當家招牌——嗲記特色湯包來的。自詡吃遍上海灘蟹黃湯包的全妹,進門先點了兩隻。 比拳頭還大的驚人個頭 這個頭,也太大了吧!聽說有人還特意量過,直徑有120mm++!暗戳戳地比劃一下,居然比拳頭還大。小鳥胃的女孩子,一隻可能就飽了。
  • 對對對,我們上海女人全都作得要死,我們就是小公主!
    一提到上海女人腦海裡就會浮現"很作,很嗲,很任性"似乎這些不完美的詞彙
  • 他們都說千萬別娶上海女人!是真的嗎?
    在家哪怕蓬頭垢面摳腳丫在外也要挺胸收腹微笑唇作為一個上海女人,絕對不能輸
  • 嗲啊!上海女人咖啡館地圖來了!我喜歡上海街頭的50種理由……
    這大概是永康路上最久的咖啡店了,當時義大利酒吧、墨西哥餐廳和臺北永康都還在這條馬路上,如今就只剩下它。迷你的只能容下3張小桌的咖啡店,卻每天都有人慕名而來排隊。名字來源於瓜地馬拉的Volcan莊園,所以店裡還有市面上罕見的瓜地馬拉咖啡豆。6年前,和主持人劉彥池一起逛永康路,我們在此喝咖啡,她愛美式,我愛拿鐵。隨咖啡送的cookie也是相當好吃,酥鬆不甜膩。
  • 嗲!嗲!嗲!上海最好吃的小籠都在這裡了!史上最全!
    佳家小籠皮薄汁多,味道鹹鮮,出品十分穩定,每次來都是一個厚度,一個味道!富春小籠外皮不薄,但是比較大隻,肉餡紮實,肉質飽滿,鮮甜而帶膠質!據說是新鮮豬肉和大量使用雞爪的效果,非常用心!!店小歸小,時至今日,仍然是不少老阿姨和懷舊人士光顧傳統點心店,這裡有許多上海人從小吃到大的美味。
  • 阿拉的上海到底有多嗲?嗲澀特了!
    阿拉的上海到底有多嗲?嗲澀特了! 一提起上海, 你會想到什麼? 摩天大樓,多!
  • 上海最嗲的二十碗銷魂面,入冬求勾搭,來一碗伐?
    ,大腸特色酥、糯、香、有嚼頭。肥瘦相間,再映寸著那點皮,嗲。一口肉,一口面,一口湯,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又有何求!鴨腿面、黃魚面等都很贊,老火燉出的鴨湯,配上一整隻鴨腿,嗲的來不得了。吃好面,還可以點塊冰糕,也是特色,很有老上海味道,或許這就是喜歡上海的理由。
  • 說說「五行(hang)八作」和「五行(xing)八卦」
    中國漢字的魅力實在 是大!許多時候,一個簡簡單單的漢字,就可以表達極其深刻,甚至是極其複雜的含義,例如,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漢字——行!圖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圖③是商周兩代鑄在鐘鼎盤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還不失「十字路口」的樣子。嬴政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六國以後讓李斯統一文字,李斯把「行」字訛改為圖④的樣字,全不像十字路了。之後的漢儒許慎則說「行」字是「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後來把「行」字當作動詞來使用,「十字路」的本義漸失。
  • 通勤日午餐密話 | 巴黎和上海的大女人們有什麼不同?
    巴黎的生活緩慢安適,巴黎的個性女人善於在慢生活中優雅享受每一個時刻;上海的生活節奏緊湊,上海的個性女人在快節奏中雷厲風行,活出自己的美麗。高跟鞋分別對話巴黎女人和上海女人,一頓午餐的時間,體會兩個城市不同的故事。巴黎Alexander McQueen SS20大秀那天,遇到了許久未見的巴黎女友,匆忙之間只打了個招呼,約定了第二天在左岸相見。
  • 上海有什麼特色小吃,能代表當地上海特色的?
    上海有什麼特色小吃,能代表當地上海特色的?上海有哪些地道特色小吃?世界各地的佳餚也都能在上海覓到蹤跡。上海本地菜系——本幫菜又稱海派菜、上海菜,以烹調鮮活著稱,特別是魚蝦,非鮮不取,非活不用,有濃油赤醬、色澤鮮亮、注重原味的特色。
  • 上海魔都7大老街的特色美食
    生意很火爆的本幫菜館,上海排名前三的本幫菜館!濃油赤醬很符合老上海人的口味。大黃魚棒打小餛飩是人氣菜品,每桌必點,非常鮮!端上來很大一盆,果然嗲,湯鮮得沒話說,魚很大一條根本吃不完,餛飩很有嚼勁,很好吃!
  • 旗袍,是上海女人的皮膚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可惜西方任何種族的女人都與旗袍不相宜,東方也只有中國女人、乃至上海女人中的少數,方才與旗袍怡然相配。 「旗袍並非在於曲線畢露,倒是簡化了酮體的繁縟起伏,貼身而不貼肉,無遺而大有遺,如此才能坐下來淹然百媚,走動時微颼相隨,站住了亭亭玉立,好處正在於純淨、婉約、刊落庸瑣。」
  • 上海最嗲鍋貼TOP16
    ,除了四大金剛,生煎、鍋貼和小籠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可以說,絕對沒有哪個上海人不愛鍋貼!有腰有臀的鍋貼,臀部焦硬,咬一口脆爽,腰部綿軟,浸潤著肉汁,肉餡和皮子渾然一體,趁著剛出爐還有點燙手的那股熱乎勁兒,咬上一口,香味在嘴裡不斷散發魅力,簡直是嗲到了極致!胖阿姨鍋貼地址:祥德路64號 價格:7元/兩胖阿姨,是個奇女子。
  • 上海最嗲鍋貼排行榜
    ,除了四大金剛,生煎、鍋貼和小籠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可以說,絕對沒有哪個上海人不愛鍋貼!有腰有臀的鍋貼,臀部焦硬,咬一口脆爽,腰部綿軟,浸潤著肉汁,肉餡和皮子渾然一體,趁著剛出爐還有點燙手的那股熱乎勁兒,咬上一口,香味在嘴裡不斷散發魅力,簡直是嗲到了極致!
  • 40款超嗲老底子美味!吃透大上海!(內附超值福利)
    色澤如蟹殼一般而得名,餅面上的芝麻真是香,餡料有鹹有甜,咬一口脆到掉渣,老嗲額。兩面黃當屬老上海經典中的經典,焦脆的麵條,淋上熱騰騰的各色澆頭,瞬間發出「滋啦滋啦」的交響曲,吊足了胃口。反正有滴滴出行優惠券在手,誓要吃遍大上海!「四大金剛」的小弟老虎腳爪當然不能錯過,看似乾巴、笨拙,金燦燦的外殼裡,藏著炭爐的焦香。
  • 上海丨嗲爆了!蟹殼黃,炸豬排...30款經典美食!別錯過~
    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皮酥、汁濃。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的上海小籠,嗲到哭!吃小籠的口訣請記住:「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在上海,有小餛飩,也有大餛飩。包著扎紮實實的薺菜肉餡大餛飩,調料很贊。餛飩皮裡加了鹼水和鴨蛋糊,所以吃起來格外有韌勁!
  • 說說上海小姐(作者:楊錫高)
    看到年輕女性叫小姐,十有八九被「翻白眼」,碰到火氣大的女人,當心「吃耳光」哦!不好叫小姐,有段辰光改叫美眉了。之後,又改叫美女了,不管好看難看,一律叫美女了。美女一時貶值,「勿值銅鈿」了。有一次,走過四川北路,身邊有個爺叔哇啦哇啦衝著前面一個紅衣裳的背影叫著「美女美女」,紅衣裳回過頭來,「嚇瓦寧」,迭只「翻勢」蠻「刮三」呃,爺叔,儂可能無心,跟著習慣隨便叫叫的,但聽上去總歸有點「吃豆腐」的味道。
  • 比上海女人開心一百倍的巴黎女人
    上海女人總讓旁的女人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太man了? 我做不了上海女人。 這還不僅僅是包裝的問題,更是核心的問題。一個正宗上海女人的意義,在結婚前,是有本事讓一個男人真的像一個男人,用「嗲」和「作」讓他服服帖帖。結婚後,則可以非常敏銳地感知到所有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