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有效的中醫食療,是在正確的時間段,使用正確的烹飪方式和食用方法。
許多人在談論養生時,總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其實,不管是養生還是食療,沒有「行不行」,只有符不符合當下狀態的問題。
當一個人極端疲憊、不舒服時,如果還帶他去吃四川辣火鍋,振奮他的陽氣,那麼短暫的陽氣振奮完之後,這個人就將一蹶不振。
所以,在一個人極端疲憊,需要撫慰的時候,應該讓他吃甜的食品,或給他一份溫熱的可可後,再吃一些甜點。
為什麼?這是收和斂,是幫他撫慰受傷的心,更是在安定他的「脾」氣。因為脾是喜甜的,把脾土、脾氣安定下來之後,整個人就容易放鬆和鬆緩下來。
食療講究正確的匹配
我們不妨先拋棄以往的觀念,靜心思考以下2個問題:水果真的生寒溼嗎?奶製品是萬惡的嗎?
許多人認為所有的水果都生寒溼,比如柚子、梨這些沉降性的水果。實際上並不是的。
很多水果確實容易生溼,但是如果脾胃不弱,溼其實不容易生。你覺得猴子的溼氣大嗎?猴子上躥下跳,它溼氣大不大?
很多時候水果之所以生溼,只是因為與個人的體質不適合,動力不足而已。其實,大部分脾虛和腎虛的根源是什麼?是強飲強食,而且帶著情緒吃,帶著情緒飲。
比如榴槤,它是補中氣、補腎、通督脈的。榴槤是強補中氣,但是如果脾胃不好,就會生溼熱。如果少吃一點,就有強補中氣的作用。
如果覺得自己氣弱,脾胃功能還過得去,可以找一個好的榴槤吃上,會感覺自己整個人的氣馬上充實起來。所以,水果不是什麼萬惡的東西。
接來下另一個問題:奶製品是萬惡的嗎?
實際上,如果不涉及其他汙染源,有些時候奶製品是需要被使用的。
因為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吃著奶製品成長的,它裡面有一種先降後升的生命力,而且它屬於血肉有情之品。所以在養生方面,奶製品的用處很大。
當然,有些人說奶製品含有抗生素等,如果把這些因素排除,僅論奶本身,它其實是個補品。許多身體特別弱、特別枯瘦、特別衰弱的病人,需要幹什麼?每天早上按照自己的脾胃承受度,喝上幾十毫升的羊奶。
許多老年人容易便秘,有些便秘不是上火,而是氣虛的便秘。當他把羊奶喝上一段時間之後,他的氣補足了,便秘就會好轉,整個臉色也好轉,說話中氣變得更足了。
羊奶在奶製品中是屬火、甘溫、補中氣、下便秘的。
講究正確的時間點和方式
從進食的時間上來講,如果有什麼特別喜歡、又比較難消化的食物,可以安排在早上吃,但不要吃太多。
許多人會驚訝地問,難道早上要喝一碗羊肉湯嗎?
真的可以。
像那些升得不夠、散得不夠的人,晚上在砂鍋裡燉好綿爛的羊肉湯,第二天早上起來,美美地喝一口,至少有幾個小時會精力充沛。如果特別虛,可能只有半小時感覺精力好,如果不太虛,可以持續整個上午。
許多身體虛弱、特別瘦弱的小孩,不要吃那些不容易消化的肉食和生冷的食物,喝一些羊奶煮的粥,慢慢就會好起來。
所以,不要盲目一刀切地反感水果、奶製品,要考慮是否因為自己的脾胃太弱,而且吃的方法不對。脾胃虛的人,一口氣喝上500毫升的牛奶,怎麼能受得了?
所以,在正確的時間段,使用正確的烹飪方式、食用方法,這才是純正的中醫食療。
注意匹配,實現和諧
人類,特別是中國人的整個文化,都是建立在和諧之上。天地間的人、事、物沒有什麼好和不好。但是,一旦不匹配,都是不好;一旦匹配,都是好。
中醫是講陰陽調和,是講匹配的,不講一刀切,也不搞極端。不要單純地把印象停留在東西的具體好壞上,永遠要注意匹配度。在吃的問題上,能不能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合適的食材、合適的進食機會、合適的量,其實最為重要的原則就是匹配。
如果不會望聞問切、不懂辨證,不懂複雜的烹調,不知道如何匹配、實現和諧……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療?
正安答摩聯合閱素靈老師開發了一門《好吃的食療課》,不需辨證,特別適合「小白」學習。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歷代祖先傳下來的食療古方,我們推薦你訂閱答摩課堂閱素靈《好吃的食療課》,一課解決自己或家人生活裡的小病症。
☟
教你在一日三餐裡治癒自己
【訂閱後可進入吃貨交流群】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課程最大的特色,是閱素靈老師會針對常見身體小毛病,推薦不同口味的食療方,總有一款適合你。
↓課程目錄,請查收↓
食療用方,不會一個方子包治百病,也不會萬人一方都能治好。